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6164U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66164U CN215266164U CN202022647870.1U CN202022647870U CN215266164U CN 215266164 U CN215266164 U CN 215266164U CN 202022647870 U CN202022647870 U CN 202022647870U CN 215266164 U CN215266164 U CN 2152661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e
- circuit breaker
- arc extinguishing
- arc
- residual cur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所述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在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之间设有隔板,所述L极断路器包括L极静触头、L极动触头和多个灭弧栅片;所述N极断路器包括N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和N极灭弧机构,通过在N极断路器设置用于熄灭电弧的N极灭弧机构,能够有效提高N极断路器熄灭电弧的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背景技术
断路器常用控制电路的通断,并在电路故障时及时切断电路,特别是1P+N 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接入L相的L极断路器单元,以及接入N相的N 极断路器单元。现有技术中,由于断路器内的空间有限,不仅L极断路器单元的灭弧装置较小,降低了L极断路器单元熄灭电弧的能力,而且N极断路器单元还不设灭弧装置,不具备熄灭电弧的能力。但是,如果无法及时熄灭断开电路时拉出的电弧,则会容易导致断路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熄灭电弧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包括断路器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在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之间设有隔板,所述L极断路器包括L极静触头、L极动触头和多个灭弧栅片;所述N极断路器包括N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和N极灭弧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多个灭弧栅片分别为多个长栅片和多个短栅片,长栅片的长度大于短栅片,且至少两个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任意相邻的两个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多个所述短栅片设置在L极静触头的一侧,多个所述长栅片的一端位于所述短栅片的下方,另一端位于L极静触头的下方;至少两个相邻的长栅片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任意相邻的两个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N极灭弧机构包括设置在N极静触头与N极动触头断开时所产生电弧的移动路径上的至少两个金属片。
优选的,所述N极灭弧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片一侧的第一引弧片,所述第一引弧片与所述N极静触头接触或者连接。
优选的,所述N极灭弧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片一侧的第二引弧片,所述第二引弧片与N极断路器的出线端的接线端子接触或者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引弧片包括与所述金属片平行设置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的靠近N极动触头的一端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平直部通过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N极断路器的出线端的接线端子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限位所述金属片的卡槽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灭弧凸筋,灭弧凸筋设置在所述卡槽结构靠近N 极静触头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引流板,引流板向排气孔弯曲形成弧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通过在N极断路器设置用于熄灭电弧的N极灭弧机构,能够有效提高N极断路器熄灭电弧的能力。
此外,通过短栅片和长栅片相互配合,能够拉长电弧,提高灭弧能力,而且至少两个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防止触头烧损产生的锡珠喷入到灭弧栅片间。
此外,在安装金属片时,可以直接将金属片插入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固定,能够降低装配的难度并提高装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极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极灭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N极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壳体的N极断路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5中N极灭弧机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包括断路器,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的L极断路器100和N极断路器200,在 L极断路器100和N极断路器200之间设有隔板300,所述L极断路器100包括 L极静触头110、L极动触头120和多个灭弧栅片;所述N极断路器200包括N 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和N极灭弧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通过在N极断路器200设置用于熄灭电弧的N极灭弧机构,能够有效提高N极断路器200熄灭电弧的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1至6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断路器为1P+N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但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包括断路器,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的L极断路器100和N极断路器200,在L极断路器100和N极断路器200之间设有隔板300,所述L极断路器100包括L极静触头110、L极动触头120和多个灭弧栅片;所述N极断路器200包括 N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和N极灭弧机构。
如图1、3所示,所述L极断路器100和N极断路器200的主回路分别包括静触头和动触头,静触头和动触头分别通过两端的接线端子270接入对应的L 相和N相,当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时导通对应的相线。但是,当动触头与静触头断开时会拉出电弧,需要将电弧快速熄灭。
所述L极断路器100的静触头、动触头和操作机构分别为L极静触头110、 L极动触头120和L极操作机构130,所述N极断路器200的静触头、动触头和操作机构分别为N极静触头210、N极动触头220和N极操作机构230;所述N 极静触头210远离N极动触头220的一侧设有电路板(图中未示出),零序电流互感器400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如图1-2所示,所述L极断路器100内设有用于熄灭电弧的L极灭弧机构 140,所述L极灭弧机构14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141,以及设置在两个夹板141之间的多个灭弧栅片,多个灭弧栅片相互间隔设置用于切割电弧,将电弧切割为多个小段后能够更快在空气中电离、消失。
进一步,所述的多个灭弧栅片分别为多个长栅片142和多个短栅片143,长栅片142的长度大于短栅片143,且至少两个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D2,大于其它任意相邻的两个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D1。通过短栅片143和长栅片142 相互配合,能够拉长电弧,提高灭弧能力,而且至少两个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D1,并形成间隙144,通过间隙144防止触头烧损产生的锡珠喷入到灭弧栅片间。
优选的,本实施例包括多个所述短栅片143形成的短栅片组,以及由多个长栅片142形成的长栅片组,短栅片组和长栅片组各组内灭弧栅片的距离相等且均为D1,而短栅片组与长栅片组之间的距离为D2,即本实施例在相邻的长栅片142与短栅片143之间的距离为D2并形成间隙144。当然,也可以在短栅片组或长栅片组内形成间隙144,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短栅片143的长度可以是渐变的,如沿远离L极静触头110的方向逐渐增加,不与L极静触头110接触即可。此外,所述长栅片142 的长度也可以是渐变的,如沿远离L极静触头110的方向逐渐增加,不与断路器内其他机构干涉即可,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多个所述短栅片143设置在L极静触头110的一侧,多个所述长栅片142的一端位于所述短栅片143的下方,另一端位于L极静触头110的下方。长栅片142还能够缩短到L极静触头110的距离,与电弧更早接触,更快切割电弧,在不改变现有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L极断路器 100熄灭电弧的能力。
进一步,所述的多个灭弧栅片与所述夹板141连接的另一端,即灭弧栅片靠近L极动触头120的一端分别设有灭弧缺口145,灭弧缺口145成V字形结构,灭弧缺口145能够增加与电弧的接触面积,提高切割电弧的能力。
此外,所述L极断路器100内还设有脱扣机构(图中未示出),脱扣机构包括磁脱扣机构150和热脱扣机构160,L极灭弧机构140设置在磁脱扣机构150 下方,且位于L极静触头110远离L极动触头120的一侧,磁脱扣机构150和热脱扣机构160分别在短路和过载时驱动L极操作机构130,通过L极操作机构130带动L极动触头120与L极静触头110断开,同时L极断路器100的L极操作机构130还与N极断路器200的N极操作机构230联动,L极操作机构130带动L极动触头120与L极静触头110断开时,也能够带动N极断路器200的N 极操作机构230,使N极操作机构230也带动N极动触头220与N极静触头210 断开。
如图3-6所示,所述N极灭弧机构包括设置在N极静触头210与N极动触头220之间的一侧,对应在N极静触头210与N极动触头220断开时所产生电弧的移动路径上,设有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金属片240,通过金属片240将电弧切割为多个小段后,电弧能够更快在空气中电离、消失,有效提高N极断路器 200熄灭电弧的能力。金属片240的数量可以根据空间大小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为两个金属片240,也可以是多个金属片240,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所述金属片24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引弧片250和第二引弧片260,第一引弧片250和第二引弧片260用于吸引电弧向金属片240移动,使电弧能够更快地与金属片240接触。
所述第一引弧片250与所述N极静触头210接触或者连接,所述第二引弧片260与N极断路器200的出线端的接线端子270接触或者连接,N极静触头 210和接线端子270能够分别让第一引弧片250和第二引弧片260产生磁场,通过磁场驱动电弧向金属片240移动,进一步提高熄灭电弧的速度。
优选的,所述壳体设有用于限位第一引弧片250的限位槽251,限位槽251 成U字形结构,用于限位所述第一引弧片250的一端,限位槽251对应所述第一引弧片250远离N极静触头210一侧的侧壁,平行第一引弧片250的长度方向延伸成限位板252,限位板252抵靠在第一引弧片250的一侧,使第一引弧片 250另一侧的侧面与所述N极静触头210接触。进一步,所述第二引弧片260包括与所述金属片240平行设置的平直部264,所述平直部264的靠近N极动触头 220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接线端子270的方向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261,所述平直部264通过所述第一弯曲部261与所述接线端子270连接。通过将第二引弧片260靠近N极动触头220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接线端子270的方向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261,不仅能够使平直部与所述金属片240平行设置,提高吸引电弧的效果,而且第一弯曲部261自身的弧面结构也能够增加与电弧接触的面积,能够更快的吸引电弧,进一步提高熄灭电弧的能力。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N极灭弧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金属片240,以及分别设置在金属片240两侧的第一引弧片250和第二引弧片260,N极灭弧机构设置在N极静触头210与N极动触头220之间的下方,在N极灭弧机构的左侧设有电路板(图中未示出),所述的第一引弧片250设置在N极灭弧机构的左侧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与N极静触头210配合,所述的第二引弧片260设置在N极灭弧机构的右侧与出线端的接线端子270之间,与N极动触头220配合,N极动触头220离开N极静触头210拉出电弧时,由于第一引弧片250和第二引弧片 260的一端距离比较近,且第一引弧片250和第二引弧片260为导体,能够吸引电弧向金属片240引动,同时第一引弧片250和第二引弧片260带电后也可以产生驱动电弧移动的磁场;
所述第二引弧片260包括与所述金属片240平行设置的平直部264,平直部 264靠近N极静触头210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接线端子270的方向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261,第一弯曲部261先向进线端的接线端子270弯曲形成第二弯曲部262,再由第二弯曲部262弯曲形成与进线端的接线端子270连接的第三弯曲部263,第三弯曲部263的一端能够与接线端子270的接线板平行,降低连接的难度。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限位所述金属片240的卡槽结构,每个卡槽结构分别包括设置在对应金属片两端的第一卡槽241和第二卡槽242,多个所述金属片240分别限位在对应的第一卡槽241与第二卡槽242之间。本实施例的第一卡槽241与第二卡槽242均成U字形结构相对设置,在安装金属片240时,可以直接将金属片240插入到第一卡槽241与第二卡槽242之间固定,能够降低装配的难度并提高装配的效率。
具体的,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隔板300相对设置的盖板(图中未示出),所述隔板300朝向金属片240的一侧为半盒形结构,盖板盖在半盒形上才能够将隔板300该侧的空间封闭,盖板盖合在壳体上时,盖板和隔板300分别从两侧限位金属片240,所述盖板上设有与隔板300上第一卡槽241和第二卡槽242 分别对应的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第三卡槽和对应的第一卡槽241从两侧分别限位金属片240的一端,第四卡槽和对应的第二卡槽242从两侧分别限位金属片240的另一端,但第三卡槽和对应的第一卡槽241间隔设置,第四卡槽和对应的第二卡槽242也间隔设置,保证金属片240的端部露出以保证切割电弧的效果。所述盖板上的第三卡槽可以和对应的第二卡槽242结构相同,第四卡槽和对应的第一卡槽241结构相同,也可以各不相同。当然,盖板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灭弧凸筋280,灭弧凸筋280设置在所述卡槽结构靠近N极静触头210的一侧所。灭弧凸筋280对应金属片240基本平行设置,可以起到一定的切割电弧作用,使电弧可被拉长,加快熄灭速度,而且灭弧凸筋280还能够增加N极断路器200的进线端与出线端间的爬电距离,提高安装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291,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引流板292,引流板292向排气孔291弯曲形成弧面结构。经过电弧电离后的高温气体,先与引流板292接触实现缓冲,然后在被引流板292引导至排气孔291排出,不仅能够防止高温气体破坏壳体内的其它部件,能够加快空气流通,提高灭弧效果。
具体的,所述N极断路器200的两端分别设有接线端子270,位于N极断路器200右端的为出线端接线端子270,壳体与该接线端子270对应的底部下沉形成空腔293,空腔293通常与止动件294形成用于固定断路器的结构,如固定在配电柜内的安装轨上,所述空腔293的底部开设多个排气孔291,该空腔293内的空气流动性更高,能够更快的通过排气孔291排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断路器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L极断路器(100)和N极断路器(200),在L极断路器(100)和N极断路器(200)之间设有隔板(300),所述L极断路器(100)包括L极静触头(110)、L极动触头(120)和多个灭弧栅片;所述N极断路器(200)包括N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和N极灭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灭弧栅片分别为多个长栅片(142)和多个短栅片(143),长栅片(142)的长度大于短栅片(143),且至少两个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任意相邻的两个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短栅片(143)设置在L极静触头(110)的一侧,多个所述长栅片(142)的一端位于所述短栅片(143)的下方,另一端位于L极静触头(110)的下方;至少两个相邻的长栅片(142)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任意相邻的两个灭弧栅片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灭弧机构包括设置在N极静触头(210)与N极动触头(220)断开时所产生电弧的移动路径上的至少两个金属片(2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灭弧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片(240)一侧的第一引弧片(250),所述第一引弧片(250)与所述N极静触头(210)接触或者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灭弧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片(240)一侧的第二引弧片(260),所述第二引弧片(260)与N极断路器(200)的出线端的接线端子(270)接触或者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弧片(260)包括与所述金属片(240)平行设置的平直部(264),所述平直部(264)的靠近N极动触头(220)的一端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261),所述平直部(264)通过所述第一弯曲部(261)与所述N极断路器(200)的出线端的接线端子(27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限位所述金属片(240)的卡槽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灭弧凸筋(280),灭弧凸筋(280)设置在所述卡槽结构靠近N极静触头(210)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291),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引流板(292),引流板(292)向排气孔(291)弯曲形成弧面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47870.1U CN215266164U (zh) | 2020-11-16 | 2020-11-16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47870.1U CN215266164U (zh) | 2020-11-16 | 2020-11-16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66164U true CN215266164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451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47870.1U Active CN215266164U (zh) | 2020-11-16 | 2020-11-16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66164U (zh) |
-
2020
- 2020-11-16 CN CN202022647870.1U patent/CN2152661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98530B (zh) | 灭弧器和安全配电设备 | |
RU2581049C2 (ru) | Выключатель с дугогасительной камерой | |
EP1388154B1 (en) |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having an arc runner with an elongated raised ridge | |
US8772665B2 (en) | Circuit breaker with arc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 |
KR20060035194A (ko) |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소호장치 | |
CN213184182U (zh) | 开关电器 | |
KR20100039318A (ko) | 아크 제거기와 하이브리드 스위치 | |
CN201918286U (zh) | 灭弧装置和带有灭弧装置的安装开关设备 | |
RU2505876C2 (ru) | Низковольтный выключатель | |
CN1879183A (zh) | 灭弧装置 | |
CN215266164U (zh)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 |
CN108447714B (zh) | 灭弧室 | |
CN107146723B (zh) | 一种磁吹系统、灭弧装置、单极断路器以及多极断路器 | |
CN1278359A (zh) | 带有灭弧装置的开关设备 | |
CN113972118A (zh) | 灭弧室和开关电器 | |
CN213184178U (zh) | 触头机构和开关电器 | |
CN216288285U (zh) |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 |
CN107424856B (zh) | 一种闸板式断路器触头灭弧机构 | |
CN212461580U (zh) |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 | |
RU2656231C2 (ru) |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ый аппарат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тока | |
CN214898159U (zh) | 一种灭弧装置及其断路器 | |
JP2009070601A (ja) | 回路遮断器 | |
CN107342196B (zh) | 一种高分断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灭弧装置 | |
CN205177753U (zh) | 新型断路器 | |
KR102612860B1 (ko) | 직류 차단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