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622703U -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22703U
CN215622703U CN202122068256.4U CN202122068256U CN215622703U CN 215622703 U CN215622703 U CN 215622703U CN 202122068256 U CN202122068256 U CN 202122068256U CN 215622703 U CN215622703 U CN 215622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device
supporting plate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l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682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帮民
张立
艾剑良
姜超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0682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22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22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22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属于无人机领域,包括支撑板、用于提供升力的升力组件、用于供电和控制平台装置的飞行状态的电控组件以及支撑架;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减重透气孔;升力组件有多个且均设置在支撑板的底面,多个升力组件围绕支撑板的底面中心呈对称或者周向均匀分布;电控组件安装在支撑板的底面,电控组件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机壳内的与升力组件电性连接的飞行控制系统以及与升力组件、飞行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电源系统;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底面或者机壳的底面。本实用新型通过为多旋翼无人机提供起降场所,从而有效拓宽了现有的多旋翼无人机可执行的任务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按照平台构型可以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垂直起降无人机、无人飞艇、直升机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伞翼无人机等。
其中多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具有三个及以上旋翼轴的特殊的无人驾驶直升机,其通过每个轴上的电动机转动而带动旋翼,从而产生升推力。多旋翼无人机的旋翼的总距固定,因此不像普通的直升机那样可变,飞行时通过改变不同旋翼之间的相对转速,即可以改变单轴推进力的大小,从而控制飞行器的运行轨迹。而多旋翼无人机具有操控性强,可垂直起降和悬停的特点,主要适用于低空、低速、有垂直起降和悬停要求的任务类型。悬停是多旋翼无人机的主要特点,并且进行任务操作。
现有技术中,多旋翼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断提高,任务程度越来越复杂,对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和续航距离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多旋翼无人机通常体积偏小,因此多采用电池供电,从而使得多旋翼无人机的续航时间通常不足30分钟,很难满足任务需求,并且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返回基地从而坠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多旋翼无人机的续航时间短,导致难以满足长续航时长任务的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包括支撑板、用于提供升力的升力组件、用于供电和控制所述平台装置的飞行状态的电控组件、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减重透气孔;所述升力组件有多个且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多个所述升力组件围绕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中心呈对称或者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电控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所述机壳内的与所述升力组件电性连接的飞行控制系统以及与所述升力组件、所述飞行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电源系统;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或者所述机壳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机壳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升力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或者所述升力组件通过机臂与所述机壳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力组件包括电机和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的桨叶,且所述桨叶位于所述电机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外壳和转子轴,所述定子外壳通过螺栓或者螺钉与所述支撑板或者所述机臂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中心处设置有起降指示标识。
优选的,所述起降指示标识为指示牌。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正六边形,所述升力组件设置有六个,且所述支撑板的每一条边的下方均配置有一个所述升力组件。
优选的,所述减重透气孔在所述支撑板上以矩形阵列或者环形阵列的形式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倾斜撑杆,以及连接在每个所述倾斜撑杆下端的水平底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电控组件的支持下,通过多个升力组件的协同配合,能够托动支撑板在空中飞行,从而使得多旋翼无人机可以在该支撑板上进行起降,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平台装置可以将多旋翼无人机运送至任务区域,从而提高多旋翼无人机的任务时长,或者将完成任务的多旋翼无人机接回,从而避免多旋翼无人机亏电后坠毁,进而拓展了现有的多旋翼无人机的任务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升力组件、21-电机、22-桨叶、3-起降指示标识、4-支撑架、41-倾斜撑杆、42-水平底杆、5-减重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说明,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便,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对于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和“第二”,仅为对相同或相似结构,或者起相似功能的对应结构的称谓区分,不是对这些结构重要性的排列,也没有排序、或比较大小、或其他含义。
另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结构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思路,联系本方案上下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支撑板1、用于提供升力的升力组件2、用于供电和控制平台装置的飞行状态的电控组件(图中未示出)以及支撑架4。
其中,支撑板1呈平板状结构,支撑板1上设置有多个减重透气孔5,减重透气孔5在支撑板1上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均匀分布,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均匀分布。
升力组件2有多个,且多个升力组件2均设置在支撑板1的底面一侧,并且,多个升力组件2围绕支撑板1的底面中心呈对称或者周向均匀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当升力组件2的数量为偶数时,多个升力组件2既可以围绕支撑板1的底面中心呈对称(中心对称)的形式均匀分布,还可以围绕支撑板1的底面中心呈周向均匀分布的形式分布在同一圆周上;而当升力组件2的数量为奇数时,则优选多个升力组件2围绕支撑板1的底面中心呈周向均匀分布的形式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例如本实施例中,升力组件2配置有六个,且与周向均匀分布的形式布置;对应的,优选支撑板1的形状为正六边形,且支撑板1的每一条边的中部位置的下方均配置有一个升力组件2。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升力组件2包括电机21以及安装在电机21的输出端上的桨叶22,且桨叶22位于电机21背离支撑板1的一侧。其中,电机21包括定子外壳和转子轴,支撑板1上还设置有螺钉穿孔或者螺纹孔,以使得定子外壳能够通过螺栓或者螺钉与支撑板1可拆卸固定连接。
电控组件安装在支撑板1的底面,并优选安装在支撑板1的底面中心处,即,电控组件位于多个升力组件2所在的圆周内。本实施例中,电控组件包括机壳以及安装在机壳内的飞行控制系统和电源系统;其中,飞行控制系统与各个升力组件2电性连接,以便于通过飞行控制系统控制各个升力组件2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对平台装置的飞行控制;其中,电源系统至少包括电池,该电池与飞行控制系统以及各个升力组件2电性连接以便供电。
支撑架4固定安装在机壳的底面一侧,支撑架4具体包括有至少两个倾斜布置的倾斜撑杆41以及连接在每个倾斜撑杆41下端的水平底杆42。其中,倾斜撑杆41以中心对称、轴对称或者周向均匀分布的方式布置。而本实施例中,配置倾斜撑杆41有两个且对称布置在机壳的两侧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架4还可以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的底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1的顶面中心处设置有起降指示标识3,例如该起降指示标识3为指示牌。
使用时,一方面可通过支撑板1承托多旋翼无人机,通过飞行控制系统即可控制平台装置进行飞行,进而能够将多旋翼无人机运送至其任务区域,多旋翼无人机再从该平台装置上起飞,使得多旋翼无人机具有足够的电量执行任务,从而提高留空时间;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执行完任务、但亏电的多旋翼无人机降落在位于任务区域的平台装置上,再通过飞行控制系统控制平台装置运载着多旋翼无人机返回。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台装置能够有效地拓展可现有的多旋翼无人机可执行任务的范围。
实施例二
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机壳上还连接有机臂,机臂的数量与升力组件2的数量相同,以使得每个升力组件2均通过一个机臂与机壳可拆卸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使得机壳、机臂、升力组件2以及支撑架4整体上构成一个多旋翼无人机,此时机壳即为无人机的机身,从而可借助于现有的多旋翼无人机,通过在其顶面安装支撑板1,并使升力组件2中的桨叶22背离支撑板1,进而方便且快速的获得本实用新型的平台装置。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用于提供升力的升力组件、用于供电和控制所述平台装置的飞行状态的电控组件、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减重透气孔;所述升力组件有多个且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多个所述升力组件围绕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中心呈对称或者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电控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所述机壳内的与所述升力组件电性连接的飞行控制系统以及与所述升力组件、所述飞行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电源系统;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或者所述机壳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力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或者所述升力组件通过机臂与所述机壳可拆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力组件包括电机和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的桨叶,且所述桨叶位于所述电机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外壳和转子轴,所述定子外壳通过螺栓或者螺钉与所述支撑板或者所述机臂可拆卸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中心处设置有起降指示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降指示标识为指示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正六边形,所述升力组件设置有六个,且所述支撑板的每一条边的下方均配置有一个所述升力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透气孔在所述支撑板上以矩形阵列或者环形阵列的形式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倾斜撑杆,以及连接在每个所述倾斜撑杆下端的水平底杆。
CN202122068256.4U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Active CN215622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8256.4U CN215622703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8256.4U CN215622703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2703U true CN215622703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04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68256.4U Active CN215622703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27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495A (zh) * 2021-08-30 2021-11-05 复旦大学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495A (zh) * 2021-08-30 2021-11-05 复旦大学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54962B1 (en) Electric distributed propulsion anti-torque redundant power and control system
US11673676B2 (en) Hybrid VTOL aerial vehicle
EP3663197B1 (en) High-speed hybrid propulsion for aircraft
CN111332465B (zh) 一种螺旋桨与涵道风扇复合式倾转旋翼无人飞行器及飞行方式
CN210526849U (zh) 一种可倾转动力的固定翼无人机
EP3087003A1 (en)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7878747B (zh) 一种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飞行器
CN214824104U (zh) 一种无人机
CN215622703U (zh)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WO2021010915A1 (en) A multi-functi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ith tilting co-axial, counter-rotating, folding propeller system
KR20180116849A (ko) 가변 피치 프로펠러를 이용한 고정익 드론
CN210526847U (zh) 小型共轴双旋翼式无人机
CN113602495A (zh) 一种支持多旋翼无人机空中起降的平台装置
CN205203397U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油电混合动力系统
CN110422339A (zh) 一种共轴双旋翼式无人机的组装方法
CN114537654A (zh) 一种可切换动力的翼身融合倾转三旋翼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0822751U (zh) 一种可短距/垂直起降的电涵道风扇固定翼飞行器
CN107458593A (zh) 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涵道推进系统
CN106965921A (zh) 固定翼与多旋翼一体无人飞机
CN217864732U (zh) 一种菱形复合翼飞行器
CN217864733U (zh) 一种紧凑菱形复合翼飞行器
CN215399323U (zh) 一种基于可倾转涵道螺旋桨的跨介质无人机
CN215399321U (zh) 一种无尾三角翼无人机
EP4157716B1 (en) Aircraft thrust and control system
WO2022037450A1 (zh) 一种结合多轴旋翼的自旋翼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