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4146U - 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34146U CN214834146U CN202120173471.8U CN202120173471U CN214834146U CN 214834146 U CN214834146 U CN 214834146U CN 202120173471 U CN202120173471 U CN 202120173471U CN 214834146 U CN214834146 U CN 2148341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tter
- wall
- water outlet
- downpipe
- pipe j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94 industrial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包括装配于主体连接管顶部的天沟,布设于主体连接管外侧的落水管,天沟与落水管之间装配有管接头,管接头抵靠于主体连接管上;天沟、管接头与落水管相连通,用于将雨水排出;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连接头,其具有连接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针对已安装完成的圆管,无需调整主体结构中连接管的位置,该结构具有制作简单、造型美观、施工简便,同时满足了雨水流量的设计原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
背景技术
门式刚架厂房是一种传统的结构体系,该类结构主要由刚架斜梁、刚架柱、支撑、系杆、檩条、山墙骨架等。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具有受力简单、传力路径明确、构件制作快捷,便于工厂化加工、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及公共设施等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门式刚架由刚架结构系统、支撑系统、围护系统等组成整体的结构稳定体系,其具有自重轻、跨度大、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抗震性好等优点。其中围护系统作为轻型钢结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墙面系统和屋面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屋面系统中钢天沟是屋面维护系统中必备的构件,天沟主要是用来暂时收集雨水,再通过落水管及时排走。要使天沟发挥其应有的使用功能,必须在天沟的尺寸设计上、天沟与落水管的衔接上、与主体结构构件的位置关系上均需全方位考虑及合理布置。
目前部分门式刚架工程中围护系统与主体刚架结构由不同的单位进行生产制造和安装,这样就会出现现场安装时构件相碰撞、连接节点有偏差等问题。常见有系杆安装紧贴柱顶部位,导致钢天沟无法安装落水管。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简便,在不进行系杆安装工作的返工情况下,有效的避开了下部系杆的碰撞,又能更好的使钢天沟排水的畅通的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包括装配于主体连接管顶部的天沟,布设于主体连接管外侧的落水管,天沟与落水管之间装配有管接头,管接头抵靠于主体连接管上;天沟、管接头与落水管相连通,用于将雨水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天沟包括底板,底板的上壁面安装有两个立壁,两个立壁与底板垂直布设,所述底板的下壁面安装有排水口,排水口连通管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排水口底部靠近管接头位置处呈向下的倾斜面,该倾斜面周向布设于排水口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两个立壁的顶部外侧分别垂直固设有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管接头呈倾斜梯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管接头包括底壁,底壁的前后端装配有前壁和后壁;底壁的两侧布设有两侧壁;前壁、后壁和两侧壁的上端形成进水口,底壁的下壁面形成有出水口,进水口连通排水口,出水口连通落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落水管的外径为底壁的外径2/3,出水口位于底壁的中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前壁、后壁、底壁和两侧壁固定连接,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前壁与底壁的倾斜角度为40°~60°;后壁与底壁的倾斜角度为60°~8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出水口的面积大于进水口面积,出水口的面积为进水口面积的2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具有工程造价低、结构可靠性好、适应性高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施工便捷性;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连接头,其具有连接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针对已安装完成的圆管,无需调整主体结构中连接管的位置,该结构具有制作简单、造型美观、施工简便,同时满足了雨水流量的设计原则。
3.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施工简便、定位精准、大大缩短了安装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主体连接管1,天沟2,落水管3,管接头10,前壁11,后壁12,底壁13,侧壁14,出水口15,进水口16,底板20,立壁21,排水口22,倾斜面23,固定板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包括装配于主体连接管1顶部的天沟2,布设于主体连接管1外侧的落水管3,天沟2与落水管3之间装配有管接头10,管接头10抵靠于主体连接管1上;天沟2、管接头10与落水管3相连通,用于将雨水排出。
具体的,天沟2、管接头10与落水管3焊接,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具有工程造价低、结构可靠性好、适应性高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施工便捷性。
其中,天沟2包括底板20,底板20的上壁面安装有两个立壁21,两个立壁21与底板20垂直布设,所述底板20的下壁面安装有排水口22,排水口22连通管接头10;两个立壁21的顶部外侧分别垂直固设有固定板24;使整个天沟结构不变形,不漏水,保持整体的造型美观的排水功能,同时具有降低成本,安装更方便牢固的优点。
排水口22底部靠近管接头10位置处呈向下的倾斜面23,该倾斜面23周向布设于排水口22底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过多的雨水在天沟2内累积,进一步提高了雨水的排放效率,具体的,两个立壁21、底板20和固定板24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提高了天沟的结构强度和整体牢固性,进一步保证了使用安全。
管接头10呈倾斜梯形结构;管接头10抵靠于连接管1外侧,采用这样的设计方案,在针对已安装完成的圆管或者连接管,我们无需调整主体结构中连接管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安装,该结构具有制作简单、造型美观、施工简便,同时满足了雨水流量的设计原则。
具体的,管接头10包括底壁13,底壁13的前后端装配有前壁11和后壁12;底壁13的两侧布设有两侧壁14;前壁11、后壁12和两侧壁14的上端形成进水口16,底壁13的下壁面形成有出水口15,进水口16连通排水口22,出水口15连通落水管3;前壁11、后壁12、底壁13和两侧壁14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提高了管接头10的结构强度和整体牢固性,进一步保证了使用安全。
落水管3的外径为底壁13的外径2/3,出水口15位于底壁13的中心;使得整个管接头10进口小,出口大的;确保了雨水排水流畅;也提高了整体的美观度。
前壁11与底壁13的倾斜角度为40°~60°;后壁12与底壁13的倾斜角度为60°~80°;本实施例中,前壁11与底壁13的倾斜角度为50°;后壁12与底壁13的倾斜角度为60°。
出水口15的面积大于进水口16面积,出水口15的面积为进水口16面积的2倍;保证排水顺畅,同时减小了雨水对落水管3的冲击。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主体连接管1,天沟2,落水管3,管接头10,前壁11,后壁12,底壁13,侧壁14,出水口15,进水口16,底板20,立壁21,排水口22,倾斜面23,固定板2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于主体连接管(1)顶部的天沟(2),布设于主体连接管(1)外侧的落水管(3),天沟(2)与落水管(3)之间装配有管接头(10),管接头(10)抵靠于主体连接管(1)上;天沟(2)、管接头(10)与落水管(3)相连通,用于将雨水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沟(2)包括底板(20),底板(20)的上壁面安装有两个立壁(21),两个立壁(21)与底板(20)垂直布设,所述底板(20)的下壁面安装有排水口(22),排水口(22)连通管接头(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22)底部靠近管接头(10)位置处呈向下的倾斜面(23),该倾斜面(23)周向布设于排水口(22)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立壁(21)的顶部外侧分别垂直固设有固定板(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10)呈倾斜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10)包括底壁(13),底壁(13)的前后端装配有前壁(11)和后壁(12);底壁(13)的两侧布设有两侧壁(14);前壁(11)、后壁(12)和两侧壁(14)的上端形成进水口(16),底壁(13)的下壁面形成有出水口(15),进水口(16)连通排水口(22),出水口(15)连通落水管(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管(3)的外径为底壁(13)的外径2/3,出水口(15)位于底壁(13)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11)、后壁(12)、底壁(13)和两侧壁(14)固定连接,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11)与底壁(13)的倾斜角度为40°~60°;后壁(12)与底壁(13)的倾斜角度为60°~8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5)的面积大于进水口(16)面积,出水口(15)的面积为进水口(16)面积的2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73471.8U CN214834146U (zh) | 2021-01-21 | 2021-01-21 | 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73471.8U CN214834146U (zh) | 2021-01-21 | 2021-01-21 | 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34146U true CN214834146U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8955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73471.8U Active CN214834146U (zh) | 2021-01-21 | 2021-01-21 | 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34146U (zh) |
-
2021
- 2021-01-21 CN CN202120173471.8U patent/CN21483414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35527A (zh) | 大跨度玻璃幕墙龙骨轴向可伸缩刚性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 |
CN107355009B (zh) | 钢结构仿古建筑歇山屋面顶角柱梁相交节点结构 | |
WO2022028152A1 (zh) | 改进型铝合金建筑工字铝连接结构 | |
CN201901947U (zh) | 矩管柱与h形钢梁楔形箱形刚接节点 | |
CN214834146U (zh) | 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 | |
KR200450950Y1 (ko) | 건물 외벽 트러스 연결 구조물 | |
CN208063088U (zh) | 屋面无支承型屋顶光伏电站 | |
CN210423968U (zh) | 装配式支吊架及使用该装配式支吊架的建筑 | |
CN201221143Y (zh) | 金属薄壳构架连接件 | |
CN215330420U (zh) | 屋顶结构、屋顶和墙立柱连接结构、房屋骨架及房屋 | |
CN214739278U (zh) | 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 | |
CN213204930U (zh) | 一种位于花架梁或女儿墙处高空吊篮 | |
CN214614580U (zh) | 一种全螺栓连接的钢结构快速组装式房屋框架 | |
CN211228877U (zh) | 铝合金房的工字铝连接结构 | |
CN210562830U (zh) | 一种室内隔墙门洞的加固结构 | |
CN210685106U (zh) | 一种钢横竖框榫卯焊接式幕墙框架 | |
CN107386465B (zh) | 钢结构仿古歇山建筑屋面的柱梁相交节点结构 | |
JP2010189856A (ja) | カーポート | |
CN217630431U (zh) | 一种装配式房屋框架结构 | |
CN212656386U (zh) | 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 | |
CN111663656A (zh) | 一种箱式房屋抗风固定装置及装配方法 | |
CN219918777U (zh) | 屋顶式光伏系统 | |
CN104234189A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的四管状桁架结构 | |
CN220565798U (zh) | 一种大跨距的光伏防水车棚支架 | |
CN110593407A (zh) | 铝合金房的工字铝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