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8596U - 采血结构 - Google Patents
采血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78596U CN215078596U CN202120706148.2U CN202120706148U CN215078596U CN 215078596 U CN215078596 U CN 215078596U CN 202120706148 U CN202120706148 U CN 202120706148U CN 215078596 U CN215078596 U CN 2150785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ection
- cavity
- rod
- blood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血结构,包括采集杆,采集杆内部设有毛细通道,所述毛细通道底端位于采集杆末端,毛细通道顶端位于采集杆中上部;采集杆上设有与毛细通道的顶端连接并连通的贯通孔。将该采血结构集成至检测装置中,能够将检测装置一体化结构,既减小检测装置体积,又实现一体化检测,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血结构和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和方法,特别涉及用于收集全血样本或指尖学样本后,使样本混合缓冲液后再检测的采血结构和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下面的背景技术用于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被认为是现有技术。
利用免疫结合反应原理来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被分析物质的这一技术被广泛用在各个领域。可以用它来检测各种生物样本(唾液,血液,尿液,血清,汗液等等)的被分析物质来监测疾病和人类的健康状况(早孕,肿瘤,传染病,毒品等等)。这种检测技术的根本原理是建立在免疫分子之间具有特异结合的性能,例如抗体与抗原,半抗原/抗体,生物素与抗生物素等等。
以血液作为检测疾病的样本,应用免疫层析技术,目前己有多种不同的诊断试剂被开发应用于不同的疾病检测领域,例如: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判,传染类疾病的筛选检测等。血液作为较常用的样本来源,特别是指尖血,因其采血微创,迅速,己广泛地被各种平台采用。
并且,在医疗诊断领域,利用检测装置或者检测杯来收集检测液体样本,并判断液体样本中是否含有被分析物,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这样的检测装置或者检测杯一般要求样本被收集在样本容器内,相关技术人员括入一检测试剂条并使试剂条的一部分浸没在样本中,若干时间后取出试剂条并读取检测结果。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410150547.X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具有一封口端和一开口端的一次性存储容器来采集样本并存储,然后将其插入到检测板的加样孔中加样,来进行检测。该专利申请中,采集血液的结构与检测样本的结构为分体式设计。
但现有的检测装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大多数检测装置为分体结构,分体操作。操作要求相对高,并且,存在血液样本被污染或者血液样本污染操作人员的情况。
2.检测装置结构不够小巧,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血结构,将该采血结构集成至检测装置中,能够将检测装置一体化结构,既减小检测装置体积,又实现一体化检测,操作方便。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血结构,包括采集杆,采集杆内部设有毛细通道,所述毛细通道底端位于采集杆末端,毛细通道顶端位于采集杆中上部;采集杆上设有与毛细通道的顶端连接并连通的贯通孔。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杆外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贯通孔与采集杆顶端之间,并且凹槽的一端与贯通孔连通。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杆顶端设有倒钩,倒钩的钩槽底部设有大通孔;凹槽的另一端与倒钩连接并与通孔连通。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杆上的毛细通道、贯通孔、凹槽和倒钩的钩槽及通孔形成液体流通通道。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杆末端为尖锥形。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杆中部设有环形圆盘和套接在采集杆上的环形垫圈。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集杆末端与环形圆盘之间设有多个凸出于采集杆的筋条。
一些实施例中,筋条为直角三角形结构。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一体化结构的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使血液样本的收集和检测能够实现一体化,减小产品结构并减少受检者的操作难度,并且,尽量少的让操作者接触样本,降低感染几率,提高操作者安全保障。并且,使用该采血结构和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检测,能够将样本被充分的利用用于检测,从而使样本需求量大幅下降,更有利于检测的成功。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包括采血结构,该采血结构包括采集杆,采集杆内部设有毛细通道,所述毛细通道底端位于采集杆末端,毛细通道顶端位于采集杆中部;采集杆上设有与毛细通道的顶端连接并连通的贯通孔。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杆外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贯通孔与采集杆顶端之间,并且凹槽的一端与贯通孔连通。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杆顶端设有倒钩,倒钩的钩槽底部设有通孔;凹槽的另一端与倒钩连接并与通孔连通;采集杆上的毛细通道、贯通孔、凹槽和倒钩的钩槽及通孔形成液体流通通道。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杆末端为尖锥形。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杆上设有环形圆盘和套接在采集杆上的环形垫圈。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检测腔,检测腔与采血结构连接并液体相连通;所述检测腔内壁设有第一阶梯,通过倒钩卡合第一阶梯使检测腔与采血结构连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倒钩的开口端卡合第一阶梯使检测腔与采血结构连接。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采集杆顶端从检测腔底部插入检测腔,倒钩的末端进入检测腔,随后倒钩的开口端被压缩,采集杆顶端和倒钩进入检测腔;当倒钩的开口端到达第一阶梯处后,因检测腔内径变大,倒钩开口端回弹至恢复原状,倒钩卡合在第一阶梯处;此时,检测腔底部通过环形垫圈与环形圆盘形成密封。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检测腔内壁还设有位于第一阶梯之上的第二阶梯;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还包括缓冲垫;缓冲垫位于第二阶梯上。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检测腔内的测试元件和密封检测腔的盖子。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测试元件位于缓冲垫和盖子之间。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采集杆进入检测腔的液体先流入缓冲垫,再从缓冲垫上流入到位于检测腔内的测试元件上。缓冲垫作用是防止从吸收元件上的冲刷液体太剧烈,大量突然冲进检测腔,以及位于检测腔内的测试元件上,起缓冲作用。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托架,该托架具有凹孔。测试元件为试纸条,试纸条插入托架的凹孔内进行固定。一些实施方式中,托架一端与盖子固定。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缓冲腔、密封缓冲腔的密封片以及移液腔;移液腔底部与缓冲腔密封连接;缓冲液被密封在缓冲腔内。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移液腔具有上部的大腔体和下部的小腔体;小腔体底部与缓冲腔密封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片为铝箔片。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腔底部外壁设有密封垫,采血结构和检测腔进入移液腔内,检测腔与移液腔之间通过密封垫形成密封。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首先,将连接在检测腔上的采血结构插入移液腔,采血结构的采集杆末端位于移液腔腔口正上方;第二,采血结构沿插入移液腔内的方向继续运动,采集杆末端接触到密封片,也即采集杆末端到达缓冲腔顶部;第三,采血结构继续沿插入移液腔内的方向继续运动,采集杆末端刺破密封片,采集杆进入缓冲腔,部分缓冲液与采集杆的毛细通道内的部分样本混和;第四,采血结构继续沿插入移液腔内的方向运动,检测腔外壁的密封垫与移液腔下部的小腔体形成密封;最后,采血结构继续沿插入移液腔内的方向运动,小腔体和缓冲腔形成的密封腔体空间被压缩,腔体内压力变大,缓冲液冲进毛细通道与样本混合,混合的液体经采集杆上的毛细通道、贯通孔、凹槽和倒钩的沟槽及通孔流入检测腔内。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检测腔为透明的或设有透明窗口。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测试元件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测试元件可以分别检测样本中不同的被分析物。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缓冲腔与移液腔为螺纹连接。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缓冲垫与测试元件接触。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盖子螺旋盖合并密封检测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收集血液样本并检测的方法,包括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腔和采血结构,所述检测腔内壁设有第一阶梯,采血结构包括采集杆,采集杆顶端设有倒钩,通过倒钩卡合第一阶梯使检测腔与采血结构连接;采集杆内部设有毛细通道,所述毛细通道底端位于采集杆末端,毛细通道顶端位于采集杆中部;采集杆与毛细通道的顶端设有贯通孔;采集杆外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贯通孔与采集杆顶端之间,并且凹槽的一端与贯通孔连通;凹槽另一端与倒钩连接并连通;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还包括缓冲腔、密封缓冲腔的密封片以及移液腔;移液腔底部与缓冲腔密封连接;缓冲液被密封在缓冲腔内;其中:
将采血结构收集样本,使毛细通道内充满血液样本;
将充满血液样本的采血结构和与之连接的检测腔插入移液腔内;
使采血结构在移液腔内沿插入移液腔内的方向运动,使采血结构到达密封片处;
使采血结构刺破缓冲腔上的密封片并进入缓冲腔,使毛细通道内的样本与缓冲液混和;
使混和的液体沿采集杆的上的毛细通道、贯通孔、凹槽和倒钩的通孔流入到检测腔内的测试元件上进行检测;
读取测试元件上的检测结果。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倒钩的钩槽底部设有通孔;凹槽的另一端与倒钩连接并与通孔连通;混和的液体沿采集杆上的毛细通道、贯通孔、凹槽和倒钩的钩槽及通孔形成的液体流通通道流入检测腔。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杆末端为尖锥形;通过尖锥形的采集杆末端刺破密封片。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盖合检测腔的盖子,盖子盖合检测腔后,测试元件位于检测腔内。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检测腔内壁还设有位于第一阶梯之上的第二阶梯;检测腔内设有缓冲垫;缓冲垫位于第二阶梯上;混和的液体流入检测腔后,先流入缓冲垫,再从缓冲垫上流入到位于检测腔内的测试元件上。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腔底部外壁设有密封垫,采血结构和检测腔进入移液腔内,检测腔与移液腔之间通过密封垫形成密封。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杆上设有环形圆盘和套接在采集杆上的环形垫圈,检测腔底部通过环形垫圈与环形圆盘形成密封。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通过采血结构与检测腔以及缓冲腔的一体式结构来实现血液样本的采集,缓释和检测功能。首先该检测装置的操作容易,减低了操作者的使用难度。其次有效的降低了操作者接触样本的次数和时间,降低操作者被感染的几率,保证了操作者的安全,特别适用于HIV检测,新冠病毒检测等。第三,一体化检测装置中设有缓冲液,从而对样本的采集量要求较小,采集量由毫升级优化为微升级。最后,因一体化结构,采集,缓释和检测一步实现,提高了检测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采血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采血结构与检测腔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采血结构与检测腔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使用开始前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的采血结构到达缓冲腔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的采血结构到达缓冲腔内样本进行缓冲并检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100,采血结构10,采集杆11,毛细通道111,贯通孔112,凹槽113,倒钩114,钩槽115,通孔116,倒钩的开口端119,采集杆顶端117,采集杆末端118,环形圆盘120,环形垫圈121,筋条122,检测腔20,第一阶梯21,第二阶梯22,缓冲垫23,转移腔30,大腔体31,小腔体32,缓冲腔40,垫圈41,测试元件50,样本接受区501,检测区502,缓冲液60,密封片70,密封垫80,盖子90,托架51,凹孔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或这些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做进一步的说明。
检测
检测表示化验或测试一种物质或材料是否存在,比如,但并不限于此,化学物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物、药物或者药物代谢物、有机组织或有机组织的代谢物、核酸、蛋白质或聚合物。另外,检测表示测试物质或材料的数量。进一步说,化验还表示免疫检测,化学检测、酶检测等。
样本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样本指那些可以用来检测、化验或诊断是否存在感兴趣的被分析物质的物质。样本可以是,例如,液体样本,液体样本可以包括血液、血浆、血清,还可以包括固体样本和半固体样本经过预先处理后形成的液体溶液。收集来的样本可以用于免疫检测、化学检测、酶检测等方法来检测是否存在被分析物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样本为血液样本。
被分析物质
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分析任何被分析物质。被分析物能够在任何的液体或者液化样品中检测到,例如血液,血浆,或者血清。
被分析物质还可以是一些半抗原物质,这些半抗原包括毒品(如滥用药物)。“滥用药物”(DOA)是指非医学目的地使用药品(通常起麻痹神经的作用)。使用该装置也可以用于检测属于医学用途但又容易服药过量的检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或类似物)和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品被人体吸收后会分解成不同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存在于血液、尿液、唾液、汗水等体液中或部分体液存在上述小分子物质。使用该装置也可以用于新冠病毒的抗体检测,以及打完新冠疫苗后的中和抗体检测。
测试元件50
测试元件50可以选用横向流动的检测试纸条,它可检测多种被分析物。当然,其他合适的测试元件也可以运用在本实用新型。各种测试元件可以被组合在一起运用到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形式是检测试纸。用于分析样本中的被分析物(如毒品或表明身体状况的代谢物)的检测试纸可以是各种形式,如免疫测定或化学分析的形式。检测试纸可以采用非竞争法或竞争法的分析模式。检测试纸包含一具有样本接受区的吸水材料,试剂区和测试区。加样本至样本接受区,通过毛细管作用流到试剂区。在试剂区,如果存在被分析物,样本与试剂结合。然后样本继续流动到检测区。另一些试剂,如与被分析物特意性结合的分子被固定在检测区。这些试剂与样本中的被分析物(如果存在)反应并将被分析物结合在该区,或者与试剂区的某一个试剂结合。用于显示检测信号的标记物存在与试剂区或分离的标记区。
典型的非竞争法分析模式是:如果样本中含有被分析物,信号就会产生,如果不包含被分析物,就不产生信号。在竞争法中,如果被分析物不存在于样本中,信号产生,如果存在被分析物,则不产生信号。
测试元件50可以是检测试纸,可以选用吸水或不吸水的材料。检测试纸可包括多种材料用于液体样本传递。其中一种检测试纸的材料可覆盖在另一种材料上,如滤纸覆盖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试纸的一个区可以选用一种或多种材料,而另一区选用其他不同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检测试纸可以被黏附在某种支持物或者硬质表面用于提高拿捏检测试纸的强度。被分析物通过信号发生系统而被检测到,如利用与本分析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一种或多种酶,利用如前述将特异结合物质固定在检测试纸上的方法,将一种或多种信号发生系统的组合物固定在检测试纸的被分析物检测区。产生信号的物质可在样本接受区501,试剂区,或检测区,或整个检测试纸上,该物质可以充满检测试纸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上。将含有信号物的溶液加到试纸的表面或将试纸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浸没在含信号物的溶液中。使加入含信号物溶液的试纸干燥。
检测试纸的各个区可以按以下方式排列:样本接受区,试剂区,检测区,控制区,确定样本是否掺假区,液体样本吸收区。控制区位于检测区之后。所有的区可以被安排在只用一种材料的一条试纸上。也可是不同区采用不同的材料。各个区可以直接和液体样本接触,或不同的区依据液体样本流动的方向排列,将各区的末端与另一区的前端相连并交叠。所用的材料可以是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如滤纸,玻纤或者硝酸纤维素膜等。检测试纸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
检测腔20
检测腔20通常为一个腔体,用于容纳测试元件50,并使液体样本能够进入该腔体20中接触测试元件50进行检测。其形状多样,可以根据需要容纳的测试元件50的形状及数量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中,测试元件为试纸条50,因此,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腔20为筒体结构,试纸条20位于该筒体内。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腔20上设有密封上腔口的盖子90,试纸条50固定在盖子90上,从而相对固定的位于检测腔20内。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筒体20具有一个窗口,窗口位置与试纸条的检测区相对应,方便观测试纸条的测试结果。或者,另一些实施例中筒体本身为透明的,方便观测试纸条的测试结果。另一些实施例中,试纸条通过一个托架51固定在检测腔20的中空筒体内,具体的,托架上设有凹孔92,试纸条插入凹孔内。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图例附带的参考文字是这里的一个部分,它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实行的特定具体方案的方式来说明。我们并不排除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实行其它的具体方案和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的情况下改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采血结构包括采集杆11,该采集杆的两端为采集杆顶端117和采集杆末端118,在采集杆内部设有毛细通道111,该毛细通道并不贯穿整个采集杆,毛细通道底部位于采集杆末端118,毛细通道顶部位于采集杆11中上部;该毛细通道111用于收集血液样本,更为优选的,通常用于收集全血样本。采集杆11上还设有与毛细通道111的顶部连接并连通的贯通孔112,该贯通孔112横向贯通采集杆11,使毛细管道111中的液体可以通过贯通孔112流出采集杆11内部。一些实施例中,毛细通道的直径在0.1-2mm之间。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毛细通道的直径在0.1-1.7mm之间。此外,采集杆11外表面上设有凹槽113,凹槽113纵向设置在采集杆11外表面上,其位于贯通孔112与采集杆顶端117之间,并且凹槽113的一端与贯通孔112连通,从而连通贯通孔112。
采集杆顶端117设有倒钩114,如图3所示,倒钩114因中部挖空,形成钩槽115,在受到压力时,倒钩11,4的开口端119会向中空的钩槽115处处运动,从而使整个倒钩114的外周面减小,方便进入一定体积的空腔,而当压力消失后,倒钩114开口端119会回复原位。倒钩114的钩底具有大于钩槽115的通孔116;凹槽113的另一端与倒钩114连接并与通孔116连通。因此,钩槽115既可以使倒钩开口端119向内弹性形变,同时,还可以使位于采集杆外表面的凹槽与钩槽末端的通孔液体相连通,从而使采集杆11上的毛细通道111、贯通孔112、凹槽113和倒钩钩槽115及通孔116形成一个液体流通通道。更为具体的,倒钩116的末端设为尖锥形,这样方便收集杆的连接端117进入空腔内。
一个实施例中,采集杆末端118为尖锥形。这样,尖锥形的采集杆末端能够刺破较薄的片状物体,比如金属薄片,如铝箔,锡箔等,或者纸片,塑料薄片等。并且,一个实施例中,采集杆顶端117也设为尖锥形,这样方便采集杆顶端117进入空腔内。
此外,采集杆11上设有环形圆盘120和套接在采集杆上的环形垫圈121,该环形垫圈位于环形圆盘120上和采集杆顶端117之间。采集杆末端118与环形圆盘120之间设有多个凸出于采集杆的筋条122。一些实施例中,筋条122为直角三角形结构,这样,当环形圆盘120以下的采集杆部分进行中空的腔体内后,能够更大限度的将中空腔体的空间占据,使中空腔体内的空间被挤压变小。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100,首先包括前述的采血结构10,还包括检测腔20,并且,检测腔20和采血结构10固定连接,具体的,检测腔20为筒体结构,并且,该筒体的内径有阶梯式变化,共分为三段不同的内径,由检测腔20底部到顶部,腔体的内径阶梯式逐渐变大。因此,检测腔20内壁具有第一阶梯21和第二阶梯22,将采集杆顶端117从检测腔20底部插入,采集杆上的倒钩114处的外周大于检测腔20底部的内周,倒钩114被压缩,开口端陷入中部的空腔,从而使倒钩114外周适应于检测腔底部的内周,采集杆顶端117进入检测腔20直至整个倒钩114位于第一阶梯21处后,因检测腔20的第一阶梯21处的内径变大,倒钩114不被压缩,开口端119回复至原位,这样,整个倒钩114直径大于第一阶梯21下方的检测腔20内径,因此,倒钩114卡合在第一阶梯21处,使采集杆11与检测腔20固定连接,从而采血结构10与检测腔20也固定连接。此时,检测腔20底部通过环形垫圈121与环形圆盘120形成密封,从而使采血结构10与检测腔20形成密封。
检测腔20的顶部设有盖子90,盖子90密封检测腔20。一个实施例中,盖子91螺旋盖合检测腔20。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盖子90还用于固定测试元件50。一个实施例中,测试元件50为试纸条。具体的,试纸条可以为多个,用于做不同的被分析物检测。盖子90上设有卡槽,用于卡住试纸条50的末端,使试纸条50被固定在盖子90上。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盖子内顶部卡扣有托架91,该托架91用于固定试纸条。更为具体的,托架上设有条状凹孔91,试纸条被放置于凹孔内固定。当然,托架上可以设置多个条状凹孔,固定多个试纸条。盖子90盖上检测腔20后,试纸条50则固定的位于检测腔20内。
为了使液体能够缓慢流入到测试元件50,即试纸条的样本接受区501,也为了避免过量的液体进入检测腔20,使测试元件50(试纸条)的检测区502也被淹没,确保检测的有效性,在位于第一阶梯21之上的第二阶梯22上放置有缓冲垫23。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测试元件50的样本接受区的端部与缓冲垫23零间隙接触,这样可以保证测试元件50吸收到足够的液体,保证检测的成功率。
毛细通道内的液体经贯通孔和凹槽以及钩槽和通孔的流通后,流入到检测腔20内,再到达缓冲垫23处缓冲,最后流入到测试元件50上,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中,一些样本在检测前需要与缓冲液60进行混和缓释,因此,该样本收集及检测的装置还包括缓冲腔40,该缓冲腔40内存放有缓冲液60,以及包括将缓冲液密封在缓冲腔内的密封片70。以及还包括密封连接在缓冲腔上的移液腔30,该移液腔30用于接纳吸收部件12并转移缓冲液60至吸收元件12以及检测腔20。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缓冲腔40与移液腔30为螺纹连接,二者之间形成密封。具体的,在缓冲腔外壁顶部设有垫圈41,当移液腔30螺旋连接到缓冲腔30上后,通过垫圈41将移液腔和缓冲腔密封。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移液腔30内设有卡条(图中未示出),用于与采血结构的筋条相配合,使采血结构相对固定在移液腔内,避免采血结构10在插入的过程中在移液腔30内发生大幅的转动,从而保证操作更顺利进行。
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腔20底部外壁设有密封垫80,采血结构10和检测腔20进入移液腔30内,移液腔通过密封垫80与移液腔30内壁接触形成密封。本实用新型中,考虑到血液样本量较少(仅毛细通道中的部分),与之匹配的缓冲液量也较少,一个实施例中,设置移液腔30的腔体呈上大下小结构,即包括上部的大腔体31和下部的小腔体32。当检测腔外壁上的密封垫80接触到移液腔的小腔体32处后,小腔体32被密封。这样小腔体与缓冲腔形成的密封腔体体积就比较小,采集杆进入后,密封腔体的体积被采集杆及其上的筋条占据,空间被大量挤压,血液样本与缓冲液就会更多的被挤压通过毛细通道、凹槽、钩槽和通道流入到检测腔,以保证检测腔的测试元件有足够多的样本进行检测。
在使用时,将连接在检测腔20上的采血结构10插入移液腔30,首先,采血结构的采集杆末端118位于移液腔30腔口正上方;第二,采血结构10沿插入移液腔30内的方向继续运动,采集杆末端118接触到密封片70,也即采集杆末端118到达缓冲腔30顶部;第三,采血结构10继续沿插入移液腔30内的方向继续运动,采集杆末端118刺破密封片70,采集杆11进入缓冲腔30,当采集杆内的缓冲液接触到采集杆末端,也即缓冲液接触到毛细通道的底端时,采集杆的毛细通道底端的部分样本与缓冲液混和;第四,采血结构10继续沿插入移液腔30内的方向运动,检测腔20外壁的密封垫80与移液腔30下部的小腔体32形成密封;最后,采血结构10继续沿插入移液腔30内的方向运动,小腔体32和缓冲腔40形成的密封腔体空间因为环形圆盘以下的采集杆逐渐进入被逐渐压缩,同时,腔体内压力逐渐变大,缓冲液冲进毛细通道与样本混和,混合的液体经采集杆上的毛细通道、贯通孔、凹槽和倒钩的沟槽及通孔流入检测腔内。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样本收集及检测的装置用来收集并检测液体样本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该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100在生产过程中就将缓冲液60密封在缓冲腔40内,密封片70固定在缓冲腔40开口处;移液腔30螺旋连接在缓冲腔40上,并且,通过垫圈41使移液腔底部和缓冲腔顶部密封;采血结构10通过采集杆顶端117的倒钩114连接在检测腔20的第一阶梯21上而使采血结构10与检测腔20相固定,其中,采血结构通过环形圆盘与环形垫圈与检测腔20底部密封,环形圆盘以下部分的采集杆11裸露在检测腔20外部;初始状态时,为保持干净卫生,采集杆裸露在检测腔20外部的部分是事先独立包装有一个塑封袋。
其次,撕开并取走塑封袋,通过采集杆的毛细通道来收集样本(比如将收集杆末端处的毛细通道对准受检者指尖被刺破并出血处,或者将收集杆末端处的毛细通道放入收集有液体样本的容器中吸收样本,使毛细通道111充满液体样本,通常为血液样本。
第三,将充满液体样本的采血结构10连通与之连接的检测腔20位移到移液腔30腔口正上方,如图7所示;然后将采血结构10和与之连接的检测腔20通过采集杆末端118插入移液腔30内。
第四,采血结构10在移液腔30内沿插入移液腔30内的方向运动,直至采血结构的尖锥形采集杆末端117到达密封片70处,也即采集杆末端117到达缓冲腔40顶部,图7所示。
第五,继续让采血结构10在移液腔30内沿插入移液腔30内的方向运动,采集杆末端刺破密封片,采集杆进入缓冲腔,当缓冲液与接触到毛细通道的底端时,采集杆的毛细通道内的部分样本与缓冲液混和。
第六,继续同一方向移动采血结构10和检测腔20,检测腔外壁的密封垫与移液腔下部的小腔体形成密封。第七,采血结构继续沿插入移液腔内的方向运动,小腔体和缓冲腔形成的密封腔体空间被压缩,腔体内压力变大,缓冲液冲进毛细通道与样本混合,混合的液体经采集杆上的毛细通道、贯通孔、凹槽和倒钩的沟槽及通孔流入检测腔内,图8所示。
第八,读取测试元件50上的检测结果,完成检测。
Claims (7)
1.一种采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杆,采集杆内部设有毛细通道,所述毛细通道底端位于采集杆末端,毛细通道顶端位于采集杆中上部;采集杆上设有与毛细通道的顶端连接并连通的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结构,其特征在于,采集杆外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贯通孔与采集杆顶端之间,并且凹槽的一端与贯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结构,其特征在于,采集杆顶端设有倒钩,倒钩的钩槽底部设有通孔;凹槽的另一端与倒钩连接并与通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结构,其特征在于,采集杆上的毛细通道、贯通孔、凹槽和倒钩的钩槽及通孔形成液体流通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结构,其特征在于,采集杆末端为尖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结构,其特征在于,采集杆上设有环形圆盘和套接在采集杆上的环形垫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血结构,其特征在于,集杆末端与环形圆盘之间设有多个凸出于采集杆的筋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06148.2U CN215078596U (zh) | 2021-04-07 | 2021-04-07 | 采血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06148.2U CN215078596U (zh) | 2021-04-07 | 2021-04-07 | 采血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78596U true CN215078596U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9264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06148.2U Active CN215078596U (zh) | 2021-04-07 | 2021-04-07 | 采血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78596U (zh) |
-
2021
- 2021-04-07 CN CN202120706148.2U patent/CN21507859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11236B2 (en) | Sample collection and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 |
CN112034150B (zh) | 样本收集及检测的装置和方法 | |
EP4012408B1 (en) | Sample collection and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 |
US7871568B2 (en) | Rapid test apparatus | |
WO2017156869A1 (zh) |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及样本收集检测装置和方法 | |
CN107036848B (zh) | 一种样本收集及检测的装置 | |
IL175625A (en) | Rapid sampl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 |
CN111707810A (zh) |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US20220323950A1 (en) | Blood collection structure and whole blood and fingertip blood testing device and testing method | |
US12121892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and testing sample | |
CN110477958B (zh) | 一种收集及检测样本的方法 | |
CN210401425U (zh) | 一种样本收集及检测的装置 | |
CN210401424U (zh) | 样本收集部件 | |
CN114869277A (zh) | 全血及指尖血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CN215078596U (zh) | 采血结构 | |
CN215078636U (zh) | 一种全血检测装置 | |
CN211749720U (zh) | 样本收集及检测装置 | |
CN211122547U (zh) | 样本收集检测装置 | |
CN212904922U (zh) |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 |
CN117665269A (zh) | 一种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