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28113U - 门窗密封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门窗密封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28113U CN214728113U CN202120652900.XU CN202120652900U CN214728113U CN 214728113 U CN214728113 U CN 214728113U CN 202120652900 U CN202120652900 U CN 202120652900U CN 214728113 U CN214728113 U CN 2147281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window
- sealing
- gas
- no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6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341 toxic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02 de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588 decontamin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23 defe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614 poiso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096 poison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31 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88 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门窗密封装置和车辆。门窗包括门窗框,门窗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槽,设于门窗框上,密封槽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第一密封圈,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一槽口内;第二密封圈,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二槽口内,第二密封圈具有密封腔;气源;充放气装置,与第二密封圈和气源分别连接,充放气装置用于向密封腔内充放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设于门窗框上,采用被动加主动的双重密封方式,可有效解决门窗体焊接变形后的密封问题,使门窗达到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窗密封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消防车,又称为救火车,是专门用作救火或其它紧急抢救用途的车辆。现有消防车产品逐步趋向专业化,如机场消防车、森林消防车、洗消消防车等。
普通消防车门窗与车体之间一般采用普通中空密封胶条进行密封。由于消防车的车门窗大多由钢板焊接而成,若采用普通中空密封胶条,存在以下缺点:1.普通中空密封胶条不耐高温,当进行近距离作业时,极易损坏。2.普通中空密封胶条需同时满足门窗关闭力和密封效果,其压缩量有限,导致密封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窗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窗密封装置,用于密封门窗,门窗包括门窗体和门窗框,门窗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槽,设于门窗框上,密封槽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第一密封圈,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一槽口内;第二密封圈,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二槽口内,第二密封圈具有密封腔;气源;充放气装置,与第二密封圈和气源分别连接,充放气装置用于向密封腔内充放气。
在该技术方案中,门窗框为门、窗的合称,门窗密封装置可应用于门上,也可应用于窗上。将密封槽设于门窗框上,也就是,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均设于门窗框上,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形成的两段密封的位置是固定的,相对将其中一道密封设于可打开的门上或窗上,减少了门或窗在关闭或打开的过程中发生错位或长期使用后产生磨损间隙后带来的密封不严密。另外,门窗体大多采用焊接工艺,焊接变形容易导致密封不严。因此,将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设于门窗框上,通过采用被动加主动的双重密封方式,可有效解决门窗体焊接变形后的密封问题,使门窗达到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槽口靠近门窗的外部空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圈设于第一槽口上,因此,第一密封圈靠近外部空间,能够防尘粉尘,且减少了第二密封圈与外部环境接触,另外,第一密封圈靠近外部空间会先与门窗体接触,因此,第一密封圈可对第二密封圈进行保护,使第二密封圈能够避免被尖锐物体刺破,从而增加了第二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圈包括:第一矩形结构,设于第一槽口内;其中,第一槽口为矩形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圈还包括密封结构,密封结构设于第一矩形结构上,密封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伸出第一槽口,可与门窗体接触实现密封;第一槽口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一密封圈接触第一槽口的槽底和部分内侧壁的部分做成矩形结构,为了与其它结构好区分,为第一矩形结构,使第一密封圈更容易安装于第一槽口内,安装可靠。密封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伸出第一槽口,可用于与门窗体相互接触而形成密封。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密封圈还包括:密封本体;第二矩形结构,设于密封本体的一端,并容置于第二槽口内;其中,第二槽口为矩形槽,密封本体围合出密封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槽口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二密封圈接触第二槽口的槽底和部分内侧壁的部分做成矩形结构,为了与其它结构好区分,为第二矩形结构,使第二密封圈更容易安装于第二槽口内,安装可靠。密封本体具有一定的厚度,围合出密封腔,当向密封腔内充入气体,密封本体的一部分由于受到第二槽口的内侧壁挤压和充入的气体的挤压而伸出第二槽口,伸出第二槽口的这一部分可与门窗体相互接触而形成密封。为了进一步保护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在放气后,会缩入第二槽口内。具体地,第二密封圈的横截面结构可为凹字形,当然不限于图示的结构,只要第二密封圈在放气后能够缩入第二槽口内即可。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充放气装置包括:输气管,一端与气源连接,输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密封圈连接,以对密封腔充放气体;气体充放组件,设于输气管上;控制器,与气体充放组件通讯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充放气指令包括充气指令和放气指令。可向控制器手动或自动输入充放气指令。输气管的两端可分别与气源和密封腔连接,以向密封腔内充气,或对密封腔放气。气体充放组件设于输气管上,可用于控制对密封腔的充放气。通过人工或自动向控制器输入充气指令或放气指令,使气体充放组件能够根据发送的充放气指令而控制对密封腔的充放气,提高了第二密封圈的能动性和适应性,使第二密封圈的使用更加灵活。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气体充放组件包括:开关控制阀,设于输气管上,开关控制阀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换向阀,设于输气管上,换向阀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减压阀,设于输气管上;其中,减压阀位于开关控制阀和气源之间,换向阀设于开关控制阀和密封腔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门窗体在关闭的过程中,控制器向开关控制阀和换向阀发送充气指令,开关控制阀接收到充气指令后打开输气管的通路,换向阀接收到充气指令后切换到充气位置。气源的有压气体经过减压阀减压,经过开关控制阀、换向阀而进入第二密封圈的密封腔腔,第二密封圈充气后,第二密封圈至少一部分伸出第二槽口以形成对门窗体的双层密封。通过减压阀的配合,能够使气体带着一定的压力进入密封腔,因此,增加了第二密封圈密封性,可防护外界的有毒气体进入门窗内。门窗体在打开的过程中,车门在关闭状态时,第一密封圈呈现压缩状态,第二密封圈处于充气密封状态,当控制器向开关控制阀和换向阀分别发送放气指令,换向阀接收到放气指令后切换到放气位置,第二密封圈排气泄压,而门窗体在第一密封圈的挤压状态下慢慢开启,开关控制阀接收到放气指令后切断输气管的通路,就可以完成门窗体的打开。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气体充放组件还包括:分流器,与输气管连接;多个分气管,分别与分流器连接;其中,每个分气管连接有一个第二密封圈,每个分气管上设有一个换向阀,多个换向阀分别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充放气装置可向多个门窗提供密封功能。当在输气管的末端设置一个分流器,通过分流器的分流,进入分流器内的气体可通过不同的分气管和换向阀而进入到不同的第二密封圈内,从而可以实现同时对多个门窗的密封,从整体上进一步增加了安装多个门窗的结构的密封性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充放气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与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检测门窗是否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检测装置检测到门窗关闭,检测装置可向控制器发送充气指令。当检测装置检测到门窗开启,则检测装置可向控制器发送放气指令。通过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第二密封圈的自动充放气。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门窗密封装置,门窗框设于车体上;其中,门窗还包括门窗体,门窗体与车体转动连接,以使得门窗体打开或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门窗密封装置,因此,车辆还具有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门窗密封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车辆为消防车。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门窗密封装置用于消防车,提高了消防车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些实施例的门窗密封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些实施例的门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之一;
图4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之二;
图5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些实施例的门窗密封装置的充放气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些实施例的门窗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些实施例的门窗的组成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组成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车辆,100:门窗密封装置,110:密封槽,112:第一槽口,114:第二槽口,120:第一密封圈,122:第一矩形结构,124:密封结构,130:第二密封圈,132:密封腔,134:密封本体,136:第二矩形结构,140:充放气装置,142:输气管,144:气体充放组件,1442:开关控制阀,1444:换向阀,1446:减压阀,1448:分流器,1449:分气管,146:控制器,148:检测装置,150:气源,200:门窗,210:门窗体,220:门窗框,230:铰链,240:锁具,300: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现有消防车产品逐步趋向专业化,如机场消防车、森林消防车、洗消消防车等,这些环境都是高危环境,存在着易坍塌、具有潜在爆炸危险及有毒有害气体泄露等危险,普通消防车门窗与车体之间一般采用普通中空密封胶条进行密封,不具备防砸、防高温及防毒气体的功能,或者防砸、防高温及防毒气体的防护功能较弱,为消防人员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具体地,常规的消防车的车门窗钢板采用强度为700Mpa、板材厚度为4mm以上的钢板焊接而成,若采用普通中空密封胶条,存在以下缺点:1.普通中空密封胶条本身不耐高温,当进行近距离作业时,极易损坏,导致门窗的密封效果减弱或失效。2.由于车门窗钢板强度大且采用焊接工艺,导致焊接后车门和门框变形较大,平面度一般在3mm~5mm之间,致使其需要的密封间隙不一致,密封间隙波动范围一般在3mm~10mm之间。而普通中空密封胶条的压缩量一般在5mm以内,因此,普通的中空密封胶条无法满足门窗焊接变形后的密封要求。3.普通消防车驾驶室门窗的密封装置不具备防毒气功能。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轮式装甲车多级密封门,该车门内采用二级密封:空心密封胶条加充气密封圈,其中,空心密封胶条安装在车门上,充气密封圈安装在车身上,这就增加了安装密封胶条的槽体结构,降低了密封性能。另外,充气密封圈的充放气采用手动控制,也导致了密封效果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根据目前的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门窗密封装置100,以进一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门窗密封装置100和车辆10。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窗密封装置100,用于密封门窗200,门窗200包括门窗体210和门窗框220,门窗密封装置100包括:密封槽110、第一密封圈120、第二密封圈130、充放气装置140和气源150,密封槽110设于门窗框220上,密封槽110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槽口112和第二槽口114。第一密封圈12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一槽口112内。第二密封圈13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二槽口114内,第二密封圈130具有密封腔132。充放气装置140与第二密封圈130和气源150分别连接,充放气装置140用于向密封腔132内充放气。
本实施例中,门窗框220为门、窗的合称,门窗密封装置100可应用于门上,也可应用于窗上。将密封槽110设于门窗框220上,也就是,第一槽口112和第二槽口114均设于门窗框220上,第一密封圈120和第二密封圈130形成的两段密封的位置是固定的,相对将其中一道密封设于可打开的门上或窗上,减少了门或窗在关闭或打开的过程中发生错位或长期使用后产生磨损间隙后带来的密封不严密。另外,门窗体210大多采用焊接工艺,焊接变形容易导致密封不严。因此,将第一密封圈120和第二密封圈130均设于门窗框220上,通过采用被动加主动的双重密封方式,可有效解决门窗体210焊接变形后的密封问题,使门窗200达到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120和第二密封圈130均采用耐高温材料的硅橡胶制作而成,增加了使用寿命。第二密封圈130为充气密封圈,通过充放气装置140可从气源150向密封腔132内充气,以实现第二密封圈130的密封效果,或通过充放气装置140对密封腔132放气,以方便打开门窗体210。
实施例2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窗密封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槽口112靠近门窗200的外部空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120设于第一槽口112上,因此,第一密封圈120靠近外部空间,减少了第二密封圈130与外部环境接触,另外,第一密封圈120靠近外部空间会先与门窗体210接触,因此,第一密封圈120可对第二密封圈130进行保护,使第二密封圈130能够避免被尖锐物体刺破,从而增加了第二密封圈130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窗密封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密封圈120包括:第一矩形结构122,第一矩形结构122设于第一槽口112内。其中,第一槽口112为矩形槽。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120还包括密封结构124,密封结构124设于第一矩形结构122上,密封结构124的至少一部分伸出第一槽口112,可与门窗体210接触实现密封。第一槽口112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一密封圈120接触第一槽口112的槽底和部分内侧壁的部分做成矩形结构,为了与其它结构好区分,命名为第一矩形结构122,使第一密封圈120更容易安装于第一槽口112内,安装可靠。密封结构124的至少一部分伸出第一槽口112,可用于与门窗体210相互接触而形成密封。
实施例4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窗密封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第二密封圈130还包括:密封本体134和第二矩形结构136,第二矩形结构136设于密封本体134的一端,并容置于第二槽口114内;其中,第二槽口114为矩形槽,密封本体132围合出密封腔132。
本实施例中,第二槽口114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二密封圈130接触第二槽口114的槽底和部分内侧壁的部分做成矩形结构,为了与其它结构好区分,命名为第二矩形结构136,使第二密封圈130更容易安装于第二槽口114内,安装可靠。密封本体132具有一定的厚度,围合出密封腔132,当向密封腔132内充入气体,密封本体132的一部分由于受到第二槽口114的内侧壁挤压和充入的气体的挤压而伸出第二槽口114,伸出第二槽口114的这一部分可与门窗体210相互接触而形成密封。为了进一步保护第二密封圈130,第二密封圈130在放气后,会缩入第二槽口114内。具体地,可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密封圈130的横截面结构可为凹字形,当然也不限于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只要第二密封圈130在放气后能够缩入第二槽口114内即可。
实施例5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窗密封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充放气装置140包括:输气管142、气体充放组件144和控制器146,输气管142的一端与气源150连接,输气管142的另一端与第二密封圈130连接,以对密封腔132充放气体。气体充放组件144设于输气管142上。控制器146与气体充放组件144通讯连接。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46与气体充放组件144通讯连接,用于接收充放气指令,并向气体充放组件144发送充放气指令。其中,气体充放气组件144用于接收控制器142发送的充放气指令,以控制输气管142向密封腔132内充放气。充放气指令包括充气指令和放气指令。可向控制器146手动或自动输入充放气指令。输气管142的两端可分别与气源150和密封腔132连接,以向所述密封腔132内充气,或对密封腔132放气。气体充放组件144设于输气管142上,可用于控制对密封腔132的充放气。通过人工或自动向控制器146输入充气指令或放气指令,使气体充放组件144能够根据发送的充放气指令而控制对密封腔132的充放气,提高了第二密封圈130的能动性和适应性,使第二密封圈130的使用更加灵活。
实施例6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窗密封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气体充放组件144包括:开关控制阀1442、换向阀1444和减压阀1446,开关控制阀1442设于输气管142上,开关控制阀1442与控制器146通讯连接。换向阀1444设于输气管142上,换向阀1444与控制器146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146发送的充放气指令,以实现密封腔132的充放气。减压阀1446设于输气管142上。其中,减压阀1446位于开关控制阀1442和气源150之间,换向阀1444设于开关控制阀1442和密封腔132之间。
本实施中,开关控制阀1442与控制器146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146发送的充放气指令,以实现输气管142的通断。换向阀1444与控制器146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146发送的充放气指令,以实现密封腔132的充放气。开关控制阀1442可以为电磁阀。门窗体210在关闭的过程中,控制器146向开关控制阀1442和换向阀1444发送充气指令,开关控制阀1442接收到充气指令后打开输气管142的通路,换向阀1444接收到充气指令后切换到充气位置。气源150的有压气体,例如气体的压力为0.8Mpa,经过减压阀1446减压至0.3Mpa,经过单向阀、开关控制阀1442、换向阀1444而进入第二密封圈130的密封腔腔132,第二密封圈130充气后,第二密封圈130的至少一部分伸出第二槽口114以形成对门窗体210的双层密封。通过减压阀1446的配合,能够使气体带着一定的压力进入密封腔132,因此,增加了第二密封圈130密封性,可防护外界的有毒气体进入门窗200内。
门窗体210在打开的过程中,车门在关闭状态时,第一密封圈120呈现压缩状态,第二密封圈130处于充气密封状态,当控制器146向开关控制阀1442和换向阀1444分别发送放气指令,换向阀1444接收到放气指令后切换到放气位置,第二密封圈130排气泄压,而门窗体210在第一密封圈120的挤压状态下慢慢开启,开关控制阀1442接收到放气指令后切断输气管142的通路,就可以完成门窗体210的打开。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窗密封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气体充放组件144还包括:分流器1448和多个分气管1449,分流器1448,与输气管142连接;多个分气管1449分别与分流器1448连接;其中,每个分气管1449连接有一个第二密封圈130,每个分气管1449上设有一个换向阀1444,多个换向阀1444分别与控制器146通讯连接。
本实施例中,充放气装置140可向多个门窗200提供密封功能。当在输气管142的末端设置一个分流器1448,通过分流器1448的分流,进入分流器1448内的气体可通过不同的分气管1449和换向阀1444而进入到不同的第二密封圈130内,从而可以实现同时对多个门窗200的密封,从整体上进一步增加了安装多个门窗200的结构的密封性能。例如,车辆上一般会设置左右两个车门,一个天窗,通过本实例中的充放气装置140就可以同时实现对多个车门和天窗的密封控制。
实施例8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窗密封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充放气装置140还包括:检测装置148,检测装置148,与控制器146通讯连接,用于检测门窗200是否关闭,并向控制器146发送充放气指令。
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48与控制器146通讯连接,用于检测门窗200是否关闭,并向控制器146发送充放气指令,可将行程开关作为检测装置148,当检测装置148检测到门窗200关闭,检测装置148可向控制器146发送充气指令。当检测装置148检测到门窗200开启,则检测装置148可向控制器146发送放气指令。通过检测装置148可以实现对第二密封圈130的自动充放气。
实施例9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10,包括:车体300、门窗200或任一实施例中的门窗密封装置100,门窗框220设于车体300上,门窗体210与车体300转动连接,以使得门窗体210打开或关闭;门窗密封装置100设于车体300上。
本实施例中,车辆10还包括有底盘,气源150为来自底盘的底盘储气筒,因此,无需额外增加充气装置,使用方便、快捷。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包括任一实施例中的门窗密封装置100,因此,车辆10还具有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门窗密封装置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车辆10为消防车。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门窗密封装置100用于消防车,提高了消防车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11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10,包括车体300、门窗200和门窗密封装置100,门窗200采用双重密封结构:第一密封圈120作为被动密封结构,加上第二密封圈130作为主动密封结构,该双层密封结构固定在车体300上。第一密封圈120采用带中空密封条,安装在车体300的窗门框上,该密封条采用耐高温材料硅橡胶制作而成,形成门窗200的第一道密封,对车外的粉尘进行隔离。第二密封圈130采用充气密封圈,安装在车体300的门槛上,且位于第一密封圈120的内圈,以避免损坏;第二密封圈130同样采用耐高温材料硅橡胶制作而成,形成门窗200的第二道密封,可以对车外的有毒气体进行隔离。主动密封结构的启闭可由车门的行程开关自动控制,也可以由操作人员手动控制,主动密封结构的气源150来自底盘储气筒,无需额外增加充气装置。
具体地,门窗体210通过铰链230和锁具240实现开闭。在车体300上对应锁具240的位置设置有感应车门是否关闭到位的行程开关。在车体300的门洞周边设置两道密封条安装槽,其中外槽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120,内槽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120采用耐高温硅橡胶制作,下部采用矩形结构,便于安装;上部采用中空结构。第二密封圈130采用耐高温硅橡胶一体成型,下部采用矩形结构,便于安装。第一密封圈120对外界粉尘进行隔离,形成第一道密封,并对第二密封圈130进行防护。第二密封圈130对外界有毒气体进行隔离,形成第二道密封。为避免尖锐物体对其损坏,非充气状态时,第二密封圈130置于第二槽口114内;第二密封圈130在充气状态时,由第一密封圈120对其进行防护。第二密封圈130的行程大于第一密封圈120的压缩行程,可消除由于门窗变形引起间隙不均、密封不严的影响。
工作过程如下:
关门过程:
如图3所示,车门在开启状态时,第一密封圈120呈现自由状态,第二密封圈130处于非充气状态。当关闭车门,车门板压缩第一密封圈120,锁具240对车门进行锁止。同时锁具240触动门锁附件的行程开关。当控制器146处于自动状态时,控制器146接收到行程开关的触动信号,首先开启作为开关控制阀1442的电磁阀,并将对应车门的作为换向阀1444的二位三通换向阀换向至充气位置。底盘储气筒的有0.8Mpa的压气,经过减压阀4减压至0.3Mpa,并经过电磁阀流向分流器1448,经分流器1448和对应的二位三通换向阀向相应的第二密封圈130进行充气,实现了双道密封。当控制器146处于手动状态时,可由驾驶员操作对应第二密封圈130的控制开关至充气位置,经由控制器146对第二密封圈130进行行充气,实现双道密封。
开门过程:
如图5所示,车门在关闭状态时,第一密封圈120呈现压缩状态,第二密封圈130处于充气密封状态。开启锁具240,车门在第一密封圈120的挤压下慢慢开启,同时行程开关慢慢复位。当控制器146处于自动状态时,控制器146接收到行程开关的复位信号,将对应车门的二位三通换向阀换向到排气位置。第二密封圈130内的有压气,经对应的二位三通换向阀进行排气泄压。当控制器146处于手动状态时,可由驾驶员人工操作对应的第二密封圈130控制开关至排气位置,经由控制器146控制第二密封圈130排气泄压。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1.门窗200采用分别设于车体300上的第一密封圈120和第二密封圈130,可有效解决门窗200焊接变形后的密封问题。普通工况下,可仅选择第一密封圈120进行密封,或者在浓烟、有毒及涉水工况下,选择双重密封方式。
2.第二密封圈130配合产生微正压的减压阀1446可防护外界有毒气体进入车内。
3.第一密封圈120和第二密封圈130均采用耐高温材料硅橡胶制作而成,增加使用寿命。
4.第一密封圈120和第二密封圈130的下部均采用矩形结构,安装可靠。
5.第一密封圈120安装在外圈,可对第二密封圈130进行保护,避免了被尖锐物体刺破,从而增加了第二密封圈130的使用寿命。
6.第二密封圈130的气源150来自底盘储气筒,无需额外增加充气装置,方便、快捷。
7.第二密封圈130的开闭可选择自动控制,亦可选择手动控制。
8.实现了各个区域对第二密封圈130的独立开闭控制,控制可靠、维修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门窗密封装置,用于密封门窗,所述门窗包括门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密封装置包括:
密封槽,设于所述门窗框上,所述密封槽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
第一密封圈,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槽口内;
第二密封圈,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槽口内,所述第二密封圈具有密封腔;
气源;
充放气装置,与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气源分别连接,所述充放气装置用于向所述密封腔内充放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口靠近所述门窗的外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
第一矩形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槽口内;
其中,所述第一槽口为矩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还包括:
密封本体;
第二矩形结构,设于所述密封本体的一端,并容置于所述第二槽口内;
其中,所述第二槽口为矩形槽,所述密封本体围合出所述密封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窗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
输气管,一端与所述气源连接,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圈连接,以对所述密封腔充放气体;
气体充放组件,设于所述输气管上;
控制器,与所述气体充放组件通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窗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充放组件包括:
开关控制阀,设于所述输气管上,所述开关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换向阀,设于所述输气管上,所述换向阀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减压阀,设于所述输气管上;
其中,所述减压阀位于所述开关控制阀和所述气源之间,所述换向阀设于所述开关控制阀和所述密封腔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窗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充放组件还包括:
分流器,与所述输气管连接;
多个分气管,分别与所述分流器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分气管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密封圈,每个所述分气管上设有一个所述换向阀,多个所述换向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窗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装置还包括:
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门窗是否关闭。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门窗密封装置,所述门窗框设于所述车体上;
其中,所述门窗还包括门窗体,所述门窗体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门窗体打开或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为消防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52900.XU CN214728113U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门窗密封装置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52900.XU CN214728113U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门窗密封装置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28113U true CN214728113U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59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52900.XU Active CN214728113U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门窗密封装置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2811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221141A (zh) * | 2024-12-03 | 2024-12-31 | 浙江朝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牵伸甬道结构及其调节方法 |
-
2021
- 2021-03-31 CN CN202120652900.XU patent/CN21472811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221141A (zh) * | 2024-12-03 | 2024-12-31 | 浙江朝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牵伸甬道结构及其调节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745707A (en) | Sliding door construction utilizing an inflatable seal | |
CN214728113U (zh) | 门窗密封装置和车辆 | |
GB2161430A (en) | Ships door seals | |
CN102135190A (zh) | 气动收缩式卸料阀及粉粒物料运输车 | |
CN210617827U (zh) | 一种车辆及其车厢门板密封装置 | |
CN102416854B (zh) | 一种车辆门边充气密封系统 | |
CN110206587B (zh) | 一种应急封堵门 | |
KR20170081476A (ko) | 차량용 푸셔 액슬 시스템의 콘트롤박스 | |
CN107308577B (zh) | 冲锋消防车 | |
CN210654738U (zh) | 一种垃圾车尾门密封结构 | |
CN213710864U (zh) | 一种密封性能良好的人防门 | |
CN217074151U (zh) | 车厢加热连接装置及作业机械 | |
CN212454537U (zh) | 一种低真空隧道交通系统和低真空隧道的疏散结构 | |
CN116653746A (zh) | 一种灭火运输车 | |
CN212828308U (zh) | 一种液罐半挂车装卸制动连锁系统 | |
CN209557670U (zh) | 一种充气式密封装置的控制系统 | |
EP0246736A1 (en) | Pneumatic double acting piston and cylinder device | |
CN210221436U (zh) | 一种地铁车辆气密试验封堵工装 | |
CN209324229U (zh) | 一种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防护门 | |
CN221069505U (zh) | 油罐阀门气动控制结构 | |
CN212332342U (zh) | 一种用于消防车贯穿式驾驶室密封装置 | |
CN222075777U (zh) | 一种矿车安全消防系统 | |
CN218234913U (zh) | 一种充气式双气囊气密门 | |
CN210234630U (zh) | 一种汽车窗框总成 | |
CN211493547U (zh) | 能有消防功能的汽车轮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7 Address after: 413062 Floor 3, No. 1 Factory Building, Sany Zhongyang Industrial Park, East New District, Yuxiangshan Street, Yi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101, Shiba Village, Henglongqiao Town) Patentee after: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31 industrial city,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atentee befor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