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5449U - 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85449U CN215385449U CN202121798089.2U CN202121798089U CN215385449U CN 215385449 U CN215385449 U CN 215385449U CN 202121798089 U CN202121798089 U CN 202121798089U CN 215385449 U CN215385449 U CN 2153854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rotating rod
- patient
- nursing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1769 para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
- 206010033799 Paralysis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872 defe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47 volunt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1296 Motor dysfun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9578 Muscle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59 moto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36 nerv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53 nervous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15 neuromuscular junct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3315 neuromuscular junction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包括底箱,所述底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辅助组件,所述底箱的顶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底箱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底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脚轮,所述辅助组件由安装架、电机、第一转杆、第一固定套圈、第二固定套圈、魔术子贴、魔术母贴、固定绳、连接杆和枕头组成。通过电机、主动轮、牵引绳、护理垫、开孔和第一固定套圈等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辅助患者进行大小便的过程,与通过人工将患者从病床上移动至排便器上的方式相比,省时省力,达到了有效地减轻患者家属工作强度的效果,同时,达到了便于对患者进行辅助护理的效果,满足了患者的使用需求,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是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疾病所致,应针对导致随意运动障碍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康复治疗。
现有的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在患者需要进行大小便时,缺乏相应的护理功能,需要患者家属将患者从病床上移动至排便器上,费时费力,难以起到对患者的辅助护理作用,难以有效地减轻患者家属的工作强度,难以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难以起到对患者的辅助护理作用和难以有效地减轻患者家属的工作强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包括底箱,所述底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辅助组件,所述底箱的顶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底箱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底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脚轮。
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由安装架、电机、第一转杆、主动轮、链条、第二转杆、从动轮、牵引绳、护理垫、开孔、第一固定套圈、第二固定套圈、魔术子贴、魔术母贴、固定绳、连接杆和枕头组成,且电机与安装架的右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一转杆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主动轮与第一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且链条与主动轮的表面啮合,且第二转杆与安装架转动连接,且从动轮与第二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且从动轮与链条啮合,且牵引绳的顶端与第一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且牵引绳缠绕在第一转杆的表面,且护理垫的顶面左侧与牵引绳的末端固定连接,且护理垫的顶面中部贯穿开设有开孔,且第一固定套圈的底部与护理垫的顶面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套圈的底部与护理垫的顶面固定连接,且魔术子贴的顶面与第一固定套圈的底面固定连接,且魔术母贴的底面与第二固定套圈的顶面固定连接,且固定绳与护理垫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且连接杆与安装架固定连接,且枕头的底部与护理垫的顶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牵引绳的数量为两根,且第二转杆的表面也固定连接有牵引绳。
优选的,所述护理垫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且护理垫位于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套圈和第二固定套圈的数量均为两个,且第一固定套圈和第二固定套圈分别通过魔术子贴和魔术母贴粘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呈长方体状,且配重块采用合金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电机带动牵引绳缓缓放下,带动护理垫下降至病床表面,患者平躺至护理垫上,患者臀部位于开孔的正上方,头部枕在枕头上,双腿放在第一固定套圈和第二固定套圈上,完成固定,电机反向旋转,带动两根牵引绳和护理垫的左侧逐渐上升,患者逐渐由平躺状态变为坐起状态,推动装置,将护理垫移动至至排便器的正上方,电机带动护理垫和患者下降至排便器上,即可进行大小便,通过电机、主动轮、牵引绳、护理垫、开孔和第一固定套圈等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辅助患者进行大小便的过程,与通过人工将患者从病床上移动至排便器上的方式相比,省时省力,达到了有效地减轻患者家属工作强度的效果,同时,达到了便于对患者进行辅助护理的效果,满足了患者的使用需求,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辅助组件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护理垫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套圈结构侧视图。
图中:1底箱、2辅助组件、201安装架、202电机、203第一转杆、204主动轮、205链条、206第二转杆、207从动轮、208牵引绳、209护理垫、210开孔、211第一固定套圈、212第二固定套圈、213魔术子贴、214魔术母贴、215固定绳、216连接杆、217枕头、3配重块、4推杆、5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包括底箱1,底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辅助组件2,辅助组件2由安装架201、电机202、第一转杆203、主动轮204、链条205、第二转杆206、从动轮207、牵引绳208、护理垫209、开孔210、第一固定套圈211、第二固定套圈212、魔术子贴213、魔术母贴214、固定绳215、连接杆216和枕头217组成,且电机202与安装架20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一转杆203与电机2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主动轮204与第一转杆203的表面固定连接,且链条205与主动轮204的表面啮合,且第二转杆206与安装架201转动连接,且从动轮207与第二转杆206的表面固定连接,且从动轮207与链条205啮合,且牵引绳208的顶端与第一转杆203的表面固定连接,且牵引绳208缠绕在第一转杆203的表面,牵引绳208的数量为两根,且第二转杆206的表面也固定连接有牵引绳208,且护理垫209的顶面左侧与牵引绳208的末端固定连接,护理垫209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且护理垫209位于第一转杆203和第二转杆206的正下方,两根牵引绳208的设计,便于通过升降牵引绳208达到改变护理垫209的形状,进而改变瘫痪病人由平躺状态变为坐起状态,且护理垫209的顶面中部贯穿开设有开孔210,且第一固定套圈211的底部与护理垫209的顶面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套圈212的底部与护理垫209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套圈211和第二固定套圈2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且魔术子贴213的顶面与第一固定套圈211的底面固定连接,且魔术母贴214的底面与第二固定套圈212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套圈211和第二固定套圈212分别通过魔术子贴213和魔术母贴214粘接固定,通过第一固定套圈211、第二固定套圈212、魔术子贴213和魔术母贴214的设置,达到了便于将瘫痪病人腿部进行固定的效果,且固定绳215与护理垫20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且连接杆216与安装架201固定连接,且枕头217的底部与护理垫209的顶面固定连接,底箱1的顶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3,配重块3呈长方体状,且配重块3采用合金材质制成,配重块3的设置,保证了瘫痪病人躺在护理垫209时装置保持平衡,不会倾斜甚至侧翻,底箱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杆4,底箱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脚轮5,通过电机202、主动轮204、牵引绳208、护理垫209、开孔210和第一固定套圈211等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辅助患者进行大小便的过程,与通过人工将患者从病床上移动至排便器上的方式相比,省时省力,达到了有效地减轻患者家属工作强度的效果,同时,达到了便于对患者进行辅助护理的效果,满足了患者的使用需求,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在使用时:推动推杆4通过脚轮5带动底箱1移动至病床床尾处,此时护理垫209位于病床的上方,电机202带动第一转杆203和主动轮204旋转,主动轮204通过链条205带动从动轮207和第二转杆206旋转,第一转杆203和第二转杆206旋转,将其表面的牵引绳208缓缓放下,带动护理垫209下降至病床表面,患者平躺至护理垫209上,患者臀部位于开孔210的正上方,头部枕在枕头217上,双腿放在第一固定套圈211和第二固定套圈212上,通过第一固定套圈211底面下的魔术子贴213和第二固定套圈212顶面的魔术母贴214将第一固定套圈211和第二固定套圈212环绕患者双腿,并粘接在一起,完成固定,电机202反向旋转,带动两根牵引绳208缓慢上升,两根牵引绳208带动护理垫209的左侧逐渐上升,患者逐渐由平躺状态变为坐起状态,推动装置,将护理垫209移动至至排便器的正上方,电机202带动护理垫209和患者下降至排便器上,即可进行大小便。
综上所述,电机202带动牵引绳208缓缓放下,带动护理垫209下降至病床表面,患者平躺至护理垫209上,患者臀部位于开孔210的正上方,头部枕在枕头217上,双腿放在第一固定套圈211和第二固定套圈212上,完成固定,电机202反向旋转,带动两根牵引绳208和护理垫209的左侧逐渐上升,患者逐渐由平躺状态变为坐起状态,推动装置,将护理垫209移动至至排便器的正上方,电机202带动护理垫209和患者下降至排便器上,即可进行大小便,通过电机202、主动轮204、牵引绳208、护理垫209、开孔210和第一固定套圈211等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辅助患者进行大小便的过程,与通过人工将患者从病床上移动至排便器上的方式相比,省时省力,达到了有效地减轻患者家属工作强度的效果,同时,达到了便于对患者进行辅助护理的效果,满足了患者的使用需求,使用起来较为方便,解决了现有的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难以起到对患者的辅助护理作用和难以有效地减轻患者家属的工作强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包括底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辅助组件(2),所述底箱(1)的顶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3),所述底箱(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杆(4),所述底箱(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脚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2)由安装架(201)、电机(202)、第一转杆(203)、主动轮(204)、链条(205)、第二转杆(206)、从动轮(207)、牵引绳(208)、护理垫(209)、开孔(210)、第一固定套圈(211)、第二固定套圈(212)、魔术子贴(213)、魔术母贴(214)、固定绳(215)、连接杆(216)和枕头(217)组成,且电机(202)与安装架(20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一转杆(203)与电机(2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主动轮(204)与第一转杆(203)的表面固定连接,且链条(205)与主动轮(204)的表面啮合,且第二转杆(206)与安装架(201)转动连接,且从动轮(207)与第二转杆(206)的表面固定连接,且从动轮(207)与链条(205)啮合,且牵引绳(208)的顶端与第一转杆(203)的表面固定连接,且牵引绳(208)缠绕在第一转杆(203)的表面,且护理垫(209)的顶面左侧与牵引绳(208)的末端固定连接,且护理垫(209)的顶面中部贯穿开设有开孔(210),且第一固定套圈(211)的底部与护理垫(209)的顶面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套圈(212)的底部与护理垫(209)的顶面固定连接,且魔术子贴(213)的顶面与第一固定套圈(211)的底面固定连接,且魔术母贴(214)的底面与第二固定套圈(212)的顶面固定连接,且固定绳(215)与护理垫(20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且连接杆(216)与安装架(201)固定连接,且枕头(217)的底部与护理垫(209)的顶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208)的数量为两根,且第二转杆(206)的表面也固定连接有牵引绳(2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垫(209)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且护理垫(209)位于第一转杆(203)和第二转杆(206)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套圈(211)和第二固定套圈(2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第一固定套圈(211)和第二固定套圈(212)分别通过魔术子贴(213)和魔术母贴(214)粘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3)呈长方体状,且配重块(3)采用合金材质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98089.2U CN215385449U (zh) | 2021-08-03 | 2021-08-03 | 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98089.2U CN215385449U (zh) | 2021-08-03 | 2021-08-03 | 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85449U true CN215385449U (zh) | 2022-01-04 |
Family
ID=79656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9808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385449U (zh) | 2021-08-03 | 2021-08-03 | 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85449U (zh) |
-
2021
- 2021-08-03 CN CN202121798089.2U patent/CN21538544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31963B (zh) | 一种中医康复保健护理床椅 | |
CN211095479U (zh) | 一种内科护理起身器 | |
CN110279537A (zh) | 多功能辅助上下床装置 | |
CN104606009A (zh) | 移动式升降折叠洗浴床 | |
CN200984295Y (zh) | 多功能病人用床 | |
CN210673651U (zh) | 一种新型病人康复辅助移位机 | |
CN204709225U (zh) | 一种康复性医疗床位 | |
CN215385449U (zh) | 一种瘫痪病人辅助护理装置 | |
CN105662762A (zh) | 一种护理装置 | |
CN2776365Y (zh) | 多功能轮椅/床 | |
CN113143629B (zh) | 一种辅助腿脚不便老人的床椅一体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12090001U (zh) | 人体复健扶助装置 | |
CN205339388U (zh) | 病人升降架 | |
CN202314031U (zh) | 多功能感应护理床 | |
CN201564705U (zh) | 瘫痪护理床 | |
CN201692218U (zh) | 移动式病残、老人吊车 | |
CN1872012A (zh) | 能行走的多功能护理床 | |
CN109998816B (zh) | 一种可控多角度护理病床 | |
CN217489147U (zh) | 一种辅助半失能老年人无缝式下床进行室内活动的装置 | |
CN216777441U (zh) | 一种残疾人移位助行装置 | |
CN204293409U (zh) | 多功能吊架座便车 | |
CN204562665U (zh) | 移动式升降折叠洗浴床 | |
CN210872822U (zh) | 一种悬吊式减重器 | |
CN115024904A (zh) | 一种带有自助式穿脱辅助功能的轮椅 | |
CN217852688U (zh) | 一种电动可升降型伸缩脚踏板式马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