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5534U - 一种gip补偿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gip补偿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65534U CN215265534U CN202120462021.0U CN202120462021U CN215265534U CN 215265534 U CN215265534 U CN 215265534U CN 202120462021 U CN202120462021 U CN 202120462021U CN 215265534 U CN215265534 U CN 2152655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istor
- gate
- source
- gip
- capaci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36 packaging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44 transfo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GIP补偿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GIP补偿电路,包括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晶体管T5的栅极分别与晶体管T8的漏极、晶体管T9的栅极、晶体管T7的漏极和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晶体管T8的源极与晶体管T9的漏极电连接,晶体管T7的栅极与晶体管T7的源极电连接,晶体管T8的栅极接第二栅极走线,这样使得可以利用GIP补偿电路中的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和电容C3组成的Vth补偿部分,从而解决GIP补偿电路中某些TFT的Vth偏移而造成电路的失效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GIP补偿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GIP补偿电路。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消费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促进了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类产品朝着轻、薄和省功耗的方向不断的发展。
而在显示行业中,液晶显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液晶显示屏中每个像素具有一个TFT(英文全称为Thin Film Transistor,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其栅极(Gate)连接至水平方向扫描线,源极(Drain)连接至垂直方向的资料线,而源极(Source)则连接至像素电极。若在水平方向的某一条扫描线上施加足够的正电压,会使得该条线上所有的TFT打开,此时该条线上的像素电极会与垂直方向的资料线连接,而将资料线上的视讯信号电压写入像素中,控制不同液晶的透光度进而达到控制色彩的效果。
在进行栅极电路的驱动时,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面板外绑定IC;另一就是通过GIP(即Gate In Panel)技术来完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面板显示高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GIP技术已经是驱动栅极电路的主要方式。而GIP基本概念是将LCD Panel的栅极驱动器集成在玻璃基板上,来代替由外接硅晶片的一种技术,形成对面板的扫描驱动。该技术相比传统的COF(英文全称为Chip On Film,常称覆晶薄膜,是将集成电路(IC)固定在柔性线路板上的晶粒软膜构装技术)和COG(英文全称为Chip On Glass,即芯片被直接绑定在玻璃上)工艺,不仅节省成本,同时也可以省去栅极方向绑定的工艺,对提升产能极为有利,并提高TFT-LCD面板的集成度。所以,GIP技术减少了栅极驱动IC的使用量,降低了功耗和成本,同时能够使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实现窄边框的设计,是一种值得重视技术。
由于GIP电路是集成在Array(即阵列)基板上的TFT器件组合成电路,TFT器件易受频率、电压和温度的影响,造成TFT器件的阈值电压Vth的偏移。在GIP电路中,由于GIP下拉稳压电路长期受到高频信号的作用,使得其电路上的TFT器件的Vth容易产生偏移,而其偏移会造成GIP电路的异常,从而使得GIP电路上输出的栅极信号Gn异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一种具有Vth的GIP补偿电路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GIP补偿电路,用以解决GIP补偿电路中某些TFT的Vth偏移而造成电路的失效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GIP补偿电路,包括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所述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2的栅极、晶体管T6的源极、晶体管T3的漏极、电容C2的一端和晶体管T4的栅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2的漏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栅极和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源极、晶体管T9的源极和晶体管T5的源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4的源极分别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晶体管T5的漏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5的栅极分别与晶体管T8的漏极、晶体管T9的栅极、晶体管T7的漏极和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8的源极与晶体管T9的漏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7的栅极与晶体管T7的源极电连接且晶体管T7的栅极和晶体管T7的源极均接第一栅极走线,所述晶体管T8的栅极接第二栅极走线,所述晶体管T1的栅极接第三栅极走线,所述晶体管T6的栅极接第四栅极走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2的栅极、晶体管T6的源极、晶体管T3的漏极、电容C2的一端和晶体管T4的栅极电连接,晶体管T2的漏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栅极和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源极、晶体管T9的源极和晶体管T5的源极电连接,晶体管T4的源极分别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晶体管T5的漏极电连接,晶体管T5的栅极分别与晶体管T8的漏极、晶体管T9的栅极、晶体管T7的漏极和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8的源极与晶体管T9的漏极电连接,晶体管T7的栅极与晶体管T7的源极电连接且晶体管T7的栅极和晶体管T7的源极均接第一栅极走线,晶体管T8的栅极接第二栅极走线,晶体管T1的栅极接第三栅极走线,晶体管T6的栅极接第四栅极走线,这样使得可以利用GIP补偿电路中的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和电容C3组成的Vth补偿部分,从而解决GIP补偿电路中某些TFT的Vth偏移而造成电路的失效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GIP补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GIP补偿电路的时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GIP补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GIP补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GIP补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GIP补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GIP补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GIP补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GIP补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GIP补偿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一种GIP补偿电路,包括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所述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2的栅极、晶体管T6的源极、晶体管T3的漏极、电容C2的一端和晶体管T4的栅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2的漏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栅极和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源极、晶体管T9的源极和晶体管T5的源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4的源极分别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晶体管T5的漏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5的栅极分别与晶体管T8的漏极、晶体管T9的栅极、晶体管T7的漏极和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8的源极与晶体管T9的漏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7的栅极与晶体管T7的源极电连接且晶体管T7的栅极和晶体管T7的源极均接第一栅极走线,所述晶体管T8的栅极接第二栅极走线,所述晶体管T1的栅极接第三栅极走线,所述晶体管T6的栅极接第四栅极走线。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2的栅极、晶体管T6的源极、晶体管T3的漏极、电容C2的一端和晶体管T4的栅极电连接,晶体管T2的漏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栅极和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源极、晶体管T9的源极和晶体管T5的源极电连接,晶体管T4的源极分别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晶体管T5的漏极电连接,晶体管T5的栅极分别与晶体管T8的漏极、晶体管T9的栅极、晶体管T7的漏极和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8的源极与晶体管T9的漏极电连接,晶体管T7的栅极与晶体管T7的源极电连接且晶体管T7的栅极和晶体管T7的源极均接第一栅极走线,晶体管T8的栅极接第二栅极走线,晶体管T1的栅极接第三栅极走线,晶体管T6的栅极接第四栅极走线,这样使得可以利用GIP补偿电路中的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和电容C3组成的Vth补偿部分,从而解决GIP补偿电路中某些TFT的Vth偏移而造成电路的失效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晶体管T4的漏极均接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二时钟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晶体管T1的漏极接电源的正极。
进一步的,所述晶体管T6的漏极、晶体管T2的源极、晶体管T3的源极、晶体管T9的源极和晶体管T5的源极均接电源的负极。
进一步的,所述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和晶体管T9均为N沟道MOS管。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N沟道的MOS管能够进一步稳定GIP补偿电路的输出波形,节约了改善GIP制程的成本,优化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请参照图1,一种GIP补偿电路,包括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所述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2的栅极、晶体管T6的源极、晶体管T3的漏极、电容C2的一端和晶体管T4的栅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2的漏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栅极和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源极、晶体管T9的源极和晶体管T5的源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4的源极分别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晶体管T5的漏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5的栅极分别与晶体管T8的漏极、晶体管T9的栅极、晶体管T7的漏极和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8的源极与晶体管T9的漏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7的栅极与晶体管T7的源极电连接且晶体管T7的栅极和晶体管T7的源极均接第一栅极走线,所述晶体管T8的栅极接第二栅极走线,所述晶体管T1的栅极接第三栅极走线,所述晶体管T6的栅极接第四栅极走线。
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晶体管T4的漏极均接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二时钟信号。
所述晶体管T1的漏极接电源的正极。
所述晶体管T6的漏极、晶体管T2的源极、晶体管T3的源极、晶体管T9的源极和晶体管T5的源极均接电源的负极。
所述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和晶体管T9均为N沟道MOS管。
请参照图1,在9T3C的GIP补偿电路中,共有9个TFT和3个电容,其中,由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和电容C3组成的Vth补偿部分,由晶体管T1和电容C2组成的输出预充部分,由晶体管T4组成的输出部分,由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5、晶体管T6和电容C1组成的下拉部分,共四部分组成。
图2是本方案设计的GIP补偿电路的时序图:在该时序图中,将其分割为七个时间段,即补偿预充阶段t1、补偿阶段t2、输出预充阶段t3、输出阶段t4,下拉输出阶段t5,下拉Q点阶段t6和下拉稳压阶段t7。
图3是本方案设计的GIP补偿电路的补偿预充阶段示意图:在该阶段中(即补偿预充阶段t1),Gn-6为高电位VH,Gn-4、Gn-2、Gn、Gn+4、CK1和CK7为低电位VL;此时晶体管T7打开,电容C3的P1通过晶体管T7由低电位变为高电位V1,由于此时P1为高电位V1,晶体管T5和晶体管T9为打开,Gn被VGL下拉维持在低电位VL;电容C1的另一端由于此时CK7为低电位,故该点电位为VL。
图4是本方案设计的GIP补偿电路的补偿阶段示意图:在该阶段中(即补偿阶段t2),Gn-4和P1为高电位VH,Gn-6、Gn-2、Gn、Gn+4、CK1和CK7为低电位VL;此时Gn通过晶体管T5维持VL电压,P1通过打开的晶体管T8和晶体管T9与VGL相接,使得P1点电位被VGL下拉,直至晶体管T9关闭,此时的P1点电位由V1降至VL+Vth,此时晶体管T5和晶体管T9关闭,此时晶体管T9的Vth被储存在电容C3上,此时的P1电位为VL+Vth,电容C3的另一端由CK7维持在VGL电位。
图5是本方案设计的GIP补偿电路的输出预充阶段示意图:在该阶段中(即输出预充阶段t3),Gn-2和CK7为高电位VH,Gn-6、Gn-4、Gn、Gn+4和CK1为低电位VL;此时Q点通过晶体管T1由VGH充至高电位VH,由于此时Q点为高电位,晶体管T2和晶体管T4打开,Gn通过晶体管T4维持在VL,P2通过打开的晶体管T2被下拉维持在VL。由于此时电容C3连接的CK7一端上升为VH,使得电容C3的另一端P1点通过电容耦合电位上升至VH+Vth,此时晶体管T9和晶体管T5打开,Gn也可通过晶体管T5下拉维持在低电位VL。
图6是本方案设计的GIP补偿电路的输出阶段示意图:在该阶段中(即输出阶段t4),Q和CK1为高电位VH,Gn-6、Gn-4、Gn-2、Gn、Gn+4和CK7为低电位VL;由于此时Q点为高电位,晶体管T4打开,Gn通过晶体管T4由CK1输出的高电位使得Gn输出高电位VH,并且通过电容C2的耦合作用,使得Q点电压上升,稳定了Gn的输出。同时由于此时晶体管T2也为打开,P2通过打开的晶体管T2被下拉维持在VL。由于此时电容C3连接的CK7一端上升为VL,使得电容C3的另一端P1点通过电容耦合电位下升为VL+Vth,此时晶体管T9和晶体管T5关闭,稳定了Gn的输出L。
图7是本方案设计的GIP补偿电路的下拉输出阶段示意图:在该阶段中(即下拉输出阶段t5),Q为高电位VH,Gn-6、Gn-4、Gn-2、Gn、Gn+4、CK1和CK7为低电位VL;由于此时Q点为高电位,晶体管T4打开,Gn通过晶体管T4由CK1输出的低电位使得Gn由高电位VH被下拉至低电位VL。同时由于此时晶体管T2也为打开,P2通过打开的晶体管T2被下拉维持在VL。由于此时电容C3连接的CK7一端仍然为VL,使得电容C3的另一端P1仍然维持在VL+Vth。
图8是本方案设计的GIP补偿电路的下拉Q点阶段阶段示意图:在该阶段中(即下拉Q点阶段t6),Gn+4为高电位VH,Gn-6、Gn-4、Gn-2、Gn、CK1和CK7为低电位VL;由于此时Q点为高电位,晶体管T2打开,Q通过晶体管T2由VGL信号将其从高电位VH被下拉至低电位VL。由于此时电容C3连接的CK7一端仍然为VL,使得电容C3的另一端P1仍然维持在VL+Vth。
下拉稳压阶段t7分为两个阶段,图9是本方案设计的GIP补偿电路的下拉稳压阶段一示意图:在该阶段中,CK7为高电位VH,Gn-6、Gn-4、Gn-2、Gn和CK1为低电位VL;由于此时电容C3连接的CK7一端上升为VH,使得电容C3的另一端P1上升至VH+Vth,此时晶体管T5打开,维持Gn的低电位,起到稳压作用,并且由于晶体管T5的栅极受到高频电压的驱动,容易造成Vth漂移,影响GIP补偿电路的稳定性,并且由于P1点电位为VH+Vth,使得在该阶段的晶体管T5的Vgs=VH+Vth-VL,由于I(线性区)=μC(W/L){(Vgs-Vth)Vds-(1/2)Vds2};I(饱和区)=1/2μCox(W/L)(Vgs-Vth)2(其中,Vth为阈值电压,Vgs为栅极与源极压差,Vds为漏极与源极压差,W为薄膜晶体管沟道宽度,L为薄膜晶体管沟道长度,μ为电子迁移率,Cox为栅极绝缘层单位面积电容,VH为高电位,VL为低电位),两个区的Vth均可被消除,避免了晶体管T5的Vth漂移从而影响GIP补偿电路的稳定性。
图10是本方案设计的GIP补偿电路的稳压阶段二示意图:在该阶段中,CK1为高电位VH,Gn-6、Gn-4、Gn-2、Gn、Gn+4和CK7为低电位VL;由于此时CK1为高电位C1的电容耦合作用,上升至高电位VH,使得晶体管T3被打开,维持Q点被拉低至低电位VL,防止Q点受晶体管T4的寄生电容耦合CK1的高电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GIP补偿电路,通过将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2的栅极、晶体管T6的源极、晶体管T3的漏极、电容C2的一端和晶体管T4的栅极电连接,晶体管T2的漏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栅极和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源极、晶体管T9的源极和晶体管T5的源极电连接,晶体管T4的源极分别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晶体管T5的漏极电连接,晶体管T5的栅极分别与晶体管T8的漏极、晶体管T9的栅极、晶体管T7的漏极和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8的源极与晶体管T9的漏极电连接,晶体管T7的栅极与晶体管T7的源极电连接且晶体管T7的栅极和晶体管T7的源极均接第一栅极走线,晶体管T8的栅极接第二栅极走线,晶体管T1的栅极接第三栅极走线,晶体管T6的栅极接第四栅极走线,这样使得可以利用GIP补偿电路中的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和电容C3组成的Vth补偿部分,从而解决GIP补偿电路中某些TFT的Vth偏移而造成电路的失效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GIP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所述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2的栅极、晶体管T6的源极、晶体管T3的漏极、电容C2的一端和晶体管T4的栅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2的漏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栅极和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2的源极分别与晶体管T3的源极、晶体管T9的源极和晶体管T5的源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4的源极分别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晶体管T5的漏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5的栅极分别与晶体管T8的漏极、晶体管T9的栅极、晶体管T7的漏极和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8的源极与晶体管T9的漏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T7的栅极与晶体管T7的源极电连接且晶体管T7的栅极和晶体管T7的源极均接第一栅极走线,所述晶体管T8的栅极接第二栅极走线,所述晶体管T1的栅极接第三栅极走线,所述晶体管T6的栅极接第四栅极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IP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晶体管T4的漏极均接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二时钟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IP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T1的漏极接电源的正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IP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T6的漏极、晶体管T2的源极、晶体管T3的源极、晶体管T9的源极和晶体管T5的源极均接电源的负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IP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和晶体管T9均为N沟道MOS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62021.0U CN215265534U (zh) | 2021-03-03 | 2021-03-03 | 一种gip补偿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62021.0U CN215265534U (zh) | 2021-03-03 | 2021-03-03 | 一种gip补偿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65534U true CN215265534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502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62021.0U Active CN215265534U (zh) | 2021-03-03 | 2021-03-03 | 一种gip补偿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655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60766A (zh) * | 2021-03-03 | 2021-07-23 |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 一种gip补偿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03-03 CN CN202120462021.0U patent/CN2152655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60766A (zh) * | 2021-03-03 | 2021-07-23 |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 一种gip补偿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97936B2 (en) | Shift register unit, gate drive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2834871B (zh) | 移位寄存器 | |
CN109509459B (zh) | Goa电路及显示装置 | |
US20060038766A1 (en) | Driver circuit of display device | |
US11404006B2 (en) | GOA circuit and display panel | |
CN111916016B (zh) | 扫描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KR102593458B1 (ko) | 게이트 구동회로와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 |
US20180197496A1 (en) | Gate driver on array unit, related gate driver on array circuit, display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
CN107808650B (zh) | Goa电路 | |
CN109949757B (zh) | 扫描信号补偿方法、扫描信号补偿电路及显示器 | |
JP2020527818A (ja) | シフトレジスタユニット及びその駆動方法、ゲート駆動回路 | |
US8581814B2 (en) | Method for driving pixels of a display panel | |
US20080122875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CN113160766A (zh) | 一种gip补偿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TWI419134B (zh) | 閘極驅動器 | |
KR102634178B1 (ko) | 게이트 구동회로와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 |
CN215265534U (zh) | 一种gip补偿电路 | |
US11011128B1 (en) | GOA circuit driving method and driving device | |
CN113223471B (zh) | 一种具有补偿功能的gip电路及补偿方法 | |
CN112527149B (zh) | 一种提升显示稳定性的gip电路及驱动方法 | |
US20130162508A1 (en) | Driving Circuit of a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an LCD | |
CN112150960A (zh) | 一种双输出gip电路 | |
KR20150086771A (ko) | 게이트 드라이버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US891299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TW201340065A (zh) | 閘極驅動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