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600451U - 储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0451U
CN215600451U CN202121826537.5U CN202121826537U CN215600451U CN 215600451 U CN215600451 U CN 215600451U CN 202121826537 U CN202121826537 U CN 202121826537U CN 215600451 U CN215600451 U CN 215600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side wall
wal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265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永波
蒙仲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265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0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0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0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电路板和通信模块。其中,控制电路板收容于壳体内。通信模块安装于壳体,通信模块包括通信接口,通信接口至少部分显露于壳体的外界环境,并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可简化便携式电源进行内部升级的操作步骤。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储能装置的领域十分广泛,不仅可用在家庭、办公、摄影、旅行还可以用在消防、医疗、抢险、通讯、勘探、施工、露营、登山等领域。储能装置通常包括外壳、电池组、逆变器、电路板、控制开关等。为了使用户在使用储能装置的旧产品获得更好的性能和体验,商家常常对旧产品内部程序进行升级。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对储能装置进行软件更新、升级前,需要拆解外壳,再利用升级线缆与壳内的升级接口连接,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储能装置,以简化储能装置内部升级的操作步骤。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电路板和通信模块。其中,控制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内。通信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通信模块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外界环境,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副电路板,所述副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通信接口安装于所述副电路板,并与所述副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通信线缆。所述通信线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副电路板,以使所述副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相适配导电插座与导电插头。所述副电路板与所述通信线缆中的一个设有所述导电插座,另一个设有所述导电插头,所述导电插座与所述导电插头插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导电插座设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导电插头设于所述通信线缆的第二端。所述导电插座包括基座和导电针。其中,基座包括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共同围合呈一收容槽。以及导电针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另一端贯穿所述底壁并焊接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导电针与所述副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电插头设有与所述导电针相适配的插孔,所述导电针插入所述插孔而与所述通信线缆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电插头包括两所述导电插针。
可选地,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单元,所述第一侧壁单元设有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背离所述副电路板的一端贯通所述第一侧壁单元。所述卡接槽的内壁包括第一内壁单元、第二内壁单元以及第三内壁单元,所述第一内壁单元与所述第二内壁单元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内壁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壁单元及所述第二内壁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内壁单元和所述第二内壁单元均于背离所述副电路板的一端设有凸起部。所述导电插头于对应所述卡接槽处设有凸台部,所述第三内壁单元与所述凸起部共同夹持所述凸台部。
可选地,所述侧壁还包括第二侧壁单元与第三侧壁单元,沿所述收容槽的开口的边缘轮廓,所述第二侧壁单元与所述第三侧壁单元分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单元的两侧。所述第二侧壁单元和/或所述第三侧壁单元设有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连通槽。
可选地,所述连通槽背离所述副电路板的一端贯通所述侧壁。
可选地,所述通信接口呈空心的柱状结构。
可选地,以上任意一项储能装置还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具有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所述通信接口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储能装置外部的上位机设备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电路板和通信模块。其中,控制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内。通信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通信模块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外界环境,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当需要对储能装置内部进行升级时,因通信接口部分显露于壳体的外界环境,故只需引外界环境的信号线与通信模块相连,无需拆装壳体即可实现对储能装置内部的升级。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可简化便携式电源进行内部升级的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和外接上位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储能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导电插座和导电插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其分别示出了储能装置和上位机的示意图以及储能装置的示意图,储能装置1包括壳体(未示出)、控制电路板100和通信模块200。其中控制电路板100收容于壳体内,通信模块200安装于壳体。通信模块200包括通信接口210,通信接口210至少部分显露于壳体的外界环境,并与控制电路板100电连接。因通信接口210部分显露于壳体的外界环境,故当需要对储能装置1内部进行升级时,只需引外界环境的信号线300与通信模块200相连,无需拆装壳体即可实现对储能装置1内部的升级。当然,储能装置1还可以包括信号线300,信号线300具有第一接口310与第二接口320。第一接口310用于与通信接口210插接配合,第二接口320用于与储能装置1外部的上位机设备通信连接。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所述的“某部件显露于壳体的外界环境”是指,从壳体的外界环境是可以观察到该部件的;例如,该部件可以是直接伸出壳体的方式显露,又例如,亦可以是壳体设有通孔,该部件收容于该通孔,其亦可以从壳体的外界环境观察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模块200还包括副电路板220,副电路板220安装于壳体,并与控制电路板100电连接,通信接口210安装于副电路板220,并与副电路板220电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210呈空心的柱状结构,且一端焊接于副电路板220,实现与副电路板220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接口还可以是USB接口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不在此一一列举。信号线300插入通信接口210,即可传输数据。通信模块200还包括通信线缆230,通信线缆230的第一端连接于控制电路板100,第二端连接于副电路板220,以使副电路板220与控制电路板100电连接。通信线缆230可卷曲的收容于壳体内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模块200还包括相适配导电插座240与导电插头250。副电路板220与通信线缆230中的一个设有导电插座240,另一个设有导电插头250,导电插座240与导电插头250插接配合。具体地,可以是副电路板220设有导电插座240,通信线缆230第二端设有导电插头250;亦或者是副电路板220设有导电插头250,通信线缆230第二端设有导电插座240。除以上插座插头的连接方式外,通信模块200和副电路板220还可以焊接固定、螺孔固定等方式,不在此一一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2,顺便参阅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取导电插座240设于副电路板220,导电插头250设于通信线缆230第二端的方式。其中,导电插座240包括基座241和导电针242。基座241包括底壁2411以及自底壁2411延伸形成的侧壁2412,底壁2411与侧壁2412共同围合呈一收容槽2413。收容槽2413用于收容导电插头250。导电针242一端收容于收容槽2413,另一端贯穿底壁2411并焊接于副电路板220,导电针242与副电路板220电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插座240包括一对导电插针,设有正负极。优选地,副电路板220上设有一对通孔,导电针242穿过通孔,并焊接于副电路板220。同时,导电插头250设有与导电针242相适配的插孔,导电针242插入插孔而与通信线缆230电连接。
关于导电插座240具体结构,请继续参阅图3,侧壁2412包括第一侧壁单元2416,第一侧壁单元2416设有与收容槽2413连通的卡接槽2414,卡接槽2414背离副电路板220的一端贯通第一侧壁单元2416。卡接槽2414的内壁包括第一内壁单元24161、第二内壁单元24162以及第三内壁单元24163,第一内壁单元24161与第二内壁单元24162相对设置,第三内壁单元24163分别与第一内壁单元24161及第二内壁单元24162连接,第一内壁单元24161和第二内壁单元24162均于背离副电路板220的一端设有凸起部24124。再者,对于导电插座240优先选用弹性塑料件,一方面导电插座240一体成型制造,另一方面,导电插座240需要反复插拔使用,需要较好的韧性。导电插头250于对应卡接槽2414处设有凸台部251,第三内壁单元24163、第一内壁单元24161、第二内壁单元24162与凸起部24124共同夹持凸台部251。可以理解的是,收容槽2413对导电插头250也起到一定的夹持作用。凸台部251设于导电插头250的侧壁2412上,以此导电插头250和导电插座240在壁部相配合。
进一步地,侧壁2412还包括第二侧壁单元2417与第三侧壁单元2418,沿收容槽2413的开口的边缘轮廓,第二侧壁单元2417与第三侧壁单元2418分设于第一侧壁单元2416的两侧。第二侧壁单元2417和第三侧壁单元2418皆设有与收容槽2413连通的连通槽2415,或者第二侧壁单元2417和第三侧壁单元2418任意一处设有与收容槽2413连通的连通槽2415。连通槽2415可以增加第一内壁单元24161和第二内壁单元24162的形变空间,有利于导电插座240在导电插头250插入时卡接固定及拆卸。同时,可以理解的是,连通槽2415亦可以设置于第一侧壁单元2412卡接槽2414周边,与卡接槽2414错开分布,也能实现增强第一内壁单元24161与第二内壁单元24162形变的效果。优选地,连通槽2415背离副电路板220的一端贯通侧壁24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电路板和通信模块。其中,控制电路板收容于壳体内。通信模块安装于壳体,通信模块包括通信接口,通信接口至少部分显露于壳体的外界环境,并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当需要对储能装置内部进行升级时,因通信接口部分显露于壳体的外界环境,故只需引外界环境的信号线与通信模块相连,无需拆装壳体即可实现对储能装置内部的升级。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可简化便携式电源进行内部升级的操作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控制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通信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通信模块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外界环境,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副电路板,所述副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通信接口安装于所述副电路板,并与所述副电路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通信线缆;
所述通信线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副电路板,以使所述副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相适配导电插座与导电插头;
所述副电路板与所述通信线缆中的一个设有所述导电插座,另一个设有所述导电插头,所述导电插座与所述导电插头插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插座设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导电插头设于所述通信线缆的第二端;
所述导电插座包括:
基座,包括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共同围合呈一收容槽;以及
导电针,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另一端贯穿所述底壁并焊接于所述副电路板,所述导电针与所述副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导电插头设有与所述导电针相适配的插孔,所述导电针插入所述插孔而与所述通信线缆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单元,所述第一侧壁单元设有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背离所述副电路板的一端贯通所述第一侧壁单元;
所述卡接槽的内壁包括第一内壁单元、第二内壁单元以及第三内壁单元,所述第一内壁单元与所述第二内壁单元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内壁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壁单元及所述第二内壁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内壁单元和所述第二内壁单元均于背离所述副电路板的一端设有凸起部;
所述导电插头于对应所述卡接槽处设有凸台部,所述第三内壁单元与所述凸起部共同夹持所述凸台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还包括第二侧壁单元与第三侧壁单元,沿所述收容槽的开口的边缘轮廓,所述第二侧壁单元与所述第三侧壁单元分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单元的两侧;
所述第二侧壁单元和/或所述第三侧壁单元设有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连通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背离所述副电路板的一端贯通所述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呈空心的柱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具有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所述通信接口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储能装置外部的上位机设备通信连接。
CN202121826537.5U 2021-08-05 2021-08-05 储能装置 Active CN215600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6537.5U CN215600451U (zh) 2021-08-05 2021-08-05 储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6537.5U CN215600451U (zh) 2021-08-05 2021-08-05 储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0451U true CN215600451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80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26537.5U Active CN215600451U (zh) 2021-08-05 2021-08-05 储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0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6498B (zh) 可攜帶充電轉換接頭並支持二維條形碼識別的移動電源
WO2020238813A1 (zh) 无线耳机组件
CN215644776U (zh) 电池包结构
CN106099591A (zh) 一种多功能电子产品组合构造
CN101110506A (zh) 具有可拆卸电源线连接头的电源转接器
CN215600451U (zh) 储能装置
US5567176A (en) Two-purpose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computers
CN102646881B (zh) 一种usb3.0连接器插座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插头
CN210430988U (zh) 一种充电头
CN219761686U (zh) 电器元件装配模组和充电设备
CN218771330U (zh) 充电宝
CN222546828U (zh) 移动电源
CN223124005U (zh) 新型的可充电电池
CN222826660U (zh) 插套组件和插座
CN217522275U (zh) 一种电连接头
CN216650204U (zh) 电子设备
CN222233966U (zh) 9pin连接器
CN217060365U (zh) 一种电气设备故障诊断装置
US20190039528A1 (en) Automobile bluetooth receiver
CN212572121U (zh) 电源适配器及充电装置
CN219842543U (zh) 一种充电器插座老化测试架
CN210606362U (zh)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屏
CN219351507U (zh) 一种可以收纳接头的电源适配器
CN218071074U (zh) 一种充电器
CN217983790U (zh) 一种车辆通讯接口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9th floor, building 1, kaidar group center building, No. 168, Tongsha Road, Xinwe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01-3, building 2, kaidar group center building, 168 Tongsha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