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370722U - 一种新结构减振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结构减振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0722U
CN215370722U CN202120261050.0U CN202120261050U CN215370722U CN 215370722 U CN215370722 U CN 215370722U CN 202120261050 U CN202120261050 U CN 202120261050U CN 215370722 U CN215370722 U CN 215370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shock absorbing
absorbing body
vibration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610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刚
丁德亮
赵桂丽
李树普
李家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long Electric Jinan Motor Co ltd
Wolong Electric Driv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long Electric Jinan Motor Co ltd
Wolo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long Electric Jinan Motor Co ltd, Wolo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long Electric Jin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610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0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0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0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结构减振圈,涉及减振垫圈领域。在电机或机械传输应用中,传统减振垫圈多采用橡胶减振,既要有一定的固定强度,减振效果也要控制在一个相对理想的范围内,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较大矛盾,减振效果不是很好。本实用新型包括减震体和若干个支撑架,支撑架设于减震体中心孔和减震体外周之间,支撑架环绕减震体中心孔,支撑架表贴于减震体的两端面或深埋于减震体中。通过在减震体上设置环绕式支撑架,使振动波发生多次折射而衰减,能够有效提升减振效果,同时起到支撑作用,提升固定强度,能有效解决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的矛盾。

Description

一种新结构减振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垫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结构减振圈。
背景技术
在电机或机械传输应用中,传统减振垫圈多采用橡胶减振,减振效果:在震源和减震圈尺寸形状一定的情况下,随减震圈硬度降低,衰减的幅度增大,效果渐好;但是随着橡胶硬度减小,震源固定强度逐渐减弱,所以减振圈的硬度要与减震效果进行平衡,既要有一定的固定强度,减振效果也要控制在一个相对理想的范围内,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较大矛盾,通过减震圈减振是一个痛苦的平衡过程,减振效果不是很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新结构减振圈,以解决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的矛盾,提升减振效果为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结构减振圈,包括减震体和若干个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设于减震体中心孔和减震体外周之间,且支撑架环绕减震体中心孔。 通过在减震体上设置环绕式支撑架,使振动波发生多次折射而衰减,能够有效提升减振效果,同时起到支撑作用,提升固定强度,能有效解决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的矛盾。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支撑架按减震体中心孔为中心从内向外布置多个,外侧的支撑架尺寸大于内侧的支撑架尺寸。通过在内外方向设置多个支撑架,且外侧支撑架大于内侧支撑架,可以更好地使振动波多次折射而衰减,且能有效提升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支撑架按减震体的端向布置多个。可以更好地使振动波多次折射而衰减,且能有效提升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支撑架表贴于减震体的两端面。制造工艺简单,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支撑架深埋于减震体中。制造工艺简单,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减震体由2种以上不同的减震料组成。由多种不同的减震料制造而成,可以有效增加振动波的折射次数,减振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减震体在端向的外侧形状由2个相对的圆弧面和2个平行相对的平面组成,所述的支撑架的形状和减震体端向的内侧形状均与减震体端向外侧形状相同。结构形状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有益效果:通过在减震体中设置多个支撑架,使振动波发生多次折射而衰减,通过多种减震料组成减震体,可以有效增加振动波的折射次数,减振效果更好,通过支撑架的支撑作用,可有效提升固定强度,有效解决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的矛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震体;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新结构减振圈,包括减震体1和支撑架2,支撑架2表贴于减震体1中心孔和减震体1外周之间两端面处,且支撑架2环绕减震体1中心孔。
为了更好地实现振动波的衰减,支撑架2在减震体1两个端面处均布置2个,每个减震体1端面处均按减震体1中心孔为中心从内向外布置,外侧的支撑架2尺寸大于内侧的支撑架2尺寸。通过在内外方向设置2个支撑架2,且外侧支撑架2大于内侧支撑架2,可以更好地使振动波多次折射而衰减,且能有效提升支撑强度。
为了增加振动波的折射次数,减震体1由2种不同的减震料制做而成。由2种不同的减震料制造而成,可以有效增加振动波的折射次数,减振效果更好。
为了简化结构,减震体1在端向的外侧形状由2个相对的圆弧面和2个平行相对的平面组成,支撑架2的形状和减震体1端向的内侧形状均与减震体1端向外侧形状相同。结构形状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通过在减震体1上设置环绕式支撑架2,使振动波发生多次折射而衰减,通过多种减震料组成减震体1,可以有效增加振动波的折射次数,减振效果更好,通过支撑架2的支撑作用,可有效提升固定强度,有效解决固定强度与减振效果存在的矛盾。
实例二
与以上实例所不同的是,支撑架2深埋于减震体1中。同样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和减振效果。
以上图1所示的一种新结构减振圈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6)

1.一种新结构减振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体(1)和若干个支撑架(2),所述的支撑架(2)设于减震体(1)中心孔和减震体(1)外周之间,且支撑架(2)环绕减震体(1)中心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减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按减震体(1)中心孔为中心从内向外布置多个,外侧的支撑架(2)尺寸大于内侧的支撑架(2)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结构减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按减震体(1)的端向布置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结构减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表贴于减震体(1)的两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结构减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深埋于减震体(1)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减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体(1)在端向的外侧形状由2个相对的圆弧面和2个平行相对的平面组成,所述的支撑架(2)的形状和减震体(1)端向的内侧形状均与减震体(1)端向外侧形状相同。
CN202120261050.0U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新结构减振圈 Active CN215370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61050.0U CN215370722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新结构减振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61050.0U CN215370722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新结构减振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0722U true CN215370722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21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61050.0U Active CN215370722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新结构减振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0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9128B (zh) 一种双动平台式并联机构减振平台
CN103791023B (zh) 一种卫星发射过程中用于卫星减振的整星六维隔振装置
CN105821983B (zh) 一种多维减振/震的调谐质量阻尼器
CN215370722U (zh) 一种新结构减振圈
CN102037200A (zh) 减震装置
CN109869439A (zh) 一种新型Stewart减振器
CN104879414B (zh) 一种粘弹性阻尼桁架隔振器
CN105804267B (zh) 一种多维减隔震装置
CN117189823A (zh) 一种三维摆式调谐液体惯容装置
CN106838090B (zh) 一种刚度可变式球形磁力减振器
CN201435218Y (zh) 硬盘减震装置
CN103557267B (zh) 多自由度高阻尼粘弹性减振半球抗冲击减振装置
CN210799883U (zh) 一种惯性导航设备新型橡胶缓冲器
CN108386484B (zh) 一种限位减震器结构
CN106641459B (zh) 一种管路系统减振支撑装置
CN105179590B (zh) 一种扭转减振器及车辆
CN204344788U (zh) 减振器新型综合防尘罩
CN205190635U (zh) 扭转减振器及车辆
CN106641053A (zh) 一种橡胶包膜式弹簧阻尼减震器
CN215370730U (zh) 一种兼具正负刚度与阻尼耗能的新型减振器
CN206309832U (zh) 一种用于金属螺旋弹簧的阻尼器
CN208001412U (zh) 具有减震结构的安装外壳及全贴合液晶显示仪表
CN208010825U (zh) 一种声能制冷机及其减震器
CN213575438U (zh) 一种减震传动轴
CN217814739U (zh) 一种三维隔振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