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4019U - 一种转向节安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节安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94019U CN215794019U CN202122329302.1U CN202122329302U CN215794019U CN 215794019 U CN215794019 U CN 215794019U CN 202122329302 U CN202122329302 U CN 202122329302U CN 215794019 U CN215794019 U CN 2157940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nuckle
- steering knuckle
- steering
- ball stud
- mount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018 Cast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节安装结构及车辆,涉及汽车转向技术领域。转向节安装结构,包括转向节,转向节的上部直接套设在球头销上,下部通过锥形套与球头销装配,通过锥形套增大转向节与球头销之间的配合锥度,方便拆卸,球头销的上端装配有螺母,用于固定转向节;所述球头销的下端连接有拉杆。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节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铝合金材质的转向节,由于硬度低,且与转向器外拉杆总成的配合锥度小,导致转向器外拉杆总成拆卸困难,以及拆卸时容易将转向节敲击损坏,从而大大降低了使用寿命,以及转向节存在装配不稳固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节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器总成是实现汽车转向功能的重要部件,转向器外拉杆总成作为转向器重要二级零部件,一端连接转向器内拉杆,一端连接转向节,转向器外拉杆总成是保证转向器总成与转向节连接可靠的核心零部件。
随着汽车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为了满足整车轻量化的要求,通常会将转向节等部件采用铝合金材质替代普通的铸铁转向节,由于铝合金材质转向节相比铸铁转向节硬度较小,且转向器外拉杆总成与转向节连接的配合锥度小,导致转向器外拉杆总成拆卸困难,且拆卸时容易将转向节敲击损坏,从而大大降低了使用寿命。
CN 213270702 U中公开了一种球头销套、转向组件及汽车,包括:销套本体,销套本体的外壁呈圆锥状,销套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圆锥状的销孔,外壁的锥度大于销孔的锥度,销套本体的大径端开设有安装槽;该球头销套安装在球头销与转向件装配的接触面之间,解决了球头销与转向件装配时容易造成接触面压溃损坏和球头销拆卸不便的问题。但是,该对比文件中,螺母需要同时与转向节和销套相接触,在打紧扭矩力,转向节和销套均会发生形变,铝合金的转向节不会发生回弹,而销套本体会发生回弹,使得转向节存在装配不稳固的问题,降低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节安装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铝合金材质的转向节,由于硬度低,且与转向器外拉杆总成的配合锥度小,导致转向器外拉杆总成拆卸困难,以及拆卸时容易将转向节敲击损坏,从而大大降低了使用寿命,以及转向节存在装配不稳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向节安装结构,包括转向节,转向节套装在球头销上,下部通过锥形套与球头销装配,锥形套增大转向节与球头销之间的配合锥度,球头销的上端装配有螺母,用于固定转向节;
所述球头销的下端连接有拉杆。
优选的,所述转向节采用铝合金制成。
优选的,所述转向节通过通孔套装在所述球头销上,通孔中上部与球头销配合,通孔的下端孔口为锥形口,所述锥形套为与锥形口相配的锥形钢套。
优选的,所述锥形钢套的锥度为2:1。
优选的,所述锥形钢套与所述球头销之间为过盈配合。
优选的,还包括防尘罩,防尘罩的上端与锥形钢套的下端相抵接,下端卡接在所述拉杆上。
优选的,所述螺母上侧的球头销上还设有开口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节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节安装结构,通过在转向节的下部设置锥形套与球头销装配,锥形套增大了转向节与球头销之间的配合锥度,方便了转向器外拉杆总成的拆卸,避免了拆卸时对转向节的敲击损坏,延长了转向节的使用寿命,同时,球头销的上端通过设置螺母固定转向节,保证了转向节装配的稳固性,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解决现有铝合金材质的转向节,由于硬度低,且与转向器外拉杆总成的配合锥度小,导致转向器外拉杆总成拆卸困难,以及拆卸时容易将转向节敲击损坏,降低了使用寿命,以及转向节存在装配不稳固的问题;
2)通过在转向节上设置带锥形口的通孔,使得转向节上部套装在球头销上,并通过螺母固定,螺母的下底面仅与转向节相接触,在打紧扭矩力,即使转向节发生形变,也不会影响转向节装配的稳固性,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行驶;
3)通过将锥形钢套的锥度设成2:1,使得锥形钢套与转向节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了锥形钢套与转向节连接的可靠性,方便了转向器外拉杆总成的拆卸和维修,在拆卸时不需要用力敲击转向节,有效防止了转向节的损坏,同时,锥形钢套的高度较小,使得对与之相配的转向节的厚度尺寸要求较小,满足了车辆的轻量化设计要求,在汽车转向技术领域,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球头销与锥形套、拉杆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图。
其中,1-转向节;2-球头销;3-锥形套;4-螺母;5-拉杆;6-防尘罩;7-开口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转向节安装结构,包括转向节1,转向节1套装在球头销2上,下部通过锥形套3与球头销2装配,锥形套3增大转向节1与球头销2之间的配合锥度,球头销2的上端装配有螺母4,用于固定转向节1;
球头销2的下端连接有拉杆5。
通过在转向节的下部设置锥形套与球头销装配,锥形套增大了转向节与球头销之间的配合锥度,方便了转向器外拉杆总成的拆卸,避免了拆卸时对转向节的敲击损坏,延长了转向节的使用寿命,同时,球头销的上端通过设置螺母固定转向节,保证了转向节装配的稳固性,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解决现有铝合金材质的转向节,由于硬度低,且与转向器外拉杆总成的配合锥度小,导致转向器外拉杆总成拆卸困难,以及拆卸时容易将转向节敲击损坏,降低了使用寿命,以及转向节存在装配不稳固的问题。
转向节1采用铝合金制成。
转向节1通过通孔套装在球头销2上,通孔中上部与球头销2配合,通孔的下端孔口为锥形口,所述锥形套3为与锥形口相配的锥形钢套。
通过在转向节上设置带锥形口的通孔,使得转向节上部套装在球头销上,并通过螺母固定,螺母的下底面仅与转向节相接触,在打紧扭矩力,即使转向节发生形变,也不会影响转向节装配的稳固性,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行驶。
锥形钢套的锥度为2:1。
通过将锥形钢套的锥度设成2:1,使得锥形钢套与转向节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了锥形钢套与转向节连接的可靠性,方便了转向器外拉杆总成的拆卸和维修,在拆卸时不需要用力敲击转向节,有效防止了转向节的损坏,同时,锥形钢套的高度较小,使得对与之相配的转向节的厚度尺寸要求较小,满足了车辆的轻量化设计要求。
现有技术中,转向节与转向器外拉杆总成配合的锥度约为1:6或1:8,使得转向节与球头销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存在拆卸困难和损坏转向节的缺陷。
锥形钢套与球头销2之间为过盈配合。
还包括防尘罩6,防尘罩6的上端与锥形钢套的下端相抵接,下端卡接在拉杆5上。
螺母4上侧的球头销2上还设有开口销7。
通过在螺母上侧的球头销上设置开口销,防止了螺母发生松脱。
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施例中的转向节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节安装结构及车辆,首先,通过在转向节的下部设置锥形套与球头销装配,锥形套增大了转向节与球头销之间的配合锥度,方便了转向器外拉杆总成的拆卸,避免了拆卸时对转向节的敲击损坏,延长了转向节的使用寿命,同时,球头销的上端通过设置螺母固定转向节,保证了转向节装配的稳固性,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解决现有铝合金材质的转向节,由于硬度低,且与转向器外拉杆总成的配合锥度小,导致转向器外拉杆总成拆卸困难,以及拆卸时容易将转向节敲击损坏,降低了使用寿命,以及转向节存在装配不稳固的问题;其次,通过在转向节上设置带锥形口的通孔,使得转向节上部套装在球头销上,并通过螺母固定,螺母的下底面仅与转向节相接触,在打紧扭矩力,即使转向节发生形变,也不会影响转向节装配的稳固性,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行驶;最后,通过将锥形钢套的锥度设成2:1,使得锥形钢套与转向节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了锥形钢套与转向节连接的可靠性,方便了转向器外拉杆总成的拆卸和维修,在拆卸时不需要用力敲击转向节,有效防止了转向节的损坏,同时,锥形钢套的高度较小,使得对与之相配的转向节的厚度尺寸要求较小,满足了车辆的轻量化设计要求,在汽车转向技术领域,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转向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节(1),转向节(1)套装在球头销(2)上,下部通过锥形套(3)与球头销(2)装配,锥形套(3)增大转向节(1)与球头销(2)之间的配合锥度,球头销(2)的上端装配有螺母(4),用于固定转向节(1);
所述球头销(2)的下端连接有拉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1)采用铝合金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1)通过通孔套装在所述球头销(2)上,通孔中上部与球头销(2)配合,通孔的下端孔口为锥形口,所述锥形套(3)为与锥形口相配的锥形钢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钢套的锥度为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钢套与所述球头销(2)之间为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罩(6),防尘罩(6)的上端与锥形钢套的下端相抵接,下端卡接在所述拉杆(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4)上侧的球头销(2)上还设有开口销(7)。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一所述的转向节安装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29302.1U CN215794019U (zh) | 2021-09-26 | 2021-09-26 | 一种转向节安装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29302.1U CN215794019U (zh) | 2021-09-26 | 2021-09-26 | 一种转向节安装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94019U true CN215794019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66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29302.1U Active CN215794019U (zh) | 2021-09-26 | 2021-09-26 | 一种转向节安装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94019U (zh) |
-
2021
- 2021-09-26 CN CN202122329302.1U patent/CN2157940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93152B2 (en) | Cone adaptor for ball joint studs, tie rods, sway bar links and the like | |
CN207972495U (zh) | 控制臂及汽车悬架 | |
CN107719054B (zh) | 一种下控制臂总成及汽车 | |
CN109664705A (zh) | 一种方程式赛车的独立悬架系统 | |
CN215794019U (zh) | 一种转向节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13064315U (zh) | 一种拉杆球头及汽车 | |
CN207015544U (zh) | 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结构 | |
CN216886892U (zh) | 一种乘用车轻量化铝合金前转向节 | |
CN211082654U (zh) | 一种副车架组装式内管衬套 | |
CN208036403U (zh) | 一种轻质铝合金转向节 | |
CN206125149U (zh) | 转向横拉杆臂 | |
CN221642238U (zh) | 一种汽车稳定杆连接杆防跟转结构 | |
CN206171028U (zh) | 一种薄壁宽轮辋的摩托车铝合金车轮 | |
CN215204335U (zh) | 一种前上前摆臂总成 | |
CN207997903U (zh) | 一种汽车主邦汰 | |
CN221563213U (zh) | 双叉臂前转向节结构及车辆 | |
CN221250454U (zh) | 一种高强高韧悬架控制臂 | |
CN217455562U (zh) | 一种汽车底盘三角臂总成 | |
CN220743277U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 | |
CN106183677B (zh) | 一种汽车前下摆臂总成 | |
CN211519644U (zh) | 汽车转向横拉杆 | |
CN218400701U (zh) | 一种新型的转向节下球销安装结构 | |
CN219904505U (zh) | 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 | |
CN219673047U (zh)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底盘螺栓 | |
CN211494222U (zh) | 一种3d打印后转向节、悬架系统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