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0347U -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80347U CN214780347U CN202120638049.5U CN202120638049U CN214780347U CN 214780347 U CN214780347 U CN 214780347U CN 202120638049 U CN202120638049 U CN 202120638049U CN 214780347 U CN214780347 U CN 2147803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ke
- lifting
- chute
- folding
- material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939 c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40 feeding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9 fi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包括走行小车及折叠升降溜槽;折叠升降溜槽设于走行小车上;折叠升降溜槽由导料溜槽、升降卷扬、弧形导料槽组成;所述导料溜槽为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相邻2个导料溜槽之间通过弧形导料槽相连,导料溜槽与弧形导料槽之间滑动连接,走行小车上设升降卷扬,通过升降卷扬的钢绳将各导料溜槽串接起来,使各个导料溜槽组成的连接体能够沿高向伸展及收缩,且收缩后构成折叠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折叠升降溜槽向焦仓内装焦,装焦过程中折叠升降溜槽伸缩动作,不仅能够实现焦炭在焦仓内低点布料,防止焦炭高位撞击,降低焦炭破损率;而且能够保持焦仓料位的整体均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炭倒运装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焦化行业的焦炉大型化发展趋势,与焦炉配套的焦炭贮运设施也趋于大型化。焦炭中转运、贮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最大问题是防止高空摔落。焦炭的物理特性是耐磨性好、抗压性好、抗摔性差。现代的焦化贮存技术由于焦炭贮仓的加大、加高,也根据焦炭的物理特性开发了多种技术手段,如在焦仓各段的顶端增设装焦斜板,焦炭从焦仓顶端的高点装焦,沿装焦斜板上下滑、滚动至焦仓底部。还有的在焦仓中采用垂直放置的旋转溜槽,焦炭从旋转溜槽的顶部装焦,沿旋转溜槽下滑、滚动至焦仓底部。
上述技术方案都很好的利用了焦炭耐磨性好的特点,规避了抗摔性差的问题。但上述两种技术方案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起始放焦的落料点都是固定的,无法形成焦仓内低点布料、保持焦仓料位整体平均。焦炭运输过程的破损率指标在焦化行业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焦化厂利润的高低,而焦炭在焦仓内料位的均衡性决定着各焦仓运输管理是否多样和高效。
现有焦炭在向焦仓装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焦炭在装仓的过程中只能以固定的装焦点入仓,焦炭在焦仓内始终处于偏重状态。若减少这种偏重状态,就需增设固定装焦点的数量,这样既增加了投资又占用了有效的焦仓空间。
2)焦炭在装仓的过程中只能从焦仓堆积的高点依次顺序装焦,无法实现焦炭在焦仓分布的均匀性。采用旋转溜槽时,由于其自重大,且焦炭从旋转溜槽底部堆起,直到焦炭将旋转溜槽埋至顶部,限制了初始的装焦高度。
3)由于都采用固定的装焦点,无法实现均衡焦仓料位,焦炭在焦仓内相互反复撞击增加了焦炭破损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通过折叠升降溜槽向焦仓内装焦,装焦过程中折叠升降溜槽伸缩动作,不仅能够实现焦炭在焦仓内低点布料,防止焦炭高位撞击,降低焦炭破损率;而且能够保持焦仓料位的整体均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包括走行小车及折叠升降溜槽;所述走行小车设于由多个焦仓组成的焦仓单元上方,与移动运焦皮带机共用同一走行轨道;所述折叠升降溜槽设于走行小车上;所述折叠升降溜槽由导料溜槽、升降卷扬、弧形导料槽组成;所述导料溜槽为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相邻2个导料溜槽之间通过弧形导料槽相连,导料溜槽与弧形导料槽之间滑动连接,走行小车上设升降卷扬,通过升降卷扬的钢绳将各导料溜槽串接起来,使各个导料溜槽组成的连接体能够沿高向伸展及收缩,且收缩后构成折叠结构;走行小车上设皮带机下料头罩,皮带机下料头罩的进料端与移动运焦皮带机的卸料端相接,皮带机下料头罩的出料端与最上层导料溜槽的进料口相接。
所述各个导料溜槽上,在对应升降卷扬的钢绳外侧分别设防脱限位板。
所述升降卷扬为2套,每套升降卷扬均能够单独完成导料溜槽的折叠升降。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由主控制器、距离检测装置及料位检测装置组成;所述升降卷扬的钢绳底端设距离检测装置;各个焦仓上部分别设料位检测装置;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及料位检测装置分别连接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另外连接走行小车的走行驱动端及升降卷扬的驱动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折叠升降溜槽向焦仓内装焦,装焦过程中折叠升降溜槽伸缩动作,不仅能够实现焦炭在焦仓内低点布料,防止焦炭高位撞击,降低焦炭破损率;而且能够保持焦仓料位的整体均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折叠升降溜槽处于收缩状态)。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图中:1.走行小车 2.移动运焦皮带机 3.走行轨道 4.导料溜槽 5.升降卷扬 6.弧形导料槽 7.距离检测装置 8.防脱限位板 9.皮带机下料头罩 10.料位检测装置 11.焦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包括走行小车1及折叠升降溜槽;所述走行小车1设于由多个焦仓11组成的焦仓单元上方,与移动运焦皮带机2共用同一走行轨道3;所述折叠升降溜槽设于走行小车1上;所述折叠升降溜槽由导料溜槽4、升降卷扬5、弧形导料槽6组成;所述导料溜槽4为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相邻2个导料溜槽4之间通过弧形导料槽6相连,导料溜槽4与弧形导料槽6之间滑动连接,走行小车1上设升降卷扬5,通过升降卷扬5的钢绳将各导料溜槽4串接起来,使各个导料溜槽4组成的连接体能够沿高向伸展及收缩,且收缩后构成折叠结构;走行小车1上设皮带机下料头罩9,皮带机下料头罩9的进料端与移动运焦皮带机2的卸料端相接,皮带机下料头罩9的出料端与最上层导料溜槽的进料口相接。
所述各个导料溜槽4上,在对应升降卷扬5的钢绳外侧分别设防脱限位板8。
所述升降卷扬5为2套,每套升降卷扬5均能够单独完成导料溜槽4的折叠升降。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由主控制器、距离检测装置7及料位检测装置10组成;所述升降卷扬5的钢绳底端设距离检测装置7;各个焦仓11上部分别设料位检测装置10;所述距离检测装置7及料位检测装置10分别连接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另外连接走行小车1的走行驱动端及升降卷扬5的驱动端。
基于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的装焦方法如下:
1)根据焦仓11的数量,将焦仓单元的顶部划分为多个区域;
2)走行小车1运行至待装焦的焦仓上方装料口处;
3)升降卷扬5启动,将折叠升降溜槽展开,主控制器通过距离检测装置7反馈的距离信号,控制折叠升降溜槽展开的高度;
4)主控制器控制移动运焦皮带机2上焦运行,焦炭沿展开的折叠升降溜槽下滑,直接装焦至焦仓底部;
5)主控制器控制升降卷扬5随焦仓11内料位升高逐渐收起折叠升降溜槽,实现连续装焦;
6)当料位检测装置10实时检测的料位值达到设定值时,料位检测装置10将信号发送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指令升降卷扬5将折叠升降溜槽全部收起,完成一次装焦过程。
焦仓11为多个成组设置,通过移动运焦皮带机2与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配合,实现向各个焦仓11内装焦的操作。
为防止装焦过程中焦炭破损,同时实现焦仓11内料面均衡,采用了折叠升降溜槽;折叠升降溜槽处于收缩状态时,多个导料溜槽4通过升降卷扬5收起到并排靠紧,以方便整体移动。在装焦时,折叠升降溜槽通过升降卷扬5将导料溜槽4展开,多个导料溜槽4呈“之”字形连接;移动运焦皮带机2运送的焦炭沿展开后的折叠升降溜槽下滑到焦仓底部或靠近现有料面处,通过将折叠升降溜槽逐渐收起,实现连续装焦。
所述的升降卷扬5配置2套,每套可单独承受折叠升降溜槽及其中焦炭的重量,以保证在其中一套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装焦。
各个导料溜槽4的外侧分别设防脱限位板8,以保证升降卷扬5的钢绳与各导料溜槽4的有效连接。各个导料溜槽4之间通过弧形导料槽6连接,弧形导料槽6由2个可相对转动折叠的弧形套筒组成,导料溜槽4的连接端与对应的弧形套筒之间滑动连接,从而实现折叠伸缩溜槽的折叠、伸缩动作。
与现有的向焦仓内装焦过程不同,采用常规装焦装置时,同一焦仓内,焦炭从高料位点向低料位点布料,以最大限度减少焦炭的垂直落差,避免高落差造成焦炭摔损破裂。;而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折叠升降溜槽具有折叠升降功能,且在装焦过程中可以实现随动,因此焦炭是从低料位点向高料位点布料;并且在装焦过程中,由于折叠升降溜槽底部的出料口位置是变化的,即实际落料点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可以实现均衡布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走行小车及折叠升降溜槽;所述走行小车设于由多个焦仓组成的焦仓单元上方,与移动运焦皮带机共用同一走行轨道;所述折叠升降溜槽设于走行小车上;所述折叠升降溜槽由导料溜槽、升降卷扬、弧形导料槽组成;所述导料溜槽为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相邻2个导料溜槽之间通过弧形导料槽相连,导料溜槽与弧形导料槽之间滑动连接,走行小车上设升降卷扬,通过升降卷扬的钢绳将各导料溜槽串接起来,使各个导料溜槽组成的连接体能够沿高向伸展及收缩,且收缩后构成折叠结构;走行小车上设皮带机下料头罩,皮带机下料头罩的进料端与移动运焦皮带机的卸料端相接,皮带机下料头罩的出料端与最上层导料溜槽的进料口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导料溜槽上,在对应升降卷扬的钢绳外侧分别设防脱限位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卷扬为2套,每套升降卷扬均能够单独完成导料溜槽的折叠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由主控制器、距离检测装置及料位检测装置组成;所述升降卷扬的钢绳底端设距离检测装置;各个焦仓上部分别设料位检测装置;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及料位检测装置分别连接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另外连接走行小车的走行驱动端及升降卷扬的驱动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38049.5U CN214780347U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38049.5U CN214780347U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80347U true CN214780347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667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38049.5U Active CN214780347U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8034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03435A (zh) * | 2021-03-29 | 2021-06-22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及装焦方法 |
-
2021
- 2021-03-29 CN CN202120638049.5U patent/CN21478034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03435A (zh) * | 2021-03-29 | 2021-06-22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及装焦方法 |
CN113003435B (zh) * | 2021-03-29 | 2024-11-05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及装焦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97619B (zh) | 一种散料输送工艺中可地面直接受料的导料装置 | |
CN106241160B (zh) | 轮胎垛解垛装置 | |
CN101133139B (zh) | 红热焦炭搬运设备及其搬运方法 | |
CN105800327A (zh) | 一种履带式移动堆料装置 | |
CN204096684U (zh) | 布料装置及其混匀堆料机 | |
CN106241159B (zh) | 轮胎分拣系统以及分拣方法 | |
CN104176425B (zh) | 双向输送带式输送机 | |
CN104210800A (zh) | 长型封闭贮料场 | |
CN214780347U (zh) |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 | |
CN106966195A (zh) | 一种轮胎式尾车输送装船机 | |
CN106276024A (zh) | 智能化轮胎仓储系统及仓储方法 | |
CN106081668B (zh) | 一种钢桶装卸车系统及方法 | |
CN206188026U (zh) | 轮胎垛智能解垛系统 | |
CN115614071A (zh) | 一种矿用液压支架回撤转运一体化系统 | |
CN204096432U (zh) | 长型封闭贮料场 | |
CN106494905A (zh) | 一种多仓格原料车间连续取料的桥式链斗取料机 | |
CN205346398U (zh) | 一种行车式多级折叠皮带装船机 | |
CN104609105A (zh) | 箕斗提升机 | |
CN106241402A (zh) | 轮胎垛智能解垛系统 | |
CN118375578A (zh) | 一种基于竖井的连续循环式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及方法 | |
CN113003435A (zh) |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及装焦方法 | |
CN206187790U (zh) | 轮胎垛搬运装置 | |
KR20100074555A (ko) | 제철원료 적치장치의 트리퍼 카 | |
CN204714094U (zh) | 圆形料场的堆料机及辅助堆料机构总成 | |
CN214778517U (zh) | 一种车载升降装焦装置的智能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