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353368U - 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53368U
CN215353368U CN202121842817.5U CN202121842817U CN215353368U CN 215353368 U CN215353368 U CN 215353368U CN 202121842817 U CN202121842817 U CN 202121842817U CN 215353368 U CN215353368 U CN 215353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eat exchange
condenser
fixing device
reaction ke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428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志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ong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ong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ong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ong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428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53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53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533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釜体,釜体上设有支板,支板上设有护筒,护筒上设有多个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内端部设有夹持块,护筒内设有壳体,壳体内设有呈蛇形布置的冷凝管束,冷凝管束上设有与壳体内壁连接的支架,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护筒底部设有供壳体底部的物料管穿过的通孔,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冷却腔,冷却腔内设有多个上下布置的引流板,引流板上设有开口,上下相邻的两引流板的开口错位设置,使冷却腔内形成一个蛇形流道,壳体上对应位置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Description

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为了让反应釜内汽化的反应物质继续参与反应,反应釜上通常会连接一个冷凝器,该冷凝器将汽化的物质冷凝呈液体,液体回流到反应釜内继续参与反应。
现有反应釜上的冷凝器长度比较长,重心的位置比较高,将冷凝器竖直固定连接在反应釜上,冷凝器只是通过底部与釜体之间管路连通达到固定的目的,缺乏其他辅助固定措施,导致冷凝器容易倾斜,最终导致冷凝器与釜体之间的管路出现缝隙或密封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开发一种防止冷凝器发生倾斜的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包括:
釜体;
支板,设于所述釜体上;
护筒,设于所述支板上;
多个第二螺杆,设于所述护筒上且两者螺纹配合;
夹持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的内端部;
壳体,设于所述护筒内;
冷凝管束,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呈蛇形布置;
支架,分别与所述冷凝管束及壳体内壁连接;
至少一个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护筒底部设有供壳体底部的物料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多个上下布置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上设有开口,上下相邻的两引流板的开口错位设置,使所述冷却腔内形成一个蛇形流道,所述壳体上对应位置设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可选的,所述支板上转动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内端部转动设有与物料管适配的夹环。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杆沿物料管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夹环的内侧壁设有一层橡胶层。
可选的,所述第二螺杆沿所述护筒的径向设置,所述夹持块为橡胶材质。
可选的,所述冷凝管束包括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上设有多个第一换热片,所述第一换热片沿换热管的轴向和径向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片的两端分别位于换热管的内侧和外侧,所述换热管上的多个第一换热片在换热管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片的内端部延伸至换热管的轴线上且相互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片上设有多个第二换热片,所述第二换热片垂直于第一换热片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片上的多个第二换热片等间距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换热片为扇环形,所述第二换热片的内侧与所述换热管的外壁连接。
可选的,所述冷凝管束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直管段和弯管段,直管段水平设置,使得所述冷凝管束在竖向方向呈蛇形布置。
可选的,所述引流板设于冷凝管束上下相邻的两直管段之间,所述引流板水平设置,所述引流板的开口位于所述冷凝管束的弯管段处。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挡板,上部挡板与所述壳体顶部之间形成入料腔,下部挡板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形成排料腔,所述冷凝管束两端分别与两挡板连接并分别与入料腔和排料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外部设有护筒,护筒上的第二螺杆转动使夹持块对冷凝器固定,防止冷凝器发生倾斜而导致物料管与连接管之间出现缝隙或密封失效,设置于支板上的第二螺杆的夹环对物料管进行夹持固定,使物料管保持竖直,进一步防止物料管倾斜而发生密封失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护筒结构图;
图3为冷凝器结构图;
图4为换热管结构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包括釜体1,釜体1顶部的封头上设有冷凝器,冷凝器包括壳体3,壳体3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物料管2,封头上设有连接管4,连接管4与壳体3底部的物料管2法兰连接。
连接管4外侧的封头上设有两个支板12,两个支板12沿连接管4的径向对称设置在连接管4两侧。两支板12皆倾斜设置,支板12的顶端皆向内侧倾斜相同角度。两支板12上分别转动设有第一螺杆13,两第一螺杆13沿连接管4的同一径向设置,第一螺杆13与支板12螺纹配合,转动第一螺杆13可使其沿连接管4的径向方向移动。第一螺杆13的内端部转动设有与冷凝器底部物料管2适配的夹环14,夹环14为半圆环结构,夹环14的内侧壁设有一层橡胶层,两夹环14可由第一螺杆13驱动,夹持在物料管2外壁上,以固定物料管2。
两支板12的顶部设有护筒11,护筒11为有底的筒体结构,护筒11竖向设置,护筒11的内径大于冷凝器的外径,护筒11的底面设有通孔,冷凝器的物料管2可由通孔穿过。护筒11上设有竖向设置的开槽,冷凝器壳体3上的进液口5及出液口6滑入开槽内。
护筒11上设有多个呈矩阵设置的第二螺杆15,第二螺杆15与护筒11螺纹配合,第二螺杆15沿护筒11的径向设置,第二螺杆15的内端部设有夹持块16,夹持块16为橡胶材质且为扩大结构,其尺寸大于第二螺杆15。
冷凝器与釜体1连通时,冷凝器放入护筒11中,壳体3外壁上的进液口5及出液口6由护筒11上的开槽滑入,壳体3进入护筒11中后,壳体3底部处于护筒11底部,壳体3底部的物料管2由护筒11底面的通孔穿过与连接管4连接。转动第一螺杆13及第二螺杆15,使两夹环14夹持物料管2,夹持块16抵在壳体3外壁上,实现对冷凝器的辅助固定。
冷凝器壳体3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水平设置的挡板7,上部的挡板7与壳体3顶部之间形成入料腔,下部的挡板7与壳体3底部之间形成排料腔。两挡板7之间设有冷凝管束10,冷凝管束10两端分别与两挡板7连接,并且冷凝管束10两端分别与入料腔及排料腔连通。
冷凝管束10在两挡板7间的壳体3内呈蛇形布置,冷凝管束1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直管段和弯管段,直管段水平设置,使得冷凝管束10在竖向方向呈蛇形布置。冷凝管束10的弯曲处设有与其连接的支架,支架与壳体3内壁连接,通过支架实现对冷凝管束10的固定。
两挡板7之间的壳体3内还设有水平设置的隔板8,隔板8设于两挡板7中间,冷凝管束10穿过隔板8并且两者固定连接,隔板8上部和下部的空间相互隔绝形成独立的冷却腔。
隔板8上部和下部的壳体3内分别设有多个引流板9,引流板9水平设置并与壳体3内壁连接。引流板9设于冷凝管束10上下相邻的两直管段之间,引流板9端部接近冷凝管束10的弯管段处,引流板9在冷凝管束10的弯管段处形成一个开口,由于冷凝管束10上下相邻的两弯管段错位设置,因此上下相邻的两引流板9的开口错位设置,使得多个引流板9构成一个流动方向与冷凝管束10相同的蛇形流道,顶端引流板9上部的壳体3侧壁设有进液口5,底端引流板9下部的壳体3侧壁上设有出液口6,冷却水由进液口5进入,穿过蛇形流道后由出液口6输出。本实施例中两挡板7之间的壳体3内设有一个隔板8,因此,隔板8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的冷却腔内设有一个蛇形流道,每个冷却腔内的冷凝管束10被蛇形流道内流动的冷却水冷凝。可增加隔板8的数量,设置两个隔板8时,两个隔板8将两挡板7之间的壳体3分隔为三个相互独立的冷却腔,每个冷却腔内设有相应数量的引流板9构成一个蛇形流道。
冷凝管束10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换热管101,换热管101上设有三个第一换热片102,第一换热片102沿换热管101轴线布置的同时,还沿换热管101的径向布置,三个第一换热片102在换热管10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第一换热片102之间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三个第一换热片102的内端部延伸至换热管101的轴线上并相互连接,第一换热片102的外端部穿过换热管101位于换热管101的外部。第一换热片102上设有多个与其垂直的第二换热片103,多个第二换热片103在第一换热片102布置方向上等间距设置,第二换热片103为扇环形,第二换热片103的内侧与换热管101外壁连接。第一换热片102及第二换热片103大幅提高换热管101内的流体与外部流体的换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外部设有护筒11,护筒11上的第二螺杆15转动使夹持块16对冷凝器固定,防止冷凝器发生倾斜而导致物料管2与连接管4之间出现缝隙或密封失效,设置于支板12上的第二螺杆15的夹环14对物料管2进行夹持固定,使物料管2保持竖直,进一步防止物料管2倾斜而发生密封失效。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釜体;
支板,设于所述釜体上;
护筒,设于所述支板上;
多个第二螺杆,设于所述护筒上且两者螺纹配合;
夹持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的内端部;
壳体,设于所述护筒内;
冷凝管束,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呈蛇形布置;
支架,分别与所述冷凝管束及壳体内壁连接;
至少一个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护筒底部设有供壳体底部的物料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多个上下布置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上设有开口,上下相邻的两引流板的开口错位设置,使所述冷却腔内形成一个蛇形流道,所述壳体上对应位置设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上转动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内端部转动设有与物料管适配的夹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沿物料管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夹环的内侧壁设有一层橡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沿所述护筒的径向设置,所述夹持块为橡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束包括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上设有多个第一换热片,所述第一换热片沿换热管的轴向和径向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片的两端分别位于换热管的内侧和外侧,所述换热管上的多个第一换热片在换热管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片的内端部延伸至换热管的轴线上且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上设有多个第二换热片,所述第二换热片垂直于第一换热片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片上的多个第二换热片等间距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片为扇环形,所述第二换热片的内侧与所述换热管的外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束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直管段和弯管段,直管段水平设置,使得所述冷凝管束在竖向方向呈蛇形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设于冷凝管束上下相邻的两直管段之间,所述引流板水平设置,所述引流板的开口位于所述冷凝管束的弯管段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挡板,上部挡板与所述壳体顶部之间形成入料腔,下部挡板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形成排料腔,所述冷凝管束两端分别与两挡板连接并分别与入料腔和排料腔连通。
CN202121842817.5U 2021-08-09 2021-08-09 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353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2817.5U CN215353368U (zh) 2021-08-09 2021-08-09 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2817.5U CN215353368U (zh) 2021-08-09 2021-08-09 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53368U true CN215353368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16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4281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353368U (zh) 2021-08-09 2021-08-09 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53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7364C (zh) 一种曲面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CN201032431Y (zh) 一种曲面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CN21068929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管式换热器
JP2005042957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353368U (zh) 反应釜的冷凝器辅助固定装置
CN110567298B (zh) 一种嵌套式螺旋折流板及换热器
CN1320802A (zh) 缩放管全逆流双壳程轴流式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CN108519007A (zh) 一种自支撑双螺旋翅片管换热器
CN218131765U (zh) 反应釜外接冷凝器
CN211452019U (zh)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
CN213902024U (zh) 壳管换热器
CN116576695A (zh) 一种换热器
CN213631709U (zh) 换热部、换热装置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1436548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用折流板
CN212645450U (zh) 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
CN110220407B (zh) 具有自净水功能的冷凝换热器
CN214276594U (zh) 一种高效管壳换热器
CN100533037C (zh) 一种连续螺旋折流板双壳程组合异形管管束换热器
CN204478872U (zh) 一种气液换热器
CN218154910U (zh) 一种制冷设备的高效换热装置
CN220103872U (zh) 一种防结焦高效换热器
CN206037815U (zh) 一种换热器用螺旋折流板
CN216205412U (zh) 高效冷凝的浮头式冷凝器
CN221882266U (zh) 一种换热装置及炼油化工冷凝水梯级利用系统
CN209926974U (zh) 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