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295352U - 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5352U
CN215295352U CN202121831891.7U CN202121831891U CN215295352U CN 215295352 U CN215295352 U CN 215295352U CN 202121831891 U CN202121831891 U CN 202121831891U CN 215295352 U CN215295352 U CN 215295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resh air
air conditioner
connecting hole
new tr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318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黄存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318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5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5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5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包括空调底座和新风底座,新风底座设有第一固定连接部和新风底座安装面,第一固定连接部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一连接孔的始端远离新风底座安装面,第一连接孔的末端靠近新风底座安装面,第一连接孔的始端不低于第一连接孔的末端,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垂直于新风底座的长度方向,使第一连接孔朝向新风底座的前方,且从上往下逐渐向新风底座安装面靠近,如此,装配工人可斜向下地将装配连接件插设在第一连接孔内进行固定连接,无需装配工人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紧固连接,方便新风装置与新风底座装配时紧固连接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一般为内循环使用,空调的房间一般要求密闭状态,空调在工作时,将室内的空气进行反复的制冷或者制热,但是由于室内长期得不到换气,容易使得室内空气混浊程度升高。
为解决室内空气混浊,在空调技术领域中推出了一类新风空调,新风空调是设有新风功能的一种健康舒适的空调,利用离心风扇,实现房间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换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现有的新风空调是由新风装置、空调器和底座组成,在生产线组装时,新风装置是通过螺钉或者卡扣件在竖直方向上固定在底座上,但当新风装置坐落在底座时,装配工人难以将装配件插设到连接位置进行连接固定,存在安装不便,生产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以解决装配新风空调时,装配工人难以将装配件插设到连接位置进行连接固定,存在安装不便,生产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包括空调底座和新风底座,所述新风底座与所述空调底座相邻设置,所述空调底座与所述新风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新风底座设有第一固定连接部和新风底座安装面,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始端远离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末端靠近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始端不低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末端,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新风底座的长度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设有第一斜顶面,所述第一斜顶面的倾斜方向为上部靠近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下部远离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垂直开设在所述第一斜顶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空调底座设有装配连接部,所述装配连接部设有第二斜顶面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斜顶面与第一斜顶面相平行,所述第二连接孔垂直开设在所述第二斜顶面;
所述新风底座靠近所述空调底座的一侧设有连接折板,所述连接折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二斜顶面相平行,所述连接折板的板面开设有第三连接孔;
所述装配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折板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新风底座的背部于靠近所述空调底座的一侧设有限位插板,所述空调底座的背部于靠近所述新风底座的一侧设有限位插槽,所述限位插板与所述限位插槽过盈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空调底座靠近所述新风底座的一侧的前端设有延伸部,所述新风底座和所述延伸部分别设有预固定连接部,所述预固定连接部设有第三斜顶面和预固定槽,所述第三斜顶面的倾斜方向为上部靠近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下部远离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设置,所述预固定槽垂直开设置在所述第三斜顶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预固定连接部还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设置在所述预固定槽的一侧内壁,所述第二凸条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凸条相向的另一侧内壁,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长度方向沿所述预固定槽的槽长度方向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新风底座包括背板、底板和限位侧板,所述底板的前端朝所述延伸部延伸,所述限位侧板位于远离所述空调底座的一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背板和所述限位侧板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
所述延伸部设有第二固定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设有第四斜顶面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斜顶面与所述第一斜顶面相平行,所述第四连接孔开设在所述第四斜顶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限位侧板的外壁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新风底座的顶部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背部设有避让凹槽。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所述新风空调包括新风装置、空调器和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所述空调器安装在所述空调底座,所述新风装置安装在所述新风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新风底座可拆卸地安装在空调底座的一侧,相对于空调底座和新风底座为一体成型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新风底座或空调底座出现变形损坏时,能单独更换,无需将底座结构完全更换,有效降低维修成本。此外,新风底座与空调底座分开生产制造,能降低模具的复杂程度,利于降低底座结构的制备成本。
2、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底座与新风底座采用组合式装配成新风空调的底座结构,如此可使普通的空调底座也能与新风底座组装配合,当不生产新风空调时,空调底座仍能单独作为普通空调的底座,实现新风空调的空调底座与普通空调的空调底座共模,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
3、通过在新风底座设置用于连接固定新风装置的第一固定连接部,使新风装置坐落在新风底座时能与新风底座紧密地固定连接,实现安装牢固,减少新风装置运作时引起的噪音。
4、通过将第一连接孔的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一连接孔的始端远离新风底座安装面,第一连接孔的末端靠近新风底座安装面,第一连接孔的始端不低于第一连接孔的末端,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垂直于新风底座的长度方向,使第一连接孔朝向新风底座的前方,且从上往下逐渐向新风底座安装面靠近,如此,装配工人可斜向下地将装配连接件插设在第一连接孔内进行固定连接,无需装配工人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紧固连接,方便新风装置与新风底座装配时紧固连接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底座与新风底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限位插板与限位插槽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底座与新风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中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底座的正视图;
图9是图8中剖线D-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另一个实施例中剖线D-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剖线E-E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空调底座、110-装配连接部、111-第二斜顶面、112-第二连接孔、120-限位插槽、130-延伸部、140-第二固定连接部、141-第四斜顶面、142-第四连接孔、200-新风底座、210-第一固定连接部、211-第一斜顶面、212-第一连接孔、220-新风底座安装面、230-连接折板、231-第三连接孔、240-限位插板、250-预固定连接部、251-第三斜顶面、252-预固定槽、253-第一凸条、254-第二凸条、260-背板、270-底板、280-限位侧板、281-加强筋、290-卡接部、291-避让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设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设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包括空调底座100和新风底座200,新风底座200与空调底座100相邻设置,空调底座100与新风底座200可拆卸连接。新风底座200设有第一固定连接部210和新风底座安装面220,第一固定连接部210设有第一连接孔212,第一连接孔212的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一连接孔212的始端远离新风底座安装面220,第一连接孔212的末端靠近新风底座安装面220,第一连接孔212的始端高于第一连接孔212的末端,第一连接孔212的轴线垂直于新风底座200的长度方向。具体地,如图1的实施例所示,新风底座200的长度方向为新风底座200与空调底座100组装成底座结构的长度方向a。其中,第一连接孔212可以是螺纹连接孔、销孔或卡扣孔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新风底座200可拆卸地安装在空调底座100的一侧,相对于空调底座100和新风底座200为一体成型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新风底座200或空调底座100出现变形损坏时,能单独更换,无需将底座结构完全更换,有效降低维修成本。此外,新风底座200与空调底座100分开生产制造,能降低模具的复杂程度,利于降低底座结构的制备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底座100与新风底座200组合装配成新风空调的底座结构,如此可使普通的空调底座也能与新风底座200组装配合,当不生产新风空调时,空调底座100仍能单独作为普通空调的底座,实现新风空调的空调底座与普通空调的空调底座共模,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
通过在新风底座200设置用于连接固定新风装置的第一固定连接部210,使新风装置坐落在新风底座200时能与新风底座200紧密地固定连接,实现安装牢固,减少新风装置运作时引起的噪音。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连接孔212的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一连接孔212的始端远离新风底座安装面220,第一连接孔212的末端靠近新风底座安装面220,第一连接孔212的始端不低于第一连接孔212的末端,第一连接孔212的轴线垂直于新风底座200的长度方向,使第一连接孔212朝向新风底座200的前方,且从上往下逐渐向新风底座安装面220靠近,如此,装配工人可斜向下地将装配连接件插设在第一连接孔212内进行固定连接,无需装配工人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紧固连接,方便新风装置与新风底座200装配时紧固连接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8、图9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固定连接部210设有第一斜顶面211,第一斜顶面211的倾斜方向为上部靠近新风底座安装面220、下部远离新风底座安装面220设置,第一连接孔212垂直开设在第一斜顶面21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连接部210为相对新风底座200倾斜凸起设置的凸部,第一固定连接部210的顶面是倾斜的第一斜顶面211。实现第一连接孔212的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一连接孔212的始端远离新风底座安装面220,第一连接孔212的末端靠近新风底座安装面220,第一连接孔212的始端高于第一连接孔212的末端,第一连接孔212的轴线垂直于新风底座200的长度方向。如此,当装配工人将新风装置与新风底座200连接安装时,装配工人在新风底座200前方面对新风底座200时,斜向下看便能看到第一连接孔212的位置,利于解决由于装配工人难以看到相应的连接位置,容易出现新风装置安装不牢固的现象,而造成新风装置工作时带来整机运动而造成噪音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如图9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新风底座安装面220竖直设置,第一斜顶面211与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220形成的夹角α为锐角。优选地,夹角α的范围为30°~60°。值得说明的是,当夹角α小于30°时,第一斜顶面211趋向于竖直设置,会使第一连接孔212的轴线趋向水平,虽然能方便装配工人将看到第一连接孔212进行紧固装配,但装配连接件与新风装置的重力方向形成的夹角也趋向垂直,容易导致装配连接件弯曲。当夹角α大于60°,第一斜顶面211趋向于水平,会使第一连接孔212的轴线趋向竖直,当装配连接件插设在第一连接孔212时,装配连接件在竖直方向上能有很好的抗弯曲变形的能力,但第一斜顶面211趋向于水平,不方便装配工人看到第一连接孔212的位置,进而不方便装配工人进行紧固装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α为45°,既方便装配工人看到第一连接孔212的位置进行紧固装配,又能解决装配连接件与新风装置的重力趋向垂直而容易变形弯曲的问题。值得说明的是,如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顶面211可以是平面或弧形面。
参照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空调底座100设有装配连接部110,装配连接部110设有第二斜顶面111和第二连接孔112,第二斜顶面111与第一斜顶面211相平行,第二连接孔112垂直开设在第二斜顶面111。新风底座200靠近空调底座100的一侧设有连接折板230,连接折板230的板面与第二斜顶面111相平行,连接折板230的板面开设有第三连接孔231。装配连接部110与连接折板230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孔112和第三连接孔231进行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底座100与新风底座200装配时,装配工人将新风底座200的连接折板230盖设在装配连接部110的第二斜顶面111,使第二连接孔112与第三连接孔231相对接,然后再通过螺栓或插销等可拆的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孔112和第三连接孔231进行固定连接,实现新风底座200可拆卸地安装在空调底座100的一侧,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优点。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将装配连接部110的顶面设计为与第一斜顶面211相平行的第二斜顶面111,且第二连接孔112垂直开设在第二斜顶面111。如此,在空调底座100与新风底座200的装配过程中,装配工人在空调底座100前方面对空调底座100时,斜向下看便能看到第二连接孔112的位置,方便连接折板230对应地盖设在装配连接部110的第二斜顶面111,使第二连接孔112与第三连接孔231相对接。且装配工人还可斜向下地将可拆卸的紧固件插设在第二连接孔112和第三连接孔231内进行固定连接,无需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紧固连接,方便新风底座200装配在空调底座100的一侧。
参照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新风底座200的背部于靠近空调底座100的一侧设有限位插板240,空调底座100的背部于靠近新风底座200的一侧设有限位插槽120,限位插板240与限位插槽120过盈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工人将新风底座200的限位插板240插设到空调底座100的限位插槽120中,实现新风底座200预固定在空调底座100的一侧,以方便将可拆卸的紧固件插设在第二连接孔112和第三连接孔231内进行固定连接,提高新风底座200装配在空调底座100的装配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4、图8和图11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空调底座100靠近新风底座200的一侧的前端设有延伸部130,新风底座200和延伸部130分别设有预固定连接部250,预固定连接部250设有第三斜顶面251和预固定槽252,第三斜顶面251的倾斜方向为上部靠近新风底座安装面220、下部远离新风底座安装面220设置,预固定槽252垂直开设置在第三斜顶面251。当新风装置坐落在新风底座200时,将新风装置自带的预固定插板插设在预固定槽252内,使新风底座200限制新风装置移动,实现将新风装置预固定在新风底座200上,以方便新风装置稳定坐落在新风底座200后进行紧固连接。其中,值得说明的是,第三斜顶面251的倾斜方向为上部靠近新风底座安装面220、下部远离新风底座安装面220设置,且将预固定槽252垂直开设在第三斜顶面251。如此,当装配工人将新风装置坐落在新风底座200时,装配工人在新风底座200前方面对新风底座200时,斜向下看便能看到预固定槽252的位置,方便装配工人将新风装置自带的预固定插板插设在预固定槽252内。此外,还可斜向下地将预固定插板插设在预固定槽252内进行预固定配合,相对于竖直方向上进行预固定配合,本实施例以倾斜的方式实现预固定配合,能减少新风装置吊起的高度,利于装配工人将新风装置坐落在新风底座200上。具体地,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个预固定连接部250设置在新风底座安装面220靠近顶部的区域,一个预固定连接部250设置在延伸部130,当新风装置坐落在新风底座200时,新风装置的预固定插板相应地插设在预固定槽252内,实现一上一下且一前一后地对新风装置进行预固定,提高新风装置的预固定的效果,进一步方便新风装置稳定坐落在新风底座200后进行紧固连接。
具体地,如图1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新风底座安装面220竖直设置,第三斜顶面251与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220形成的夹角β为锐角。优选地,夹角β的范围为30°~60°。值得说明的是,当夹角β小于30°时,第三斜顶面251趋向于竖直设置,会使预固定槽252的槽长方向趋向水平,虽然能方便装配工人将看到预固定槽252进行预固定装配,但新风装置的预固定插板与新风装置的重力方向形成的夹角也趋向垂直,容易导致预固定插板弯曲。当夹角α大于60°,第三斜顶面251趋向于水平,会使预固定槽252的槽长方向趋向竖直,当新风装置的预固定插板插设在预固定槽252时,预固定插板在竖直方向上能有很好的抗弯曲变形的能力,但第三斜顶面251趋向于水平,不方便装配工人看到预固定槽252的位置,进而不方便装配工人进行紧固装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β为45°,既方便装配工人看到预固定槽252的位置进行紧固装配,又能解决预固定插板与新风装置的重力趋向垂直而容易变形弯曲的问题。
参照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预固定连接部250还设有第一凸条253和第二凸条254,第一凸条253设置在预固定槽252的一侧内壁,第二凸条254设置在与第一凸条253相向的另一侧内壁,第一凸条253和第二凸条254的长度方向沿预固定槽252的槽长度方向设置。具体地,设置在新风底座200的预固定连接部250,第一凸条253的数量为1个,第二凸条254的数量为2个,第一凸条253设置在预固定槽252的上侧内壁,第二凸条254设置在预固定槽252的下侧内壁,第一凸条253的位置在两个第二凸条254之间。设置在延伸部130的预固定连接部250,第一凸条253的数量为1个,第二凸条254的数量为2个,第一凸条253设置在预固定槽252的右侧内壁,第二凸条254设置在预固定槽252的左侧内壁,第一凸条253的位置在两个第二凸条254之间。如此,当新风装置的预固定插板插入预固定槽252时,预固定插板被第一凸条253和第二凸条254进行限位,相对于预固定插板与预固定槽252之间面面接触的限位方式,本实施例利用第一凸条253和第二凸条254进行限位,降低预固定插板和预固定槽252之间的接触面积,能有效降低预固定插板的平整要求,避免固定插板因不平整而卡顿,从而避免出现固定插板难以与预固定槽252完全配合的情况,利于降低预固定插板的加工精度。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长条形的第一凸条253和第二凸条254起到增强预固定连接部250强度的作用,能有效避免预固定连接部250变形。更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凸条253和第二凸条254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设置数量越多,预固定连接部250的强度越好,但与预固定插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不利于降低预固定插板的平整度要求。本实施例设置一个第一凸条253和两个第二凸条254,既能有效地降低新风装置预固定插板的平整度要求,又能对预固定连接部250进行补强。
参照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新风底座200包括背板260、底板270和限位侧板280,底板270的前端朝延伸部130延伸,限位侧板280位于远离空调底座100的一侧。具体地,利用底板270承载新风装置的底面,能避免新风装置的离心风叶高速转动时新风装置产生异响。进一步,背板260、底板270和限位侧板280构成半包围的新风底座200结构,利用限位侧板280限制新风装置的横向位置,以方便装配工人将新风装置坐落在新风底座200中。
参照图4和图6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背板260和限位侧板280分别设有第一固定连接部210。延伸部130设有第二固定连接部140,第二固定连接部140设有第四斜顶面141和第四连接孔142,第四斜顶面141与第一斜顶面211相平行,第四连接孔142开设在第四斜顶面141。具体地,两个第一固定连接部210一上一下地设置在限位侧板280,一个第一固定连接部210设置在背板260靠近空调底座100一侧且靠近顶边缘的区域,第二固定连接部140设置在空调底座100的延伸部130上。当新风装置坐落在新风底座200时,新风装置的装配连接件相对应地插设在连接孔内进行紧固连接。如此,利用新风底座200的三个第一固定连接部210和空调底座100的一个第二固定连接部140与新风装置固定连接。增加多个连接点,实现新风底座200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上有连接点进行紧固连接,减少新风装置工作时产生噪音。且利用第二固定连接部140与第一固定连接部210共同配合,使新风装置的重力能分散到空调底座100,以避免所有的连接点都落于新风底座200之上,减少新风底座200承载新风装置的负荷,提高底座结构的稳定性。
参照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限位侧板280的外壁设有加强筋281,加强筋28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连接孔212的轴线。具体地,由于第一连接孔212开设在第一斜顶面211上,因此装配连接件与第一固定连接部210之间的紧固应力会在第一连接孔212的轴线上,将加强筋281的长度方向平行与第一连接孔212的轴线,有效增强限位侧板280的在第一连接孔212轴线上的抗弯曲强度,以避免限位侧板280的第一固定连接部210与装配连接件紧固连接时,限位侧板280出现弯曲变形。
参照图7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新风底座200的顶部设有卡接部290,卡接部290的背部设有避让凹槽29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新风底座200的顶部设置用于与盖体卡扣连接的卡接部290,实现底座结构与盖体构成外罩保护内部的新风装置和空调器,以避免新风装置和空调器大面积裸露在外界。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在卡接部290的背部设置避让凹槽291,使装配工人能伸入避让凹槽291内断开卡接部290与盖体的连接,从而方便盖体从新风底座200分离。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底座100的顶部也设有卡接部29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新风空调包括新风装置、空调器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空调器安装在空调底座100,新风装置安装在新风底座200。由于本新风空调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设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底座和新风底座,所述新风底座与所述空调底座相邻设置,所述空调底座与所述新风底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新风底座设有第一固定连接部和新风底座安装面,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始端远离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末端靠近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始端不低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末端,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新风底座的长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设有第一斜顶面,所述第一斜顶面的倾斜方向为上部靠近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下部远离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垂直开设在所述第一斜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底座设有装配连接部,所述装配连接部设有第二斜顶面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斜顶面与第一斜顶面相平行,所述第二连接孔垂直开设在所述第二斜顶面;
所述新风底座靠近所述空调底座的一侧设有连接折板,所述连接折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二斜顶面相平行,所述连接折板的板面开设有第三连接孔;
所述装配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折板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进行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底座的背部于靠近所述空调底座的一侧设有限位插板,所述空调底座的背部于靠近所述新风底座的一侧设有限位插槽,所述限位插板与所述限位插槽过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底座靠近所述新风底座的一侧的前端设有延伸部,所述新风底座和所述延伸部分别设有预固定连接部,所述预固定连接部设有第三斜顶面和预固定槽,所述第三斜顶面的倾斜方向为上部靠近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下部远离所述新风底座安装面设置,所述预固定槽垂直开设置在所述第三斜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固定连接部还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设置在所述预固定槽的一侧内壁,所述第二凸条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凸条相向的另一侧内壁,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长度方向沿所述预固定槽的槽长度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底座包括背板、底板和限位侧板,所述底板的前端朝所述延伸部延伸,所述限位侧板位于远离所述空调底座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和所述限位侧板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
所述延伸部设有第二固定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设有第四斜顶面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斜顶面与所述第一斜顶面相平行,所述第四连接孔开设在所述第四斜顶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侧板的外壁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底座的顶部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背部设有避让凹槽。
11.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包括新风装置、空调器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所述空调器安装在所述空调底座,所述新风装置安装在所述新风底座。
CN202121831891.7U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 Active CN215295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1891.7U CN215295352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1891.7U CN215295352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5352U true CN215295352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26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31891.7U Active CN215295352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53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95352U (zh) 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
CN207936452U (zh) 一种空调器过滤网及空调器
CN10589005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壁挂式空调器
CN215295143U (zh) 一种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
CN216409143U (zh) 一种顶盖及空调器
CN212376921U (zh) 一种蜗壳总成及空调器
CN21182279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24180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1451337U (zh) 一种空调壳体以及空调器
CN106765597B (zh) 空调壁挂机和空调器
CN20836566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705237A (zh) 空调壁挂机
CN217979251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安装组件和空调室内机组
CN113738667A (zh) 一种蜗壳总成及空调器
CN207317091U (zh) 空调机室内机
CN216114619U (zh) 风管组件和移动空调器
CN108036413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291763U (zh) 一种电机支架及空调室外机
CN108758810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868141U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13739401A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CN215929799U (zh) 出风结构和空调设备
CN209541048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8120172U (zh) 空调骨架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JPH0620022Y2 (ja) 空気調和機の吸込グリ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