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5378U - 一种智能锁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锁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55378U CN215255378U CN202120453268.6U CN202120453268U CN215255378U CN 215255378 U CN215255378 U CN 215255378U CN 202120453268 U CN202120453268 U CN 202120453268U CN 215255378 U CN215255378 U CN 2152553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module
- electrochromic
- lock body
-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锁具,包括锁体,设置在锁体内的锁芯,锁芯能在配对的赋能钥匙作用下开锁或闭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上设有电致变色模块,该电致变色模块包括电致变色薄膜和电源接收器,当锁芯在配对的赋能钥匙作用下开锁时,电致变色模块的电源接收器可允许通电并为电致变色薄膜供电,使电致变色薄膜变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锁体上设有电致变色模块,只有当锁芯在配对的赋能钥匙作用下开锁时,电致变色模块才会变色,电致变色模块在锁芯处于不同的状态下呈现不同颜色,可使外部人员直观清晰知晓锁体的状态,从而能有效防止外部人员对被锁体锁住的设备进行误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锁具。
背景技术
工矿企业的设备在传统检修过程中,一般需要对某些设备进行能量隔离,以避免安全事故。传统隔离运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转许可证制,一种是临时摘牌制。无论哪种方式,均需使用纸张隔离牌以及实体锁具,两种隔离运作模式耗资巨大,效率低下,还不能防止走错设备的误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误操作设备的智能锁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锁具,包括锁体,设置在锁体内的锁芯,锁芯能在配对的赋能钥匙作用下开锁或闭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上设有电致变色模块,该电致变色模块包括电致变色薄膜和电源接收器,当锁芯在配对的赋能钥匙作用下开锁时,电致变色模块的电源接收器可允许通电并为电致变色薄膜供电,使电致变色薄膜变色。
作为改进,:所述赋能钥匙内设有作为外部电源的赋能开锁机构;当赋能钥匙作用于锁体后,赋能开锁机构作为外部电源使电源接收器通电,电致变色模块的电致变色薄膜可允许电源接收器供电,使电致变色薄膜变色。
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形成“隔离”牌形式或“解除隔离”形式。
再改进,所述锁芯内保存有密钥模块,所述赋能钥匙内设有与所述密钥模块配对的开锁密钥模块,当赋能钥匙作用于锁体、且电源接收器通电后,只有当赋能钥匙内的开锁密钥模块与锁芯内的密钥模块配对成功时,锁芯才能开锁,同时电源接收器才会给电致变色薄膜供电。
再改进,所述锁体上设有唯一识别的ID号。
再改进,所述赋能钥匙内设有存储模块。
再改进,所述存储模块内还设有开锁密钥,开锁密钥模块能调取存储模块内的开锁密钥。
再改进,所述存储模块内还保存有管理人员信息。
再改进,所述赋能钥匙上还设有触控屏幕,所述触控屏幕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
再改进,所述赋能钥匙上还连接有能播放引导操作语音的喇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锁体上设有电致变色模块,只有当锁芯在配对的赋能钥匙作用下开锁时,电致变色模块才会允许变色,电致变色模块在锁芯处于不同的状态下呈现不同颜色,可使外部人员直观清晰知晓锁体的状态,从而能有效防止外部人员对被锁体锁住的设备进行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锁具的结构示意图(开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锁具的结构示意图(闭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锁具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3所示的智能锁具,包括锁体1,设置在锁体1内的锁芯11,锁芯11能在配对的赋能钥匙3作用下开锁或闭锁,锁体1上设有电致变色模块12,该电致变色模块包括电致变色薄膜121和电源接收器122;锁芯11内保存有密钥模块111,密钥模块可从服务器下载需授权开启的锁的开锁密钥;电致变色模块12的电源接收器121与锁芯11配合连接。赋能钥匙3内设有作为外部电源的赋能开锁机构31,与所述密钥模块配对的开锁密钥模块32,开锁密钥模块32用于下载开锁密钥,触控屏幕33,能播放引导操作语音的喇叭34,以及存储模块35。存储模块35内还保存有开锁密钥和管理人员信息,开锁密钥模块32与存储模块35连接,并能调取存储模块内的开锁密钥。当赋能钥匙作用于锁体后,例如赋能钥匙插入锁体的锁孔,或者赋能钥匙接近锁体,赋能开锁机构就能作为外部电源使电源接收器通电,此时锁芯11内的密钥模块111开始与赋能钥匙3内的开锁密钥模块32进行配对,如果两者配对成功,锁芯才能开锁,锁芯开锁后,电致变色模块的电致变色薄膜可允许电源接收器供电,使电致变色薄膜变色。本实施例中,锁体1的两相对侧面均设有电致变色薄膜12,且电致变色薄膜内形成“隔离”牌形式或“解除隔离”形式。
通过在锁体上设有电致变色模块,只有当锁芯密钥与赋能钥匙开锁密钥配对成功时,电致变色模块才允许接通外接电源加压变色,锁体电致变色模块在所属设备“隔离”或“解除隔离”状态下呈现不同颜色,可使外部人员直观清晰知晓设备所处的不同隔离状态,从而能有效防止人员误操作。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锁具,包括锁体,设置在锁体内的锁芯,锁芯能在配对的赋能钥匙作用下开锁或闭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上设有电致变色模块,该电致变色模块包括电致变色薄膜和电源接收器,当锁芯在配对的赋能钥匙作用下开锁时,电致变色模块的电源接收器可允许通电并为电致变色薄膜供电,使电致变色薄膜变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赋能钥匙内设有作为外部电源的赋能开锁机构;当赋能钥匙作用于锁体后,赋能开锁机构作为外部电源使电源接收器通电,电致变色模块的电致变色薄膜可允许电源接收器供电,使电致变色薄膜变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形成“隔离”牌形式或“解除隔离”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智能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内保存有密钥模块,所述赋能钥匙内设有与所述密钥模块配对的开锁密钥模块,当赋能钥匙作用于锁体、且电源接收器通电后,只有当赋能钥匙内的开锁密钥模块与锁芯内的密钥模块配对成功时,锁芯才能开锁,同时电源接收器才会给电致变色薄膜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上设有唯一识别的ID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赋能钥匙内设有存储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内还设有开锁密钥,开锁密钥模块能调取存储模块内的开锁密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内还保存有管理人员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赋能钥匙上还设有触控屏幕,所述触控屏幕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赋能钥匙上还连接有能播放引导操作语音的喇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53268.6U CN215255378U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一种智能锁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53268.6U CN215255378U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一种智能锁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55378U true CN215255378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502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53268.6U Active CN215255378U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一种智能锁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55378U (zh) |
-
2021
- 2021-03-02 CN CN202120453268.6U patent/CN2152553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04782A (zh) | 一种水电站智能门锁系统 | |
CA2043080A1 (en) | Key unlocking and re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201397545Y (zh) | 智能型车辆存放系统 | |
CN212160773U (zh) | 一种智能钥匙插锁装置 | |
CN215255378U (zh) | 一种智能锁具 | |
CN207553776U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租房智能指纹识别门锁系统 | |
CN109087428A (zh) | 一种电子挂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
CN208473480U (zh) | 独立供电WiFi门锁 | |
CN210239400U (zh) | 无源挂锁 | |
CN203366413U (zh) | 一种智能锁 | |
CN106593123A (zh) | 一种防盗门锁、防盗门锁定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锁定方法 | |
CN215068382U (zh) | 一种基于智能锁的危险区域出入管理系统 | |
CN205078033U (zh) | 卡控式葫芦型锁芯锁保险装置组 | |
CN203250341U (zh) | 一种无线感应手柄的一体化机柜锁 | |
CN111173379A (zh) | 一种工业智能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881591A (zh) | 一种车辆驾驶工具的辅助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212624263U (zh) | 电力系统钥匙统一管理系统 | |
CN105551121A (zh) | 保险箱管理系统 | |
CN212317682U (zh) | 一种工业智能锁装置 | |
CN214226507U (zh) | 一种涉密文件刻录设备 | |
CN211557752U (zh) | 一种能源隔离管理箱 | |
CN208766731U (zh) | 一种基于指纹和虹膜识别技术的五防解锁钥匙管理装置 | |
CN102381170A (zh) | 电动汽车电池防护方法及电动汽车电池防护箱 | |
CN219947698U (zh) | 一种印章锁控装置 | |
CN201106316Y (zh) | 防拨锁片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