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3342U - 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83342U CN215183342U CN202120589403.XU CN202120589403U CN215183342U CN 215183342 U CN215183342 U CN 215183342U CN 202120589403 U CN202120589403 U CN 202120589403U CN 215183342 U CN215183342 U CN 2151833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insulator
- protection device
- lightning protection
- gap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包括绝缘子和无间隙避雷器,所述绝缘子的侧面凸出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所述绝缘子通过导体与所述无间隙避雷器的高压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防雷装置,能在不停电情况下对无间隙避雷器进行更换和检修,缩短电网停电时间,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在长期使用中,氧化锌避雷器的主要元器件压敏电阻承受工作电压和不同幅值、脉宽的瞬时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电气性能会逐步劣化,避雷器泄漏电流逐步增大,会造成线损提高,不利于电网的经济运行,若避雷器被击穿,会造成单相接地故障,造成开关保护动作而停电;因避雷器故障大部分属于内击穿隐形故障,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查找故障点,延长恢复供电时间。
现有氧化锌避雷器有瓷套避雷器和硅橡胶避雷器两类,使用性能各有优劣。瓷套避雷器故障点易发现,但陶瓷较笨重,在杆塔横担受力有限的情况不宜安装;硅橡胶避雷在温差变化较大或运行时间接近产品寿命后期,造成其密封不良等缺点。
在线运行的避雷器参数抽检、更换等工作都需要在停电情况下进行,随着供电可靠性指标的提高,电网停电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紧张,给避雷器的维检工作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停电情况下对无间隙避雷器进行更换和检修的组合型防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包括绝缘子和无间隙避雷器,所述绝缘子的侧面凸出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所述绝缘子通过导体与所述无间隙避雷器的高压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极设有第一导电端,所述第二电极设有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端沿所述绝缘子的轴向方向的投影相互错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子的上端设有高压引线,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与所述高压引线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绝缘子的侧面并朝下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凸出于所述绝缘子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对应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子的顶部开设有顶部连接腔,所述高压引线的一端插入所述顶部连接腔,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从所述绝缘子的侧面插入至所述顶部连接腔与所述高压引线连接;所述绝缘子的底部开设有底部连接腔,所述导体的一端插入所述底部连接腔,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从所述绝缘子的侧面插入至底部连接腔与所述导体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部连接腔与所述底部连接腔分别设有金属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顶部连接腔内的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高压引线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底部连接腔内的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导体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套延伸出于所述第一导电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高压引线外部包裹有绝缘护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无间隙避雷器包括避雷器本体,所述避雷器本体外壁包裹有硅橡胶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体外壁设有螺纹,所述绝缘子和所述无间隙避雷器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导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绝缘子的一端高压引线,另一端通过导体与无间隙避雷器连接,绝缘子上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与无间隙避雷器串联,使无间隙避雷器与导线之间通过带放电间隙的绝缘子绝缘,使无间隙避雷器保持在不带电状态,隔离工频电压,延长无间隙避雷器的使用寿命。若放电间隙被短路,无间隙避雷器呈高阻状态,不会发生接地,若无间隙避雷器损坏呈短路状态,放电间隙隔离工频电压,保证线路正常运行,放电间隙与无间隙避雷器为线路的正常运行形成了双重保证,能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拆换无间隙避雷器和技术参数定期检测,提高供电可靠性指标,缩短电网停电时间,便于进行无间隙避雷器的维修和检测工作,且结构简单巧妙,安装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防雷装置,直接并联在线路的绝缘子钢帽上,不改变原有的杆型和绝缘子,安装方便,可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和运维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间隙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雷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绝缘子;11、高压引线;12、绝缘护套;13、金属连接件;
20、第一电极;21、绝缘套;22、第二电极;23、放电间隙;24、第一导电端;25、第二导电端;
30、无间隙避雷器;31、导体;32、避雷器本体;33、硅橡胶套;
40、金具;41、普通绝缘子;42、线路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包括绝缘子10和无间隙避雷器30,绝缘子10的侧面凸出设有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22,第一电极20与第二电极22之间形成放电间隙23,绝缘子10通过导体31与无间隙避雷器30的高压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防雷装置,绝缘子10的一端高压引线11,另一端通过导体31与无间隙避雷器30连接,绝缘子10上的第一电极 20与第二电极22分别与无间隙避雷器30串联,使无间隙避雷器30 与导线之间通过带放电间隙23的绝缘子10绝缘,使无间隙避雷器30 保持在不带电状态,隔离工频电压,延长无间隙避雷器30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拆换无间隙避雷器30和技术参数定期检测,提高供电可靠性指标,缩短电网停电时间,便于进行无间隙避雷器30的维修和检测工作,且结构简单巧妙,安装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防雷装置,直接并联在线路的绝缘子10钢帽上,不改变原有的杆型和绝缘子10,安装方便,可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和运维工作。
具体的,无间隙避雷器30采用无间隙避雷器30的参数,即使放电间隙23被短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装置也可带电长期运行。放电间隙23工频耐受电压大于或等于26KV,即使避雷线的电阻片本体损坏,放电间隙23可有效隔离电网系统的工频电压,防止因无间隙避雷器30 故障导致线路不能正常供电,提高防雷装置的运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防雷装置能减少加快线路雷害和运行人员的工作量,广泛应用于架空绝缘导线和裸导线线路的防雷,也可用于配电变压器、开关等设备的进线段保护,延长避雷器阀片的使用寿命,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电极20设有第一导电端24,第二电极22设有第二导电端25,第一导电端24与第二导电端25沿绝缘子10的轴向方向的投影相互错开,使第一导电端24与第二导电端 25相互错位,进而防止放电间隙23被雨雪桥接导致短路,保证防雷装置的正常运行,提高防雷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绝缘子10的上端设有高压引线11,第一电极20的一端与高压引线1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绝缘子10的侧面并朝下设置,第二电极22凸出于绝缘子10的侧面与第一电极20对应设置。第一电极20与高压引线11连通,高压引线11与电网线路连接。第一电极20的一端延伸至绝缘子10的侧面并朝下设置,进而使第一电极20与第二电极22之间形成的放电间隙23远离电网线路导线 42,在放电间隙23发生灼烧时对线路导线42不会产生影响,保持线路的正常供电。具体的,如图4所示,高压引线11通过线夹与线路导线42连接,防雷装置的底端通过金具40与线路中的普通绝缘子41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绝缘子10的顶部开设有顶部连接腔,高压引线11的一端插入顶部连接腔,第一电极20的一端从绝缘子10的侧面插入至顶部连接腔与高压引线11连接;绝缘子10的底部开设有底部连接腔,导体31的一端插入底部连接腔,第二电极22的一端从绝缘子10的侧面插入至底部连接腔与导体31连接。高压引线 11与第一电极20的连接端位于顶部连接腔内,导体31与第二电极22 的连接端位于底部连接腔内,能有效保护高压引线11与第一电极20 的连接端和导体31与第二电极22的连接端,防止由于连接端的连接接触不良而导致防雷装置失效,有助于延长防雷装置的使用寿命,保证电网线路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顶部连接腔与底部连接腔分别设有金属连接件13,第一电极20通过顶部连接腔内的金属连接件13与高压引线11连接,第二电极22通过底部连接腔内的金属连接件13与导体31连接。第一电极20与高压引线11通过金属连接件13连接,第二电极22与导体31通过金属连接件13连接,金属连接件13起固定和导电作用,第一电极20、高压引线11、第二电极22和导体31分别固定于金属连接件13,金属连接件13为导电材料,能防止连接端因接触不良而防雷装置失效,保证防雷装置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电极20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套 21,防止小动物爬入放电间隙23导致短路无间隙避雷器30,造成线路跳闸。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绝缘套21延伸出于第一导电端24,绝缘套21延长至第一导电端24外,有效保护第一导电端24,防止第一导电端发生短路。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高压引线11外部包裹有绝缘护套 12,防止小动物接触高压引线11导致短路无间隙避雷器30,造成线路跳闸。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无间隙避雷器30包括避雷器本体32,避雷器本体32外壁包裹有硅橡胶套33,硅橡胶型的无间隙避雷器30耐污能力强,即便在盐雾场所也能使用,尤其适应于沿海地区和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避雷器整体重量轻,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导体31外壁设有螺纹,绝缘子10和无间隙避雷器30 分别通过螺纹与导体31连接。具体的,导体31为金属螺杆,通过螺杆将绝缘子10与无间隙避雷器30进行连接,安装便捷,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无间隙避雷器30与放电间隙23串联,若间隙被短路了,工频电压全部加在无间隙避雷器30上,由于无间隙避雷器30在工频电压时呈高阻状态,因此不会发生接地;若无间隙避雷器30损坏呈短路状态,放电间隙23能起到隔离工频电压作用,使电网线路保持正常运行;由于工频电弧灼烧导线造成掉线,本组合型防雷装置的放电间隙23即电弧灼烧处远离线路导线42,对导线不会造成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防雷装置不会发生掉线、单线接地等故障,不影响正常供电。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通过在绝缘子10上设有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22,第一电极20与第二电极22之间形成放电间隙23,在绝缘子10的底部通过导体31与无间隙避雷器30连接,第一电极20、第二电极22与无间隙避雷器30串联,若放电间隙23 被短路,无间隙避雷器30呈高阻状态,不会发生接地,若无间隙避雷器30损坏呈短路状态,放电间隙23隔离工频电压,保证线路正常运行,放电间隙23与无间隙避雷器30为线路的正常运行形成了双重保证,同时,能在线路正常供电的情况下进行拆换无间隙避雷器30和技术参数的定期检测,便于无间隙避雷器30的运维工作,缩短电网停电时间。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子和无间隙避雷器,所述绝缘子的侧面凸出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所述绝缘子通过导体与所述无间隙避雷器的高压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设有第一导电端,所述第二电极设有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端沿所述绝缘子的轴向方向的投影相互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的上端设有高压引线,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与所述高压引线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绝缘子的侧面并朝下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凸出于所述绝缘子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的顶部开设有顶部连接腔,所述高压引线的一端插入所述顶部连接腔,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从所述绝缘子的侧面插入至所述顶部连接腔与所述高压引线连接;
所述绝缘子的底部开设有底部连接腔,所述导体的一端插入所述底部连接腔,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从所述绝缘子的侧面插入至底部连接腔与所述导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连接腔与所述底部连接腔分别设有金属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顶部连接腔内的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高压引线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底部连接腔内的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导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延伸出于所述第一导电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引线外部包裹有绝缘护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间隙避雷器包括避雷器本体,所述避雷器本体外壁包裹有硅橡胶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外壁设有螺纹,所述绝缘子和所述无间隙避雷器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导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89403.XU CN215183342U (zh) | 2021-03-23 | 2021-03-23 | 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89403.XU CN215183342U (zh) | 2021-03-23 | 2021-03-23 | 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83342U true CN215183342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352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589403.XU Active CN215183342U (zh) | 2021-03-23 | 2021-03-23 | 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8334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74755A (zh) * | 2022-05-13 | 2022-08-30 | 南阳金牛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分离式支柱限压器及其制作方法 |
-
2021
- 2021-03-23 CN CN202120589403.XU patent/CN21518334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74755A (zh) * | 2022-05-13 | 2022-08-30 | 南阳金牛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分离式支柱限压器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71150Y (zh) | 防止雷击断线耐张杆用的过电压保护器 | |
CN215183342U (zh) | 一种组合型防雷装置 | |
CN209387780U (zh) | 一种新型分段绝缘器用泄漏电流监测装置 | |
CN109378144A (zh) | 一种改变无间隙避雷器保护机理的组合间隙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2332220A (zh) | 一种配电线路内置串联间隙避雷器 | |
CN208985796U (zh) | 一种故障可视的避雷器 | |
CN110535088B (zh) | 一种可带电更换的固定纯空气间隙线路防雷装置 | |
CN211480883U (zh) | 一种可带电更换的固定间隙多腔室间隙避雷器 | |
CN201072678Y (zh) | 免维护交流输电线路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
CN207265416U (zh) | 一种10kV交流架空线路吹弧式防雷装置 | |
CN209045258U (zh) | 一种改变无间隙避雷器保护机理的组合间隙装置 | |
CN201946397U (zh) | 带接地功能的穿刺型避雷器 | |
CN201975778U (zh) | 一种跌落指示型防雷间隙 | |
CN103812010A (zh) | 一种带放电计数器的两级串联间隙雷击闪络保护器 | |
Zoro et al. | Multi-chamber arrester study at tropical area for 20 kV lines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 |
CN205610158U (zh) | 绝缘线路过压保护器 | |
CN213519415U (zh) | 一种融合带电拆装与故障指示的固定间隙避雷器 | |
CN211088006U (zh) | 一种具有防雷性能的绝缘子 | |
CN115240937A (zh) | 一种氧化锌避雷器 | |
CN207442184U (zh) | 一种低残压、劣化可示的固定外串联间隙避雷器 | |
CN209199696U (zh) | 一种新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
CN209199703U (zh) | 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
CN202678010U (zh) | 新型防雷装置 | |
CN2456279Y (zh) | 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 | |
CN219143889U (zh) | 瓷质防爆绝缘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