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8770U - 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68770U CN214968770U CN202121054911.4U CN202121054911U CN214968770U CN 214968770 U CN214968770 U CN 214968770U CN 202121054911 U CN202121054911 U CN 202121054911U CN 214968770 U CN214968770 U CN 2149687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lley
- massage
- assembly pulley
- pulley block
- pulley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按摩板,所述按摩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数个按摩滑轮组,每一个按摩滑轮组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滑轮,数个按摩滑轮组分别为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第三滑轮组、第四滑轮组、第五滑轮组和第六滑轮组,所述第一滑轮组用于摩擦人体的肩颈部,所述第二滑轮组用于摩擦人体的脊椎,所述第三滑轮组也用于摩擦人体的脊椎,所述第四滑轮组用于摩擦人体的腰眼,所述第五滑轮组用于摩擦人体的尾骨,所述第六滑轮组用于摩擦人体的大腿。本实用新型达到治疗保健背部腰部的目的,同时对于腰部、背部和腿部的拉伤、扭伤和变形也有很好的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
背景技术
年轻人、中老年人或者长期不运动的人由于缺乏足够的运动或者运动不规范,容易造成膝关节退行性改变,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下肢肌力不足,缺少有效的下肢运动,运动不规范,不科学的运动方式,如经常以爬山、爬楼梯的运动方式会加剧膝关节的关节软骨磨损,其次超负荷的运动,同样会加剧膝关节软骨组织磨损,由于肥胖,长期的姿势不良,高弓足与扁平足,这些也会导致膝关节内外翻,从而引发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根据中医推拿理论,通过模拟使用滚法、理法和按法等中医推拿传统方法作用于人体的关节穴位可以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有效改善和环境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同时对于腰部、背部和腿部的拉伤、扭伤和变形也有很好的功效。现有市面上具有的按摩器材大多数是按摩椅和按摩床,这些按摩器材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且造价不菲,同时这些按摩器材的手法固定单一,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中医推拿手法,导致其按摩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包括按摩板,所述按摩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数个按摩滑轮组,每一个按摩滑轮组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滑轮,数个按摩滑轮组分别为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第三滑轮组、第四滑轮组、第五滑轮组和第六滑轮组,所述第一滑轮组用于摩擦人体的肩颈部,所述第二滑轮组用于摩擦人体的脊椎,所述第三滑轮组也用于摩擦人体的脊椎,所述第四滑轮组用于摩擦人体的腰眼,所述第五滑轮组用于摩擦人体的尾骨,所述第六滑轮组用于摩擦人体的大腿。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共有六组按摩滑轮组,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在按摩板上,其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倾斜放置,使用者(患者)呈半蹲状态,从上到下依次将身体的各个部位放置到对应的滑轮组上进行摩擦按摩,通过人体来回运动的方式进行按摩,整套按摩完成,可以有效对人体的肩颈、脊椎、腰部、尾骨和大腿进行推拿治疗,保证人体各关节穴位能得到合适的运动,增加人体骨盆、腿部肌肉,纠正人体的形态和姿势,达到改善和预防人体的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目的,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治疗保健背部腰部的目的,同时对于腰部、背部和腿部的拉伤、扭伤和变形也有很好的功效。
优选的,所述按摩板远离按摩滑轮组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采用该优选的方案,支撑架可以对按摩板进行支撑,当按摩板进行放置时,支撑架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够正常使用。
优选的,所述按摩板上设置有扶手。采用该优选的方案,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反手握住扶手,便于人后背对滑轮进行摩擦按摩。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轮组的半径范围为6cm-8cm,所述第二滑轮组的半径范围为6cm-8cm,所述第三滑轮组的半径范围为6cm-8cm,所述第四滑轮组的半径范围为3cm-5cm,所述第五滑轮组的半径范围为2cm-4cm,所述第六滑轮组的半径范围为6cm-8cm。采用该优选的方案,六组按摩滑轮组在按摩板上的位置与人体的各个关节穴位配合,遵循中医推拿理论,保证推拿按摩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轮组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10cm-12cm,所述第二滑轮组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7cm-9cm,所述第三滑轮组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7cm-9cm,所述第四滑轮组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10cm-12cm,所述第五滑轮组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4cm-6cm,所述第六滑轮组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18cm-20cm。采用该优选的方案,六组按摩滑轮组在按摩板上的位置与人体的各个关节穴位配合,遵循中医推拿理论,保证推拿按摩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轮组的底部与按摩板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 130cm-150cm,所述第二滑轮组的底部与按摩板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 106cm-126cm,所述第三滑轮组的底部与按摩板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 82cm-102cm,所述第四滑轮组的底部与按摩板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69cm-89cm,所述第五滑轮组的底部与按摩板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49cm-69cm,所述第六滑轮组的底部与按摩板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38cm-58cm。采用该优选的方案,六组按摩滑轮组在按摩板上的位置与人体的各个关节穴位配合,遵循中医推拿理论,保证推拿按摩的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共有六组按摩滑轮组,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在按摩板上,其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倾斜放置,使用者(患者)呈半蹲状态,从上到下依次将身体的各个部位放置到对应的滑轮组上进行摩擦按摩,通过人体来回运动的方式进行按摩,整套按摩完成,可以有效对人体的肩颈、脊椎、腰部、尾骨和大腿进行推拿治疗,保证人体各关节穴位能得到合适的运动,增加人体骨盆、腿部肌肉,纠正人体的形态和姿势,同时能够改善和预防人体的膝关节退行性改变,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治疗保健背部腰部的目的,同时对于腰部、背部和腿部的拉伤、扭伤和变形也有很好的功效。
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可以对按摩板进行支撑,当按摩板进行放置时,支撑架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够正常使用;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反手握住扶手,便于人后背对滑轮进行摩擦按摩;六组按摩滑轮组在按摩板上的位置与人体的各个关节穴位配合,遵循中医推拿理论,保证推拿按摩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按摩板;2-第一滑轮组;3-第二滑轮组;4-第三滑轮组;5- 第四滑轮组;6-第五滑轮组;7-第六滑轮组;8-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中:
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包括按摩板1,所述按摩板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数个按摩滑轮组,每一个按摩滑轮组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滑轮,数个按摩滑轮组分别为第一滑轮组2、第二滑轮组3、第三滑轮组4、第四滑轮组5、第五滑轮组6和第六滑轮组7,所述第一滑轮组2用于摩擦人体的肩颈部,所述第二滑轮组3用于摩擦人体的脊椎,所述第三滑轮组4也用于摩擦人体的脊椎,所述第四滑轮组5用于摩擦人体的腰眼,所述第五滑轮组6用于摩擦人体的尾骨,所述第六滑轮组7用于摩擦人体的大腿。
所述第一滑轮组2的半径范围为6cm-8cm,所述第二滑轮组3的半径范围为 6cm-8cm,所述第三滑轮组4的半径范围为6cm-8cm,所述第四滑轮组5的半径范围为3cm-5cm,所述第五滑轮组6的半径范围为2cm-4cm,所述第六滑轮组7的半径范围为6cm-8cm。
所述第一滑轮组2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10cm-12cm,所述第二滑轮组3 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7cm-9cm,所述第三滑轮组4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7cm-9cm,所述第四滑轮组5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10cm-12cm,所述第五滑轮组6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4cm-6cm,所述第六滑轮组7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18cm-20cm。
所述第一滑轮组2的底部与按摩板1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130cm-150cm,所述第二滑轮组3的底部与按摩板1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106cm-126cm,所述第三滑轮组4的底部与按摩板1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82cm-102cm,所述第四滑轮组5的底部与按摩板1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69cm-89cm,所述第五滑轮组6 的底部与按摩板1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49cm-69cm,所述第六滑轮组7的底部与按摩板1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38cm-58cm。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按摩板1上设置六组按摩滑轮组,六组按摩滑轮组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在按摩板1上,将按摩板1 斜靠在墙面并进行固定,按摩板的背面具有硅胶保护垫或者橡胶垫,可以有效的对墙面和按摩板进行保护。
位于按摩板1最顶部的为第一滑轮组2,它的两个滑轮半径为7cm,滑轮之间的间距为11cm,滑轮到地面的距离为140cm,往下为第二滑轮组3,它的滑轮半径为7cm,两个滑轮之间的间距为8cm,滑轮到地面的距离为116cm,往下为第三滑轮组4,它的滑轮半径为7cm,两个滑轮之间的间距为8cm,滑轮到地面的距离为92cm,再往下为第四滑轮组5,它的滑轮半径为4cm,滑轮间距为 11cm,滑轮到地面的距离为79cm,往下为第五滑轮组6,它的滑轮半径为3cm,滑轮间距为5cm,滑轮到地面的距离为59cm,位于底部的是第六滑轮组7,它的滑轮半径为7cm,滑轮间距为19cm,滑轮到地面的距离为48cm。
通过上述设置,将六组按摩滑轮组固定在按摩板1上,使用时将本按摩板 1倾斜放置,使用者(患者)呈半蹲状态,从上到下依次将身体的各个部位放置到对应的滑轮组上进行摩擦按摩,通过人体来回运动的方式进行按摩,整套按摩完成,可以有效对人体的肩颈、脊椎、腰部、尾骨和大腿进行推拿治疗,保证人体各关节穴位能得到合适的运动,增加人体骨盆、腿部肌肉,纠正人体的形态和姿势,同时能够改善和预防人体的膝关节退行性改变,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治疗保健背部腰部的目的,同时对于腰部、背部和腿部的拉伤、扭伤和变形也有很好的功效。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依次进行如下步骤:
按摩前的准备:将按摩板倾斜设置,人体背对按摩板设置有按摩滑轮组的一侧;
肩颈按摩:将按摩板倾斜设置,人体背对按摩板设置有按摩滑轮组的一侧,身体下蹲,将肩颈放置在第一滑轮组上进行来回摩擦,使得第一滑轮组发生滚动对肩颈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2-3分钟
脊椎按摩:将脊椎分别放置在第二滑轮组和第三滑轮组上进行来回摩擦,使得第二滑轮组和第三滑轮组发生滚动对脊椎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2-5分钟
腰眼按摩:将腰眼放置在第四滑轮组上进行来回摩擦,使得第四滑轮组发生滚动对腰眼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2-3分钟
尾骨按摩:将尾骨的两侧放置在第五滑轮组上进行来回摩擦,使得第五滑轮组发生滚动对尾骨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2-5分钟
大腿按摩:尾骨按摩完成后,将大腿后侧部位,坐骨结节下侧放置在第六滑轮组上进行来回摩擦,使得第六滑轮组发生滚动对大腿进行按摩,对大腿后侧及坐骨结节处的肌肉韧带组织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2-5分钟。
循环按摩:每日重复上述步骤,重复次数为2-3次。患者可以在一天中的早晨6-7点之间,下午1点-2点之间,晚上18-19点分别进行一次按摩。
所述尾骨按摩中包括将尾骨上的长强穴放置在第五滑轮组上进行来回摩擦,使得第五滑轮组发生滚动对长强穴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4分钟。
长强穴在尾骨尖端、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心处,通过来回按摩长强穴可以治疗痔疮、脱肛、便秘、腰脊痛、尾骶骨痛、腰神经痛、缓解髋关节的疼痛。
所述大腿按摩中包括将大腿上的承扶穴放置在第六滑轮组上进行来回摩擦,使得第六滑轮组发生滚动对承扶穴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4分钟。
承扶穴位于大腿后面,臀部下横纹中心处,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疼痛等,通过来回按摩承扶穴可以有效改善膝盖疼痛。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按摩方法,可以按照描述顺序依次进行按摩,以此改善人体的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以下实施例都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优选得到的。
实施例二:
所述按摩板1远离按摩滑轮组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增加了支撑架,支撑架可以对按摩板进行支撑,当按摩板1进行放置时,放下支撑架对按摩板1进行支撑。
实施例三:
所述按摩板1上设置有扶手8。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按摩板1 的两侧增加了扶手8,便于患者使用时,反手握住扶手,得以使力进行摩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按摩板(1),所述按摩板(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数个按摩滑轮组,每一个按摩滑轮组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滑轮,数个按摩滑轮组分别为第一滑轮组(2)、第二滑轮组(3)、第三滑轮组(4)、第四滑轮组(5)、第五滑轮组(6)和第六滑轮组(7),所述第一滑轮组(2)用于摩擦人体的肩颈部,所述第二滑轮组(3)用于摩擦人体的脊椎,所述第三滑轮组(4)也用于摩擦人体的脊椎,所述第四滑轮组(5)用于摩擦人体的腰眼,所述第五滑轮组(6)用于摩擦人体的尾骨,所述第六滑轮组(7)用于摩擦人体的大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板(1)远离按摩滑轮组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板(1)上设置有扶手(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2)中的滑轮半径范围为6cm-8cm,所述第二滑轮组(3)中的滑轮半径范围为6cm-8cm,所述第三滑轮组(4)中的滑轮半径范围为6cm-8cm,所述第四滑轮组(5)中的滑轮半径范围为3cm-5cm,所述第五滑轮组(6)中的滑轮半径范围为2cm-4cm,所述第六滑轮组(7)中的滑轮半径范围为6cm-8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2)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10cm-12cm,所述第二滑轮组(3)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7cm-9cm,所述第三滑轮组(4)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7cm-9cm,所述第四滑轮组(5)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10cm-12cm,所述第五滑轮组(6)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4cm-6cm,所述第六滑轮组(7)中两个滑轮的间距范围为18cm-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2)中的滑轮底部与按摩板(1)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130cm-150cm,所述第二滑轮组(3)中的滑轮底部与按摩板(1)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106cm-126cm,所述第三滑轮组(4)中的滑轮底部与按摩板(1)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82cm-102cm,所述第四滑轮组(5)中的滑轮底部与按摩板(1)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69cm-89cm,所述第五滑轮组(6)中的滑轮底部与按摩板(1)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49cm-69cm,所述第六滑轮组(7)中的滑轮底部与按摩板(1)的底部的距离范围为38cm-58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54911.4U CN214968770U (zh) | 2021-05-17 | 2021-05-17 | 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54911.4U CN214968770U (zh) | 2021-05-17 | 2021-05-17 | 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68770U true CN214968770U (zh) | 2021-12-03 |
Family
ID=79131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5491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968770U (zh) | 2021-05-17 | 2021-05-17 | 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68770U (zh) |
-
2021
- 2021-05-17 CN CN202121054911.4U patent/CN21496877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393152A1 (en) | Device for providing accupressure back massage | |
CN106264827B (zh) | 一种人体舒展牵引设备 | |
WO2012016493A1 (zh) | 三曲面腰椎自然生理曲度康复床垫板 | |
CN103720580A (zh) | 养生垫 | |
KR20180004993A (ko) | 지압기능이 있는 경추치료용 롤링마사지 베개 | |
US10130835B1 (en) | Three exercise combination device to alleviate sciatica and low back pain | |
KR100795271B1 (ko) | 베어 등목 베개 | |
Cakmak et al. |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physical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 |
Choi et al. | The effects of performing a one-legged bridge with hip abduction and use of a sling on trunk and lower extremity muscle activation in healthy adults | |
CN214968770U (zh) | 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 | |
Jung et al. | Effects of pelvic stabilization training with lateral and posterior tilt taping on pelvic inclination, muscle strength, and gai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 |
Noorbhai | The utilization and benefits of Salaah (Muslim prayer) as a means of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and low-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 |
CN102716020B (zh) | 腰部腰腿疼康复器 | |
CN113143723A (zh) | 一种运动式人体按摩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6543220U (zh) | 一种人体舒展牵引设备 | |
CN203663068U (zh) | 经络穴位按摩健身器 | |
RU2447877C1 (ru) | Способ лечебно-оздоровительн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позвоночник | |
CN201675407U (zh) | 一种用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拉筋椅 | |
KR100632993B1 (ko) | 스트레칭 운동매트 | |
RU2800254C1 (ru) | Способ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пациентов с заболеваниями суставов нижних конечностей | |
KR100808326B1 (ko) | 경혈 경락 소통기 | |
CN2925458Y (zh) | 保健理疗垫 | |
CN210521385U (zh) | 一种腰部按摩带 | |
Yua et al. | Study on Neura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thods for Non-motor Chronic Pain in Shoulder and Neck | |
Stan et al. | Practical aspects regarding the relief of back pain with the thermal massage be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