CN215795491U - 一种快递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递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95491U CN215795491U CN202121683075.6U CN202121683075U CN215795491U CN 215795491 U CN215795491 U CN 215795491U CN 202121683075 U CN202121683075 U CN 202121683075U CN 215795491 U CN215795491 U CN 2157954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g
- film
- area
- membrane
- expr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2 packag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8 packag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快递袋,包括袋体;袋体具有袋口;袋体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三边封装形成袋体;沿伸出袋口的方向,第二膜片长于第一膜片;第一膜片包括第一折痕;第一折痕与第一膜片位于袋口的边缘之间的区域为第一封装区;第二膜片包括第二折痕,第二折痕与第二膜片位于袋口的边缘之间的区域为第二封装区;第二膜片包括内折封接形成的压边结构;压边结构位于第一折痕朝向袋口的一侧;第二膜片的所述压边结构与第二封装区之间的区域为第一封装区对应区;沿第二折痕翻折使第二封装区覆盖第一封装区,沿第一折痕翻折使第二封装区包覆于第一膜片内,形成防水弯折结构。可以实现防水、防撕拆、重复使用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装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递袋。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包装资料、货物的快递袋也在大量增加。
传统的包装袋在运输途中,若遇到雨雪天气,有可能进水,对快递袋内的物品造成损坏。并且运输过程中,快递袋内的物品本身重量、亦或者运输过程产生的外力,都有可能造成快递袋封口处的撕扯损坏。
除此之外,因此目前市面上的快递袋,在用户撕扯开取出物品后就无法再次使用。由于快递袋不能二次利用,因此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并且不环保。
所以如何提高快递袋的重复使用率以及快递袋内的物品安全性成为了我们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快递袋,以实现快递袋的重复使用以及提高快递袋内的物品安全性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递袋,包括:
袋体;所述袋体具有袋口;所述袋体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
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三边封装形成所述袋体;沿伸出所述袋口的方向,所述第二膜片长于所述第一膜片;
所述第一膜片包括第一折痕;所述第一折痕与所述第一膜片位于所述袋口的边缘之间的区域为第一封装区;所述第二膜片包括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痕与所述第二膜片位于所述袋口的边缘之间的区域为第二封装区;所述第二膜片包括内折封接形成的压边结构;所述压边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折痕朝向所述袋口的一侧;所述第二膜片的所述压边结构与所述第二封装区之间的区域为第一封装区对应区;
沿所述第二折痕翻折使所述第二封装区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封装区,沿所述第一折痕翻折使所述第二封装区包覆于所述第一膜片内,形成防水弯折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平行于伸出所述袋口的方向,所述第一封装区的宽度小于5cm。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平行于伸出所述袋口的方向,所述第二封装区的宽度大于等于1.5cm。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胶粘条;所述胶粘条用于将所述防水弯折结构与所述第一膜片黏贴封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折痕的方向,每个独立的未覆盖所述胶粘条的区域的长度小于8c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粘条包括可撕断膜材或揭开留底防伪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平行于伸出所述袋口的方向,所述压边结构的宽度大于等于0.8c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均包括第一膜材层和第二膜材层;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的所述第一膜材层均朝向所述袋体内;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的所述第二膜材层均朝向所述袋体外;所述第一膜材层与所述第一膜材层在热压条件下可粘合;所述第一膜材层与所述第二膜材层在热压条件下不粘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为一体式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膜片还包括预留区;所述预留区位于所述第一封装对应区与所述压边结构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快递袋,包括袋体,袋体具有袋口。其中,袋体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三边封装形成袋体。沿伸出袋口的方向,第二膜片长于第一膜片。并且第一膜片包括第一折痕;第一折痕与第一膜片位于袋口的边缘之间的区域为第一封装区。第二膜片包括第二折痕,第二折痕与第二膜片位于袋口的边缘之间的区域为第二封装区。第二膜片包括内折封接形成的压边结构;压边结构位于第一折痕朝向所述袋口的一侧。第二膜片的压边结构与第二封装区之间的区域为第一封装区对应区。因此,在快递员从袋口将内容物放入袋体内之后,沿第二折痕翻折使第二封装区覆盖第一封装区,然后沿第一折痕翻折使第二封装区包覆于第一膜片内,就形成了防水弯折结构。由于形成有防水弯折结构,因此水从快递袋的上方以及下方都无法进入快递袋内。此外,由于第二膜片设置有压边结构,由于压边结构可以起到承重作用,因此在运输过程中,袋体内的物体不会对袋口封装的快递面单或者胶粘条产生撕扯力,可以防止运输过程中快递袋封口处的损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递袋还可以重复使用,在拆开快递袋,取出内容物之后,还可以二次使用,因此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递袋的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未封装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递袋的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封装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递袋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快递袋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快递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递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递袋包括袋体。其中,袋体具有袋口。快递员通过从袋口处装入内容物。袋体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二者的相对应的三边封装形成袋体,沿伸出袋口的方向,第二膜片长于第一膜片。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递袋的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未封装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递袋的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封装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并且图2为从第一膜片上方向下俯视时观测的示意图。结合图1以及图2所示,袋体10包括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二者的相对应的三边封装形成袋体。例如第一膜片11包括边长A1、边长A2、边长A3和边长A4。第二膜片12包括边长B1、边长B2、边长B3和边长B4。边长A1与边长B1、边长A2与边长B2,以及边长A3与边长B3,热压封装,而边长A4与边长B4不热压封装,从而形成袋体的袋口。沿伸出袋口的方向,第二膜片12长于第一膜片11。第一膜片11包括第一折痕111。第一折痕111与第一膜片11位于袋口的边缘(例如边长A4)之间的区域为第一封装区112。第二膜片12包括第二折痕121。第二折痕121与第二膜片位于袋口的边缘(例如边长B4)之间的区域为第二封装区122。第二膜片12还包括内折封接形成的压边结构(图1以及图2中未示出)。如图1所示,图1中的压边区域123用于内折封接形成的压边结构。
为清晰展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递袋结构以及原理,下面通过封装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进行详细介绍。如图3所示,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三边未热压封装前,剖面图参见(a)。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三边热压封装,以及第二膜片内折封接形成压边结构124,形成袋体,剖面图参见(b)。其中,图3的(b)中,第二膜片12的压边区域123内折封接(例如热压方式)形成压边结构124。压边结构124位于第一折痕朝向袋口的一侧。第二膜片12的压边结构124与第二封装区122之间的区域为第一封装区对应区125。热压封装后,将第一封装区112、第二封装区122以及第一封装对应区125展开,如图3的(c)。快递人员通过袋口将内容物放置袋体内后(图3中未示出内容物),将第二膜片12沿第二折痕翻折,使第二封装区122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封装区112,如图3中(d)。然后沿第一折痕翻折,使第二封装区122包覆于第一膜片11内,形成防水弯折结构13,如图3中(e)。
可选的,快递员可以将快递面单贴至第一膜片11与防水弯折结构13的对接处,从而实现快递袋的封装。
本实用新型由于形成有防水弯折结构13,因此从图3中(d)中防水弯折结构13左侧或右侧均不会有水进入快递袋内部,因此可以实现防水功能。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递袋的第二膜片形成有压边结构124,因此在快递袋内物体较重,或者运输过程中物体在快递袋内晃动时,压边结构124起到称重作用,防止快递袋内物体重量亦或者运输过程中快递袋内物体晃动撕扯快递袋的封口。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无需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双面胶等胶黏物将袋口封口,因此在拆开快递袋时,不会损伤快递袋袋体。例如,若使用快递面单贴至第一膜片11与防水弯折结构13的对接处实现封口,那么将快递面单撕开后,可以重复使用该快递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快递袋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胶粘条。胶粘条用于将防水弯折结构与第一膜片黏贴封装。如图4所示,其中图4中的(a)至(e)可以参见图3中的(a)至(e),实现过程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形成防水弯折结构13后,本实施例如图4中的(f)所示,将胶粘条20贴至第一膜片11与防水弯折结构13的对接处,将防水弯折结构13与第一膜片11黏贴封装,从而实现快递袋的封装。
需要说明的是,若包括多个胶粘条,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折痕的方向,多个胶粘条可以依次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快递袋包括袋体和胶粘条,将胶粘条贴至第一膜片与防水弯折结构的对接处,实现快递袋袋口的封装。因此可以不用限制快递面单的贴附位置,因此可适用于各物流企业快递件快递袋的要求。将胶粘条撕开后,从袋体中取出内容物后,可以重复使用,下次使用时,仅需再粘贴新的胶粘条即可。
可选的,胶粘条例如选用可撕断膜材。可撕断膜材例如不干胶纸质膜材。若有人将胶粘条撕开,说明快递袋已被他人开启过,因此可以起到防盗功能。此外,胶粘条容易撕开,方便使用者撕拆,并且成本低。
可选的,胶粘条还可以选用揭开留底防伪标签。揭开留底防伪标签若被揭开,则揭开留底防伪标签上很多油墨会留在被贴物上,例如在被贴物上显示文字或图案,从而达到保真防拆的作用。
此外,胶粘条还可以选用其它破坏式的一次性胶粘条。
可选的,沿平行于第一折痕的方向,每个独立的未覆盖胶粘条的区域的长度小于8cm。为防止他人从没有设置胶粘条的位置处将手伸入快递袋,将袋体内的物品取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沿平行于第一折痕的方向上,每个独立的未覆盖胶粘条的区域的长度小于正常成人手掌的宽度,例如设置每个独立的未覆盖胶粘条的区域的长度小于8cm。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控制第二封装区的宽度,每个独立的未覆盖胶粘条的区域的长度越小,防盗性能越好。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可选的,考虑到防水以及工艺制作需求,沿伸出袋口的方向,第二封装区的宽度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0.8cm。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可选的,沿平行于伸出袋口的方向,压边结构的宽度大于等于0.8cm。压边结构的宽度过小则无法有效实现承重功能。经申请人深入研究发现沿平行于伸出袋口的方向,压边结构的宽度大于等于0.8cm时,能够实现较好的承重功能。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均可以包括第一膜材层和第二膜材层。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第一膜材层均朝向袋体内,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第二膜材层均朝向袋体外,第一膜材层与第一膜材层在热压条件下可粘合,第一膜材层与第二膜材层在热压条件下不粘合。例如第一膜材层为PE膜材层,第二膜材层为PP膜材层、PET膜材层或PA膜材层。本实施例对于第一膜片以及第二膜片的膜材层的设置,可以方便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三边压合形成袋体,以及压合形成第二膜片的压边结构。
上述各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可以为一体式设计。例如第一膜片的一边和第二膜片的一边一体成型形成为快递袋的底部。如图1所示,第一膜片11的边长A3和第二膜片12的边长B3一体成型形成为快递袋的底部,即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为一片式结构。沿图1中虚线C1C2翻折后,将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的三边热压形成袋体。图1中的网格填充图案表示热压封装边。
上述各实施例中,可选的,沿平行于伸出袋口的方向,第一封装区的宽度小于5cm。沿平行于伸出袋口的方向,第一封装区的宽度需要小于正常成人手掌的宽度,例如设置第一封装区的宽度小于5cm。这样设置可以防止他人从第一封装区的侧边处将手伸入快递袋,将袋体内的物品取出。
可选的,第二膜片还可以包括预留区。预留区位于第一封装对应区与压边结构之间。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快递袋原理示意图。图5中各步骤的原理与图4中类似,不同的是,如图5的(f)所示,为防止图5中(b)在形成压边结构124时,误将第一膜片压接的问题,本实施例设置预留区126,以使压边结构124与第一膜片11的第一折痕具有一定距离,从而避免在压接形成压边结构124时,误将第一膜片压接封住袋口。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图5所示,示例性的设置第二折痕位置与第一封装区112袋口处边缘对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二折痕位置位于第一封装区112袋口处边缘以外或以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快递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袋体;所述袋体具有袋口;所述袋体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三边封装形成所述袋体;沿伸出所述袋口的方向,所述第二膜片长于所述第一膜片;
所述第一膜片包括第一折痕;所述第一折痕与所述第一膜片位于所述袋口的边缘之间的区域为第一封装区;所述第二膜片包括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痕与所述第二膜片位于所述袋口的边缘之间的区域为第二封装区;所述第二膜片包括内折封接形成的压边结构;所述压边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折痕朝向所述袋口的一侧;所述第二膜片的所述压边结构与所述第二封装区之间的区域为第一封装区对应区;
沿所述第二折痕翻折使所述第二封装区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封装区,沿所述第一折痕翻折使所述第二封装区包覆于所述第一膜片内,形成防水弯折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递袋,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伸出所述袋口的方向,所述第一封装区的宽度小于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递袋,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伸出所述袋口的方向,所述第二封装区的宽度大于等于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递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胶粘条;所述胶粘条用于将所述防水弯折结构与所述第一膜片黏贴封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递袋,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折痕的方向,每个独立的未覆盖所述胶粘条的区域的长度小于8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递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条包括可撕断膜材或揭开留底防伪标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递袋,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伸出所述袋口的方向,所述压边结构的宽度大于等于0.8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递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均包括第一膜材层和第二膜材层;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的所述第一膜材层均朝向所述袋体内;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的所述第二膜材层均朝向所述袋体外;所述第一膜材层与所述第一膜材层在热压条件下可粘合;所述第一膜材层与所述第二膜材层在热压条件下不粘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递袋,其特征在于,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为一体式设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递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片还包括预留区;所述预留区位于所述第一封装对应区与所述压边结构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83075.6U CN215795491U (zh) | 2021-07-22 | 2021-07-22 | 一种快递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83075.6U CN215795491U (zh) | 2021-07-22 | 2021-07-22 | 一种快递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95491U true CN215795491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83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683075.6U Active CN215795491U (zh) | 2021-07-22 | 2021-07-22 | 一种快递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95491U (zh) |
-
2021
- 2021-07-22 CN CN202121683075.6U patent/CN2157954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60217B2 (en) | Re-sealable cigarette pack | |
US20160325905A1 (en) | Paper bag | |
GB2201633A (en) | Security envelope system | |
WO2006111177A1 (en) | Film packaging having tamper-evident means | |
SE513979C2 (sv) | Anordning vid provpåse | |
WO2017024797A1 (zh) | 一种信封袋 | |
US20220153496A1 (en) | Reseal label for box in a box re-sealable pack | |
WO2007001193A1 (en) | Reusable envelope with a pair of adhesive strips | |
US20150274393A1 (en) | Reclosable Flowpack | |
CN215795491U (zh) | 一种快递袋 | |
WO2003106160A1 (en) | Resealable envelope | |
WO2000010885A1 (en) | Remailable envelope | |
CN208393917U (zh) | 一种快递文件袋 | |
CN206634423U (zh) | 快递文件袋 | |
CN213057893U (zh) | 一种可重复使用易开口纸箱 | |
CN214058553U (zh) | 一种可回收的快递盒子 | |
WO2007019766A1 (fr) | Dossier de rangement a assemblage rapide | |
CN218453580U (zh) | 包装袋 | |
CN111907863A (zh) | 一种可重复使用易开口纸箱 | |
CN213922208U (zh) | 一种邮件包装袋 | |
CN210311556U (zh) | 一种新型快递袋 | |
JP7511857B1 (ja) | 商品包装材 | |
JP3923806B2 (ja) | 包装袋 | |
CN2541350Y (zh) | 一种可重复粘封使用的纸质袋体 | |
CN208585510U (zh) | 一种外卖食品外包装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