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5931U - 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45931U CN214845931U CN202120964037.1U CN202120964037U CN214845931U CN 214845931 U CN214845931 U CN 214845931U CN 202120964037 U CN202120964037 U CN 202120964037U CN 214845931 U CN214845931 U CN 2148459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module
- cable
- optical cable
- optical
-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涉及光纤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本体以及设置于机架本体上的光缆固定装置、第二线路侧模块、第二设备侧模块和绕纤装置,光缆固定装置设置在机架本体靠近顶部或底部的位置,光缆固定装置用于将从机架本体顶部或底部进入的光缆进行固定,光缆固定装置包括光缆开剥单元,第二线路侧模块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二线路侧模块沿竖向排布,绕纤装置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绕纤装置设置在机架本体与多组第二线路侧模块相邻的一侧,多个绕纤装置沿竖向排布,第二设备侧模块设置在机架本体与多组第二线路侧模块相对的一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通信行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壮大,从以往传统的2G发展为3G,到目前社会中普遍应用的4G,属于一个曲折性上升的历程。未来5G技术将成为通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更加充分的保障通讯的高速和稳定,使网络服务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充分满足群众的使用需求。
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架是专为光纤通信机房设计的光纤配线设备,具有光缆固定和保护功能光缆终接功能、调线功能、光缆纤芯和尾纤保护功能。既可单独装配成光纤配线架,也可与数字配线单元、音频配线单元同装在一个机柜/架内,构成综合配线架。
目前机房常规的网络光纤配线架结构相对于进缆和走纤的方向比较单一,这也使得日后维护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其能够使得进缆、走纤的方式多样化,以便后续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其包括机架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本体上的光缆固定装置、第二线路侧模块、第二设备侧模块和绕纤装置,所述光缆固定装置设置在机架本体靠近顶部或底部的位置,所述光缆固定装置用于将从所述机架本体顶部或底部进入的光缆进行固定,所述光缆固定装置包括光缆开剥单元,所述光缆开剥单元用于对光缆内的光纤进行分束,所述第二线路侧模块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第二线路侧模块和所述光缆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本体的同侧,多组所述第二线路侧模块沿竖向排布,所述绕纤装置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绕纤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本体与多组所述第二线路侧模块相邻的一侧,多个所述绕纤装置沿竖向排布,所述绕纤装置用于供跳纤走纤,所述第二设备侧模块设置在机架本体与多组所述第二线路侧模块相对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机架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跳线环,多个所述第一跳线环用于供光纤走纤。
可选的,所述机架本体上位于所述光缆固定装置的同侧设置有多个双层跳线环,多个所述双层跳线环沿竖向排布。
可选的,所述绕纤装置包括绕纤筒,多个所述绕纤筒沿竖向排布。
可选的,所述第二线路侧模块和所述第二设备侧模块均可拆卸设置在机架本体上。
可选的,所述机架本体上位于所述第二设备侧模块的同侧设置有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用于承接跳纤。
可选的,所述第二设备侧模块上背离所述机架本体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跳线环,多个第二跳线环沿水平排布。
可选的,所述第二设备侧模块上朝向机架本体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三跳线环,多个第三跳线环沿水平排布。
可选的,所述机架本体上位于绕纤装置的对侧设置有扎缆装置,所述扎缆装置用于对光缆进行集束。
可选的,所述扎缆装置包括扎缆支架和扎带,所述扎缆支架设置在机架本体上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扎缆支架沿竖向排布,所述扎缆支架用于对光缆进行集束,所述扎带设置在扎缆支架上,用于对集束后的光缆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光缆经机架本体顶部或底部进入后利用光缆固定装置对光缆进行固定,随后光缆开剥单元将光缆内的光纤分成多条线路走纤,光纤根据需求连入不同的第二线路侧模块中进行熔接,随后再利用跳纤将第二线路侧模块和第二设备侧模块进行连接;在连接第二线路侧模块和第二设备侧模块的过程中,由于绕纤装置和线路侧模块对应竖向设置了多个,跳纤根据需要从不同的第二线路侧模块连出,跳纤走纤时也可根据需要绕过不同的绕纤装置最终与第二设备侧模块相连接,这便使得进缆、走纤的方式多样化,使得产品的适应性更强;同时,走纤与进缆的方式更加合理,在后续的并架和维护安装更加简易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改进前的一种ODF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机架本体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机架本体的左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机架本体的后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熔接盘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机架本体的右视图。
图标:1-架体;11-第一线路侧模块;12-第一设备侧模块;2-机架本体;21-顶座;22-底座;23-安装座;231-第一安装面;2311-双层跳线环;232-第二安装面;233-第三安装面;2331-走线通道;234-第四安装面;235-熔接盘滑槽;2351-凹槽;236-第一跳线环;3-光缆固定装置;31-固定板;32-光缆开剥单元;4-第二线路侧模块;5-第二设备侧模块;51-上端接口;52-下端接口;53-第二跳线环;54-第三跳线环;6-绕纤筒;7-凸台;8-扎缆装置;81-扎缆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发现,相关技术中,机房常规的网络光纤配线架结构主要包括架体1以及设置在架体1上的第一设备侧模块12和第一线路侧模块11,而第一设备侧模块12和第一线路侧模块11均采用横向的方式安装在架体1上,相对于进缆和走纤的方向比较单一,且日后维护相对困难。
请参考图2、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包括机架本体2以及设置于机架本体2上的光缆固定装置3、第二线路侧模块4、第二设备侧模块5和绕纤装置;光缆固定装置3设置在机架本体2靠近顶部或底部的位置,光缆固定装置3用于将从机架本体2顶部或底部进入的光缆进行固定,光缆固定装置3包括光缆开剥单元32,光缆开剥单元32用于对光缆内的光纤进行分束;第二线路侧模块4设置有多组,且多组第二线路侧模块4和光缆固定装置3设置在机架本体2的同侧,多组第二线路侧模块4沿竖向排布;绕纤装置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绕纤装置设置在机架本体2与多组第二线路侧模块4相邻的一侧,多个绕纤装置沿竖向排布,绕纤装置用于供跳纤走纤,第二设备侧模块5设置在机架本体2与多组第二线路侧模块4相对的一侧。
可选的,机架本体2为立体式框架结构,机架本体2包括顶座21、底座22和安装座23,安装座23大致呈矩形体形状,安装座23设置在顶座21与底座22之间,安装座23分别与顶座21和底座22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座23包括四个安装面,四个安装面为安装座23的四个侧面。
进一步的,四个安装面包括第一安装面231、第二安装面232、第三安装面233和第四安装面234,第一安装面231分别与第二安装面232和第四安装面234相邻,第一安装面231与第三安装面233相对;光缆固定装置3和第二线路侧模块4设置在第一安装面231上,绕纤装置设置在第二安装面232上,第二设备侧模块5设置在第三安装面233上。
光缆固定装置3设置在安装座23靠近顶部或底部的位置,用于对光缆进行固定;因此,光缆可以通过顶座21或底座22进入,实现了进缆方式的多样化。在本实施例中,光缆固定装置3设置在第一安装面231上且靠近安装座23顶部的位置,光缆从顶座21进入,光缆固定装置3用于将从顶座21进入的光缆进行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光缆固定装置3设置在第一安装面231上且靠近安装座23底部的位置,光缆从底座22进入,光缆固定装置3用于将从底座22进入的光缆进行固定。
光缆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板31和光缆开剥单元32,固定板31通过螺栓设置在第一安装面231上,光缆开剥单元32固设在固定板31上,光缆开剥单元32包括多个光缆开剥器,光缆开剥器用于对光缆内的光纤进行剥离。即,当光缆从顶座21进入时,使不同的光缆穿过不同的光缆开剥器,光缆内的光纤便从相应的光缆内剥离出来,剥离出来的光纤与相应的第二线路侧模块4完成熔接。
另外,第二线路侧模块4设置有多组,每一组第二线路侧模块4均包括多个熔接盘;多组第二线路侧模块4设置在安装座23的第一安装面231上,多组第二线路侧模块4沿竖向均匀排布;通过沿竖向设置多组第二线路侧模块4,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光纤连入不同的第二线路侧模块4,以便实现线路的多样化。
另外,参照图3,绕纤装置设置有多个,绕纤装置包括绕纤筒6,多个绕纤筒6沿竖向排布,且多个绕纤筒6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座23的第二安装面232上,绕纤筒6用于供跳纤走纤;具体实施过程中,跳纤的一端与第二线路侧模块4连接后,将跳纤的另一端绕过相应的绕纤筒6后与第二设备侧模块5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工况的不同,跳纤的一端可以接到不同的第二线路侧模块4上,跳纤也可以绕过不同的绕纤筒6,只要能满足光纤弯曲半径的要求即可。由此便可产生不同的走纤路径,使得走纤的方式多样化、产品的适应性更强。
参照图4,位于第三安装面233上的第二设备侧模块5包括多个熔接盘,第二设备侧模块5沿竖向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二设备侧模块5沿竖向均匀排布,一个第二设备侧模块5对应三个绕纤筒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个第二设备侧模块5也可对应四个、五个或者更多个绕纤筒6,光纤通过不同的绕纤筒6连接到第二设备侧模块5上,也使得走纤路径多样化;通过不同的走纤路径,使得光纤之间不易产生交叉的情况,后续的并架和维护安装也更加方便。
另外,参照图4、图5,第二线路侧模块4和所述第二设备侧模块5均可拆卸设置在机架本体2上;可选的,安装座23上设置有熔接盘滑槽235,第二线路侧模块4和第二设备侧模块5上均设置有与相应的熔接盘滑槽235相对应的凸台7,熔接盘滑槽235上对称开设有供第二线路侧模块4或第二设备侧模块5上的凸台7卡入的凹槽2351,第二线路侧模块4和第二设备侧模块5通过自身凸台7与熔接盘滑槽235的凹槽2351的配合可拆卸设置在安装座23上,便于对第二线路侧模块4和第二设备侧模块5进行拆卸和安装。
另外,机架本体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跳线环236,多个第一跳线环236用于供光纤走纤;多个第一跳线环236通过螺栓设置于安装座23上,便于对第一跳线环236进行安装和拆卸。
可选的,在第一安装面231上沿竖向均匀设置多个第一跳线环236,经过光缆开剥单元32剥离的光纤依次穿过相应的第一跳线环236后再与对应的第二线路侧模块4进行熔接,此处的第一跳线环236用于对经光缆开剥单元32剥离的光纤进行导向;在第二安装面232上沿竖向均匀设置多个第一跳线环236,绕过绕纤筒6后的跳纤穿过相应的第一跳线环236后再与对应的第二设备侧模块5进行连接,此处的第一跳线环236用于对绕过绕纤筒6后的跳纤进行导向;在第四安装面234上沿竖向均匀设置多个第一跳线环236,从第二设备侧模块5拉出的光纤穿过相应的第一跳线环236后延伸至机架本体2外,此处的第一跳线环236用于对从第二设备侧模块5拉出的光纤进行导向。
参照图2,所述机架本体2上位于所述光缆固定装置3的同侧设置有多个双层跳线环2311,多个所述双层跳线环2311沿竖向排布;可选的,双层跳线环2311设置在安装座23上,多个双层跳线环2311沿竖向排布,位于第一安装面231上的第一跳线环236和双层跳线环2311位于第二线路侧模块4的两侧,双层跳线环2311的设置可以区分已开通业务的光纤和未开通业务的光纤。
当跳纤的一端连接到第二线路侧模块4后,将跳纤的另一端穿过双层跳线环2311再拉纤到相应的绕纤筒6上,双层跳线环2311的设置,能够对经第二线路侧模块4拉出的跳纤进行导向。
另外,参照图4,机架本体2上位于所述第二设备侧模块5的同侧设置有走线通道2331,走线通道2331用于承接跳纤。可选的,走线通道2331设置在安装座23的第三安装面233上,走线通道2331设置有多个,一个走线通道2331对应一个第二设备侧模块5,走线通道2331位于相应的第二设备侧模块5的底部,用于承接跳纤。
具体的,走线通道2331的截面形状为U型,走线通道2331的U型开口朝向对应的第二设备侧模块5;需要说明的是,绕过绕纤筒6的跳纤穿过相应的第一跳线环236后再经走线通道2331布置在第二设备侧模块5的底部,随后再将跳纤的另一端插入到第二设备侧模块5内与第二设备侧模块5相连接。
另外,第二设备侧模块5包括上端接口51和下端接口52,第二设备侧模块5上背离所述机架本体2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跳线环53,多个第二跳线环53沿水平排布。可选的,多个第二跳线环53设置在第二设备侧模块5上背离顶座21的一侧,进入走线通道2331的跳纤依次穿过相应的第二跳线环53后,跳纤的另一端再与第二设备侧模块5的下端接口52相连接;第二跳线环53的设置,便于对经走线通道2331的跳纤进行导向。
另外,第二设备侧模块5上朝向机架本体2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三跳线环54,多个第三跳线环54沿水平排布;可选的,多个第三跳线环54设置在第二设备侧模块5上朝向顶座21的一侧,从第二设备侧模块5上端接口51拉出的光纤依次穿过相应的第三跳线环54后再穿过第四安装面234上相应的第一跳线环236;第三跳线环54的设置,便于对从第二设备侧模块5上端接口51拉出的光纤进行导向。
参照图6,机架本体2上位于所述绕纤装置的对侧设置有扎缆装置8,扎缆装置8用于对光缆进行集束;可选的,扎缆装置8设置在安装座23的第四安装面234上,具体操作过程中,将从第二设备侧模块5上端接口51拉出的光纤穿过第四安装面234上的第一跳线环236后卡入扎缆装置8内,扎缆装置8能够对多组光纤进行集束,最终将集束后的光纤通过顶座21或者底座22延伸至机架本体2外。
进一步的,扎缆装置8包括扎缆支架81和扎带,扎带(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扎缆支架81上;扎缆支架81设置在机架本体2上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扎缆支架81沿竖向排布,扎缆支架81用于对光缆进行集束;扎带设置在扎缆支架81上对集束后的光缆进行固定;可选的,扎缆支架81通过螺栓可拆卸设置在第四安装面234上,在集束过程中,将光纤卡入到扎缆支架81中,随后利用扎带将光纤固定在扎缆支架81上,便对集束后的光纤进行了固定。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的工作原理是:在进行光缆装配时,首先将第二线路侧模块4和第二设备侧模块5直接卡入熔接盘滑槽235内,随后将光缆从顶座21或者底座22通入,使光缆首先经过光缆固定装置3进行固定,光缆经光缆固定装置3时,光缆开剥单元32能够对光缆进行分束,将光缆内的光纤从光缆内剥离;随后使剥离后的光纤进入第二线路侧模块4完成熔接,随后光纤再从第二线路侧模块4经过绕纤装置进入第二设备侧模块5,从第二设备侧模块5出来的光纤从扎缆装置8集束后再穿过顶座21或者底座22出机架本体2,当光纤芯数不足时也可向一侧并架的机架进行架间跳纤。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将光缆固定装置3和第二线路侧模块4排布在安装座23的第一安装面231、绕纤装置排布在第二安装面232、第二设备侧模块5排布在第三安装面233、扎缆装置8排布在第四安装面234,使光纤通过顶座21或底座22进入第一安装面231,在第二安装面232上使跳纤通过不同的第二线路侧模块4和绕纤装置的配合,在第三安装面233上将跳纤与第二设备侧模块5连接,在第四安装面234上将集束后的光纤从顶座21或底座22延伸出机架本体2外,完成整个线路的布置,整个布置过程使得进缆、走纤的方式多样化,使得产品的适应性更强;此外,走纤与进缆的方式更加合理,在后续的并架和维护安装更加简易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在进缆时,将光缆从机架本体2的顶座21或底座22通入到安装座23的第一安装面231上,并使光缆进入到光缆开剥单元32内对光缆进行分束,分束后光缆内的光纤经第一安装面231上的第一跳线环236与第二线路侧模块4熔接;随后将跳纤的一端与第二线路侧模块4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双层跳线环2311后绕设于相应的绕纤筒6上,由于第二线路侧模块4与绕纤筒6设置有多个,第二线路侧模块4和绕纤筒6之间可以随意进行配合绕纤,所以使得走纤的方式多样化,且不易产生光纤交叉的情形;跳纤绕过绕纤筒6后,将跳纤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面232的第一跳线环236后进入到第三安装面233;在第三安装面233内,将跳纤穿过相应的第二跳线环53并与第二设备侧模块5的下端接口52相连接,另外,设置在第三安装面233内的走线通道2331能够对跳纤进行承接;随后将另一组光纤连入到第二设备侧模块5的上端接口51内,并使光纤穿过相应的第三跳线环54,穿过第三条线环后的光纤再穿过第四安装面234上的第一跳线环236后卡入扎缆支架81内进行集束,集束后的光纤通过机架本体2的顶座21或者底座22延伸出机架本体2外,最后再利用扎带对集束在扎缆支架81内的光纤进行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本体上的光缆固定装置、第二线路侧模块、第二设备侧模块和绕纤装置;
所述光缆固定装置设置在机架本体靠近顶部或底部的位置,所述光缆固定装置用于将从所述机架本体顶部或底部进入的光缆进行固定;
所述光缆固定装置包括光缆开剥单元,所述光缆开剥单元用于对光缆内的光纤进行分束;
所述第二线路侧模块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第二线路侧模块和所述光缆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本体的同侧,多组所述第二线路侧模块沿竖向排布;
所述绕纤装置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绕纤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本体与多组所述第二线路侧模块相邻的一侧,多个所述绕纤装置沿竖向排布,所述绕纤装置用于供跳纤走纤;
所述第二设备侧模块设置在机架本体与多组所述第二线路侧模块相对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跳线环,多个所述第一跳线环用于供光纤走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本体上位于所述光缆固定装置的同侧设置有多个双层跳线环,多个所述双层跳线环沿竖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纤装置包括绕纤筒,多个所述绕纤筒沿竖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路侧模块和所述第二设备侧模块均可拆卸设置在机架本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本体上位于所述第二设备侧模块的同侧设置有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用于承接跳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侧模块上背离所述机架本体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跳线环,多个所述第二跳线环沿水平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侧模块上朝向机架本体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三跳线环,多个所述第三跳线环沿水平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本体上位于所述绕纤装置的对侧设置有扎缆装置,所述扎缆装置用于对光缆进行集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缆装置包括扎缆支架和扎带;
所述扎缆支架设置在机架本体上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扎缆支架沿竖向排布,所述扎缆支架用于对光缆进行集束;
所述扎带设置在扎缆支架上,用于对集束后的光缆进行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64037.1U CN214845931U (zh) | 2021-05-07 | 2021-05-07 | 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64037.1U CN214845931U (zh) | 2021-05-07 | 2021-05-07 | 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45931U true CN214845931U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8772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64037.1U Active CN214845931U (zh) | 2021-05-07 | 2021-05-07 | 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45931U (zh) |
-
2021
- 2021-05-07 CN CN202120964037.1U patent/CN2148459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1991005281A1 (en) | Connector holders and distribution frame and connector holder assemblies for optical cable | |
AU2016363767A1 (en) | Cable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fan out devices | |
CN201177675Y (zh) | 光缆连接用接头盒及光缆配线系统 | |
WO2013120270A1 (zh) | 一种高密度单元箱 | |
CN214845931U (zh) | 一种室内竖装odf机架结构 | |
CN202472080U (zh) | 光缆分纤箱 | |
JP3447244B2 (ja) | 光配線盤 | |
JP3902016B2 (ja) | 光配線盤及び光接続ユニット | |
CN114296192B (zh) | 一种插片型熔配分离式光纤配线模组及配线架 | |
JP2005331692A (ja) | 架空用光クロージャ及びテープ心線の配線方法 | |
CN103246031A (zh) | 一种光分器无跳接光缆交接箱及其走线方法 | |
CN211979278U (zh) | 一种一体化综合配线模块 | |
CN202133809U (zh) | 适用于三网合一的光纤配线架 | |
CN222719737U (zh) | 一种高密度模块化的光纤配线架 | |
CN220399697U (zh) | 一种光缆交接箱 | |
CN214851254U (zh) | 一种波分复用有线盒 | |
JP2003241044A (ja) | 光配線システム | |
CN214586163U (zh) | 一种机房预先跳纤布线系统 | |
CN216013750U (zh) | 一种带皮缆固定的光缆分纤箱 | |
CN214669758U (zh) | 一种改进的光纤埋线理线结构 | |
CN218298593U (zh) | 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 | |
JPH05113509A (ja) | 光引落接続函および引落工法 | |
KR200482793Y1 (ko) | 광섬유 케이블 분배함 및 광케이블 카드 | |
CN215912382U (zh) | 一种理线机柜 | |
KR102497402B1 (ko) | 광케이블 접속모듈 및 하이브리드 광접속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