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10259U - 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10259U CN215110259U CN202121380717.5U CN202121380717U CN215110259U CN 215110259 U CN215110259 U CN 215110259U CN 202121380717 U CN202121380717 U CN 202121380717U CN 215110259 U CN215110259 U CN 2151102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ck absorber
- wall
- fixedly connected
- absorber body
- lower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属于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减震器本体,所述减震器本体外壁的顶部设置有上壳,所述减震器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下壳,所述下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下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立柱配合使用的支撑架,通过设置上壳,和下壳配合,阻挡大部分可与减震器本体接触的杂质,在车辆发生颠簸和震动的时候减震器本体自身发生一定程度的压缩复位以起到减震的效果,此时,下壳外壁通过支撑架连接的立柱在套柱内部上下活动,使得上壳和下壳之间的位置可以随同减震器本体一同产生活动,在减震器本体产生扭矩的时候,立柱通过连接弹簧和滑动块在滑轨的滑槽内部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
背景技术
磁流变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以此原理生产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来减振消能,最常见的这种减震器经常用于各类机动车上,减震器为加速车架与车身震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使得行驶更加稳定顺畅,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车身支架的寿命。
在对于机动车的车架在行驶时进行减震的时候需要使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震器,现有的减震器一般不会设计在机动车的车体内部,而是设计在与地面接触的轮毂和轮轴附近,这就导致了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树枝垃圾或是石子卡入减震器的弹簧里,虽然不会造成直接损坏,但是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减震器和杂质接触产生的噪声,长时间不取出杂质还有可能导致杂质长时间和活塞缸体接触导致的表面损坏或是壁面变薄等现象,减少了减震器的寿命,而且噪声影响了使用者的驾驶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减震器一般不会设计在机动车的车体内部,而是设计在与地面接触的轮毂和轮轴附近,这就导致了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树枝垃圾或是石子卡入减震器的弹簧里,虽然不会造成直接损坏,但是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减震器和杂质接触产生的噪声,长时间不取出杂质还有可能导致杂质长时间和活塞缸体接触导致的表面损坏或是壁面变薄等现象,减少了减震器的寿命,而且噪声影响了使用者的驾驶体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包括减震器本体,所述减震器本体外壁的顶部设置有上壳,所述减震器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下壳,所述下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下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立柱配合使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壁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上壳的内壁固定接有套柱,所述套柱设置于立柱的外壁,所述套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立柱配合使用的滑动机构;
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远离滑动块的一侧与立柱固定连接。
为了达到便于将减震器本体和上壳连接,并且空余出其余结构安装位置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优选的,所述减震器本体外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与上壳固定连接。
为了达到增加装置的稳定性和合理性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优选的,所述套柱和立柱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套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为了达到限制连接弹簧的位置,避免其发生过大的扭矩无法自行复位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外壁开设有空槽,所述滑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于连接弹簧的内壁,所述限位杆远离滑动块的一侧设置于空槽的内侧。
为了达到避免滑动块从滑槽的底部滑出,无法自行复位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优选的,所述滑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与滑动块配合使用。
为了达到避免杂质从上壳和下壳之间进入装置内部与减震器本体接触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优选的,所述上壳外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网筒,所述网筒设置于下壳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通过设置上壳和下壳配合,阻挡大部分可与减震器本体接触的杂质,在车辆发生颠簸和震动的时候减震器本体自身发生一定程度的压缩复位以起到减震的效果,此时,下壳外壁通过支撑架连接的立柱在套柱内部上下活动,使得上壳和下壳之间的位置可以随同减震器本体一同产生活动,在减震器本体产生扭矩的时候,立柱通过连接弹簧和滑动块在滑轨的滑槽内部活动,而连接弹簧产生一定的弯曲,随同减震器本体一同产生弯矩,避免上壳和下壳之间刚性连接无法产生弯曲导致损坏,而且不会像柔性材料对减震器本体进行保护的时候出现自身绞入的风险,而且上壳和下壳因为自身为刚性材料所以不易损坏,可以对减震器本体起到保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壳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柱的俯视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减震器本体;2、上壳;3、下壳;4、连接柱;5、立柱;6、套柱;7、滑动机构;701、滑轨;702、滑动块;703、连接弹簧;704、滑槽;8、限位块;9、空槽;10、限位杆;11、防脱块;12、支撑架;13、网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包括减震器本体1,减震器本体1外壁的顶部设置有上壳2,减震器本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下壳3,下壳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立柱5,下壳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立柱5配合使用的支撑架12,支撑架12的内壁与立柱5固定连接,上壳2的内壁固定接有套柱6,套柱6设置于立柱5的外壁,套柱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立柱5配合使用的滑动机构7;
滑动机构7包括滑轨701,滑轨70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704,滑槽70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702,滑动块7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703,连接弹簧703远离滑动块702的一侧与立柱5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壳2和下壳3配合,阻挡大部分可与减震器本体1接触的杂质,在车辆发生颠簸和震动的时候减震器本体1自身发生一定程度的压缩复位以起到减震的效果,此时,下壳3外壁通过支撑架12连接的立柱5在套柱6内部上下活动,使得上壳2和下壳3之间的位置可以随同减震器本体1一同产生活动,在减震器本体1产生扭矩的时候,立柱5通过连接弹簧703和滑动块702在滑轨701的滑槽704内部活动,而连接弹簧703产生一定的弯曲,随同减震器本体1一同产生弯矩,避免上壳2和下壳3之间刚性连接无法产生弯曲导致损坏,而且不会像柔性材料对减震器本体1进行保护的时候出现自身绞入的风险,而且上壳2和下壳3因为自身为刚性材料所以不易损坏,可以对减震器本体1起到保护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减震器本体1外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连接柱4的外壁与上壳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柱4,连接上壳2和减震器本体1,在对其进行连接的同时,为上壳2和减震器本体1之间支开一定的距离,以便于上壳2内侧的结构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套柱6和立柱5的数量均为四个,套柱6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套柱6和立柱5,可以增加上壳2和下壳3之间的连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立柱5的外壁开设有空槽9,滑动块7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设置于连接弹簧703的内壁,限位杆10远离滑动块702的一侧设置于空槽9的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杆10,对连接弹簧703进行限定,避免其因为产生的弯矩过大造成的无法自行复位,而且可以增加滑动块702和立柱5之间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滑槽704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脱块11,防脱块11与滑动块702配合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脱块11,对滑槽704的底部进行封口处理,有效的限制了滑动块702的活动位置,避免其因为活动幅度过大造成的从滑槽704底部滑出不便于重新安装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上壳2外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网筒13,网筒13设置于下壳3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网筒13,对上壳2和下壳3之间的空隙进行防护,避免有杂质从上壳2和下壳3之间的空隙进入装置内部与减震器本体1接触导致被卡入减震器本体1的夹缝处。
工作原理:首先,将减震器本体1安装到机动车辆上,在砂石较多的路面,上壳2和下壳3以及网筒13可以阻挡砂石树枝等卡入减震器本体1外侧的弹簧内部,在颠簸的路面,减震器本体1需要长时间工作以稳定车辆的时候,在减震器本体1纵向活动的时候,下壳3外侧通过支撑架12连接的立柱5和套柱6内部的滑轨701通过连接弹簧703接触并且连接,使得在减震器本体1发生活动的时候上壳2和下壳3也进行纵向活动,因为在滑轨701内侧滑槽704的底部设置有防脱块11,所以滑动块702不会从防脱块11底部掉落,设置在滑动块702顶部的限位块8限制滑动块702顶部的极限位置,在产生弯矩的时候,连接弹簧703产生弯矩,立柱5在套柱6的内部产生一定的倾斜,避免刚性连接导致的立柱5被折断,设置在空槽9内部的限位杆10可以避免连接弹簧703因为自身产生的弯矩过大导致的无法自行复位的情况发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包括减震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本体(1)外壁的顶部设置有上壳(2),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下壳(3),所述下壳(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立柱(5),所述下壳(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立柱(5)配合使用的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的内壁与立柱(5)固定连接,所述上壳(2)的内壁固定接有套柱(6),所述套柱(6)设置于立柱(5)的外壁,所述套柱(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立柱(5)配合使用的滑动机构(7);
所述滑动机构(7)包括滑轨(701),所述滑轨(70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704),所述滑槽(70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702),所述滑动块(7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703),所述连接弹簧(703)远离滑动块(702)的一侧与立柱(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本体(1)外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的外壁与上壳(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柱(6)和立柱(5)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套柱(6)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的外壁开设有空槽(9),所述滑动块(7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设置于连接弹簧(703)的内壁,所述限位杆(10)远离滑动块(702)的一侧设置于空槽(9)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704)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脱块(11),所述防脱块(11)与滑动块(702)配合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2)外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网筒(13),所述网筒(13)设置于下壳(3)的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80717.5U CN215110259U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80717.5U CN215110259U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10259U true CN215110259U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9309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8071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10259U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10259U (zh) |
-
2021
- 2021-06-21 CN CN202121380717.5U patent/CN21511025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617769U (zh) | 汽车减震器主托架结构 | |
CN215110259U (zh) | 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组合减振器 | |
CN208252654U (zh) | 一种汽车减振器活塞杆总成 | |
CN211869099U (zh) | 一种汽车悬架减震装置 | |
CN219601008U (zh) | 一种汽车橡胶弹簧减振座椅 | |
CN201172433Y (zh) | 翻转驾驶室悬置筒式支撑减振装置 | |
CN107487283A (zh) | 一种汽车前部的安全减震车架结构 | |
CN203158098U (zh) | 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 |
CN216555103U (zh) | 一种提高减震效果的汽车减震器活塞总成 | |
CN113352829A (zh) | 滑柱总成及车辆 | |
CN216447356U (zh) | 一种缓冲型汽车减震器 | |
CN206785919U (zh) | 一种新型便携式汽车减震器 | |
CN219197979U (zh) | 一种电动车用减震器 | |
CN207061677U (zh) | 一种司机室专用减震器 | |
CN114104173B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前置减震装置 | |
CN214404472U (zh) | 一种稳定性好的汽车减震器用弹簧结构 | |
CN220037336U (zh) |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结构 | |
CN213981790U (zh) | 一种稳定型电动车减震器结构 | |
CN214274328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减震器的鱼眼接头装置 | |
CN217683026U (zh) | 带有防尘封盖的减震套 | |
CN213117276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 | |
CN212775319U (zh) |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汽车减震器设备 | |
CN202531707U (zh) | 一种带多个缓冲弹簧的车用减震器 | |
CN202955170U (zh) | 减震器 | |
CN214838079U (zh) | 一种减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