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0876U - 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20876U CN215620876U CN202121503257.0U CN202121503257U CN215620876U CN 215620876 U CN215620876 U CN 215620876U CN 202121503257 U CN202121503257 U CN 202121503257U CN 215620876 U CN215620876 U CN 2156208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chip
- ink cartridge
- fixedly connected
- 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墨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盒包括壳体以及芯片;壳体的前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打印机的电连接件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机构;芯片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柔性部分;第一部分与定位机构固定连接,柔性部分包覆容纳腔的侧壁的前端,第二部分与容纳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部分的正面设置有多个触点,多个触点朝向容纳腔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盒在芯片装配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芯片的准确定位,避免由于芯片定位不准确而出现装配误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喷墨打印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已是目前常见的打印设备,喷墨打印机设置有可拆卸的墨盒,当墨盒内部墨水用尽时,用户可以将墨盒卸下更换新的墨盒或者向墨盒中补充墨水。
在相关技术领域中,墨盒设置有芯片,芯片存储墨盒的相关信息,例如墨盒的生产日期、墨水颜色、墨盒中墨水余量等。具体而言,在墨盒的壳体前侧设置有容纳腔,芯片固定在容纳腔的内侧壁上,打印机的电连接件可以墨盒的容纳腔中并与芯片通信连接,从而打印机能够读取芯片内存储的相关信息。
然而,芯片在装配的过程出现装配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墨盒,以解决现有的墨盒在芯片装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装配误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墨盒,包括壳体以及芯片;
所述壳体的前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打印机的电连接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机构;
所述芯片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柔性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定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柔性部分包覆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的前端,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正面设置有多个触点,多个所述触点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内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盖板与底壳,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底壳上并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底壳的前端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陷部,所述盖板的部分超出所述凹陷部,所述盖板超出所述凹陷部的部分为第一壁;
所述凹陷部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壁位置相对的第二壁;
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分别为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侧壁。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当打印机的电连接件插入墨盒的容纳腔后,第一壁与第二壁可以对电连接件进行限位,保证电连接件与芯片的触点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壁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柔性部分包覆所述第一壁的前端,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当电连接件上用于与芯片的触点相接触的接触端位于电连接件朝向第一壁的一侧时,电连接件插入容纳腔后,接触端与芯片的触点相接触,从而实现墨盒与打印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壁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柔性部分包覆所述第二壁的前端,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当电连接件的接触端位于电连接件朝向第二壁的一侧时,电连接件插入容纳腔后,接触端与芯片的触点相接触,从而实现墨盒与打印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壁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壁,所述支撑壁与所述第二壁垂直,所述支撑壁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
所述凹陷部、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支撑壁限定出所述容纳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支撑壁可以对第一壁以及第二壁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墨盒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纳腔发生变形,另外,支撑壁可以对容纳腔内部的电连接件进行限位,防止电连接件沿竖直方向从容纳腔中脱出。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壁上的定位槽,所述第一部分被配置成由刚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部分嵌入所述定位槽中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与所述定位槽的槽壁相抵,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定位槽焊接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芯片的第一部分与容纳腔的外侧壁之间精确定位。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的背面设置有粘胶层,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粘接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二部分的背面设置粘胶层,可以保证第二部分与容纳腔的内侧壁之间稳定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二部分嵌入所述安装槽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容纳腔的内侧壁设置安装槽,第二部分嵌入安装槽后可以保证第二部分与容纳腔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均包括基板,多个所述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基板的正面,所述柔性部分为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基板固定连接,所述橡胶片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基板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芯片在装配的过程中,先将第一部分的基板与容纳腔外侧的定位机构固定,弯折芯片的橡胶片使第二部分的基板与容纳腔的内侧面固定,可以避免芯片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出墨口、进气口以及注墨口,所述出墨口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气口靠近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注墨口设置在所述出墨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出墨口用于墨盒为打印机提供墨水,进气口可以用于打印机向墨盒内部的气袋充气,气袋膨胀后可以挤压墨盒内部的墨水使打印机顺利出墨,当墨盒内部墨水用尽后,可以通过墨盒的注墨口向墨盒内补充墨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在壳体前端的顶部设置容纳腔,并且在容纳腔的外侧壁设置定位机构。芯片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柔性部分。在芯片装配的过程中先将芯片的第一部分与定位机构固定,由于定位机构位于容纳腔的外侧,芯片定位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容纳腔其余壁面的干扰,从而可以实现芯片的准确定位。芯片的第一部分固定后,弯折芯片的柔性部分,使芯片的第二部分位于容纳腔的内侧并与容纳腔的内侧壁固定,由于芯片的第一部分已经与容纳腔的外侧固定,所以芯片弯折后第二部分即位于容纳腔内侧壁的预设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墨盒在壳体与芯片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在芯片与容纳腔的外侧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在装配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 110、容纳腔;
120、盖板; 121、第一壁;
130、底壳; 131、第二壁;
132、支撑壁; 140、定位槽;
150、出墨口; 160、进气口;
170、注墨口; 200、芯片;
210、第一部分; 220、柔性部分;
230、第二部分; 231、触点;
232、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记载,相关技术中的墨盒在芯片装配的过程中存在芯片容易出现装配误差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芯片在装配的过程中难以准确定位,芯片直接固定很难找到对应位置,芯片安装在容纳腔的内侧壁,容纳腔的其余壁面会阻碍芯片的定位。另外,容纳腔用于安装芯片的内侧壁的面积一般大于芯片的面积,芯片在安装后容易与理想位置之间存在偏差。
经过反复思考与验证,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如果将墨盒的芯片设置成三部分,例如将芯片设置成第一硬质部分、与第一硬质部分连接的柔性部分以及与柔性部分连接的第二硬质部分。首先将第一硬质部分固定在容纳腔外侧的特定位置上,第一硬质部分固定后,弯折柔性部分使柔性部分包覆容纳腔侧壁的前端,将第二硬质部分与容纳腔的内侧固定。这样,芯片在装配的过程中首先与容纳腔的外侧进行定位,芯片在定位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容纳腔其余壁面的影响,避免由于芯片定位不准确而出现装配误差。
有鉴于此,本申请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墨盒,在容纳腔的外侧壁设置定位机构,芯片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柔性部分。芯片在装配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部分与定位机构固定,避免容纳腔的其余壁面对定位过程造成干扰,芯片的第一部分固定后弯折芯片的柔性部分,使芯片的第二部分位于容纳腔的内侧壁,将第二部分与容纳腔的内侧壁固定即可完成芯片的装配。芯片在定位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容纳腔其余壁面的影响,避免由于芯片定位不准确而出现装配误差。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墨盒在壳体与芯片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在芯片与容纳腔的外侧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在装配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包括壳体100以及芯片200,壳体100的前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打印机的电连接件的容纳腔110,其中,容纳腔110的开口位于容纳腔110的前侧,打印机的电连接件从容纳腔110的开口插入容纳腔110的内部以实现墨盒与打印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图1示出了,壳体100近似为长方体结构,壳体100的前端即为壳体100与打印机的连接端。需要说明的是,容纳腔110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机构,当芯片200在装配的过程中,容纳腔110外侧壁的定位机构可以对芯片200进行定位。
图1-图3示出了,壳体100的前端设置有出墨口150、进气口160以及注墨口170,出墨口150、进气口160以及注墨口170的截面均为圆形。示例性地,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气袋,进气口160与气袋连通。出墨口150靠近壳体100的底部,进气口160靠近壳体100的顶部,注墨口170设置在出墨口150与进气口160之间。例如,出墨口150以及进气口160均可插入打印机的流体笔,墨盒可以通过出墨口150为打印机供墨,打印机可以通过进气口160为壳体100内的气袋充气。当墨盒中墨水用尽后,用户可以通过墨盒的注墨口170向墨盒内部供墨。本实施例中墨盒的出墨口150、进气口160以及注墨口170的位置并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也可以将出墨口150设置在进气口160的上方,注墨口170设置在出墨口150以及进气口160之间,只要墨盒与打印机相匹配即可。
如图5所示,芯片200包括第一部分210、第二部分230以及位于第一部分210与第二部分230之间的柔性部分220。示例性地,第一部分210、第二部分230以及柔性部分220均为矩形片状结构,第一部分210位于柔性部分220的右侧,第二部分230位于柔性部分220的左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部分210与第二部分230由硬质材料构成,柔性部分220使用柔性材料制成,柔性部分220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弯折,当柔性部分220弯折时,可以使第二部分230相对第一部分210发生移动。当然,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部分210、第二部分230以及位于第一部分210与第二部分230之间的柔性部分220均可以使用柔性材料制成。
示例性地,第一部分210与第二部分230均包括基板,多个触点231设置在第二部分230的基板的正面。其中,基板的形状为矩形,可以使用刚性电路板作为基板。柔性部分220为橡胶片,橡胶片的一侧与第一部分210的基板固定连接,橡胶片的另一侧与第二部分230的基板固定连接。容易理解,使用橡胶片作为芯片200的柔性部分220,芯片200在装配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橡胶片的弹性变形使芯片200的中部弯折。橡胶片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两侧的基板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固定,本实施例此处对于橡胶片与基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制。当然,本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例如芯片200的柔性部分220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此处并不限制。使用橡胶片作为芯片200的柔性部分220,使得芯片200的中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弯折,芯片200在装配的过程中,先将第一部分210的基板与容纳腔110外侧的定位机构固定,弯折芯片200的橡胶片使橡胶片的背面与容纳腔110侧壁的前端贴紧,并将第二部分230的基板与容纳腔110的内侧面固定,即可完成芯片200的装配。在装配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由于芯片200定位不准确而出现装配误差。
第一部分210与定位机构固定连接,也即是说,第一部分210固定在容纳腔110的外侧壁。容易理解,定位机构设置在容纳腔110外侧壁的固定位置,当第一部分210与定位机构固定后即可完成芯片200装配时的定位。示例性地,定位机构可以为设置在容纳腔110的外侧壁的指示标记,例如,指示标记为容纳腔110的外侧壁上与壳体100的主体部分颜色不同的区域,并且该区域的形状以及大小与第一部分210固定在容纳腔110外侧壁上的部位相同,芯片200在装配的过程中使第一部分210完全覆盖指示标记并与容纳腔110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示例性地,第一部分210可以通过粘接、螺栓紧固或者焊接的方式与容纳腔110的外侧壁连接在一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一部分210与容纳腔110的外侧壁之间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此处并不限制。
图4示出了,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位机构为设置在容纳腔110的外侧壁上的定位槽140,第一部分210被配置成由刚性材料制成,或者,第一部分210包括刚性基板。第一部分210嵌入定位槽140中并且第一部分210的侧壁与定位槽140的槽壁相抵。容易理解,定位槽140的形状以及大小与第一部分210相匹配,从而第一部分210嵌入定位槽140后定位槽140可以对第一部分210进行限位。第一部分210嵌入定位槽140后可以与定位槽140焊接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芯片200在装配的过程中,首先将芯片200的第一部分210嵌入定位槽140中,定位槽140可以对芯片200的第一部分210进行限位。第一部分210嵌入定位槽140后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定位槽140固定以保证第一部分210与容纳腔110外侧壁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也即是说,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芯片200的第一部分210与容纳腔110的外侧壁之间精确定位。
柔性部分220包覆容纳腔110的侧壁的前端,第二部分230与容纳腔1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其中,柔性部分220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保证柔性部分220弯折后第二部分230可以位于容纳腔110内侧壁上的预设位置即可。第二部分230的正面设置有多个触点231,多个触点231朝向容纳腔110的内部。示例性地,触点231形成为矩形片状结构,多个触点231沿竖直方向排列,容易理解,触点231的数量为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当打印机的电连接件插入容纳腔110的内部时,第二部分230正面的多个触点231与电连接件导电接触,从而打印机可以读取芯片200中存储的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在壳体100前端的顶部设置容纳腔110,并且在容纳腔110的外侧壁设置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位于容纳腔110外侧壁的特定位置上。在芯片200装配的过程中先将芯片200的第一部分210与定位机构固定,由于定位机构位于容纳腔110的外侧,芯片200定位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容纳腔110其余壁面的干扰,从而可以实现芯片200的准确定位。芯片200的第一部分210固定后,弯折芯片200的柔性部分220,使芯片200的第二部分230位于容纳腔110的内侧并与容纳腔110的内侧壁固定,由于芯片200的第一部分210已经与容纳腔110的外侧固定,所以芯片200弯折后第二部分230即位于容纳腔110内侧壁的预设位置。也即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芯片200在装配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由于定位不准确而造成的装配误差。
如图6-图7所示,第二部分230的背面设置有粘胶层23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分230的背面即为第二部分230远离触点231一侧的表面,芯片200在装配后,第二部分230的背面与容纳腔110的内侧壁贴合。也即是说,粘胶层232的一侧与第二部分230粘接,粘胶层232的另一侧用于与容纳腔110的内侧壁粘接。较佳的,粘胶层232的面积与第二部分230背面面积相同,从而当第二部分230与容纳腔110的内侧壁粘接连接时,可以保证容纳腔110与粘胶层232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二部分230与容纳腔1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二部分230的背面设置粘胶层232,保证第二部分230与容纳腔110的内侧壁之间稳定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容纳腔110的内侧壁设置有安装槽,示例性地,安装槽从容纳腔110的内侧壁向内凹陷,安装槽的形状以及大小与芯片200的第二部分230相匹配,芯片200在装配的过程中,第二部分230嵌入安装槽中。较佳的,第二部分230与安装槽过盈配合,从而避免第二部分230从安装槽中脱出。示例性地,安装槽的深度小于第二部分230的厚度,进而第二部分230与容纳腔110装配后,第二部分230设置有触点231的正面从容纳腔110的内侧壁凸出,便于芯片200的触点231与打印机的电连接件导电接触。
如图2-图4所示,壳体100包括盖板120与底壳130,盖板120盖设在底壳130上并与底壳130固定连接,示意性地,盖板120可以通过卡合或者焊接的方式与底壳130进行固定。底壳130的前端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陷部,其中,凹陷部可以为设置在底壳130的前端顶部的缺角。盖板120的形状近似为矩形,盖板120盖设在底壳130上后,盖板120的部分即盖板120的一角超出凹陷部,盖板120超出凹陷部的部分为第一壁121。凹陷部内设置有与第一壁121位置相对的第二壁131,也即是说,第二壁131的延伸方向与盖板120平行。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壁121与第二壁131间隔设置,第一壁121与第二壁131分别为容纳腔110的相对两侧侧壁。图2示出了,第一壁121为容纳腔110的右侧壁,第二壁131为容纳腔110的左侧壁。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底壳130的前端设置向内凹陷的凹陷部,盖板120超出凹陷部的部分为第一壁121,在凹陷部内设置与第一壁121位置相对的第二壁131,第一壁121与第二壁131作为容纳腔110的相对两侧侧壁,当打印机的电连接件插入墨盒的容纳腔110后,第一壁121与第二壁131可以对电连接件进行限位,即第一壁121与第二壁131可以夹紧位于中部的电连接件,芯片200的触点231位于第一壁121或第二壁131上,第一壁121以及第二壁131夹紧电连接件后,保证电连接件与芯片200的触点23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二壁13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壁132,支撑壁132与第二壁131垂直,示例性的,底壳130、第二壁131以及支撑壁132可以通过一次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件。支撑壁132朝向盖板120的一侧与盖板120固定连接,示意性地,支撑壁13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盖板120固定。凹陷部、第一壁121、第二壁131与支撑壁132限定出容纳腔110,容易理解,第一壁121、第二壁131、支撑壁132以及底壳130的凹陷部限定出具有开口的盒状结构即容纳腔110,当打印机的电连接件插入容纳腔110后,支撑壁132可以对电连接件进行限位,防止电连接件沿竖直方向从容纳腔110的上方脱出。支撑壁132分别与盖板120以及第二壁131固定后,支撑壁132可以为第一壁121以及第二壁131提供支撑,防止墨盒的容纳腔110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发生变形。
下文介绍墨盒的几种可实现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述墨盒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应视为是对墨盒的具体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部分210与第一壁12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也即是说,定位机构设置在第一壁121的外侧面即盖板120的外侧面,第一部分210与第一壁121外侧面的定位机构固定。柔性部分220包覆第一壁121的前端,第二部分230与第一壁12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容易理解,上述设置可以使芯片200的触点231位于容纳腔110的右侧壁,当电连接件上用于与芯片200的触点231相接触的接触端位于电连接件的右侧时,电连接件插入容纳腔110后电连接件的接触端与芯片200的触点231导电接触,进而实现墨盒与打印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部分210与第二壁13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也即是说,定位机构设置在第二壁131的外侧面,柔性部分220包覆第二壁131的前端,第二部分230与第二壁13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上述设置可以使芯片200的触点231位于容纳腔110的左侧壁,当电连接件上用于与芯片200的触点231相接触的接触端位于电连接件的左侧时,电连接件插入容纳腔110后电连接件的接触端与芯片200的触点231导电接触,进而实现墨盒与打印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在容纳腔110的外侧壁设置定位机构,芯片200的第一部分210与定位机构固定连接,芯片200的柔性部分220包覆容纳腔110的侧壁的前端,芯片200的第二部分230与容纳腔1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在装配芯片200的过程中,可以先将芯片200的第一部分210与定位机构固定,芯片200定位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容纳腔110其余壁面的干扰,从而可以实现芯片200的准确定位。由于芯片200的第一部分210已经与容纳腔110的外侧固定,所以芯片200弯折后第二部分230即位于容纳腔110内侧壁的预设位置,即芯片200在装配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由于定位不准确而带来的装配误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如果存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芯片;
所述壳体的前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打印机的电连接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机构;
所述芯片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柔性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定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柔性部分包覆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的前端,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正面设置有多个触点,多个所述触点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盖板与底壳,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底壳上并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底壳的前端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陷部,所述盖板的部分超出所述凹陷部,所述盖板超出所述凹陷部的部分为第一壁;
所述凹陷部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壁位置相对的第二壁;
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分别为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壁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柔性部分包覆所述第一壁的前端,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壁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柔性部分包覆所述第二壁的前端,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壁,所述支撑壁与所述第二壁垂直,所述支撑壁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
所述凹陷部、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支撑壁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壁上的定位槽,所述第一部分被配置成由刚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部分嵌入所述定位槽中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与所述定位槽的槽壁相抵,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定位槽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背面设置有粘胶层,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粘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二部分嵌入所述安装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均包括基板,多个所述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基板的正面,所述柔性部分为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基板固定连接,所述橡胶片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基板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出墨口、进气口以及注墨口,所述出墨口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气口靠近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注墨口设置在所述出墨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03257.0U CN215620876U (zh) | 2021-07-01 | 2021-07-01 | 墨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03257.0U CN215620876U (zh) | 2021-07-01 | 2021-07-01 | 墨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20876U true CN215620876U (zh) | 2022-01-25 |
Family
ID=79947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03257.0U Active CN215620876U (zh) | 2021-07-01 | 2021-07-01 | 墨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20876U (zh) |
-
2021
- 2021-07-01 CN CN202121503257.0U patent/CN2156208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10251B2 (en) | Liquid container and circuit board for liquid container | |
CN100553983C (zh) | 液体容器和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 | |
EP3572233B1 (en) | Ink cartridge chip, ink cartridge, and structural body | |
JP4946751B2 (ja) | 容器ホルダ、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 |
KR20030081086A (ko) | 기록 액체 용기 및 잉크 제트 기록 장치 | |
US20060103701A1 (en) | Ink cartridge with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 |
CN115593114A (zh) | 容器和印刷系统 | |
CN215620876U (zh) | 墨盒 | |
CN112277475B (zh) | 墨盒 | |
US7156513B2 (en) | Ink cartridge component | |
CN214873616U (zh) | 墨盒 | |
CN214646878U (zh) |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
JP4737430B2 (ja) | キャリッジ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 |
US20120258637A1 (en) | Terminal Modul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215153128U (zh) | 墨盒 | |
CN217574546U (zh) |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
EP3687816B1 (en) | Printable liquid supply cartridges | |
CN114089614B (zh) | 一种容器 | |
CN219856493U (zh) | 墨盒、墨盒组件及打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