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9089U - 一种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19089U CN215519089U CN202120766755.8U CN202120766755U CN215519089U CN 215519089 U CN215519089 U CN 215519089U CN 202120766755 U CN202120766755 U CN 202120766755U CN 215519089 U CN215519089 U CN 2155190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r drain
- drainage
- floating
- circular
- water coll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其包括设于现浇筑楼板内排水管道上的地漏本体,及盖板,自现浇楼板的上表面向上依次铺设有第一防水层、填充层、第二防水层以及基面层,盖体上设有若干进水孔,在盖体上还设有环形集水凹槽,环形集水凹槽与排水口相连通设置,还包括防臭机构,地漏本体包括圆柱形内筒和圆柱形外筒,内筒和外筒之间通过若干固定杆连接,内筒的底部上设有的圆形通孔,防臭机构包括长方体框架,若干浮球,与浮球固定连接的圆形挡板,挡板的直径大于圆形通孔的直径。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且排水迅速,具有双重防虫、防臭作用,适合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
背景技术
卫生间使用久了会产生异味的问题一致是困扰居民正常生活的难题,也是反映最为强烈的常见问题之一,因此对于地漏的要求格外严格,不仅要能保证正常的通水,还要达到祛除异味,防臭的要求。
现在市面上使用较多的地漏是利用永磁铁的重力平衡原理来上下制动开闭的地漏装置,它通过对重力及磁力的精确计算及结构巧妙设计使得密封盖打开自如,实现自动密封。此种地漏在工作时,当水流入地漏中达到一定水量时,水的重力会将地漏的底部密封盖打开,水流通过地漏流入排水管道中,当水流中断,密封盖的上表面不再受到来自水的压力或受到的压力小于密封盖受到的吸合磁力时,密封垫在磁吸作用下自动关闭实现密封。但现有的这种地漏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密封盖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密封处经常会有毛发或颗粒状杂质会影响密封性,管道内气体可上行进入室内,出现返味的情况,且防菌虫的性能很差。
CN 107761916 A,公开了了一种浴室用排水地漏,包括本体,在本体的封闭端开有多个排水通孔,多个排水通孔由本体封闭端的中心沿其径向向外辐射,在本体侧壁上开有环形槽,环状的挡板铰接设置在环形槽内,弹簧一端与所述环形槽侧壁连接,弹簧另一端与挡板的底部连接,挡板通过弹簧的支撑来将多个排水通孔完全覆盖。
上述专利,在水流进入排水通孔中后,利用水流携带的初始动量和自身的重力,对位于排水通孔底部的挡板产生一个压力,使得挡板顺势下移,此时弹簧被压缩,挡板由水平状态变为倾斜状态,水流则沿该倾斜面快速流入排水腔中,进而实现积水的快速外排,但是,当排出的污水中的颗粒状杂质或毛发积存较多时,将会影响挡板对排水通孔的封堵,也就无法阻止异味进入室内,防虫防臭性能变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臭效果好的,且排水顺畅、快速的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包括设置于现浇筑楼板内排水管道上的地漏本体,以及设置于地漏本体上方的盖板,自现浇楼板的上表面向上依次铺设有第一防水层、填充层、第二防水层以及铺设在第二防水层表面的具有排水口的基面层,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在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便于排水的环形集水凹槽,所述环形集水凹槽与所述排水口相连通设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地漏本体内的防臭机构,所述地漏本体包括设于盖板下端的圆柱形内筒和套设于内筒底部外侧的圆柱形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通过若干固定杆连接,所述内筒的底部上设有用于排水的圆形通孔,所述外筒为顶部开放,底部封闭的中空结构,所述内筒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用于形成封水层的间距,所述防臭机构包括固定于盖板下端面的长方体框架,若干设于长方体框架内部可在长方体框架内上下移动的浮球,与浮球固定连接可随浮球上下移动用于封堵圆形通孔的圆形挡板,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所述填充层、第二防水层、基面层均为自排水管道外壁向外依次升高设置。
上述的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所述浮球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与浮球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上述的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沿所述环形集水凹槽周向设置有若干与相邻所述排水孔相连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倾斜设置。
上述的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在所述环形集水凹槽内沿环形集水凹槽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内筒的上部连通的集水孔。
上述的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所述地漏本体内还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设有与长方体框架大小相匹配的矩形通孔。
上述的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所述地漏本体可与排水管道装配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内筒的外侧壁与外筒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封水层可用于储存部分污水,将排水管道和内筒内部的空气进行隔绝,使排水管道内的异味及昆虫老鼠无法进入室内,当封水层中长时间无污水补充时,封水层中的污水蒸发后,无法起到隔绝作用,防臭机构的圆形挡板也可起到隔绝部分异味及防虫的作用,固定于盖板下端的长方体框架设于内筒底部的圆形通孔的正上方,因此浮球在长方体框架内上下移动时,可带动圆形挡板也在内筒底部的圆形通孔的正上方上下移动,当地漏进行排水,水位升至浮球位置时,浮球会随液面上升,同时带动圆形挡板上移,使排水通道打开,将污水迅速排出,当排水完成,水位下降,浮球下降,圆形挡板下落将排水通道封堵。其次,填充层、第二防水层、基面层均为自排水管道外壁向外依次升高设置,能够快速的将污水收集到环形集水凹槽中以及快速收集到盖体上,达到了排水顺畅、快速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且排水迅速,具有双重防虫、防臭作用,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效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B剖面图;
图5为盖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的排水效果图;
图7为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板;2、排水管道;3、进水孔;5、内筒;6、外筒;7、固定杆;8、圆形通孔;9、封水层;10、长方体框架;11、浮球;12、挡板;13、连接杆;14、过滤网;15、现浇筑楼板;16、第一防水层;17、填充层;18、第二防水层;19、基面层;20、环形集水凹槽;21、连接孔;22、集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4、5所示,一种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包括设置于现浇筑楼板15内排水管道2上的地漏本体,以及设置于地漏本体上方的盖板1,地漏本体与排水管道2装配为一体设置。自现浇楼板15的上表面向上依次铺设有第一防水层16、填充层17、第二防水层18以及铺设在第二防水层18表面的具有排水口的基面层19,排水口作为现有技术,在附图中并未画出。在盖体1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3,在盖体1上沿盖体1周向还设置有便于排水的环形集水凹槽20,环形集水凹槽20与排水口相连通设置,进水孔3位于环形集水凹槽20内侧。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地漏本体内的防臭机构,地漏本体包括设于盖板1下端的圆柱形内筒5和套设于内筒5底部外侧的圆柱形外筒6,内筒5和外筒6之间通过若干固定杆7连接,内筒5的底部上设有用于排水的圆形通孔8,外筒6为顶部开放,底部封闭的中空结构,内筒5的外侧壁与外筒6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用于形成封水层9的间距,防臭机构包括固定于盖板1下端面的长方体框架10,长方体框架10设于圆形通孔8圆心位置的正上方,若干设于长方体框架10内部可在长方体框架10内上下移动的浮球11,浮球11可在长方体框架10内移动,但无法移出长方体框架10。与浮球11固定连接可随浮球11上下移动用于封堵圆形通孔的圆形挡板12,挡板12的直径大于圆形通孔8的直径。为提高集水效果,将填充层17、第二防水层18、基面层19均为自排水管道2外壁向外依次升高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浮球11之间为固定连接,挡板12与浮球11通过连接杆13固定连接沿环形集水凹槽20周向设置有若干与环形集水凹槽20相邻的进水孔3相连通的连接孔21,为了进一步提高集水效果,连接孔21为倾斜设置。地漏本体内还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网14,在过滤网14上设有与长方体框架10大小相匹配的矩形通孔。其中,过滤网14是固定于地漏本体内壁上的凹槽内。
使用方法:由于基面层19周向均是向地漏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的,所以,污水可快速通过地漏流入排水管道2内排出。环形集水凹槽20、连接孔21的设置,排水效果更好。同时,环形集水凹槽20的设置便于盖体1的拿取进行过滤网14的清理工作。具体使用时,手指放置环形集水凹槽20处后夹持住盖体1两侧即可取出或盖和盖体1,使用方便,不会因为设置向外凸出的把手而使得盖体1的最上端不能与基面层19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可有效防止出现牵绊情况。排水前,浮球11位于长方体框架10的最下端,连接杆13下端的挡板12刚好可以将内筒5底部的圆形通孔8封堵,当进行排水时,液位升高至长方体框架10处,随着液位的继续升高,浮球11在长方体框架10内上升,带动挡板12上移,将圆形通孔8打开,水流从圆形通孔8进入封水层9,并流进排水管道2排出;当水完全排出后,液位下降至长方体框架10下端,因长方体框架10的限制,浮球只能下移至长方体框架10的最下端,圆形通孔8被挡板12封堵,封水层9内会留有少许污水,隔绝空气,有效防止异味进入室内,从而实现防臭及防虫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现可快速排水,避免了水封地漏沉积污水赃物,造成二次污染情况的发生。以及可避免地漏出现渗水情况发生。同时利用水流自身的重力开闭,有水打开,无水封闭,且密封完全;利用重力为源,性能较为稳定。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较长,不会像弹簧和磁铁密封地漏,弹力或磁力会逐渐消减,最终失效。
实施例2
如图6、7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部分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环形集水凹槽20内沿环形集水凹槽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与内筒5的上部连通的集水孔22,进一步提高排水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包括设置于现浇筑楼板内排水管道上的地漏本体,以及设置于地漏本体上方的盖板,自现浇楼板的上表面向上依次铺设有第一防水层、填充层、第二防水层以及铺设在第二防水层表面的具有排水口的基面层,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便于排水的环形集水凹槽,所述环形集水凹槽与所述排水口相连通设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地漏本体内的防臭机构,所述地漏本体包括设于盖板下端的圆柱形内筒和套设于内筒底部外侧的圆柱形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通过若干固定杆连接,所述内筒的底部上设有用于排水的圆形通孔,所述外筒为顶部开放,底部封闭的中空结构,所述内筒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用于形成封水层的间距,所述防臭机构包括固定于盖板下端面的长方体框架,若干设于长方体框架内部可在长方体框架内上下移动的浮球,与浮球固定连接可随浮球上下移动用于封堵圆形通孔的圆形挡板,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所述填充层、第二防水层、基面层均为自排水管道外壁向外依次升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其特征是:所述浮球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与浮球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其特征是:沿所述环形集水凹槽周向设置有若干与相邻所述排水孔相连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其特征是:在所述环形集水凹槽内沿环形集水凹槽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内筒的上部连通的集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地漏本体内还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设有与长方体框架大小相匹配的矩形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地漏本体可与排水管道装配为一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66755.8U CN215519089U (zh) | 2021-04-15 | 2021-04-15 | 一种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66755.8U CN215519089U (zh) | 2021-04-15 | 2021-04-15 | 一种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19089U true CN215519089U (zh) | 2022-01-14 |
Family
ID=79802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6675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519089U (zh) | 2021-04-15 | 2021-04-15 | 一种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1908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54733A (zh) * | 2022-09-22 | 2022-11-18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槽式地漏 |
-
2021
- 2021-04-15 CN CN202120766755.8U patent/CN21551908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54733A (zh) * | 2022-09-22 | 2022-11-18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槽式地漏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519089U (zh) | 一种便于排水、防臭的漂浮地漏构造 | |
CN211080495U (zh) | 一种双重防臭的漂浮式地漏 | |
CN107905339B (zh) | 防气塞地漏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1574482U (zh) | 深水封防臭地漏 | |
CN104763044B (zh) | 一种应用于流体横向排放系统的密封器及其横排水地漏 | |
CN101736785A (zh) | 虹吸式深水封防臭地漏 | |
CN210066960U (zh) | 一种双层自封式防堵防臭地漏装置 | |
CN205475645U (zh) | 一种防干涸的水封地漏 | |
CN211080496U (zh) | 一种排水速度快的双重防臭地漏 | |
CN109610617B (zh) | 一种建筑工程排水用防堵塞地漏 | |
CN207063070U (zh) | 一种具有可防倒灌及水封不易干涸的存水弯 | |
CN211312708U (zh) | 一种卫生间地砖下二次排水端口用防反味装置 | |
CN210947073U (zh) | 防臭地漏 | |
CN207794258U (zh) | 一种可清洗地漏 | |
CN203603248U (zh) | 浮子自封闭式存水弯防反味地漏 | |
CN113605515A (zh) | 一种排水通畅且防臭的地漏 | |
CN212176004U (zh) | 一种防干涸地漏 | |
CN212656355U (zh) | 一种通过浮力排水防臭防蚊虫装置 | |
CN217924019U (zh) | 一种长条地漏 | |
CN207032444U (zh) | 密封芯地漏 | |
CN107386408B (zh) | 浮力开闭水封防臭地漏 | |
CN110424521B (zh) | 一种磁斥式地漏 | |
CN218757849U (zh) | 悬挂式双封地漏 | |
CN106930373A (zh) | 一种具有可防倒灌及水封不易干涸的存水弯 | |
CN209874013U (zh) | 一种生物医药用高性能地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