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129883U - 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9883U
CN215129883U CN202120533747.9U CN202120533747U CN215129883U CN 215129883 U CN215129883 U CN 215129883U CN 202120533747 U CN202120533747 U CN 202120533747U CN 215129883 U CN215129883 U CN 215129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ebral body
thoracolumbar
fixation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37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大雄
李泰昌
张勋
甄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hengti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hengti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hengti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37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9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9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9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包括一对上椎体螺钉和一对下椎体螺钉,同侧的上椎体螺钉和下椎体螺钉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胸腰椎内固定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至上椎体和下椎体中至少一侧的表面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用于穿设所述一对上椎体螺钉或一对下椎体螺钉的两个植入孔,固定板为弧形固定板,固定板的下表面设有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可以起到横连器的作用,限制系统的扭转,相比横连的固定方式,固定板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大大减少植入物体积,减少对软组织刺激;固定板为弧形固定板,能够适应椎体侧面的自然曲度;固定板的下表面设有定位结构,固定牢靠。

Description

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病的一项基本技术,常规方法是采用胸腰椎前方入路,通过植入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胸腰椎结核、腰椎骨折、脊柱退行性形变等病症,还能较好地进行脊柱矫形,对重建患者脊柱稳定性有很大作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多采用双棒,大多通过横连器连接双棒以限制内固定系统的扭转,占用空间较大,且术后松动风险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固定牢靠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包括用于固定至上椎体的一对上椎体螺钉和用于固定至下椎体的一对下椎体螺钉,同侧的上椎体螺钉和下椎体螺钉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胸腰椎内固定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至上椎体和下椎体中至少一侧的表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穿设所述一对上椎体螺钉或一对下椎体螺钉的两个植入孔,所述固定板为弧形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设有定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下表面中部的定位针。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板下表面的固定销。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一对夹持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撑开套筒,其中:
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头部分别用于固定至所述上椎体螺钉和下椎体螺钉的前部,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杆部分别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
所述撑开套筒的两端内壁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撑开套筒的外表面中部设有操作栓。
进一步的,所述上椎体螺钉为上提拉钉,所述下椎体螺钉为下提拉钉,所述上提拉钉和下提拉钉的前部均设有环形挡台,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头部均为用于分别套设在上提拉钉和下提拉钉上的环形安装部,所述上提拉钉和下提拉钉的杆部在所述环形挡台的上方设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设有用于将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头部固定至环形挡台的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安装部设有凹球面,所述锁紧螺母的下表面为与所述凹球面相配合的凸球面。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挡台的外表面设有驱动面,从而使所述环形挡台形成为用于与器械配合的驱动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提拉钉和下提拉钉的杆部均设有折断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在上椎体和下椎体中至少一侧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上设有用于穿设一对上椎体螺钉或一对下椎体螺钉的两个植入孔,可以起到横连器的作用,限制系统的扭转,相比横连的固定方式,固定板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大大减少植入物体积,减少对软组织刺激;固定板为弧形固定板,能够适应椎体侧面的自然曲度;固定板的下表面设有定位结构,固定牢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占用空间小,固定牢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提拉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撑开套筒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如图1-6所示,包括用于固定至上椎体的一对上椎体螺钉和用于固定至下椎体的一对下椎体螺钉,同侧的上椎体螺钉和下椎体螺钉之间设有连接件(具体可以为本领域常见的钛棒等形式),该胸腰椎内固定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至上椎体和下椎体中至少一侧的表面的固定板5、5’(图中所示实施例中,采用了两块固定板,即用于固定至上椎体的上固定板5和用于固定至下椎体的下固定板5’),固定板5、5’上设有用于穿设一对上椎体螺钉或一对下椎体螺钉的两个植入孔51、52,固定板5、5’为弧形固定板,固定板5、5’的下表面设有定位结构。
使用时,先将固定板5、5’固定至上椎体和下椎体中至少一侧的表面,然后将椎体螺钉穿过固定板5、5’上的两个植入孔51、52固定至相应椎体,完成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在上椎体和下椎体中至少一侧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上设有用于穿设一对上椎体螺钉或一对下椎体螺钉的两个植入孔,可以起到横连器的作用,限制系统的扭转,相比横连的固定方式,固定板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大大减少植入物体积,减少对软组织刺激;固定板为弧形固定板,能够适应椎体侧面的自然曲度;固定板的下表面设有定位结构,固定牢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占用空间小,固定牢靠。
为便于将固定板固定至椎体,定位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固定板5、5’下表面中部的定位针53。为提高固定板5、5’的固定牢固性,定位结构还可以包括位于固定板5、5’下表面的固定销55,固定销5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中所示实施例中,固定销55的数量为两个且沿对角线对角布置在固定板5、5’的下表面,这样可增加固定板5、5’的抗旋转性。进一步的,固定板5、5’上可以设有一对夹持孔54,以便于器械夹持固定板,夹持孔54优选位于固定板5、5’的纵向中部。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临床上用于治疗脊柱损伤等疾病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在对椎体进行撑开加压时,存在撑开距离不能精准调节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件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形式:
如图1和图4-5所示,连接件包括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3’和撑开套筒4,其中:
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的头部分别用于固定至上椎体螺钉和下椎体螺钉的前部,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的杆部分别设有第一外螺纹31和第二外螺纹;
撑开套筒4的两端内壁分别设有用于与第一外螺纹31和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41和第二内螺纹41’,第一内螺纹41和第二内螺纹41’的螺纹方向相反。
使用时,先将上椎体螺钉和下椎体螺钉分别固定至上椎体和下椎体,然后将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的杆部分别与撑开套筒4两端对接,再将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的头部分别固定至上椎体螺钉和下椎体螺钉的前部,完成安装,之后可通过旋转撑开套筒4,使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相向或相背移动,从而调节两椎体螺钉的间距。
上述连接件能够精准调节撑开距离,较好的实现撑开加压功能。
如图1和图5所示,撑开套筒4的外表面中部可以设有操作栓42(具体可以为六方栓等),以方便驱动撑开套筒4。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临床上用于治疗脊柱损伤等疾病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在对椎体进行撑开加压和提拉复位时,存在手术复杂,操作繁琐,所用手术器械数量较多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以下方案:
上椎体螺钉为上提拉钉1,下椎体螺钉为下提拉钉2,上提拉钉1和下提拉钉2的前部均设有环形挡台12,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的头部均为用于分别套设在上提拉钉1和下提拉钉2上的环形安装部32,上提拉钉1和下提拉钉2的杆部在环形挡台12的上方设有螺纹段13,螺纹段13上设有用于将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的头部固定至环形挡台12的锁紧螺母14、24,这样采用锁紧螺母14、24、螺纹段13、环形挡台12和环形安装部32相配合的方式,锁紧螺母14、24沿螺纹段13旋下,与环形挡台12夹紧环形安装部32,使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固定牢固可靠。
这样,由于使用上提拉钉和下提拉钉作为内固定螺钉,无需拆卸提拉钉,并且连接件为前面所述的两螺栓+撑开套筒形式,无需使用额外的手术器械就能实现撑开加压功能,因此本实施例所用手术器械数量少,操作简便,能精准调节撑开距离,实现撑开加压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3’的头部与上提拉钉1、下提拉钉2的前部之间的固定方式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其他各种方式,例如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均不影响本技术方案的实施。
提拉钉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结构,如图1-2所示,上提拉钉1和下提拉钉2的头部均设有外螺纹11、21,以便于植入椎体;为方便对椎体进行提拉复位,上提拉钉1和下提拉钉2的杆部可以设有延长杆15、25,所述螺纹段13和延长杆15、25之间可以设有折断部16(具体可以为环形槽),以在完成椎体撑开加压和提拉复位的功能后,折断多余部分,折断后的上提拉钉1和下提拉钉2、以及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3’、撑开套筒4可保留在体内直接作为内固定系统使用。
如图4和图6所示,为提高环形安装部32的安装牢固性,环形安装部32可以设有凹球面321,锁紧螺母14、24的下表面为与凹球面321相配合的凸球面141。
为方便驱动上提拉钉1和下提拉钉2转动使之植入椎体内,环形挡台12的外表面可以设有驱动面,从而使环形挡台12形成为用于与器械配合的驱动部,可以想到的是,驱动面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4个和5个等。图1-2所示实施例中驱动面的数量为6个,环形挡台12为六边形。
为实现平行撑开加压,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上提拉钉1包括第一上提拉钉10和第二上提拉钉10’,下提拉钉2包括第一下提拉钉20和第二下提拉钉20’,此时相应的,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3’、撑开套筒4也均为2组,这样采用单椎体上双提拉钉结构,能够实现精准地平行撑开加压的功能。
此时该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的安装使用过程可以参考如下:
首先将上固定板5和下固定板5’分别通过器械固定在上椎体和下椎体上,然后将第一上提拉钉10和第二上提拉钉10’通过上固定板5上的第一植入孔51和第二植入孔52植入上椎体,将第一下提拉钉20和第二下提拉钉20’通过下固定板5’上的第三植入孔和第四植入孔植入下椎体,再将两组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的杆部分别与撑开套筒4的两端对接,将两组第一螺栓3和两第二螺栓3’的头部分别沿两对提拉钉的杆部套入,然后调节两对提拉钉的生理角度后将锁紧螺母14、24沿螺纹段13旋下,对调节好生理角度的两对提拉钉进行固定,使锁紧螺母14、24和环形挡台12夹紧两组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的头部,待间距调节完毕后,可通过两对提拉钉的折断部16折断延长杆15、25的多余部分,完成固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可撑开加压和提拉复位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由提拉钉、螺栓、撑开套筒、锁紧螺母、固定板组成。旋动撑开套筒可以调节提拉钉的间距,从而实现精准地平行撑开加压的功能。另外,螺栓和撑开套筒连接后,可以以螺栓作为支点,用配套工具压紧或撑开提拉钉延长杆调节椎体角度从而实现撑开、加压操作,恢复椎体及椎间生理高度;提拉钉延长杆设置折断处,可以在完成椎体撑开加压和提拉复位的功能后,折断多余部分;在提拉钉与椎体骨质交界处,设置带孔的固定板,且固定板呈弧形,符合椎体侧面的自然曲度;固定板和椎体紧密贴合,当提拉钉通过固定板上的植入孔植入椎体后,固定板可以起到横连器的作用,限制系统的扭转,相比横连的固定方式,固定板固定具有占用空间小,固定牢靠,且操作方便,所用工具更少,减少手术时间等。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治疗多种骨折损伤和椎体滑脱等病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至上椎体的一对上椎体螺钉和用于固定至下椎体的一对下椎体螺钉,同侧的上椎体螺钉和下椎体螺钉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胸腰椎内固定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至上椎体和下椎体中至少一侧的表面的固定板(5、5’),所述固定板(5、5’)上设有用于穿设所述一对上椎体螺钉或一对下椎体螺钉的两个植入孔(51、52),所述固定板(5、5’)为弧形固定板,所述固定板(5、5’)的下表面设有定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5、5’)下表面中部的定位针(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板(5、5’)下表面的固定销(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5’)上设有一对夹持孔(54)。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3’)和撑开套筒(4),其中:
所述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的头部分别用于固定至所述上椎体螺钉和下椎体螺钉的前部,所述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的杆部分别设有第一外螺纹(31)和第二外螺纹;
所述撑开套筒(4)的两端内壁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外螺纹(31)和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41)和第二内螺纹(41’),所述第一内螺纹(41)和第二内螺纹(41’)的螺纹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套筒(4)的外表面中部设有操作栓(4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椎体螺钉为上提拉钉(1),所述下椎体螺钉为下提拉钉(2),所述上提拉钉(1)和下提拉钉(2)的前部均设有环形挡台(12),所述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的头部均为用于分别套设在上提拉钉(1)和下提拉钉(2)上的环形安装部(32),所述上提拉钉(1)和下提拉钉(2)的杆部在所述环形挡台(12)的上方设有螺纹段(13),所述螺纹段(13)上设有用于将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3’)的头部固定至环形挡台(12)的锁紧螺母(14、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安装部(32)设有凹球面(321),所述锁紧螺母(14、24)的下表面为与所述凹球面(321)相配合的凸球面(14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挡台(12)的外表面设有驱动面,从而使所述环形挡台(12)形成为用于与器械配合的驱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提拉钉(1)和下提拉钉(2)的杆部均设有折断部(16)。
CN202120533747.9U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 Active CN215129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3747.9U CN215129883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3747.9U CN215129883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9883U true CN215129883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1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3747.9U Active CN215129883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298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32822B2 (en) Pedicle screw with reverse spiral cut and methods thereof
JP2016512098A (ja) 交差ブレース両側性脊椎ロッドコネクタ
JP6864620B2 (ja) 骨ねじ
CN104814816A (zh) 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
CN104490459B (zh) 寰枢椎脱位复位内固定装置
CN107157627B (zh) 榫卯式胸腰椎椎间固定器
CN108236493B (zh) 脊柱侧弯钉棒矫正支架系统
CN106510824A (zh) 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
CN215129883U (zh) 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
KR101813525B1 (ko) 4줄 나사산을 구비하는 척추경 나사못
CN113786234A (zh) 一种acaf术使用的颈椎前路钢板、提拉器及内固定系统
CN205251663U (zh) 骨盆专用经皮微创前环钉棒固定系统
CN111449745A (zh) 一种基于三柱固定的椎体内扩张装置、植入套管及植入方法
CN108888327B (zh) 一种弹性撑开脊柱生长棒系统
CN104146756B (zh) 一种微创腰骶椎带锁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
CN208228989U (zh) 一种脊柱内固定钉棒系统
CN216021331U (zh) Acaf术使用的颈椎前路钢板、提拉器及内固定系统
CN217366054U (zh) 用于腰椎及骶骨固定的多锚点螺钉单元及多锚点螺钉组件
CN209474775U (zh) 一种可微动椎弓根钉
CN204446071U (zh) 寰枢椎脱位复位内固定装置
CA2529119A1 (en) Orthopedic clamps
CN215129876U (zh) 钛棒连接器及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
CN215458532U (zh) 椎体横联器及系统
CN213406249U (zh) 一种腰椎侧方椎体内固定螺钉
CN2439264Y (zh) 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5

Address after: 646099 Taiping Street, Luzhou, Sichuan Province, No. 25

Patentee after: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G356, 3rd floor, building 1, yard 9, CHENGWA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natong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Zhengti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