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3428U - 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83428U CN215183428U CN202121046025.7U CN202121046025U CN215183428U CN 215183428 U CN215183428 U CN 215183428U CN 202121046025 U CN202121046025 U CN 202121046025U CN 215183428 U CN215183428 U CN 2151834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b
- material belt
- wire
- chip inductor
- magnetic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98 laser cu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及贴片电感制造方法,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以及设置在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之间的电感磁芯部件;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位;所述第一料带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所述第二料带的内侧设置有第三筋条,所述第一筋条、所述第二筋条和所述第三筋条形成所述连接位;所述电感磁芯部件的塑料基座连接所述第一筋条、所述第二筋条和所述第三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上设置有进线转向部,所述第二筋条上设置有第一导线固定部,所述第三筋条上设置有第二导线固定部。代替现有的锡焊固定,不仅减少了工序,并且便于后续的加工,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
背景技术
电感是电子产品中不可缺的电子元件;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元件也越来越精细化,有贴片电感逐渐替代了传动的电感,因此贴片电感的需求量极大。绕线的贴片电感是包括塑料基座、磁芯、连接片和外壳,磁芯设置在基座上,导线绕在磁芯上,并且导线的两端固定在连接片上,磁芯装入到外壳内,并且连接片弯折贴合在外观的表面。目前的磁芯绕线时,是导线的两头是与连接片焊接,达到对线头固定,以及电感接电;然而通过焊锡连接,由于贴片电感体积小,焊接难度大,增加贴片电感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旨在解决目前的贴片电感在绕线完成后,将线头固定在连接上的难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以及设置在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之间的电感磁芯部件;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位;所述第一料带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所述第二料带的内侧设置有第三筋条,所述第一筋条、所述第二筋条和所述第三筋条形成所述连接位;所述电感磁芯部件的塑料基座连接所述第一筋条、所述第二筋条和所述第三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上设置有进线转向部,所述第二筋条上设置有第一导线固定部,所述第三筋条上设置有第二导线固定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料带的内侧还设置有连接筋条,所述连接筋条连接所述电感磁芯部件;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连接筋条对角设置,所述第二筋条与所述第三筋条对角设置。
进一步,所述进线转向部设于所述第一筋条的内侧,且向上延伸,所述进线转向部的自由端向外弯折形成勾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线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导线固定部同侧设置,所述第一导线固定部的上端向所述第二筋条的上方弯折,所述第二导线固定部的上端向所述第三筋条的上方弯折。
进一步,所述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上均设置有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之间设置有多组连接位,各所述连接位连接有电感磁芯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将导线绕置在电感磁芯部件的磁芯上时,导线可进线转向部后,绕在第一导线固定部,再缠绕在电感磁芯部件的磁芯上,再经过第二导线固定部对导线固定;因此在对电感磁芯部件绕线时,通过第一导线固定部和第二导线固定部对导线的两端固定,代替现有的锡焊固定,不仅减少了工序,并且便于后续的加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设置有多个连接位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绕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设置有多个连接位的绕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一种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料带100和第二料带200,以及设置在第一料带100和第二料带200之间的电感磁芯部件300。所述第一料带100和所述第二料带200 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位,用于连接所述电感磁芯部件300。所述第一料带 100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筋条101和第二筋条102,所述第二料带200的内侧设置有第三筋条201;所述第一筋条101、所述第二筋条102和所述第三筋条201形成所述连接位。所述电感磁芯部件300的塑料基座连接所述第一筋条101、所述第二筋条102和所述第三筋条201。所述第一筋条101上设置有进线转向部103,所述第二筋条102上设置有第一导线固定部104,所述第三筋条201上设置有第二导线固定部202。将导线绕置在电感磁芯部件300的磁芯上时,导线可进线转向部103后,绕在第一导线固定部104,再缠绕在电感磁芯部件300的磁芯上,再经过第二导线固定部202对导线固定;因此在对电感磁芯部件300绕线时,通过第一导线固定部104和第二导线固定部202对导线的两端固定,便于后续的加工。
进一步,参照图1~4,所述第二料带200的内侧还设置有连接筋条203,所述连接筋条203连接所述电感磁芯部件300。所述第一筋条101与所述连接筋条 203对角设置,所述第二筋条102与所述第三筋条201对角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筋条203连接电感磁芯部件300,因此增加了电感磁芯部件300与第二料带200连接的稳定形,保证电感磁芯部件300绕线时的稳定性,避免绕线的过程中,各筋条变形的问题,进而提高绕线的质量。
进一步,参照图1~4,所述进线转向部103设于所述第一筋条101的内侧,且向上延伸,所述进线转向部103的自由端向外弯折形成勾部103a,在绕线时,勾部103a限位导线,避免导线从进线转向部103脱落。
参照图1~4,所述第一导线固定部104与所述第二导线固定部201同侧设置,所述第一导线固定部104的上端向所述第二筋条102的上方弯折,形成第一导线压紧部104a,所述第二导线固定部202的上端向所述第三筋条201的上方弯折,形成第二导线压紧部104a。在导线绕在电感磁芯部件300上时,导线的两端则分别固定在第一导线固定部104和第二导线固定部202上,通过第一导线压紧部104a和第二导线压紧部104a,进而达到将导线的两头分别压紧固定在第二筋条102和第三筋条201上。增加导线两头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参照图1~4,所述第一料带100和第二料带200上均设置有定位孔 110,210。在绕线时,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能定位在绕线的夹具上,提高的定位精度和绕线的精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料带100和第二料带之间设置有多组连接位,各所述连接位连接有电感磁芯部件300。因此,能实现一次性外侧多个电感磁芯部件300 绕线和后续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贴片电感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请参照图1~4:
步骤一,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定位到绕线夹具上;
步骤二,导线依次经过进线转向部103和所述第一导线固定部104转向后,绕在所述电感磁芯部件300的磁芯上,绕制后,导线经所述第二导线固定部201 输出,实现对磁芯绕线和导线两头的固定。
步骤三,折弯所述第一导线固定部103和所述第二导线固定部201,使得第一导线固定部103和所述第二导线固定部201分别压紧导线的两头在所述第二筋条102和第三筋条201上。
步骤四,切断连接所述电感磁芯部件300的筋条,所述第二筋条102沿着所述第一导线固定部104远离所述电感磁芯部件300的一侧切断。所述第三筋条201沿着所述第二导线固定部201远离所述电感磁芯部件300的一侧切断。切断后,使得导线的线头固定在所述第二筋条102和第三筋条201的端部。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得到的电感磁芯部件装入贴片电感的外壳内,向上弯折所述第二筋条102和所述第三筋条201,使所述第二筋条102和所述第三筋条201贴合在外壳的外侧。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二中,导线经所述第二导线固定部201输出后,经过所述进线转向部103绕在下一所述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的所述进线转向部 103。本实施例中,通过经过所述进线转向部103绕在下一所述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的所述进线转向部103,进而能增加导线的绷紧度,避免导线绕制的过程中脱落的问题。
进一步,激光切割切割连接所述电感磁芯部件300的各筋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以及设置在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之间的电感磁芯部件;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位;所述第一料带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所述第二料带的内侧设置有第三筋条,所述第一筋条、所述第二筋条和所述第三筋条形成所述连接位;所述电感磁芯部件的塑料基座连接所述第一筋条、所述第二筋条和所述第三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上设置有进线转向部,所述第二筋条上设置有第一导线固定部,所述第三筋条上设置有第二导线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料带的内侧还设置有连接筋条,所述连接筋条连接所述电感磁芯部件;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连接筋条对角设置,所述第二筋条与所述第三筋条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转向部设于所述第一筋条的内侧,且向上延伸,所述进线转向部的自由端向外弯折形成勾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导线固定部同侧设置,所述第一导线固定部的上端向所述第二筋条的上方弯折,所述第二导线固定部的上端向所述第三筋条的上方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上均设置有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之间设置有多组连接位,各所述连接位连接有电感磁芯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46025.7U CN215183428U (zh) | 2021-05-15 | 2021-05-15 | 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46025.7U CN215183428U (zh) | 2021-05-15 | 2021-05-15 | 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83428U true CN215183428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370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46025.7U Active CN215183428U (zh) | 2021-05-15 | 2021-05-15 | 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8342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61120A (zh) * | 2021-05-15 | 2021-07-23 | 东莞市威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及贴片电感制造方法 |
-
2021
- 2021-05-15 CN CN202121046025.7U patent/CN21518342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61120A (zh) * | 2021-05-15 | 2021-07-23 | 东莞市威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及贴片电感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212812B1 (en) | Chip indu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
US20090273426A1 (en) |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TWI659563B (zh) | 濾波器結構及焊接治具與製作方法 | |
CN215183428U (zh) | 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 | |
CN212583960U (zh) | 水泵和具有该水泵的车辆 | |
US7969713B2 (en) |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 |
CN113161120A (zh) | 贴片电感绕线框体结构及贴片电感制造方法 | |
CN217982992U (zh) | 一种新型网络滤波器点焊结构 | |
CN112582825A (zh) | 一种pin针料带、电子元件外壳、电子元件及生产方法 | |
CN101599360A (zh) | 内嵌贴装低压线圈的变压器骨架制造方法及产品 | |
CN213584285U (zh) | 一种pin针料带、电子元件外壳及电子元件 | |
CN106340425B (zh) | 继电器线圈电压输入的连接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 |
CN209804422U (zh) | 一种低成本的大功率电源变压器 | |
CN108551221B (zh) | 一种卷绕型电机定子线圈连接结构 | |
CN216957705U (zh) | 大电流表面贴装电感器 | |
CN214798137U (zh) | 一种用于线束生产的组装装置 | |
CN208461043U (zh) | 一种pin针料带 | |
CN112671361A (zh) | 一种网络滤波器外壳单体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 |
CN218333412U (zh) | 自锁式插针电抗器 | |
CN204189720U (zh) | 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的线圈 | |
CN217641750U (zh) | 非接天线连接结构及pos机 | |
CN218731635U (zh) | 一种可盲装的同端输出模块化圆柱电池 | |
CN212257127U (zh) | 一种卡接式一体成型电感 | |
CN211088712U (zh) | 雾化片加工结构 | |
CN217720009U (zh) | 一种转接端子、转接盒及电机定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