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575797U - 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5797U
CN215575797U CN202120568897.3U CN202120568897U CN215575797U CN 215575797 U CN215575797 U CN 215575797U CN 202120568897 U CN202120568897 U CN 202120568897U CN 215575797 U CN215575797 U CN 215575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hip
laser
path componen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88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 Net Technologies Shenzhe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 Net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 Net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O Net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688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5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5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5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器件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光学收发装置包括主体、第一光路组件和第二光路组件,第一光路组件包括分光器件,第一光路组件和第二光路组件均设置在主体上,且两者形成的光路路径并排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光学收发装置包括主体,光学收发装置的主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光路组件、第二光路组件,激光器芯片发出的激光经过第一光路组件后被分光玻片分光,部分光抵达第一光纤,部分光抵达光检测器芯片;第二光纤传导的激光经过第二光路组件入射到光接收器芯片,这样只需要一个光学收发装置就可以实现同时用于多根光纤激光耦合以及激光转发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光学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
背景技术
在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将激光器芯片发出的多束激光进行耦合后输入到光纤进行传导,或者需要将从光纤传导过来的激光转发到接收器芯片。
目前,一般采用激光耦合装置以及激光转发装置分别连接光纤来转发激光以及耦合激光。
现有技术中,常见能满足激光耦合以及激光转发的需求的激光耦合及转发装置仅能应用于单光纤,缺少用于非单根光纤的激光耦合及转发装置,生产中需要设置激光耦合装置以及激光转发装置来分别转发以及耦合多根光纤的激光时,需要分别将激光耦合装置以及激光转发装置移动到安装位置后安装且调整位置,十分麻烦,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激光耦合以及激光转发功能的装置无法同时用于多根光纤激光耦合以及激光转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连接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光模块包括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以及光接收器芯片,所述光学收发装置包括主体、第一光路组件和第二光路组件,所述第一光路组件包括分光器件,所述第一光路组件和第二光路组件均设置在主体上,且两者形成的光路路径并排设置;其中,
所述激光器芯片发出激光经过第一光路组件入射至第一光纤中,且经过第一光路组件中的分光器件分光至光探测器芯片中,所述第二光纤射出的激光经过第二光路组件入射至光接收器芯片。
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分光器件包括分光玻片,所述主体上设置具有倾斜面的缺口槽,所述分光玻片嵌设于所述缺口槽的倾斜面上,所述激光器芯片的激光经过所述分光玻片被分束,入射至光接收器芯片和经过缺口槽入射至第一光纤。
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光路组件还包括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一汇聚器件,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与所述激光器芯片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汇聚器件朝向所述第一光纤,且设置于所述主体朝向第一光纤的一面上。
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光路组件包括第二反射面以及第二汇聚器件,所述第二反射面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与所述光接收器芯片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汇聚器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朝向光纤的一面上,且所述第二汇聚器件朝向所述第二光纤。
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相对平行设置。
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的上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反射区、传导区以及光纤区,所述第一反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反射区,所述缺口槽位于所述传导区,所述第一汇聚器件以及第二汇聚器件位于所述光纤区。
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准直器件以及第二准直器件,所述第一准直器件与所述第一反射面以及所述激光器芯片分别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准直器件与所述第二反射面以及所述光接收器芯片分别相对设置。
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光接收器芯片均设置在所述光模块的电路板,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以及光接收器芯片位于所述主体的下方。
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分光器件还包括聚光透镜,所述聚光透镜与所述分光玻片以及所述光检测器芯片相对设置,且所述聚光透镜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底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学收发装置、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光接收器芯片以及电路板,所述光学收发装置、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光接收器芯片安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光学收发装置包括主体,光学收发装置的主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光路组件、第二光路组件,激光器芯片发出的激光经过第一光路组件后被分光玻片分光,部分光抵达第一光纤,部分光抵达光检测器芯片;第二光纤传导的激光经过第二光路组件入射到光接收器芯片,这样只需要一个光学收发装置就可以实现同时用于多根光纤激光耦合以及激光转发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左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左视光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右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右视光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收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收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收发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连接第一光纤80以及第二光纤130,光模块包括激光器芯片40、光探测器芯片20以及光接收器芯片120,光学收发装置包括主体10、第一光路组件60和第二光路组件90,第一光路组件60包括分光器件30,,第一光路组件60与第二光路组件90均设置在主体10上,且两者形成的光路路径并排设置;其中,激光器芯片40发出激光经过第一光路组件60入射至所述第一光纤80,且经过第一光路组件60中的分光器件30分光至光探测器芯片20中;所述第二光纤130发出的激光经过第二光路组件90入射至所述光接收器芯片120;以及,激光器芯片40发出激光至第一准直元件50准直,入射至第一反射组件60,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面601反射后,经过所述分光器件30分光,部分光被所述分光器件30反射至光探测器芯片20,部分光入射所述第一汇聚器件602汇聚至所述第一光纤80;所述第二光纤130发出的激光经过第二反射组件90反射,入射至第二准直元件110后被准直入射至所述光接收器芯片120,光学收发装置的主体10上分别设置第一光路组件60、第二光路组件90,激光器芯片40发出的激光经过第一光路组件60后被后被分光玻片分光,部分光抵达第一光纤80,部分光抵达光检测器芯片20;第二光纤130传导射出的激光经过第二光路组件90入射到光接收器芯片120,这样只需要一个光学收发装置就可以实现同时用于多根光纤激光耦合以及激光转发的需求。
具体地,激光器芯片40指的是用于发出激光的激光芯片,光探测器芯片20指的是用于探测激光的探测器芯片,光接收器芯片120指的是用于接收激光的接收器芯片,可以理解的是,主体10是透明的,所以激光才能在主体10内部传导;具体地,激光器芯片40发出第一光束L1,先后经过第一准直元件50、第一光路组件60被分束成第一子光束L11、第二子光束L12,其中L11抵达第一光纤80,L12抵达光探测器芯片20。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分光器件30包括分光玻片302,主体10上设置具有倾斜面的缺口槽,分光玻片302嵌设于缺口槽的倾斜面上,所述激光器芯片40的激光经过所述分光玻片302被分束,入射至光接收器芯片120和经过缺口操入射至第一光纤80,分光玻片302可以随时更换十分方便。
进一步地,缺口槽的底部呈V字形,缺口槽的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反射面601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光路组件60还包括第一反射面601和第一汇聚器件602,第一反射面601设置在主体10上,且与激光器芯片40呈相对设置,第一汇聚器件602朝向第一光纤80,且设置于主体10朝向第一光纤80的一面上,这样从激光器芯片40发出的激光先后经过第一反射面601再经过分光玻片30,且穿过第一汇聚器件602,抵达第一光纤80,激光的传导十分方便;第二光路组件90包括第二反射面901以及第二汇聚器件902,第二反射面901设置于主体10上,且与光接收器芯片120呈相对设置,第二汇聚器件902设置于主体10朝向第二光纤130的一面上,且第二汇聚器件902朝向第二光纤130,从第二光纤130发出的激光先后经过第二汇聚器件902、第二反射面901后入射至光接收器芯片120上;以及,第二汇聚器件902与第一汇聚器件602水平相对设置,这样第一光纤80与第二光纤130可以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方便安装以及固定;第二汇聚器件902将第二光纤130发出的扩散激光聚拢至相对平行,十分方便。
如图3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收发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第一反射面601以及第二反射面901呈平行设置,由于分光玻片302在对激光器芯片40发出的激光进行分束时,由于激光器芯片40发出的激光经过第一反射面601后,并非以垂直路线入射到分光玻片302,因此会出现折射的情况,从而出现入射分光玻片302前后的光路不一致的情况,而由于第一光纤80与第二光纤13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时,方便安装,所以当要求第一光纤80与第二光纤13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时,第二反射面901接收反射第二光纤130发射出的激光的位置与第一反射面601的位置并非位于同一平面上,而是呈平行关系,因此第一反射面601与第二反射面901呈平行设置;具体地,第二光纤130发出第二光束L2,经过第二光路组件90后入射到光接收器芯片120。
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601与激光器芯片40相对设置,第二反射面901与光接收器芯片120相对设置,具体地,激光器芯片40发出的激光经过第一反射面601反射,光接收器芯片120接收经过第二反射面901反射的激光;具体地,主体10包括第一竖直面101,竖直面设于分光器件30以及第一汇聚器件602之间,这样激光可以经过第一竖直面101进行传导;主体10还包括第二竖直面,第二竖直面与第一竖直面101平行相对设置,且第二竖直面与安装槽相邻接,这样,激光经过第一竖直面101以及第二竖直面传导到第二反射面901。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收发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激光器芯片40、光探测器芯片20、光接收器芯片120均设置在光模块的电路板70,主体10设置在电路板70上,激光器芯片40、光探测器芯片20以及光接收器芯片120位于主体10的下方,通过将主体10设置在激光器芯片40、光探测器芯片20以及光接收器芯片120的上方,激光器芯片40发射的激光往上发送,激光往下传导到光探测器芯片20以及光接收器芯片120,十分方便。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收发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主体10的底部还设置第一准直器件以及第二准直器件,第一准直器件与第一反射面601以及激光器芯片40分别相对设置,第二准直器件与第二反射面901以及光接收器芯片120分别相对设置,这样激光器芯片40发出的激光经过第一准直器件抵达第一反射面601,激光经过第二反射面901穿过第二准直器件抵达光接收器芯片120;分光器件30还包括聚光透镜301,聚光透镜301与分光玻片302以及光检测器芯片20相对设置,且聚光透镜301设置在主体10的底部。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主体10、第一准直元件50、第二准直元件110、第一汇聚器件602、第二光路组件90为一体成型。
以上所述的主体10的上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反射区、传导区以及光纤区,第一反射面601以及第二反射面901位于反射区,缺口槽位于传导区,第一汇聚器件602以及第二汇聚器件902位于光纤区。
未在附图中显示的还有一种分光器件30的较佳实施例。
主体10上设有方形槽,所述分光玻片302呈方形,所述分光玻片302嵌设于所述方形槽中,只需要将分光玻片302对准方形槽插入即可,十分方便。
未在附图中显示的还有一种主体10的较佳实施例。
主体10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激光器芯片40、光探测器芯片20通过电路板70设置在凹槽口处,第一准直元件50、第二准直元件110以及聚光透镜301均设置在凹槽底部;主体10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与主体10底部围合形成凹槽,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与电路板70连接,从而实现固定,十分方便。
未在附图中显示的还有一种主体10的较佳实施例。
主体10朝向光纤一端形成有导向孔,第一汇聚器件602以及第二汇聚器件902设于导向孔的孔底,光纤的一端插入到导向孔中,第一汇聚器件602将激光汇聚到光纤的一端,而光纤的一端发出的激光从第二汇聚器件902入射,利用导向孔的设置实现固定光纤的需求。
未在附图中显示的还有一种光模块的较佳实施例。
一种光模块,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学收发装置、激光器芯片40、光探测器芯片20、光接收器芯片120以及电路板70,光学收发装置、激光器芯片40、光探测器芯片20、光接收器芯片120安设于电路板70上,利用光模块处理光纤发送以及光纤接收的需求,十分方便。
如图1、图3以及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
一种光模块,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学收发装置、激光器芯片40、光探测器芯片20、光接收器芯片120以及电路板70,多组激光器芯片40、光探测器芯片20、光接收器芯片120安设于电路板70上,多个光学收发装置与成组激光器芯片40、光探测器芯片20、光接收器芯片120对应设置,从而实现多根光纤的交互处理。
此外,以上内容中所标注的第一、第二等序列名词并非是限定物体之间的先后顺序,仅用作标识性用语,具体的物体布置位置以及空间关系受文本中的方位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连接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光模块包括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以及光接收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收发装置包括主体、第一光路组件和第二光路组件,所述第一光路组件包括分光器件,所述第一光路组件和第二光路组件均设置在主体上,且两者形成的光路路径并排设置;其中,
所述激光器芯片发出激光经过第一光路组件入射至第一光纤中,且经过第一光路组件中的分光器件分光至光探测器芯片中,所述第二光纤射出的激光经过第二光路组件入射至光接收器芯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件包括分光玻片,所述主体上设置具有倾斜面的缺口槽,所述分光玻片嵌设于所述缺口槽的倾斜面上,所述激光器芯片的激光经过所述分光玻片被分束,入射至光接收器芯片和经过缺口槽入射至第一光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路组件还包括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一汇聚器件,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与所述激光器芯片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汇聚器件朝向所述第一光纤,且设置于所述主体朝向第一光纤的一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路组件包括第二反射面以及第二汇聚器件,所述第二反射面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与所述光接收器芯片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汇聚器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朝向光纤的一面上,且所述第二汇聚器件朝向所述第二光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相对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上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反射区、传导区以及光纤区,所述第一反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反射区,所述缺口槽位于所述传导区,所述第一汇聚器件以及第二汇聚器件位于所述光纤区。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准直器件以及第二准直器件,所述第一准直器件与所述第一反射面以及所述激光器芯片分别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准直器件与所述第二反射面以及所述光接收器芯片分别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光接收器芯片均设置在所述光模块的电路板,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以及光接收器芯片位于所述主体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件还包括聚光透镜,所述聚光透镜与所述分光玻片以及所述光探测器芯片相对设置,且所述聚光透镜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底部。
10.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收发装置、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光接收器芯片以及电路板,所述光学收发装置、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光接收器芯片安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CN202120568897.3U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 Active CN215575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8897.3U CN215575797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8897.3U CN215575797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5797U true CN215575797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54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8897.3U Active CN215575797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5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9058B2 (en) Optical module for high-speed bidirectional transceiver
JP3590593B2 (ja) 光学繊維レンズシステム
US9063281B2 (en) Optical connector
US20200081205A1 (en) Optical module
JPS6184612A (ja) 光カプラ−
JP2015014748A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2003255166A (ja) 立体光導波路、その製造方法、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WO2002082148A3 (de) Optisches oder optoelektronisches modul
US20050100275A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596828A (zh) 一种光模块
TW201346369A (zh) 光插座及具備它之光模組
CN113625399B (zh) 一种光模块
WO2016021384A1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CN108693607A (zh) 光通信模组及双向光通信模组
WO2015076469A1 (ko) 좁은 파장 간격의 양방향 통신용 광모듈 패키지 구조
CN107153236B (zh) 光模块
TWI557459B (zh) 光電轉換裝置及光纖耦合連接器
JP2015121670A (ja) レンズブロック及び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US20200174207A1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CN108490556B (zh) 光模块
CN215575797U (zh) 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
JP2019086616A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伝送器
CN214375414U (zh) 一种光模块的光学耦合装置及光模块
US5404414A (en) Optical coupler with high degree of isolation
CN110709745B (zh) 光插座及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No. 35, Cuijing Road,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Ona Technology (Shenzhe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5 Cuijing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NET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