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8924U -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08924U CN215308924U CN202120142047.7U CN202120142047U CN215308924U CN 215308924 U CN215308924 U CN 215308924U CN 202120142047 U CN202120142047 U CN 202120142047U CN 215308924 U CN215308924 U CN 2153089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od
- oxygenation
- chamber
- housing
- membr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保护了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包括集成为一体式结构的氧合室和血滤室,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器相互连通,其中氧合室至少包括中空管状的氧合壳体,氧合壳体的内壁均匀间隔分布若干条分流槽,所有分流槽均沿氧合壳体的轴向而设。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血液净化功能和血液二氧化碳清除功能,特别是将氧合室和血滤室集成一体,使整体血路预充量最小,氧合室和血滤室之间无需管路连接,其进血口和出血口均设计有螺纹锁扣,通过螺纹锁扣可以实现与血液净化管路配合的密封插接,一方面使血液净化装置无需过渡管道,可直接与血液净化机组合使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接口拉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新冠肺炎及类似病症患者进行连续肾替代治疗时(CRRT,continuous renalreplacement therapy),特别是双肺的广泛实变期,常伴有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在充分应用镇静肌松药物、机械通气模式时发现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明显,如果实施充分的容量平衡调整、呼吸机的应用及俯卧位通气后,患者的高碳酸血症仍然不能得到改善,需采用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2R,extracorporeal carbon dioxide removal)的方法进行治疗。
目前我国没有同时具有ECCO2R-CRRT功能的血液净化装置,尤其是没有专门用于祛除二氧化碳功能的氧合室组件。临床中正在探索用血液净化管路将血液滤过器和目前心脏外科使用的膜式氧合器串联的模式,达到上述治疗目的,但存在以下缺点:
(1)心脏外科膜式氧合器适用血流量大,且携带有一些本治疗中不会用到的血路组件,血路通道容积(预充量)比较大,加上连接管道,体外血液循环回路占用了大量血液;
(2)由于血路容积大,用于血液净化治疗时氧合室局部血液流速极低,氧压膜利用率低,且易产生血栓;
(3)心脏外科器械与血液净化器械接口不匹配,需要接头转换连接,过多的管路连接点增加了渗漏和脱落的风险;
(4)现有氧合室排气结构不适宜祛二氧化碳治疗的大气流量排气需要;
(5)使用前组装比较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净化装置,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它包括集成为一体式结构的氧合室和血滤室,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器相互连通,其中氧合室至少包括中空管状的氧合壳体,氧合壳体的内壁均匀间隔分布若干条分流槽,所有分流槽均沿氧合壳体的轴向而设。
进一步地,氧合壳体的顶部开口密封安装有上盖,上盖的盖体中央连接进气盖,进气盖设有进气嘴,氧合壳体的底部开口密封安装连接器,氧合壳体的中空腔内设有氧压膜,氧压膜的上下两端部均填充有封堵胶,靠近上端部封堵胶的氧合壳体的壳壁沿径向延伸形成管状的进血口,进血口所在氧合壳体与氧压膜之间存在环形间隙。
优选地,进血口的外周设有可与血液净化管路动脉接口密封旋接的第一环形内螺纹锁扣,且进血口的中心轴线与氧合壳体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氧合壳体的中空腔与进血口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氧合室还包括插设于氧压膜的空心腔内的占位芯,占位芯是中空的管状结构,氧压膜的上端部封堵胶充填于进血口上方的氧合壳体内壁、氧压膜、占位芯外壁之间的相接处,其中占位芯的出血端收缩为封闭的用于引流的导流锥,导流锥正对血滤室。
优选地,进气盖通过挂钩挂接于上盖的盖体中心且进气盖可绕上盖实现360°旋转,上盖与进气盖的相接处套设有橡胶密封圈。
进一步地,连接器包括引流管,沿血液流经方向,引流管的管径分为第一直管段、扩径段和第二直管段,其中第一直管段密封插接于氧合壳体的底部,且第一直管段的直径大于导流锥的外径,第二直管段密封连接血滤室;
扩径段的外壁向上延伸形成外壳,外壳与引流管之间形成容置二氧化碳的环形空间,且外壳沿周向开设供二氧化碳排出的若干排气孔。
优选地,血滤室至少包括中空管状结构的血滤壳体,血滤壳体的顶部开口密封旋接于连接器的下端,血滤壳体的底部开口密封安装漏斗状的下盖,下盖的小直径端作为出血口,出血口的外周设有可与血液净化管路静脉接口密封旋接的第二环形内螺纹锁扣,血滤壳体的中空腔体内布满集束状的血滤膜,血滤膜的上下两端部均填充有封堵胶;
血滤壳体的壳壁沿径向延伸形成管状的滤液出口,滤液出口靠近连接器。
优选地,血滤壳体的内壁为变径,内壁的内径自上至下分为上段内径、中段内径和下段内径,两端部内径均大于中段内径,其中上段内径是指滤液出口所在壳体及以上。
进一步地,氧合壳体、占位芯、连接器、血滤壳体和下盖均采用医用级塑料制成,氧压膜采用聚丙烯或聚甲基戊烯或硅橡胶制成,血滤膜采用聚砜或聚醚砜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了一种血液净化方法,至少包括血液净化装置,血液净化方法的步骤具体如下:
将血液净化装置装夹于血液净化机支架;
连接进血口与血液净化管路动脉接口;
连接出血口与血液净化管路静脉接口;
连接进气嘴与气源;
开启血液净化机的蠕动泵,患者血液经进血口进入氧合室,血液在氧合壳体的分流槽内分流,充入氧压膜的集束管缝隙,同时氧气或空氧混合气经进气嘴流入氧压膜的中空纤维毛细管内,血液在氧压膜的表面发生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然后血液经连接器进入血滤室,血液进入血滤膜的中空纤维毛细管内,多余水分和小分子溶质形成滤液,在跨膜压作用下从中空纤维毛细管壁的微孔中渗出,最终自滤液出口排出,血液经出血口回输患者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将氧合室和血滤室集成一体,使整体血路预充量最小,无需管路连接;
(2)在氧合壳体的内壁开设了若干条分流槽,分流槽可以使血液均匀分布于周围氧压膜;
(3)进气盖通过挂钩挂接于上盖的盖体中心,可以实现进气盖360°旋转,使进气嘴能够适应重症监护室内气源布置位置,防止进气管打折;
(4)血液净化装置的进血口和出血口均设计有螺纹锁扣,通过螺纹锁扣可以实现与血液净化管路配合的密封插接,一方面使血液净化装置无需过渡管道,可直接与常规血液净化机、血液净化管路组合使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接口拉脱。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氧合室;
2.上盖;
3.进气盖;3.1挂钩;3.2进气嘴;
4.氧压膜;
5.氧合壳体;5.1第一环形内螺纹锁扣;5.2进血口;5.3分流槽;
6.占位芯;6.1导流锥;
7.封堵胶;
8.连接器;8.1排气孔;8.2引流管;
9.血滤室;9.1滤液出口;9.2工艺口;
10.血滤膜;
11.下盖;11.1第二环形内螺纹锁扣;11.2出血口;
12.血滤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图中的上、下、左、右即视为本说明书中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的上、下、左、右。
现参考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实用新型,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参照图1,它包括集成为一体式结构的氧合室1和血滤室9,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器8相互连通,其中氧合室1至少包括中空管状的氧合壳体5,氧合壳体5的内壁均匀间隔分布若干条分流槽5.3,所有分流槽5.3均沿氧合壳体5的轴向而设。
如图1所示,上半部为氧合室1,下半部为血滤室9,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器8集成为一体,患者血液先进入氧合室1,血液在氧合室1内发生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再进入血滤室9,在跨膜压作用下排出多余水分和小分子物质,即可以在同一装置内实现祛除二氧化碳和连续肾替代治疗。
血液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血液净化装置装夹于血液净化机支架,开启血液净化机的蠕动泵,患者血液进入氧合室1,血液在分流槽5.3内分流,并在氧合室1内发生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然后经连接器8进入血滤室9,血液在血滤室9内与滤液发生交换,最终滤液排出,血液回输患者体内。
血液在氧合室1内发生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机理如下:
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血液中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上升,二氧化碳从血液弥散至中空纤维毛细管内,随气流排出氧合室1,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H值上升。
分流槽5.3的结构参照图2,血液在进入氧合室1内后,布满氧合壳体5的内壁,在分流槽5.3的引导下,血液被分流并按照图2所示分流槽5.3流动,由于分流槽5.3是均匀间隔分布于氧合壳体5的,因此分流槽5.3可使血流均匀分布于氧压膜膜垫中,降低血路阻力,提高氧压膜利用率。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参照图1,它包括集成为一体式结构的氧合室1和血滤室9,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器8相互连通,其中氧合室1至少包括中空管状的氧合壳体5,氧合壳体5的内壁均匀间隔分布若干条分流槽5.3,所有分流槽5.3均沿氧合壳体5的轴向而设。
如图1所示,氧合壳体5的顶部开口密封安装有上盖2,上盖2的盖体中央连接进气盖3,进气盖3设有进气嘴3.2,氧合壳体5的底部开口密封安装连接器8,氧合壳体5的中空腔内设有氧压膜4,氧压膜4的上下两端部均填充有封堵胶7,靠近上端部封堵胶7的氧合壳体5的壳壁沿径向延伸形成管状的进血口5.2,进血口5.2所在氧合壳体5与氧压膜4之间存在环形间隙。
进气嘴3.2可与进气软管牢固插接。
氧压膜4的机理如下:
血液在氧压膜4的表面发生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血液中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上升,二氧化碳从血液弥散至中空纤维毛细管内,随气流排出氧合室1,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H值上升,进而达到祛除患者血液中多余二氧化碳,纠正血液pH值的目的。
氧压膜4是由若干中空纤维毛细管编织而成的用于气体交换的多层结构膜垫,中空纤维毛细管的内部为气体通道,相邻中空纤维毛细管之间的微小间隙为血液通道,毛细管壁布满纳米级微孔,可使气体穿过,但可阻挡水或血液。
氧压膜4可以由聚丙烯、聚甲基戊烯或硅橡胶制作而成,但不限于此。
氧压膜4与氧合壳体5紧密贴合,其作用是使血液均匀分布于氧压膜4。
如图1所示,氧压膜4的高度和氧合壳体5的高度相同,端部都是平齐的,封堵胶7则填充在两个端部,其目的是封隔血液通道和气体通道,防止血液向气体通道渗漏。
封堵胶7优选聚氨酯封堵胶。
进血口5.2的外周设有可与血液净化管路动脉接口密封旋接的第一环形内螺纹锁扣5.1,且进血口5.2的中心轴线与氧合壳体5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氧合壳体5的中空腔与进血口5.2相互连通。
进血口5.2可以通过第一环形内螺纹锁扣5.1插入旋接于血液净化管路的动脉接口,形成密封配合,需要说明的是,相互旋接的接口的螺纹匹配,例如动脉接口是6:100内圆锥接口,那么第一环形内螺纹锁扣5.1是外壁斜度为6:100的外圆锥接口,这样设计的一方面可以防止接口拉脱,另一方面可以直接与血液净化机组合使用,无需过渡管道。
参照图1,氧合室1还包括插设于氧压膜4的空心腔内的占位芯6,占位芯6是中空的管状结构,氧压膜4的上端部封堵胶7充填于进血口5.2上方的氧合壳体5内壁、氧压膜4、占位芯6外壁之间的相接处,其中占位芯6的出血端收缩为封闭的用于引流的导流锥6.1,导流锥6.1正对血滤室9。
作为优选结构,占位芯6的管状尾部为封闭的用于引流的半球状的导流锥6.1,如图1所示,导流锥6.1正对血滤室9,其目的引导血液进入血滤室9。
占位芯6的作用是引流、分流,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患者血液从进血口5.2进入氧合室1内,部分血液直接充入氧压膜4的中空纤维毛细管外壁缝隙,部分血液进入分流槽5.3,分流槽5.3的结构参见图2,血液被分为多股沿着分流槽5.3流动,而分流槽5.3紧贴氧压膜4的内表面,因此血液通过分流槽5.3被均匀分布于氧压膜4,同时氧气或空氧混合气从进气嘴3.2流入氧压膜4的中空纤维毛细管内,血液在氧压膜4的表面发生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经过氧合和祛除二氧化碳的血液进入血滤室9,保持上述循环过程,达到降低患者全身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的目的。
占位芯6邻近导流锥6.1一端的直径较氧压膜4的膜垫内径缩小,分流槽5.3使进出氧压膜4膜垫的血液流体均匀分布,提高氧压膜4的气体交换面积利用率,并使部分血流快速进入氧压膜4膜垫中段,减小血流阻力,降低血细胞破坏。
氧压膜4围绕占位芯6紧密编织或缠绕成排列整齐的多层结构膜垫,毛细管之间和各层之间形成微小间隙,形成血流通道,占位芯6的进血端收缩为导流锥6.1,可使进入氧合室1的血液均匀分布于一周氧压膜膜垫中。
进气盖3通过挂钩3.1挂接于上盖2的盖体中心且进气盖3可绕上盖2实现360°旋转,因此可以适应重症监护室内气源布置位置,防止进气管打折。
上盖2与进气盖3的相接处套设有橡胶密封圈,避免气体跑漏。
氧合壳体5的顶部与上盖2密封粘接。
进气盖3与上盖2不局限于挂接,例如进气盖3固接于上盖2,或者其他形式。
连接器8的作用是将氧合室1和血滤室9集成为一体,连接器8包括引流管8.2,沿血液流经方向,引流管8.2的管径分为第一直管段、扩径段和第二直管段,其中第一直管段密封插接于氧合壳体5的下半段内部,且第一直管段的直径大于导流锥6.1的外径,第二直管段密封连接血滤室9。
连接器8优选图1所示的倒锥形结构,但不限于此。
引流管8.2扩径段的外壁向上延伸形成外壳,外壳与引流管8.2之间形成容置二氧化碳的环形空间,且外壳沿周向开设供二氧化碳排出的若干排气孔8.1。
如图1所示,连接器8是双层壳体结构,夹层(环形空间)用于容置二氧化碳,其内的二氧化碳可经排气孔8.1排出,进而祛除并排出血液内二氧化碳。
血液沿着导流锥6.1、引流管8.2进入血滤室9。
参照图1,血滤室9至少包括中空管状结构的血滤壳体12,血滤壳体12的顶部开口密封旋接于引流管8.2的第二直管段,血滤壳体12的底部开口密封安装漏斗状的下盖11,下盖11的小直径端作为出血口11.2,出血口11.2的外周设有可与血液净化管路静脉接口密封旋接的第二环形内螺纹锁扣11.1,血滤壳体12的中空腔体内布满集束状的血滤膜10,血滤膜10的上下两端部均填充有封堵胶6,封堵胶6完全充填了该段血滤膜10的膜束缝隙,分隔了血滤膜10外部的滤液通道和内部的血液通道。
出血口11.2可以通过第二环形内螺纹锁扣11.1插入旋接于血液净化管路的静脉接口,形成密封配合,需要说明的是,相互旋接的接口的螺纹匹配,例如静脉接口是6:100内圆锥接口,那么第二环形内螺纹锁扣11.1是外壁斜度为6:100的外圆锥接口,这样设计的一方面可以防止接口拉脱,另一方面可以直接与血液净化机组合使用,无需过渡管道。
血滤膜10为聚砜中空纤维毛细管,呈集束状,管内部为血液通道,管外为滤液通道(或透析液通道),毛细管的管壁布满纳米级微孔,可使水、尿素、肌酐、菊粉、肌红蛋白等中小分子量物质穿过,但可阻止白蛋白等大分子量物质或血细胞通过。
血滤壳体12的壳壁沿径向延伸形成管状的滤液出口9.1,滤液出口9.1靠近连接器8。
滤液出口9.1为汉森接口,可与管道快速接口牢固密封连接。
工艺口9.2用于滤膜通气烘干,使用过程中处于封堵状态
血滤壳体12的内壁为变径,内壁的内径自上至下分为上段内径、中段内径和下段内径,两端部内径均大于中段内径,其中上段内径是指滤液出口9.1所在壳体及以上,中段内壁紧贴血滤膜10。
血滤壳体12的中段内壁分别向两端延伸,上端延伸部与血滤壳体12的上段内壁形成第一环形凹槽,下端延伸部与血滤壳体12的下段内壁形成第二环形凹槽,两个环形凹槽均是为了让滤出液更顺利的排出,提高血滤膜10的利用率。
由于血液净化装置为医用器械,因此氧合壳体5、占位芯6、连接器8、血滤壳体12和下盖11均采用医用级塑料制成,例如医用级聚碳酸酯,氧压膜4采用聚丙烯或聚甲基戊烯或硅橡胶制成,血滤膜10采用聚砜或聚醚砜制成,或替换为仅具有透析功能的透析膜。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血液净化方法,至少包括血液净化装置,血液净化方法的步骤具体如下:
将血液净化装置装夹于血液净化机支架;
连接进血口5.2与血液净化管路动脉接口;
连接出血口11.2与血液净化管路静脉接口;
连接进气嘴3.2与气源;
开启血液净化机的蠕动泵,患者血液经进血口5.2进入氧合室1,血液在氧合壳体5的分流槽5.3内分流,充入氧压膜4的集束管缝隙,同时氧气或空氧混合气经进气嘴3.2流入氧压膜4的中空纤维毛细管内,血液在氧压膜4的表面发生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然后血液经连接器8进入血滤室9,血液进入血滤膜10的中空纤维毛细管内,多余水分和小分子溶质形成滤液,在跨膜压作用下从中空纤维毛细管壁的微孔中渗出,最终自滤液出口9.1排出,血液经出血口11.2回输患者体内。
当CRRT为滤过治疗模式时,血液净化方法如下:
B01.
进血口5.2连接血液净化管路动脉接口,出血口11.2连接血液净化管路静脉接口,进气嘴3.2连接气源(氧气或空氧混合物),滤液出口9.1连接滤液管道,使血液净化装置与血液净化管路形成循环系统。
B02.
将血液净化装置装夹在血液净化机支架上,使血液净化管路的动静脉管排气后通过插管与患者血管连接。
B03.
患者血液在血液净化机蠕动泵的驱动下,血液从进血口5.2进入氧合室1,在氧合壳体5的分流槽5.3分流,充入氧压膜4的中空纤维外表面缝隙,氧气或空氧混合气通过进气嘴3.2流入氧压膜4的中空纤维毛细管内,血液在氧压膜4的表面发生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血液中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上升,二氧化碳从血液弥散至中空纤维毛细管内,随气流排出氧合室1,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H值上升。
B04.
经过氧合和祛除二氧化碳的血液通过连接器8从氧合室1进入血滤室9,血液进入血滤膜10的中空纤维毛细管内。
B05.
滤出液通过蠕动泵驱动,从血滤膜10的中空纤维毛细管外流过,通过对流作用,使血液中的水分和炎性介质从纤维膜内向膜外迁移,降低炎性介质浓度,排出多余水分,消除组织水肿,经过处理的血液经过出血口11.2回输人体,保持这一循环过程,达到降低患者全身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和持续血液净化的目的。
图1所示是将氧合室1和血滤室9进行了轴向串联组装,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平行安装结构,或者其他形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净化方法可以实现血液净化功能和血液二氧化碳清除功能,特别是将氧合室和血滤室集成一体,使整体血路预充量最小,氧合室和血滤室之间无需管路连接,其进血口和出血口均设计有螺纹锁扣,通过螺纹锁扣可以实现与血液净化管路配合的密封插接,一方面使血液净化装置无需过渡管道,可直接与血液净化机组合使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接口拉脱。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集成为一体式结构的氧合室(1)和血滤室(9),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器(8)相互连通,其中氧合室(1)至少包括中空管状的氧合壳体(5),所述氧合壳体(5)的内壁均匀间隔分布若干条分流槽(5.3),所有分流槽(5.3)均沿氧合壳体(5)的轴向而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合壳体(5)的顶部开口密封安装有上盖(2),上盖(2)的盖体中央连接进气盖(3),进气盖(3)设有进气嘴(3.2),氧合壳体(5)的底部开口密封安装连接器(8),氧合壳体(5)的中空腔内设有氧压膜(4),氧压膜(4)的上下两端部均填充有封堵胶(7),靠近上端部封堵胶(7)的氧合壳体(5)的壳壁沿径向延伸形成管状的进血口(5.2),进血口(5.2)所在氧合壳体(5)与氧压膜(4)之间存在环形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血口(5.2)的外周设有可与血液净化管路动脉接口密封旋接的第一环形内螺纹锁扣(5.1),且进血口(5.2)的中心轴线与氧合壳体(5)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氧合壳体(5)的中空腔与进血口(5.2)相互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合室(1)还包括插设于氧压膜(4)的空心腔内的占位芯(6),占位芯(6)是中空的管状结构,氧压膜(4)的上端部封堵胶(7)充填于进血口(5.2)上方的氧合壳体(5)内壁、氧压膜(4)、占位芯(6)外壁之间的相接处,其中占位芯(6)的出血端收缩为封闭的用于引流的导流锥(6.1),导流锥(6.1)正对血滤室(9)。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盖(3)通过挂钩(3.1)挂接于上盖(2)的盖体中心且进气盖(3)可绕上盖(2)实现360°旋转,上盖(2)与进气盖(3)的相接处套设有橡胶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8)包括引流管(8.2),沿血液流经方向,引流管(8.2)的管径分为第一直管段、扩径段和第二直管段,其中第一直管段密封插接于氧合壳体(5)的底部,且第一直管段的直径大于导流锥(6.1)的外径,第二直管段密封连接血滤室(9);
所述扩径段的外壁向上延伸形成外壳,外壳与引流管(8.2)之间形成容置二氧化碳的环形空间,且外壳沿周向开设供二氧化碳排出的若干排气孔(8.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滤室(9)至少包括中空管状结构的血滤壳体(12),血滤壳体(12)的顶部开口密封旋接于连接器(8)的下端,血滤壳体(12)的底部开口密封安装漏斗状的下盖(11),下盖(11)的小直径端作为出血口(11.2),出血口(11.2)的外周设有可与血液净化管路静脉接口密封旋接的第二环形内螺纹锁扣(11.1),血滤壳体(12)的中空腔体内布满集束状的血滤膜(10),血滤膜(10)的上下两端部均填充有封堵胶(7);
血滤壳体(12)的壳壁沿径向延伸形成管状的滤液出口(9.1),滤液出口(9.1)靠近连接器(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滤壳体(12)的内壁为变径,内壁的内径自上至下分为上段内径、中段内径和下段内径,两端部内径均大于中段内径,其中上段内径是指滤液出口(9.1)所在壳体及以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合壳体(5)、占位芯(6)、连接器(8)、血滤壳体(12)和下盖(11)均采用医用级塑料制成,氧压膜(4)采用聚丙烯或聚甲基戊烯或硅橡胶制成,血滤膜(10)采用聚砜或聚醚砜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42047.7U CN215308924U (zh) | 2021-01-19 | 2021-01-19 |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42047.7U CN215308924U (zh) | 2021-01-19 | 2021-01-19 |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08924U true CN215308924U (zh) | 2021-12-28 |
Family
ID=79579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42047.7U Active CN215308924U (zh) | 2021-01-19 | 2021-01-19 |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0892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96664A (zh) * | 2021-01-19 | 2022-07-29 | 西安西京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
CN115154714A (zh) * | 2022-06-06 | 2022-10-11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高性能膜-吸附耦合式氧合器 |
-
2021
- 2021-01-19 CN CN202120142047.7U patent/CN21530892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96664A (zh) * | 2021-01-19 | 2022-07-29 | 西安西京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
CN115154714A (zh) * | 2022-06-06 | 2022-10-11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高性能膜-吸附耦合式氧合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600335B2 (ja) | 呼吸補助のためのデュアルチャンバガス交換器とその使用方法 | |
US5230862A (en) | Apparatus for extracorporeal blood oxygenation | |
US12053565B2 (en) | Blood gas exchanger with restriction element or elements to reduce gas exchange | |
CN105828848B (zh) | 血液氧合器 | |
US6719907B2 (en) | Dual-stage filtration cartridge | |
US6267926B1 (en) | Device for removing entrained gases from liquids | |
EP0853951B1 (en) | Inflatable percutaneous oxygenator with transverse hollow fibers | |
US20080199357A1 (en) | Integrated centrifugal blood pump-oxygenator, an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system and a method of de-bubbling and priming an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system | |
WO2023284152A1 (zh) | 内置过滤器的膜式氧合器 | |
WO2023284150A1 (zh) | 膜式氧合器 | |
TWI815547B (zh) | 集成式膜式氧合器 | |
CN216653011U (zh) | 一种血液净化用膜式氧合器 | |
US6217826B1 (en) | Membrane apparatus with enhanced mass transfer, heat transfer and pumping capabilities via active mixing | |
CN215308924U (zh) |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 | |
US20220023520A1 (en) | Oxygenator | |
CN114796664A (zh) |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 |
CN205759038U (zh) | 一种无泵型体外膜式氧合器 | |
JP3360995B2 (ja) | 人工心肺装置および貯血槽付人工肺 | |
WO2024159000A2 (en) | Blood gas exchanger for multifunctional respiratory support | |
CN119258308A (zh) | 一种膜式氧合器及集成式氧合室与氧压膜、过滤网的缠绕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