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562969U - 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2969U
CN215562969U CN202120784923.6U CN202120784923U CN215562969U CN 215562969 U CN215562969 U CN 215562969U CN 202120784923 U CN202120784923 U CN 202120784923U CN 215562969 U CN215562969 U CN 215562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waterproof
water
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849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荣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849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2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2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29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两侧顶部设有支撑体,两个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主体的内壁两侧均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设有承载体,所述承载体的内壁底端设有承重块,承载体的内壁一侧设有防水竖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关闭阀门,此时主体内部的水不断累积,当主体内部的水触发水位传感器时,第二电磁铁通电吸附第一电磁铁,让支撑板向着两侧移动打开,此时主体内部的水继续累积,撑起固定板,让防水块带动承载体在主体的内部上升,使得承载体到达地面以上的工作位,水流流经承重块和防水竖板缓冲,此时承载体将水流挡住,防止水流流入小区内。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小区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完善,城市内涝时时刻刻影响着城市的排水系统,特别是在雨季的过程中,随着雨量的不断增加,在城市中大量积水,给小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361234U的专利,公开了大型场馆抗冲击智能控制型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和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构成;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包括屋面雨水斗、雨落管、弃流井、储水池、过滤加压泵、过滤装置、清水池、供水泵、降雨监测装置和PLC控制器;供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地面的取水点;在储水池中设有储水液位计,在清水池中设有清水液位计;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包括若干块下凹式绿地、若干座溢流渗透井、若干条渗透排水管、若干座雨水渗透井和若干座雨水井,雨水井的底部连通市政雨水管;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过滤加压泵、供水泵、排水阀和出水阀,构成智能型自动控制结构。
上述专利中的大型场馆抗冲击智能控制型雨水利用系统存在以下不足:此装置通过屋面雨水斗将雨水输送至雨落井,然后直接引入储水池,无法保证减少水流对建筑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两侧顶部设有支撑体,两个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主体的内壁两侧均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设有承载体,所述承载体的内壁底端设有承重块,所述承载体的内壁一侧设有防水竖板,所述承载体的顶端分别设有防水板和上升板,所述主体的内壁一侧底端设有阀门,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送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体的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动凹槽和第二滑动凹槽,所述承载体分别在第一滑动凹槽处和第二滑动凹槽处与防水板和上升板滑动连接,所述防水板与上升板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体在第二滑动凹槽的内壁底端设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推杆与上升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块呈圆弧状,所述防水竖板的一侧呈弧状,所述承载体呈L型,所述固定板的底端设有防水层,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防水块,所述防水块与主体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内壁一侧设有第二滤网,所述主体的内壁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水通孔,所述主体在出水通孔处设有出水管,所述主体在出水通孔处与阀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撑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支撑体在滑动空腔处与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均延伸至主体的内部,所述支撑体在滑动空腔的内壁两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支撑体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两侧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支撑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在第一空腔的内壁一侧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内部一侧开设有进水通孔,所述主体在进水通孔处设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箱与送水管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送水箱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送水箱在第一通孔处设有第一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体在第一滑动凹槽的内壁底端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防水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了承载体和阀门,当雨水被送水箱收集通过送水管送入主体的内部时,关闭阀门,此时主体内部的水不断累积,当主体内部的水触发水位传感器时,第二电磁铁通电吸附第一电磁铁,使得支撑板向着两侧移动打开,此时主体内部的水继续累积,撑起固定板,让防水块带动承载体在主体的内部上升,使得承载体到达地面以上的工作位,水流流经承重块和防水竖板缓冲,此时承载体将水流挡住,防止水流流入小区内。
2、通过设置了液压泵和防水板,当水流不断升高后,启动液压泵,第二液压泵的液压推杆推动上升板带动防水板在承载体的第一滑动凹槽内部上升,此时可以让防水板配合承载体对水流进行拦截,从而可以对不同高度的水流进行防冲击处理。
3、通过设置了水位传感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当不需要防洪时,打开阀门,主体内部的水流经过出水管引入小区内部的灌溉系统或供水系统,此时随着主体内部的水流不断下降流失,使得承载体带动固定板下降直至复位,然后水位传感器让第二电磁铁断电,此时第二电磁铁不再吸附第一电磁铁,第一电磁铁由于第一弹簧复位,此时全部复位。
4、通过设置了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第一滤网能够在雨水进入到送水箱的内部时,对水流中的树叶杂物进行过滤净化,打开阀门将主体内部的水送出时,第二滤网能够过滤掉主体的水流中的泥沙,从而保证出水管中的水流质量。
5、通过设置了第二弹簧,在液压泵通过液压推杆带动上升板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第二弹簧能够将防水板与承载体在第一滑动凹槽的内部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能够让防水板在下降的过程中有一个缓冲的力,减小承载体与防水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的主视结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的支撑板平面俯视结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的防水板平面侧视结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的弹簧平面侧视结构剖视图。
图中:1主体、2水位传感器、3防水层、4防水块、5固定板、6承载体、7防水板、8支撑体、9支撑板、10上升板、11防水竖板、12承重块、12第一滤网、14送水箱、15送水管、16第二滤网、17第一电磁铁、18第二电磁铁、19出水管、20第一弹簧、21滑块、22液压泵、23阀门、24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两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体8,两个支撑体8之间设有支撑板9,主体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水位传感器2,主体1的内部设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顶端设有承载体6,承载体6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承重块12,承载体6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竖板11,承载体6的顶端分别设有防水板7和上升板10,主体1的内壁一侧底端设有阀门23,主体1的一侧设有送水箱14。
承载体6的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动凹槽和第二滑动凹槽,承载体6分别在第一滑动凹槽处和第二滑动凹槽处与防水板7和上升板10滑动连接,防水板7与上升板10固定连接,承载体6在第二滑动凹槽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YYB型液压泵22,液压泵22的液压推杆与上升板10的底端固定连接。
承重块12呈圆弧状,防水竖板11的一侧呈弧状,承载体6呈L型,固定板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水层3,固定板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水块4,防水块4与主体1滑动连接。
主体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16,主体1的内壁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水通孔,主体1在出水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9,主体1在出水通孔处与阀门23固定连接。
两个支撑体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空腔,支撑体8在滑动空腔处与支撑板9滑动连接,支撑板9均延伸至主体1的内部,支撑体8在滑动空腔的内壁两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支撑板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1,滑块21与支撑体8滑动连接,滑块2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第一弹簧20与支撑体8固定连接,支撑体8在第一空腔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CNMYE1-P120型第二电磁铁18,支撑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CNMYE1-P120型第一电磁铁17,第一电磁铁17与第二电磁铁18相适配,第一电磁铁17通电能够吸附第二电磁铁18。
主体1的内部一侧开设有进水通孔,主体1在进水通孔处固定连接有送水管15,送水箱14与送水管15的进水口固定连接,送水箱14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通孔,送水箱14在第一通孔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13。
工作原理:当雨水被送水箱14收集通过送水管15送入主体1的内部时,关闭阀门23,此时主体1内部的水不断累积,当主体1内部的水触发水位传感器时,第二电磁铁18通电吸附第一电磁铁17,使得支撑板9向着两侧移动打开,此时主体1内部的水继续累积,撑起固定板5,让防水块4带动承载体6在主体1的内部上升,使得承载体6到达地面以上的工作位,水流流经承重块12和防水竖板11缓冲,此时承载体6将水流挡住,防止水流流入小区内;
当水流不断升高后,启动液压泵22,第二液压泵22的液压推杆推动上升板10带动防水板7在承载体6的第一滑动凹槽内部上升,此时可以让防水板7配合承载体6对水流进行拦截,从而可以对不同高度的水流进行防冲击处理;
当不需要防洪时,打开阀门23,主体1内部的水流经过出水管19引入小区内部的灌溉系统或供水系统,此时随着主体1内部的水流不断下降流失,使得承载体6带动固定板5下降直至复位,然后水位传感器2让第二电磁铁18断电,此时第二电磁铁18不再吸附第一电磁铁17,第一电磁铁17由于第一弹簧20复位,此时全部复位;
第一滤网13能够在雨水进入到送水箱14的内部时,对水流中的树叶杂物进行过滤净化,打开阀门23将主体1内部的水送出时,第二滤网16能够过滤掉主体1的水流中的泥沙,从而保证出水管19中的水流质量。
实施例2
参照图4,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为了增加装置的实用性,承载体6在第一滑动凹槽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与防水板7固定连接,在液压泵22通过液压推杆带动上升板10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第二弹簧24能够将防水板7与承载体6在第一滑动凹槽的内部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能够让防水板7在下降的过程中有一个缓冲的力,减小承载体6与防水板7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伤害。
工作原理:当雨水被送水箱14收集通过送水管15送入主体1的内部时,关闭阀门23,此时主体1内部的水不断累积,当主体1内部的水触发水位传感器时,第二电磁铁18通电吸附第一电磁铁17,使得支撑板9向着两侧移动打开,此时主体1内部的水继续累积,撑起固定板5,让防水块4带动承载体6在主体1的内部上升,使得承载体6到达地面以上的工作位,水流流经承重块12和防水竖板11缓冲,此时承载体6将水流挡住,防止水流流入小区内;
当水流不断升高后,启动液压泵22,第二液压泵22的液压推杆推动上升板10带动防水板7在承载体6的第一滑动凹槽内部上升,此时可以让防水板7配合承载体6对水流进行拦截,从而可以对不同高度的水流进行防冲击处理;
当不需要防洪时,打开阀门23,主体1内部的水流经过出水管19引入小区内部的灌溉系统或供水系统,此时随着主体1内部的水流不断下降流失,使得承载体6带动固定板5下降直至复位,然后水位传感器2让第二电磁铁18断电,此时第二电磁铁18不再吸附第一电磁铁17,第一电磁铁17由于第一弹簧20复位,此时全部复位;
第一滤网13能够在雨水进入到送水箱14的内部时,对水流中的树叶杂物进行过滤净化,打开阀门23将主体1内部的水送出时,第二滤网16能够过滤掉主体1的水流中的泥沙,从而保证出水管19中的水流质量;
在液压泵22通过液压推杆带动上升板10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第二弹簧24能够将防水板7与承载体6在第一滑动凹槽的内部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能够让防水板7在下降的过程中有一个缓冲的力,减小承载体6与防水板7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两侧顶部设有支撑体(8),两个所述支撑体(8)之间设有支撑板(9),所述主体(1)的内壁两侧均设有水位传感器(2),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顶端设有承载体(6),所述承载体(6)的内壁底端设有承重块(12),所述承载体(6)的内壁一侧设有防水竖板(11),所述承载体(6)的顶端分别设有防水板(7)和上升板(10),所述主体(1)的内壁一侧底端设有阀门(23),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有送水箱(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6)的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动凹槽和第二滑动凹槽,所述承载体(6)分别在第一滑动凹槽处和第二滑动凹槽处与防水板(7)和上升板(10)滑动连接,所述防水板(7)与上升板(10)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体(6)在第二滑动凹槽的内壁底端设有液压泵(22),所述液压泵(22)的液压推杆与上升板(10)的底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块(12)呈圆弧状,所述防水竖板(11)的一侧呈弧状,所述承载体(6)呈L型,所述固定板(5)的底端设有防水层(3),所述固定板(5)的两侧均设有防水块(4),所述防水块(4)与主体(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壁一侧设有第二滤网(16),所述主体(1)的内壁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水通孔,所述主体(1)在出水通孔处设有出水管(19),所述主体(1)在出水通孔处与阀门(2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体(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支撑体(8)在滑动空腔处与支撑板(9)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9)均延伸至主体(1)的内部,所述支撑体(8)在滑动空腔的内壁两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支撑板(9)的两侧均设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与支撑体(8)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1)的两侧设有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与支撑体(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8)在第一空腔的内壁一侧设有第二电磁铁(18),所述支撑板(9)的一侧设有第一电磁铁(17),所述第一电磁铁(17)与第二电磁铁(18)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一侧开设有进水通孔,所述主体(1)在进水通孔处设有送水管(15),所述送水箱(14)与送水管(15)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送水箱(14)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送水箱(14)在第一通孔处设有第一滤网(1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6)在第一滑动凹槽的内壁底端设有第二弹簧(24),所述第二弹簧(24)与防水板(7)固定连接。
CN202120784923.6U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562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84923.6U CN215562969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84923.6U CN215562969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2969U true CN215562969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56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8492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562969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2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2442A (zh) 一种雨水弃流及收集装置
CN202017224U (zh) 分流式屋面雨水自动弃流装置
CN109281352B (zh) 基于清洁能源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12081214A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地下排水装置
CN211817483U (zh) 一种建筑物雨水自动分流过滤水斗
CN207063122U (zh) 一种楼宇雨污分流器
CN211006994U (zh) 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6467757U (zh)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6238843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错峰排放的雨水渗透蓄积系统
CN215562969U (zh) 一种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15053730U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207121974U (zh) 一种楼宇雨污分流器
CN203296109U (zh) 零能耗屋顶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系统
CN105863038A (zh)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212336158U (zh)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N112081227A (zh)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CN213952418U (zh) 一种井盖通风式真空井
CN214657597U (zh) 一种一体化道路污水智能截污井
CN212641678U (zh) 一种地下车库的雨水收集装置
CN218990361U (zh)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CN113338100A (zh) 一种市政公园节能环保净水道路
CN209277270U (zh) 一种市政道路给排水装置
CN210331937U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08867756B (zh) 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20365030U (zh) 一种具有调蓄功能的地铁车辆基地雨水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