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5827U - 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85827U CN215485827U CN202121311093.1U CN202121311093U CN215485827U CN 215485827 U CN215485827 U CN 215485827U CN 202121311093 U CN202121311093 U CN 202121311093U CN 215485827 U CN215485827 U CN 2154858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main
- bottom plate
- shaped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解决了现有梯车移动中费时费力、影响施工效率、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行走机构、上侧沿竖向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的前侧设置有爬梯机构、顶端部设置有挂接机构;底座包括中底板、主底板、次边底板与边底板;行走机构包括U形支板和工字形滚轮;支撑机构包括底支撑板、主支撑板和顶支撑板;爬梯机构包括梯杆和连接杆,挂接机构包括主挂板和L形限位板;榫卯机构包括榫头、榫槽和第I限位销。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辅助装置的便捷移动,降低了移动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升了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具体是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高处作业施工中,梯车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由于其采用底座和顶端为矩形平面的梯形结构,使用中具有较好的支撑性和稳定性。同时由于自身结构所限,梯车需要依靠钢轨走行,遇到无轨道段或曲线段时,需要人工移动通过。
然而实践表明,现有梯车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梯车采用钢或合金结构拼接构成,自重较大,每次移动都需要3-4人配合,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资金,而且严重影响施工效率;二是梯车移动过程中易出现重心不稳,存在高处坠落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梯车移动中费时费力、影响施工效率、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行走机构、上侧沿竖向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的前侧设置有爬梯机构、顶端部设置有挂接机构;
所述底座包括位于其中部的横向直立的中底板,中底板的左侧、右侧均设置有若干块左右分布的横向直立的主底板,位于左侧的主底板的左侧、位于右侧的主底板的右侧均设置有横向直立的次边底板,两块次边底板的外侧均设置有横向直立的边底板,中底板和与其相邻的主底板之间、相邻两块主底板之间、主底板与次边底板之间、次边底板与边底板之间均通过榫卯机构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水平固定于边底板底部且开口朝下的U形支板,且U形支板沿纵向布置;U形支板的内腔设置有两个前后分布且沿前后方向滚动的工字形滚轮,所述工字形滚轮呈中间细两边粗的对称结构,且其左端部、右端部均转动穿设有横向布置的轮轴,两根轮轴的外端部分别固定穿设于U形支板的左侧壁、右侧壁;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中底板顶端部的横向直立的底支撑板,底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有若干块上下分布的横向直立的主支撑板,位于上方的主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有横向直立的顶支撑板,中底板与底支撑板之间、底支撑板和与其相邻的主支撑板之间、位于上方的主支撑板与顶支撑板之间均通过榫卯机构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爬梯机构包括若干根上下分布且横向放置的梯杆,位于下方的梯杆固定连接于支撑机构的前表面,其余各根梯杆均转动连接于支撑机构的前侧;任意两根相邻梯杆之间均设置有左低右高倾斜放置的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根梯杆端部;各根连接杆均转动连接于支撑机构的前侧;
所述挂接机构包括通过榫卯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顶支撑板上侧的横向直立的主挂板,主挂板的后表面左上端、后表面右上端均一体设置有L形限位板,L形限位板的水平板一体固定于主挂板的后表面上端,L形限位板的竖直板一体设置于其水平板的下表面后端;
所述榫卯机构包括榫头和与榫头形状配合的榫槽,位于同一连接部的榫头的中部和榫槽的中部共同穿设有第I限位销。
进一步地,每个工字形滚轮的左端面、右端面均开设有半球形凹槽,U形支板的左内侧壁、右内侧壁均一体设置有两个前后分布的半球形卡块,半球形卡块一一对应地卡接于半球形凹槽的内腔。
进一步地,U形支板的左侧壁底端、右侧壁底端均向上凹陷设置有位于工字形滚轮之间的梯形槽,且梯形槽的槽底高于工字形滚轮的中间段。
进一步地,中底板、各块主底板、各块次边底板、各块边底板的高度均一致,且中底板、各块主底板、各块次边底板的长边均沿横向布置;底支撑板、顶支撑板、各块主支撑板的宽度均一致,且底支撑板、顶支撑板、各块主支撑板的长边均沿竖向布置;所述主挂板的宽度大于顶支撑板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榫头呈细长形,且其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呈T形,所述榫头分别设置于主底板近中底板的一端、次边底板的两端、中底板的顶端、底支撑板的顶端、主支撑板的顶端、顶支撑板的顶端;位于主底板近中底板的一端、次边底板的两端的榫头均沿竖向布置;位于中底板的顶端、底支撑板的顶端、主支撑板的顶端、顶支撑板的顶端的榫头均沿横向布置;所述榫槽呈细长形,且其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呈T形槽状,所述榫槽分别设置于中底板的两端、主底板远离中底板的一端、边底板近次边底板的一端、底支撑板的底端、主支撑板的底端、顶支撑板的底端、主挂板的底端;位于中底板的两端、主底板远离中底板的一端、边底板近次边底板的一端的榫槽均沿竖向布置;位于底支撑板的底端、主支撑板的底端、顶支撑板的底端、主挂板的底端的榫槽均沿横向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梯杆设置于主支撑板之间的榫卯机构的前侧,且梯杆的中部转动套接于第I限位销的前部;位于下方的梯杆和位于其后侧的榫卯机构上共同穿设有两根位于第I限位销两侧的第II限位销;位于连接杆(后侧的主支撑板的中部穿设有第I连接销,连接杆的中部转动套接于第I连接销的前部;连接杆与梯杆均通过第II连接销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挂板的顶端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有矩形槽;所述L形限位板的竖直板沿竖向的高度大于主挂板沿竖向的高度;主挂板的边角部、L形限位板的边角部、L形限位板的水平板与竖直板的连接部均呈圆角结构。
进一步地,位于底支撑板与中底板之间的榫头和榫槽上共同穿设有两根第III限位销,两根第III限位销分别位于第I限位销的左侧、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工字形滚轮为橡胶滚轮;中底板、主底板、次边底板、边底板、U形支板、底支撑板、主支撑板、顶支撑板、梯杆、连接杆、主挂板、L形限位板均是由铝合金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辅助装置的便捷移动,而且自重小,安装操作便捷,有效降低了移动及运输时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支撑稳固,与高空跨越线、管卡接牢固,有效提升了本辅助装置的安全性能,进一步的,故障率低,方便收纳,便于携带与保存,灵活性强,普通的检修作业仅需2人即可完成,降低了管理成本,具有方便维护、行走顺畅、成本低廉的优点,可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及生产生活中高空跨越线、管的检修作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爬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左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边底板与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右视示意图;
图7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顶支撑板与挂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侧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0的仰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顶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侧视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主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侧视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次边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侧视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中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中位于下方的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中底板,102-主底板,103-次边底板,104-边底板,201-U形支板,202-工字形滚轮,203-轮轴,204-半球形凹槽,205-半球形卡块,206-梯形槽,301-底支撑板,302-主支撑板,303-顶支撑板,304-第III限位销,401-梯杆,402-连接杆,403-第II限位销,404-第I连接销,405-第II连接销,501-主挂板,502- L形限位板,503-矩形槽, 601-榫头,602-榫槽,603-第I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行走机构、上侧沿竖向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的前侧设置有爬梯机构、顶端部设置有挂接机构;
如附图1、附图3、附图10、附图12、附图13、附图19所示,所述底座包括位于其中部的横向直立的中底板101,中底板101的左侧、右侧均设置有若干块左右分布的横向直立的主底板102,位于左侧的主底板102的左侧、位于右侧的主底板102的右侧均设置有横向直立的次边底板103,两块次边底板103的外侧均设置有横向直立的边底板104,中底板101和与其相邻的主底板102之间、相邻两块主底板102之间、主底板102与次边底板103之间、次边底板103与边底板104之间均通过榫卯机构可拆卸地连接;
如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7所示,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水平固定于边底板104底部且开口朝下的U形支板201,且U形支板201沿纵向布置;U形支板201的内腔设置有两个前后分布且沿前后方向滚动的工字形滚轮202,所述工字形滚轮202呈中间细两边粗的对称结构,且其左端部、右端部均转动穿设有横向布置的轮轴203,两根轮轴203的外端部分别固定穿设于U形支板201的左侧壁、右侧壁;
如附图1、附图10、附图12、附图14、附图15、附图16、附图17、附图18所示,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中底板101顶端部的横向直立的底支撑板301,底支撑板301的上侧设置有若干块上下分布的横向直立的主支撑板302,位于上方的主支撑板302的上侧设置有横向直立的顶支撑板303,中底板101与底支撑板301之间、底支撑板301和与其相邻的主支撑板302之间、位于上方的主支撑板302与顶支撑板303之间均通过榫卯机构可拆卸地连接;
如附图1、附图2、附图21、附图22、附图23所示,所述爬梯机构包括若干根上下分布且横向放置的梯杆401,位于下方的梯杆401固定连接于支撑机构的前表面,其余各根梯杆401均转动连接于支撑机构的前侧;任意两根相邻梯杆401之间均设置有左低右高倾斜放置的连接杆402,且连接杆402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根梯杆401端部;各根连接杆402均转动连接于支撑机构的前侧;
如附图1、附图7、附图8所示,所述挂接机构包括通过榫卯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顶支撑板303上侧的横向直立的主挂板501,主挂板501的后表面左上端、后表面右上端均一体设置有L形限位板502,L形限位板502的水平板一体固定于主挂板501的后表面上端,L形限位板502的竖直板一体设置于其水平板的下表面后端;
如附图1、附图10、附图11、附图14、附图16、附图18、附图20所示,所述榫卯机构包括榫头601和与榫头601形状配合的榫槽602,位于同一连接部的榫头601的中部和榫槽602的中部共同穿设有第I限位销603。
本实用新型的底板、支撑机构均利用榫卯机构灵活组装,进而方便根据轨道宽度调节底板宽度,根据检修点的位置调整支撑机构与钢轨的间距,根据高空跨越线、管的高度调节支撑机构的高度;挂接机构能够将本辅助装置挂接于高空跨越线、管上,增加了作业中的稳定性;爬梯机构方便作业人员爬行到检修高度进行作业;行走机构中的工字形滚轮202能够同时行走于有轨与无轨的作业环境,方便多个检修作业的连续进行,省去了下一个检修点重新组装的工序。
安装时,首先根据高空跨越线、管的检修位置,利用榫卯机构分别在中底板101的左侧、右侧安装一定数量的主底板102,并利用榫卯机构依次在主底板102的外侧安装两块次边底板103、在次边底板103的两侧安装两块边底板104(此时两个行走机构已分别安装于两块边底板104的底部),使得中底板101位于检修点的下方、两个行走机构能够行走于轨道的上方(当应用于有轨作业面时);接着利用榫卯机构在中底板的上方依次安装底支撑板301、各块主支撑板302和顶支撑板303,其中主支撑板302的安装数量根据检修点的高度而确定,使得挂接机构能够挂接于高空跨越线、管上;而后在支撑机构前侧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安装各根梯杆401与各根连接杆402,使得位于下方的梯杆401固定连接于支撑机构的前表面,其余各根梯杆401、各根连接杆402均转动连接于支撑机构的前侧,且连接杆402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根梯杆401的端部;然后利用榫卯机构在顶支撑板303的上方安装主挂板501,使得主挂板501能够依靠于高空跨越线、管上,且高空跨越线、管能够卡接于主挂板501与L形限位板502之间,由此完成本辅助装置的安装。在此过程中,各个榫卯机构的安装均采用如下步骤来实现:首先将榫头601卡接于榫槽602的内腔,然后将第I限位销603穿于榫头601和榫槽602,防止榫头601和榫槽602发生相对移动而影响本辅助装置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梯车移动中费时费力、影响施工效率、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如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7所示,每个工字形滚轮202的左端面、右端面均开设有半球形凹槽204,U形支板201的左内侧壁、右内侧壁均一体设置有两个前后分布的半球形卡块205,半球形卡块205一一对应地卡接于半球形凹槽204的内腔。
半球形凹槽204与半球形卡块205的组合结构设计,增加了工字形滚轮202与U形支板201的密贴程度,一是方便工字形滚轮202的安装与更换,二是能够对工字形滚轮202的上下位置进行限位。
如附图5、附图6所示,U形支板201的左侧壁底端、右侧壁底端均向上凹陷设置有位于工字形滚轮202之间的梯形槽206,且梯形槽206的槽底高于工字形滚轮202的中间段。
梯形槽206的结构设计方便工字形滚轮202在有轨作业环境中的行走,防止U形支板201与钢轨发生摩擦,进而增加了本辅助装置行走时的顺畅性。
如附图1、附图3所示,中底板101、各块主底板102、各块次边底板103、各块边底板104的高度均一致,且中底板101、各块主底板102、各块次边底板103的长边均沿横向布置;底支撑板301、顶支撑板303、各块主支撑板302的宽度均一致,且底支撑板301、顶支撑板303、各块主支撑板302的长边均沿竖向布置;所述主挂板501的宽度大于顶支撑板303的宽度。
该结构设计一是增加了本辅助装置组装时的操作便捷性,二是在保证支撑稳固性的基础上,减轻了本辅助装置的自重,进而降低了移动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如附图11、附图14、附图16、附图19、附图20所示,所述榫头601呈细长形,且其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呈T形,所述榫头601分别设置于主底板102近中底板101的一端、次边底板103的两端、中底板101的顶端、底支撑板301的顶端、主支撑板302的顶端、顶支撑板303的顶端;位于主底板102近中底板101的一端、次边底板103的两端的榫头601均沿竖向布置;位于中底板101的顶端、底支撑板301的顶端、主支撑板302的顶端、顶支撑板303的顶端的榫头601均沿横向布置;所述榫槽602呈细长形,且其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呈T形槽状,所述榫槽602分别设置于中底板101的两端、主底板102远离中底板101的一端、边底板104近次边底板103的一端、底支撑板301的底端、主支撑板302的底端、顶支撑板303的底端、主挂板501的底端;位于中底板101的两端、主底板102远离中底板101的一端、边底板104近次边底板103的一端的榫槽602均沿竖向布置;位于底支撑板301的底端、主支撑板302的底端、顶支撑板303的底端、主挂板501的底端的榫槽602均沿横向布置。
该结构设计一是增加了连接处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本辅助装置的结构稳固性,进而增加了安全性与可靠性;二是增加了本辅助装置组装时的操作便捷性,组装时仅需将榫头601滑动穿于榫槽602的内腔,即可完成榫卯结构的安装。
如附图1、附图2、附图21、附图22、附图23所示,所述梯杆401设置于主支撑板302之间的榫卯机构的前侧,且梯杆401的中部转动套接于第I限位销603的前部;位于下方的梯杆401和位于其后侧的榫卯机构上共同穿设有两根位于第I限位销603两侧的第II限位销403;位于连接杆402后侧的主支撑板302的中部穿设有第I连接销404,连接杆402的中部转动套接于第I连接销404的前部;连接杆402与梯杆401均通过第II连接销405铰接。
将梯杆401穿于第I限位销603的结构设计能够将一销多用,进一步增加了本辅助装置组装时的操作便捷性;第II限位销403能够将位于下方的梯杆牢固连接,当本辅助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只需要用第II限位销403将位于下方的梯杆401锁死,便可达到上下攀登要求,进而提高了爬梯机构在使用时的结构稳定性;利用梯杆401与支撑机构、连接杆402与支撑机构转动连接的结构设计,当本辅助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将第II限位销403拆除,通过向上推动位于下方的梯杆401的右端部,即可收缩折叠梯,达到便携、节约空间的目的。
如附图1、附图8、附图9所示,所述主挂板501的顶端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有矩形槽503;所述L形限位板502的竖直板沿竖向的高度大于主挂板501沿竖向的高度;主挂板501的边角部、L形限位板502的边角部、L形限位板502的水平板与竖直板的连接部均呈圆角结构。
L形限位板502的加高设计,进一步增加了本辅助装置挂接于高空跨越线、管上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安全性能;圆角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本辅助装置安装时的安全性能。
如附图1、附图18所示,位于底支撑板301与中底板101之间的榫头601和榫槽602上共同穿设有两根第III限位销304,两根第III限位销304分别位于第I限位销603的左侧、右侧。
第III限位销304的结构设计有效提高了支撑机构与底板连接处的结构牢固性,进一步提升了本辅助装置的安全性能。
所述工字形滚轮202为橡胶滚轮;中底板101、主底板102、次边底板103、边底板104、U形支板201、底支撑板301、主支撑板302、顶支撑板303、梯杆401、连接杆402、主挂板501、L形限位板502均是由铝合金制成的。
橡胶滚轮具有质轻、缓冲性能好的优点,铝合金具有质轻、结构强度高的优点,进而减轻了本辅助装置移动和运输时的劳动强度。
具体实施过程中,第III限位销304、第II限位销403、第I连接销404、第II连接销405、第I限位销603、轮轴203均是由圆柱形螺栓制成的;位于顶端的连接杆402的长度小于其余连接杆402的长度。
Claims (9)
1.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行走机构、上侧沿竖向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的前侧设置有爬梯机构、顶端部设置有挂接机构;
所述底座包括位于其中部的横向直立的中底板(101),中底板(101)的左侧、右侧均设置有若干块左右分布的横向直立的主底板(102),位于左侧的主底板(102)的左侧、位于右侧的主底板(102)的右侧均设置有横向直立的次边底板(103),两块次边底板(103)的外侧均设置有横向直立的边底板(104),中底板(101)和与其相邻的主底板(102)之间、相邻两块主底板(102)之间、主底板(102)与次边底板(103)之间、次边底板(103)与边底板(104)之间均通过榫卯机构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水平固定于边底板(104)底部且开口朝下的U形支板(201),且U形支板(201)沿纵向布置;U形支板(201)的内腔设置有两个前后分布且沿前后方向滚动的工字形滚轮(202),所述工字形滚轮(202)呈中间细两边粗的对称结构,且其左端部、右端部均转动穿设有横向布置的轮轴(203),两根轮轴(203)的外端部分别固定穿设于U形支板(201)的左侧壁、右侧壁;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中底板(101)顶端部的横向直立的底支撑板(301),底支撑板(301)的上侧设置有若干块上下分布的横向直立的主支撑板(302),位于上方的主支撑板(302)的上侧设置有横向直立的顶支撑板(303),中底板(101)与底支撑板(301)之间、底支撑板(301)和与其相邻的主支撑板(302)之间、位于上方的主支撑板(302)与顶支撑板(303)之间均通过榫卯机构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爬梯机构包括若干根上下分布且横向放置的梯杆(401),位于下方的梯杆(401)固定连接于支撑机构的前表面,其余各根梯杆(401)均转动连接于支撑机构的前侧;任意两根相邻梯杆(401)之间均设置有左低右高倾斜放置的连接杆(402),且连接杆(402)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根梯杆(401)端部;各根连接杆(402)均转动连接于支撑机构的前侧;
所述挂接机构包括通过榫卯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顶支撑板(303)上侧的横向直立的主挂板(501),主挂板(501)的后表面左上端、后表面右上端均一体设置有L形限位板(502),L形限位板(502)的水平板一体固定于主挂板(501)的后表面上端,L形限位板(502)的竖直板一体设置于其水平板的下表面后端;
所述榫卯机构包括榫头(601)和与榫头(601)形状配合的榫槽(602),位于同一连接部的榫头(601)的中部和榫槽(602)的中部共同穿设有第I限位销(6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工字形滚轮(202)的左端面、右端面均开设有半球形凹槽(204),U形支板(201)的左内侧壁、右内侧壁均一体设置有两个前后分布的半球形卡块(205),半球形卡块(205)一一对应地卡接于半球形凹槽(204)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U形支板(201)的左侧壁底端、右侧壁底端均向上凹陷设置有位于工字形滚轮(202)之间的梯形槽(206),且梯形槽(206)的槽底高于工字形滚轮(202)的中间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底板(101)、各块主底板(102)、各块次边底板(103)、各块边底板(104)的高度均一致,且中底板(101)、各块主底板(102)、各块次边底板(103)的长边均沿横向布置;底支撑板(301)、顶支撑板(303)、各块主支撑板(302)的宽度均一致,且底支撑板(301)、顶支撑板(303)、各块主支撑板(302)的长边均沿竖向布置;所述主挂板(501)的宽度大于顶支撑板(303)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601)呈细长形,且其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呈T形,所述榫头(601)分别设置于主底板(102)近中底板(101)的一端、次边底板(103)的两端、中底板(101)的顶端、底支撑板(301)的顶端、主支撑板(302)的顶端、顶支撑板(303)的顶端;位于主底板(102)近中底板(101)的一端、次边底板(103)的两端的榫头(601)均沿竖向布置;位于中底板(101)的顶端、底支撑板(301)的顶端、主支撑板(302)的顶端、顶支撑板(303)的顶端的榫头(601)均沿横向布置;所述榫槽(602)呈细长形,且其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呈T形槽状,所述榫槽(602)分别设置于中底板(101)的两端、主底板(102)远离中底板(101)的一端、边底板(104)近次边底板(103)的一端、底支撑板(301)的底端、主支撑板(302)的底端、顶支撑板(303)的底端、主挂板(501)的底端;位于中底板(101)的两端、主底板(102)远离中底板(101)的一端、边底板(104)近次边底板(103)的一端的榫槽(602)均沿竖向布置;位于底支撑板(301)的底端、主支撑板(302)的底端、顶支撑板(303)的底端、主挂板(501)的底端的榫槽(602)均沿横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杆(401)设置于主支撑板(302)之间的榫卯机构的前侧,且梯杆(401)的中部转动套接于第I限位销(603)的前部;位于下方的梯杆(401)和位于其后侧的榫卯机构上共同穿设有两根位于第I限位销(603)两侧的第II限位销(403);位于连接杆(402)后侧的主支撑板(302)的中部穿设有第I连接销(404),连接杆(402)的中部转动套接于第I连接销(404)的前部;连接杆(402)与梯杆(401)均通过第II连接销(405)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挂板(501)的顶端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有矩形槽(503);所述L形限位板(502)的竖直板沿竖向的高度大于主挂板(501)沿竖向的高度;主挂板(501)的边角部、L形限位板(502)的边角部、L形限位板(502)的水平板与竖直板的连接部均呈圆角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底支撑板(301)与中底板(101)之间的榫头(601)和榫槽(602)上共同穿设有两根第III限位销(304),两根第III限位销(304)分别位于第I限位销(603)的左侧、右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形滚轮(202)为橡胶滚轮;中底板(101)、主底板(102)、次边底板(103)、边底板(104)、U形支板(201)、底支撑板(301)、主支撑板(302)、顶支撑板(303)、梯杆(401)、连接杆(402)、主挂板(501)、L形限位板(502)均是由铝合金制成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11093.1U CN215485827U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11093.1U CN215485827U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85827U true CN215485827U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784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11093.1U Active CN215485827U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85827U (zh) |
-
2021
- 2021-06-11 CN CN202121311093.1U patent/CN2154858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52812B (zh) | 一种长钢轨运输作业车组 | |
CN202202800U (zh) | T梁横向张拉挂梯 | |
CN215485827U (zh) | 一种高空跨越线、管检修作业用辅助装置 | |
KR101176054B1 (ko) | 하이브리드 교통 시스템 | |
CN105756701B (zh) | 一种煤矿掘进巷道u型钢梁运输设备 | |
CN210766424U (zh) | 一种桥梁三角挂篮 | |
CN211897913U (zh) | 桥梁建造用新型挂篮 | |
CN212803234U (zh) | 一种盾构侧向分体始发混凝土基座结构 | |
CN211171456U (zh) | 一种用于铺设u型梁轨道的铺设台车 | |
CN217324989U (zh) | 一种高铁桥梁无障碍式安装台车 | |
CN207862788U (zh) | 一种连接于悬灌挂篮上的张拉千斤顶吊装装置 | |
CN113047902B (zh) | 一种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三机狭窄空间人员与配件运输装置 | |
CN205503176U (zh) | 一种煤矿掘进巷道u型钢梁运输设备 | |
CN210234958U (zh) | 一种高速铁路施工用搬运小车 | |
CN117051707A (zh) | 一种悬索桥猫道面网下滑小车、施工方法及应用 | |
CN109944163A (zh) | 一种双导梁式运架一体架桥机 | |
CN105239515A (zh) | 一种公铁两用桥中铁路防护棚架的托架安装设备及方法 | |
CN212714587U (zh) | 一种跨电气化铁路加宽桥梁上部结构拆除与重建的设备 | |
RU121262U1 (ru) | Мобильное пролетное строение моста | |
CN107826975B (zh) | 一种桥式起重机桥架 | |
CN211368406U (zh) | 一种具有上下双层结构的架桥机主梁 | |
CN219172546U (zh) | 矿用列车 | |
CN211897914U (zh) | 一种能够提高稳定性的桥梁建造用挂篮及其承载桁架组件 | |
CN212105054U (zh) | 一种电气化铁路隧道内打孔作业平台 | |
CN216110759U (zh) | 一种具有安全下降功能的侧墙钢模板台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