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1130U - 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41130U CN214841130U CN202121088082.1U CN202121088082U CN214841130U CN 214841130 U CN214841130 U CN 214841130U CN 202121088082 U CN202121088082 U CN 202121088082U CN 214841130 U CN214841130 U CN 2148411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intelligent
- heat
- heating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9 micro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96 partu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78 precas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领域,特别是一种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包括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智能采热器、辅助能源设备、采暖设备、户内热水终端和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智能采热器分别与采暖设备和户内热水终端连接,智能采热器与辅助能源设备连接,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设置在智能采热器与户内热水终端的连接管路上,采暖设备的供暖回水管与智能采热器连通;所述智能采热器包括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和真空采热管,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和真空采热管内采用水导热;所述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与采暖设备的供暖循环泵连接。通过太阳能结合辅助能源,解决了建筑物单户冬季供暖问题,以及南方地区冬季低温供暖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领域,特别是一种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比较寒冷,目前主要采用的暖气集中供暖的方式为住户提供热量。虽然与原有的单户燃煤取暖相比,暖气集中供暖具有安全环保、经济节能的优点,但是随着全球对碳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生能源愈来愈紧缺,暖气集中供暖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第一,目前我国暖气集中供暖主要采用燃烧煤炭,暖气集中供暖的同时带来了集中污染的问题,因此冬季暖气集中供暖过程中仍然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对空气造成污染;第二,在暖气集中供暖周期内做不到根据单户所需分时段供暖,且无论是否需要,暖气始终全天候供应,然而对于大部分的住宅用户来说,白天大多不在家中无需供热,只有回家后才需要供暖,而全天供热造成了大量不再生能源的浪费。随着气候的变化,我国南方地区目前冬季取暖大部分依靠电器,造成拉闸限电现象,给电力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目前替代暖气集中供暖的可再生资源,唯有最大化利用太阳能,只有太阳能为单户清洁能源供暖最为可行,当前在新疆地区利用空闲地设置太阳能采热集中供暖,但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因此在城市中利用太阳能,为单户尤其是高层超高层单户供暖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通过太阳能结合辅助能源,解决了建筑物单户冬季供暖问题,以及南方地区冬季低温供暖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其中,包括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智能采热器、辅助能源设备、采暖设备、户内热水终端和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智能采热器分别与采暖设备和户内热水终端连接,智能采热器与辅助能源设备连接,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设置在智能采热器与户内热水终端的连接管路上,采暖设备的供暖回水管与智能采热器连通;
所述智能采热器包括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和真空采热管,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和真空采热管内采用水导热;
所述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与采暖设备的供暖循环泵连接。本申请中,户内热水终端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厨房用热水终端和/或卫生间用热水终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智能采热器可以通过出水管与辅助能源设备连通,此时辅助能源设备分别通过出水管与采暖设备和户内热水终端连通,此时所述辅助能源设备可以采用两用燃气热水器、或者两用电热水器等。辅助能源设备也可以设置在智能采热器内,此时辅助能源设备可以采用电辅助加热器。
所述智能采热器可以采用单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此时智能采热器内设有一根导热盘管Ⅰ,导热盘管Ⅰ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Ⅰ与辅助能源设备的生活热水端进水口连通,导热盘管Ⅰ的进水端与进水管Ⅰ连通,智能采热器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Ⅱ与辅助能源设备的供暖端进水口连通,进水管Ⅰ上设有三通,智能补水管通过三通与进水管Ⅰ并联连接,智能补水管与智能采热器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出水管Ⅱ上设有供暖循环泵,辅助能源设备的供暖端出水口通过出水管Ⅲ与地暖分水器连通,地暖分水器的出口端与采暖设备连通,采暖设备的供暖回水管与智能采热器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智能采热器可以采用双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此时智能采热器内设有导热盘管Ⅱ和导热盘管Ⅲ,导热盘管Ⅱ的进水端与进水管Ⅱ连通,导热盘管Ⅱ的出水端与出水管Ⅰ连通,进水管Ⅱ上设有两个三通,进水管Ⅲ通过其中的一个三通与进水管Ⅱ并联连接,导热盘管Ⅲ的进水端与进水管Ⅲ连通,导热盘管Ⅲ的出水端与出水管Ⅱ连通,智能补水管通过第二个三通与进水管Ⅱ并联连接,智能补水管与智能采热器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进水管Ⅲ上设有三通阀Ⅰ,采暖设备的供暖回水管与三通阀Ⅰ连通,采暖设备中循环流动的水通过三通阀Ⅰ进入进水管Ⅲ内,并重新流入导热盘管Ⅲ,供暖回水管上设有供暖循环泵,在进水管Ⅲ上且位于三通阀Ⅰ的前方设有单向阀。
该系统还包括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与供暖循环泵连接,包括继电器控制模块、温控器、智能网关、路由器、网络云服务器和手机,继电器控制模块与供暖循环泵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和温控器并联至智能网关,智能网关控制主机,智能网关与路由器连接,路由器与网络云服务器连接,网络云服务器与手机连接。所述温控器采用485通讯温控器,便于实现手机控制。
所述智能采热器可以采用H形智能采热器,包括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和两组真空采热管组,沿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处,设置凸起的水箱交换槽,水箱交换槽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连通,水箱交换槽和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由水箱外壳环围而成,水箱外壳的内表面设有内胆,水箱交换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真空采热管组,真空采热管组的开口端与水箱交换槽连通,真空采热管组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连接,水箱交换槽内且位于两真空采热管组的开口端之间设置分隔板。
所述智能采热器可以为台式智能采热器或者窗式智能采热器,当智能采热器为台式智能采热器时,智能采热器设置在建筑物阳面的阳台窗户内侧窗台位置、或其他窗户的内侧窗台位置;当智能采热器为窗式智能采热器时,智能采热器设置在建筑物阳面开启窗下方的固定窗位置,此时智能采热器可以与开启窗为一体式结构。当室内采热面积不足时,智能采热器供回水系统可以延伸至室外位置,例如:将真空管采热体设置在预设混凝土托台、安装在阳台护栏、建筑外阳面的外墙面、幕墙、空调格栅、阳台壁挂等。
智能采热器的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的外壳和内胆由玻璃钢或不锈钢材质制成,耐腐蚀,抗老化、并延长了智能采热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包括双元人体红外传感器、继电器、电磁阀Ⅰ、电磁阀Ⅱ,双元人体红外传感器与继电器连接,电磁阀Ⅰ位于与户内热水终端连接的导热盘管进水端的进水管上,电磁阀Ⅱ位于与户内热水终端连接的导热盘管出水端的出水管上。
所述智能采热器上还设有排气管,水汽通过排气管进入接水盘溢流管口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主要利用太阳能,必要时结合辅助能源,解决了单户尤其是建筑物高层超高层单户的供暖问题,以及满足了南方地区所需的低温清洁供暖,解决了南方冬季为了供暖拉闸限电的问题;
(2)本申请主要设置在户内建筑物阳面,充分利用建筑物阳面的太阳能光源,最大化利用了太阳能供暖,光热能效率达到80%以上,辅助能源低于20%,且该系统主要设置在户内,当户内采热面积不够时系统可以向室外延伸,满足单户采热面积,非常适用于建筑物高层超高层单户的供暖;
(3)该系统实现了家中无人时通过温控器设定在节能模式,此时供暖循环泵及辅助能源设备处于停止状态、采暖系统处于微循环状态,回家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室温,用手机远程设定到常温或高温模式,此时采暖设备的供暖循环泵开启,热水在采暖设备中循环,并开始为室内供暖,用户到家后室内即可达到所需的舒适温度,通过该系统,节约了人力资源和大量的能源、降低了碳排放,实现了用户自主控制供暖的周期性,具有适宜性、节俭性、低成本取暖等优势;
(4)采用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家中有人时生活用水端的循环水系统开启,无人时生活用水端循环水关闭,防止户内热水终端跑水、浪费水;同时防止家中无人时从建筑物室内向建筑物阳面供水和回水出现跑水、漏水、渗水等问题,不仅限于控制室内循环水系统,还可以控制延伸到室外的循环水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该热水器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智能采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智能采热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该热水器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的连接原理图;
图6是实施例3中智能采热器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4中智能采热器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5中智能采热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6中智能采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7中智能采热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2智能采热器;3两用燃气热水器;4采暖设备;5厨房用热水终端;6卫生间用热水终端;7排气管;8导热盘管Ⅰ;9真空采热管组Ⅰ;10真空采热管组Ⅱ;11出水管Ⅰ;12出水管Ⅱ;14电磁阀Ⅱ;15生活热水端出水口;16生活热水端进水口;17供暖端进水口;18供暖端出水口;19出水管Ⅲ;20地暖分水器;21进水管Ⅱ;22单向阀;23供暖循环泵;24进水管Ⅲ;25导热盘管Ⅱ;26导热盘管Ⅲ;27连接支架Ⅰ;28水箱交换槽;29连接支架Ⅱ;30水箱外壳;31分隔板;32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8固定箱盖;39真空管采热体Ⅰ;3901采热水箱Ⅰ;3902真空采热管组Ⅲ;3903连接支架Ⅲ;40真空管采热体Ⅱ;4001采热水箱Ⅱ;4002真空采热管组Ⅳ;4003连接支架Ⅳ;41真空管采热体Ⅲ;4101采热水箱Ⅲ;4102真空采热管组Ⅴ;4103连接支架Ⅴ;42出水管Ⅳ;43进水管Ⅳ;44出水管Ⅴ;45进水管Ⅴ;46出水管Ⅵ;47进水管Ⅵ;48开启窗;49超白钢化玻璃;50真空管采热体Ⅳ;5001采热水箱Ⅳ;5002真空采热管组Ⅵ;5003连接支架Ⅵ;53出水管Ⅶ;54进水管Ⅶ;55继电器控制模块;56温控器;57智能网关;58路由器;59网络云服务器;60手机;61过滤器;62电磁阀Ⅰ;63进水管Ⅰ;64智能补水管;65出水管Ⅶ;66三通阀Ⅰ;67中空铝合金边框;68供暖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包括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1、智能采热器2、辅助能源设备、采暖设备4和户内热水终端,户内热水终端包括厨房用热水终端5和卫生间用热水终端6。智能采热器2通过出水管与两用燃气热水器3连通,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1与智能采热器2连接,两用燃气热水器3分别通过出水管与采暖设备4和户内热水终端连通,采暖设备4的供暖回水管与智能采热器2连通,从而形成循环。本实施中的辅助能源设备采用两用燃气热水器3。
本实施例的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采用单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即智能采热器2内设有一套导热管盘Ⅰ8。
两用燃气热水器3上设有生活热水端出水口15、生活热水端进水口16、供暖端进水口17和供暖端出水口18,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供暖端进水口17通过出水管Ⅱ12与智能采热器2的出水端连通,出水管Ⅱ12上设有供暖循环泵23,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供暖端出水口18通过出水管Ⅲ19与地暖分水器20连通,地暖分水器20的出口端与采暖设备4连通,采暖设备4的供暖回水管68与智能采热器2的进水端连通。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生活热水端进水口16通过出水管Ⅰ11与导热管盘Ⅰ8的出水端连通,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生活热水端出水口15通过出水管Ⅶ65与生活用水端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生活热水终端包括厨房用热水终端5和卫生间用热水终端6。
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1包括双元人体红外传感器、继电器、电磁阀Ⅰ62、电磁阀Ⅱ14,本实施中在厨房和卫生间内均设有双元人体红外传感器,双元人体红外传感器与继电器连接。电磁阀Ⅰ62位于与导热盘管Ⅰ8的进水端连接的进水管Ⅰ63上,电磁阀Ⅱ14位于连接导热盘管Ⅰ8的出水端和生活热水端进水口16的出水管Ⅰ11上。双元人体红外传感器用于感应厨房和卫生间内是否有人,如果通过双元人体红外传感器感应到室内长时间没有人,继电器会自动控制电磁阀Ⅰ62和电磁阀Ⅱ14关闭,此时导热盘管Ⅰ8内的水流不再流动。此时即使智能采热管2内的水箱发生渗漏,也仅仅是水箱内的水漏出,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中智能采热器2的底部设有防渗漏接水盘和溢流管口,因此水箱内漏出的水可以通过溢流管口流至就近地漏或者建筑物室外的排水管中,有效解决了水箱渗水、漏水或者外溢的问题,防止造成台面漏水。当双元人体红外传感器感应到厨房和卫生间内有人时,继电器自动控制电磁阀Ⅰ62和电磁阀Ⅱ14打开,此时热水在导热盘管Ⅰ8内循环流动,从而可以为厨房用热水终端5和卫生间用热水终端6提供热水。
进水管Ⅰ63上还设有过滤器61,过滤器61位于电磁阀Ⅰ62的前部,用于对流入导热盘管Ⅰ8内的自来水进行过滤,以尽量保证生活用水的清洁。进水管Ⅰ63上还设有三通阀,智能补水管64的一端通过三通阀与进水管Ⅰ63并联连接,另一端与智能采热器2的进水端连通。根据智能采热器2内水箱的水位量,通过智能补水管64向智能采热器2内注入自来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采热器2采用台式E形智能采热器,此时智能采热器2安装在建筑物阳台窗户内侧窗台位置、或其他窗户内侧窗台位置。台式E形智能采热器包括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连接支架和真空采热管组,本实施例中,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中部与凸起的水箱交换槽28连通,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和水箱交换槽28由E形水箱外壳30环围而成,水箱外壳30的内表面设有内胆,水箱外壳30和内胆的材质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玻璃钢、不锈钢等。沿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长度方向的前侧面两端部分别固定有连接支架Ⅰ27、连接支架Ⅱ29,水箱交换槽28位于两连接支架之间,且水箱交换槽与连接支架Ⅰ27之间通过真空采热管组Ⅰ9连接,水箱交换槽与连接支架Ⅱ29之间通过真空采热管组Ⅱ10连接。真空采热管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数根真空采热管,真空采热管的开口端均与水箱交换槽28连通,真空采热管的另一端均与连接支架连接。水箱交换槽28内且位于两真空采热管组的开口端之间设有分隔板31,分隔板31可以防止从两真空采热管组中流出的热水相互影响。本申请中,水箱交换槽28的位置并不限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中部,其可以位于两连接支架之间的任意位置。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支架也可以由尾箱代替。
本实施例中的真空采热管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小口径真空采热管,真空采热管工作时利用热虹吸原理实现水在真空采热管内的循环。台式E形智能采热器的后侧背面设置背板或者透明窗,背板可以采用A级防火保温板。采用透明窗可以起到采光效果、安装维修方便。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顶部设有固定箱盖38。
在上述台式E形智能采热器的结构中,连接支架和水箱交换槽28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在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前侧面两端分别固定有水箱交换槽28,水箱交换槽28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连通,在沿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固定有连接支架,真空采热管组的开口端与一端的水箱交换槽28,真空采热管组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连接。
导热盘管Ⅰ8位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内,真空采热管组利用太阳能光照,使真空采热管组内水的温度升高,升温后的热水不断流至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内,并与导热盘管Ⅰ8内的流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导热盘管Ⅰ8内的流水温度升高。
智能采热器2的下部设有防渗漏接水盘,接水盘上设置溢流管口,溢流管口与溢流水管连接,溢流水管与建筑物就近地漏或建筑室外的排水管连接。智能采热器出现意外渗漏后,漏出的水由接水盘接收,通过溢流水管流入就近地漏或者建筑物室外的排水管中,解决了渗水、漏水或者外溢的问题,增加了维修排水的便利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内的导热盘管Ⅰ8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Ⅰ11与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生活热水端进水口16连通,导热盘管Ⅰ8的进水端与进水管Ⅰ63连通。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Ⅱ12与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供暖端进水口17连通,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一个进水端与智能补水管64连通。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上还设有排气管7,水汽通过排气管7进入接水盘溢流管口中,通过溢流水管进入就近地漏,防止水汽进入室内。
本实施例中,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建筑物的自来水通过进水管Ⅰ63进入导热盘管Ⅰ8中,经过热传导后,导热盘管Ⅰ8中的热水经过出水管Ⅰ11到达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生活热水端进水口16,当导热盘管Ⅰ8流出的水温高于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设定温度时,两用燃气热水器3无需开启工作;当水温低于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设定温度时,即时开启两用燃气热水器3补偿温差。热水经生活热水端出口15进入出水管Ⅶ65,最后进入生活用水端,即厨房或卫生间。出水管Ⅰ11内的水也可以直接流入生活用热水终端。
利用该系统进行供暖的工作原理是:建筑物的自来水通过进水管Ⅰ63的三通,进入智能补水管64,通过智能补水管64进入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中,吸收真空采热管组Ⅰ9和真空采热管组Ⅱ10内经太阳光照升温后的热水热量,进入出水管Ⅱ12,经过供暖循环泵23,进入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供暖端的进水口17。当流入的水温高于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设定温度时,两用燃气热水器3无需开启工作;当流入的水温低于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设定温度时,即时开启两用燃气热水器3补偿温差,热水经过供暖端出水口18进入出水管Ⅲ19,到达地暖分水器20,以此进入例如暖气片、地暖管等采暖设备4中循环,然后通过供暖回水管68进入到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中。水流再次经过真空采热管组Ⅰ9和真空采热管组Ⅱ10的太阳光照升温后,进行循环供暖。
本申请中,辅助能源设备也可以设置在智能采热器2的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内,此时智能采热器2分别通过出水管与采暖设备4和户内热水终端连接,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1设置在智能采热器2与户内热水终端的连接管路上,辅助能源设备采用电辅助加热器。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采用两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即智能采热器2内设有导热盘管Ⅱ25和导热盘管Ⅲ26,导热盘管Ⅱ25和导热盘管Ⅲ26均设置在智能采热器2的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内。
如图4所示,导热盘管Ⅱ25的进水端与进水管Ⅱ21连通,导热盘管Ⅱ25的出水端与出水管Ⅰ11连通。进水管Ⅱ21上设有两个三通,进水管Ⅲ24通过其中的一个三通与进水管Ⅱ21并联连接,导热盘管Ⅲ26的进水端与进水管Ⅲ24连通,导热盘管Ⅲ26的出水端与出水管Ⅱ12连通。智能补水管64通过第二个三通与进水管Ⅱ21并联连接,智能补水管64与智能采热器2的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的进水端连通。
进水管Ⅲ24上设有三通阀Ⅰ66,采暖设备4的供暖回水管68与三通阀Ⅰ66连接,采暖设备4中循环流动的水通过三通阀Ⅰ66进入进水管Ⅲ24内,并重新流入导热盘管Ⅲ26,从而实现了循环供暖。供暖回水管上设有供暖循环泵23,通过供暖循环泵23实现水在采暖设备中的循环,实现了循环供暖。在进水管Ⅲ24上且位于三通阀Ⅰ66的前方设有单向阀22。
如图5所示,该系统还包括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包括继电器控制模块55、温控器56、智能网关57、路由器58、网络云服务器59和手机60,继电器控制模块55与供暖循环泵23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55和温控器56并联至智能网关57,智能网关57控制主机,智能网关57与路由器58连接,路由器58与网络云服务器59连接,网络云服务器59与手机60连接。本实施中,温控器采用485通讯温控器,便于实现手机控制。
本实施例中,该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导热盘管Ⅱ25内的自来水通过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内的热水导热后,通过出水管Ⅰ11进入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生活热水端进水口16。当流入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水温高于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设定温度时,两用燃气热水器3无需加热,直接流入生活热水端出水口15;当流入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水温低于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设定温度时,即时开启两用燃气热水器3补偿温差,加热后的热水进入生活热水端出水口15。最后,再由生活热水端出水口15通过出水管Ⅶ65到达生活用热水终端,例如厨房用热水终端5、卫生间用热水终端6等。出水管Ⅰ11内的水也可以直接流入生活用热水终端。
导热盘管Ⅲ26内的自来水通过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内的热水导热后,通过出水管Ⅱ12进入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供暖端进水口17。当流入的水温高于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设定温度时,两用燃气热水器3无需开启工作;当流入的水温低于两用燃气热水器3的设定温度时,即时开启两用燃气热水器3补偿温差。再由供暖端出水口18通过出水管Ⅲ19到达地暖分水器20,从地暖分水器20到采暖设备4,例如暖气片、地暖盘管等,再进入供暖回水管,并通过三通阀Ⅰ66进入进水管Ⅲ24,由单向阀22的后端回流至导热盘管Ⅲ26中进行循环。
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设置二维码,用手机60扫描二维码,通过4G、5G、或无线网络云服务器59访问,由路由器58进入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的智能网关57,通过智能网关57可以在手机60上实时检测到室内温度指数及循环状态。当家中无人时,将温控器56设定在节能模式;在回家之前,可以通过手机60远程将温控器56设定在常温或高温模式,利用温控器56的设定温度模式,通过继电器控制模块55控制供暖循环泵23的开启或关闭。供暖循环泵23开启后,循环水通过两用燃气热水器3及智能采热器2持续加热。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继电器控制模块55控制供暖循环泵23自动关闭,温控器56恢复至初始模式或重新设置。
其他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采热器为台式H形智能采热器。台式H形智能采热器包括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和两组真空采热管组,沿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处设有凸起的水箱交换槽28,水箱交换槽28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连通,水箱交换槽28的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由水箱外壳30环围而成。水箱交换槽28的两侧分别设有真空采热管组,分别为真空采热管组Ⅰ9和真空采热管组Ⅱ10,真空采热管组Ⅰ9的开口端与水箱交换槽28连通,真空采热管组Ⅰ9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Ⅰ27连接;真空采热管组Ⅱ10的开口端与水箱交换槽28连通,真空采热管组Ⅱ10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Ⅱ29连接。连接支架Ⅰ27和连接支架Ⅱ29均为可以移动的单体,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关系。水箱交换槽28内且位于真空采热管组Ⅰ9和真空采热管组Ⅱ10的开口端之间设有分隔板31。
本申请中的智能采热器可以采用任意形状的台式智能采热器,并不限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述的台式E形智能采热器或者台式H形智能采热器。本申请中所述的台式智能采热器是指设置在阳台窗户内侧窗台位置、真空管采热体设置在其他窗户内侧的窗台位置。在室内窗台位置智能采热器下部的混凝土台面做防渗漏水处理。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采热器既可以用于实施例1中的单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也可以用于实施例2中的两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
H型智能采热器内设置单套导热盘管时,利用太阳能结合辅助能源,适用于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冬天清洁供暖。其原因是,首先,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可以根据储热水量需求增大容量;其次,水箱交换槽28不占用真空采热管的长度及采热面积,热水集中在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中间位置,导热更快;第三,其连接支架的位置可移动,真空采热管可根据采热面积所需进行适当延长,增加采热面积;第四,供暖用水无需通过导热盘管,直接进入采暖设备,供暖效率高;第五,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内减少了一套导热盘管,降低了造价成本,减少了导热盘管所占容积,增加了容水量。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采热器采用台式分体型智能采热器,智能采热器包括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连接支架和真空采热管组,连接支架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之间为分体式,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关系。本实施例中设置两组真空采热管组,分别为真空采热管组Ⅰ9和真空采热管组Ⅱ10,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位于两真空采热管组之间。真空采热管组Ⅰ9的开口端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连通,真空采热管组Ⅰ9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Ⅰ27连接;真空采热管组Ⅱ10的开口端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连通,真空采热管组Ⅱ10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Ⅱ29连接。连接支架Ⅰ27和连接支架Ⅱ29均为可以移动的单体。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内且位于真空采热管组Ⅰ9和真空采热管组Ⅱ10的开口端之间设有分隔板31,防止从两真空采热管组流出的热水相互影响。
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可以采用任何形状,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方形。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采热器既可以用于实施例1中的单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也可以用于实施例2中的两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采热器采用台式串并联型智能采热器。该智能采热器可以利用以上实施例中台式E形智能采热器、台式H形智能采热器、台式分体型智能采热器的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原有功能,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再将多组真空管采热体,采用串并联形式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在一起,将多组真空管采热体的热水通过分时段、或温度控制方式强制循环至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中,实现供生活热水换热、或供暖循环用水。
如图8所示,该智能采热器包括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和多组真空管采热体,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三组真空管采热体,分别为真空管采热体Ⅰ39、真空管采热体Ⅱ40和真空管采热体Ⅲ41,其中真空管采热体Ⅰ39、真空管采热体Ⅱ40串联连接后,与真空管采热体Ⅲ41并联连接至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中。
真空管采热体Ⅰ39包括采热水箱Ⅰ3901、真空采热管组Ⅲ3902、连接支架Ⅲ3903、超白钢化玻璃和后背板,真空采热管组Ⅲ3902由数根沿横直方向间隔设置的真空采热管组成,真空采热管组Ⅲ3902的开口端与采热水箱Ⅰ3901连通,真空采热管组Ⅲ3902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Ⅲ3903连接。真空管采热体Ⅱ40包括采热水箱Ⅱ4001、真空采热管组Ⅳ4002和连接支架Ⅳ4003,真空采热管组Ⅳ4002由数根沿横直方向间隔设置的真空采热管组成,真空采热管组Ⅳ4002的开口端与采热水箱Ⅱ4001连通,真空采热管组Ⅳ4002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Ⅳ4003连接。真空管采热体Ⅲ41包括采热水箱Ⅲ4101、真空采热管组Ⅴ4102和连接支架Ⅴ4103,真空采热管组Ⅴ4102由数根沿横直方向间隔设置的真空采热管组成,真空采热管组Ⅴ4102的开口端与采热水箱Ⅲ4101连通,真空采热管组Ⅴ4102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Ⅴ4103连接。
采热水箱Ⅱ4001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Ⅴ44与采热水箱Ⅰ3901的第二进水端连通,采热水箱Ⅱ4001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Ⅴ45与采热水箱Ⅰ3901的第二出水端连通,从而实现了真空管采热体Ⅰ39和真空管采热体Ⅱ40之间的串联连接,热水在真空管采热体Ⅰ39和真空管采热体Ⅱ40内串联循环流动。
采热水箱Ⅰ3901的第一出水端通过出水管Ⅳ42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第一进水端连通,采热水箱Ⅰ3901的第一进水端通过进水管Ⅳ43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第一出水端连通。采热水箱Ⅲ4101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Ⅵ46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第二进水端连通,采热水箱Ⅲ4101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Ⅵ47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第二出水端连通,从而实现了串联的真空管采热体Ⅰ39和真空管采热体Ⅱ40与真空管采热体Ⅲ41之间的并联连接。
采热水箱、真空采热管组和连接支架的前面设置超白钢化玻璃,采热水箱、真空采热管组和连接支架的背面设置后背板或透明窗,后背板可以采用A级防火保温板。采用中空铝合金边框67,将采热水箱、真空采热管组、连接支架、超白钢化玻璃、后背板固定在一起,成为真空管采热体。
该智能采热器可以安装在建筑物阳面的阳台窗户内侧窗台位置、真空管采热体可以设置在其他窗户内侧的窗台或窗下位置,该系统也可以延伸至建筑物阳面室外,预制混凝土托台,嵌入墙内与墙面相平。此外,该智能采热器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例如:阳台护栏式是与阳台护栏结合为一体;墙贴式是紧贴墙面与墙面平行安装;幕墙式是代替玻璃并与幕墙结合为一体;格栅式是代替空调格栅与建筑为一体;阳台壁挂式是预留安装在平台上并与建筑紧密结合。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采热器既可以用于实施例1中的单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也可以用于实施例2中的两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
H型智能采热器内设置单套导热盘管,并通过串并联型,可以配套成为一套既能供生活热水、又能实现我国南北方地区冬天利用太阳能和辅助能源,解决建筑物及高层超高层单户冬季供暖问题。H型智能采热器与串并联型配套,进一步完善了冬天利用太阳能结合辅助能源对建筑物单户进行清洁供暖。其原因是,首先;串并联型是将住宅单户建筑物阳面所有的窗户内侧窗台位置,各设置一个真空管采热体组,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实现各真空管采热体组之间的串并联,并连通至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中,充分利用太阳能光热能效清洁供暖;第二,更进一步的,可以根据建筑物单户所需采光面积,在建筑物阳面室外预制混凝土托台、空调格栅、幕墙等位置上设置多个真空管采热体组,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串联或并联在一起,进入智能采热器的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中,进而实现了最大化利用太阳能结合辅助能源进行清洁供暖。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采热器为窗式E形智能采热器。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采热器2安装在建筑物阳面窗户的开启窗48下部的固定窗部位,并与开启窗48结合为一体。窗式E形智能采热器包括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水箱交换槽、真空采热管组和连接支架,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因此此处不再赘述。智能采热器的前侧表面设有超白钢化玻璃49,采用中空铝合金边框67将超白钢化玻璃49、两侧的连接支架和水箱交换槽固定在一起,成为集热体,中空铝合金边框67与超白钢化玻璃之间采用密封胶密封,防止进水起雾。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采热器既可以用于实施例1中的单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也可以用于实施例2中的两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
窗式智能采热器的形状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E形,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本申请中所述的窗式智能采热器是指安装在建筑物阳面窗户的开启窗下部的固定窗部位,且与开启窗结合为一体的智能采热器。
实施例7
与实施例6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采热器采用窗式分体型智能采热器。如图10所示,窗式分体型智能采热器包括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和真空管采热体Ⅳ50,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和真空管采热体Ⅳ50之间呈分体式结构,其中真空管采热体Ⅳ50位于开启窗下部的固定窗部位,并与开启窗结合为一体。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可以位于真空管采热体Ⅳ50的后方,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
真空管采热体Ⅳ50包括采热水箱Ⅳ5001、真空采热管组Ⅵ5002和连接支架Ⅵ5003,真空采热管组Ⅵ5002的开口端与采热水箱Ⅳ5001连通,真空采热管组Ⅵ5002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Ⅵ5003连接。采热水箱Ⅳ5001、真空采热管组Ⅵ5002和连接支架Ⅵ5003的前侧表面设置超白钢化玻璃49,采热水箱Ⅳ5001、真空采热管组Ⅵ5002和连接支架Ⅵ5003的的后侧背面设有背板,背板可以采用A级防火保温板,其背板也可以采用透明窗。采用中空铝合金边框67将超白钢化玻璃49、采热水箱Ⅳ5001、真空采热管组Ⅵ5002、连接支架Ⅵ5003和背板固定在一起,成为真空管采热体Ⅳ50。
采热水箱Ⅳ5001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Ⅶ53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进水端连通,采热水箱Ⅳ5001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Ⅶ54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的出水端连通,使水在真空管采热体Ⅳ50和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之间形成循环,同时还可以设置分时段或强制循环。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采热器既可以用于实施例1中的单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也可以用于实施例2中的两套导热盘管双供系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1)、智能采热器(2)、辅助能源设备、采暖设备(4)、户内热水终端和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智能采热器(2)分别与采暖设备(4)和户内热水终端连接,智能采热器(2)与辅助能源设备连接,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1)设置在智能采热器(2)与户内热水终端的连接管路上,采暖设备(4)的供暖回水管(68)与智能采热器(2)连通;
所述智能采热器包括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和真空采热管,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和真空采热管内利用水导热;
所述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与采暖设备的供暖循环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采热器(2)内设有一根导热盘管Ⅰ(8),导热盘管Ⅰ(8)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Ⅰ(11)与辅助能源设备的生活热水端进水口(16)连通,导热盘管Ⅰ(8)的进水端与进水管Ⅰ(63)连通,智能采热器(2)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Ⅱ(12)与辅助能源设备的供暖端进水口(17)连通,进水管Ⅰ(63)上设有三通,智能补水管(64)通过三通与进水管Ⅰ(63)并联连接,智能补水管(64)与智能采热器(2)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出水管Ⅱ(12)上设有供暖循环泵(23),辅助能源设备的供暖端出水口(18)通过出水管Ⅲ(19)与地暖分水器(20)连通,地暖分水器(20)的出口端与采暖设备(4)连通,采暖设备(4)的供暖回水管(68)与智能采热器(2)的进水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采热器(2)内设有导热盘管Ⅱ(25)和导热盘管Ⅲ(26),导热盘管Ⅱ(25)的进水端与进水管Ⅱ(21)连通,导热盘管Ⅱ(25)的出水端与出水管Ⅰ(11)连通,进水管Ⅱ(21)上设有两个三通,进水管Ⅲ(24)通过其中的一个三通与进水管Ⅱ(21)并联连接,导热盘管Ⅲ(26)的进水端与进水管Ⅲ(24)连通,导热盘管Ⅲ(26)的出水端与出水管Ⅱ(12)连通,智能补水管(64)通过第二个三通与进水管Ⅱ(21)并联连接,智能补水管(64)与智能采热器(2)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进水管Ⅲ(24)上设有三通阀Ⅰ(66),采暖设备(4)的供暖回水管与三通阀Ⅰ(66)连通,采暖设备(4)中循环流动的水通过三通阀Ⅰ(66)进入进水管Ⅲ(24)内,并重新流入导热盘管Ⅲ(26),供暖回水管上设有供暖循环泵(23),在进水管Ⅲ(24)上且位于三通阀Ⅰ(66)的前方设有单向阀(2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太阳能供暖网络控制机构与供暖循环泵(23)连接,包括继电器控制模块(55)、温控器(56)、智能网关(57)、路由器(58)、网络云服务器(59)和手机(60),继电器控制模块(55)与供暖循环泵(23)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55)和温控器(56)并联至智能网关(57),智能网关(57)控制主机,智能网关(57)与路由器(58)连接,路由器(58)与网络云服务器(59)连接,网络云服务器(59)与手机(6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采热器(2)采用H形智能采热器,包括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和两组真空采热管组,沿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处设有凸起的水箱交换槽(28),水箱交换槽(28)与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连通,水箱交换槽(28)和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32)由水箱外壳(30)环围而成,水箱外壳(30)的内表面设有内胆,水箱交换槽(28)的两侧分别设有真空采热管组,真空采热管组的开口端与水箱交换槽(28)连通,真空采热管组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连接,水箱交换槽(28)内且位于两真空采热管组的开口端之间设有分隔板(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采热器设置在建筑物阳面的阳台窗户内侧窗台位置、或其他窗户的内侧窗台位置、或建筑物阳面开启窗下方的固定窗位置、或延伸至室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采热器的智能补水导热储水箱的外壳和内胆由玻璃钢或不锈钢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人体感应控制器(1)包括双元人体红外传感器、继电器、电磁阀Ⅰ(62)、电磁阀Ⅱ(14),双元人体红外传感器与继电器连接,电磁阀Ⅰ(62)位于与户内热水终端连接的导热盘管进水端的进水管上,电磁阀Ⅱ(14)位于与户内热水终端连接的导热盘管出水端的出水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采热器(2)上还设有排气管(7),水汽通过排气管(7)进入接水盘溢流管口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88082.1U CN214841130U (zh) | 2021-05-20 | 2021-05-20 | 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88082.1U CN214841130U (zh) | 2021-05-20 | 2021-05-20 | 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41130U true CN214841130U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8775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88082.1U Active CN214841130U (zh) | 2021-05-20 | 2021-05-20 | 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411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17984A (zh) * | 2021-05-20 | 2021-08-06 | 青岛高特智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 |
-
2021
- 2021-05-20 CN CN202121088082.1U patent/CN21484113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17984A (zh) * | 2021-05-20 | 2021-08-06 | 青岛高特智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82587C (zh) | 分户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热水供应系统 | |
CN105587049A (zh) | 一种太阳能相变与显热复合式蓄热墙体及其供热系统 | |
CN207334870U (zh) | 一种小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 | |
CN214841130U (zh) | 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 | |
CN108679854A (zh) | 一种装配式太阳能花房及其装配方法 | |
CN109737486B (zh) | 一种集热蓄热墙和空气水集热器的组合供暖系统 | |
CN202578028U (zh) | 太阳房 | |
CN212227204U (zh) | 智能感知热回收太阳能供暖屋顶系统 | |
CN210197447U (zh) | 多能源互补的学校供暖节能系统 | |
CN2806646Y (zh) | 太阳能冬暖夏凉楼房 | |
CN207569980U (zh) | 一种太阳能集成智能利用系统 | |
CN106677332A (zh) | 一种太阳房 | |
CN202281302U (zh) | 自控热风式太阳能地板蓄热系统 | |
CN217439641U (zh) | 主动式太阳能智能生态公厕 | |
CN107702185B (zh) | 一种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 | |
CN113217984A (zh) | 户内云控太阳能供暖两用热水器系统 | |
CN205444542U (zh) | 一种太阳能相变与显热复合式蓄热墙体及其供热系统 | |
CN210951501U (zh) | 分体式半导体加热采暖装置 | |
CN201014638Y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换热器的集中供热水装置 | |
CN217685259U (zh) | 阳台窗型立式太阳能热水器互补系统 | |
CN210070098U (zh) | 建筑外墙降温回水用系统 | |
CN202647964U (zh) | 利用太阳能的毛细管网立面辐射采暖系统 | |
CN107676857A (zh) | 一种太阳能集成智能利用系统 | |
CN203629082U (zh) | 一种护栏式太阳能热水器 | |
CN2906459Y (zh) | 基于光热以及光伏综合利用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