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9691U - 一种防护面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护面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79691U CN214679691U CN202022950164.4U CN202022950164U CN214679691U CN 214679691 U CN214679691 U CN 214679691U CN 202022950164 U CN202022950164 U CN 202022950164U CN 214679691 U CN214679691 U CN 2146796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k
- air
- hood
- protective
- exhaust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面罩,包括:面罩、头罩、阻隔层和导气件,面罩包括防护镜、排气孔和进气孔,排气孔穿设于防护镜的上端,进气孔穿设于防护镜的下端,进气孔处设置有过滤件,排气孔和进气孔连通至面罩内部,头罩与面罩连接,并且头罩包覆面罩的边缘处,阻隔层设置在面罩及头罩的连接处,导气件设置在排气孔;通过上述方案,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面罩及头罩的内部,导气件用于引导面罩及头罩内部的空气至排气孔,空气通过排气孔排出至面罩及头罩的外部,阻隔层用于阻隔外部空气、细菌及粉尘从面罩及头罩的连接处进入到面罩及头罩的内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罩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护面罩。
背景技术
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不同种类的危险物质,如飞沫、污染物质、病原体、花粉、飘浮的细微石绵纤维粉尘等,而上述的危险物质若是不经阻隔而直接接触或吸入到人体,将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工作人员需穿戴防护衣来避免直接暴露于危险物质下。
除此之外,在特殊场合中,例如半导体生产、生化技术、精密机械、制药及医院等行业对环境污染特别敏感的行业,必须将环境参数条件控制在某一个需求范围内,才不会对制作过程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半导体业对室内的温湿度、洁净度要求尤其严格,而为了达成洁净的需求,人体的毛发、皮屑或是汗水、飞沫不能进入到工作环境中,因此也需要通过特殊衣物阻隔,将影响洁净度的物质封锁在人体与衣物之间。
而综观目前普遍所使用的无尘衣、防静电衣等防护衣物,在形式上通常为一体成形式包覆全身,仅暴露出颜面与手脚,再通过面罩、口罩、手套或是鞋套等附属防护配件来达到全身性的阻绝效果。
由于人体处于大面积的隔绝状态,因此,除了前述的危险物质或是人体污染物之外,人体所散发出来的热能及湿气也将一并被阻滞于防护衣物的内侧,使在工作中所产生的人体热能及湿气没办法被有效散发,因而会迫使工作人员在穿戴防护衣物一段时间后,即处于非常闷热的工作环境,不但会使工作效率降低,也大幅缩短工作人员所能负荷的工作时间。
虽然,在高科技领域的无尘室中,温度大多由空调控制在25度至27度的范围,在医院、实验室等地方亦有空调维持温度,但即便有空调,待穿上防护衣或无尘衣之后,人体依然会感到相当闷热,并不舒适。
况且,大部分的工作环境并没有空调,如化纤或玻璃纤维制程、高压清洗工作、油槽清理或是喷漆处理等场合中,当穿上防护衣以抵御外在工作环境的危险物质时,防护衣产生的极度闷热感觉将增加使用者心理与生理上的负担。
而对于穿戴防护衣所产生的极度闷热感觉,过去技术中大多针对防护衣的材质来做改良,通过不断改善材质的透气性,能使过量的热能及湿气得以排出。然而,在材质上做改良而提升的透气率有其极限,在隔绝防护与透气散热的概念冲突之下,高透气率材质的防护衣终究仅有杯水车薪般的透气散热效果。而且,高透气率材质的单价相当昂贵,进而使防护衣的价格水涨船高,这对于需要大量员工必须穿防护衣才能工作的厂商,或是仅需在少数特定事件中才穿戴防护衣的使用者而言,高价的防护衣将成为可观的生产成本,或是由于使用次数而不符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面罩,通过排气孔及进气孔的设置,并且搭配过滤件及导气件的设置,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到面罩及头罩的内部,并且导气件用于引导面罩及头罩内部的空气至排气孔,空气通过排气孔排出至面罩及头罩的外部,而阻隔层用于阻隔外部空气从面罩及头罩的连接处进入到面罩及头罩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减少工作人员穿戴防护衣所造成的闷热情况,并且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大幅增加了工作人员所能负荷的工作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防护面罩,包括:面罩,所述面罩包括至少一防护镜、至少一排气孔和至少一进气孔,所述排气孔穿设于所述防护镜的上端,所述进气孔穿设于所述防护镜的下端,所述进气孔设置一过滤件,所述排气孔及所述进气孔连通至所述面罩内部;头罩,所述头罩与所述面罩连接,并且所述头罩包覆所述面罩的边缘处;至少一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设置于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连接处;以及至少一导气件,所述导气件设置在所述排气孔;其中,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孔进入到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内部,并且所述导气件用于引导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内部的空气至该排气孔,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至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外部,而所述阻隔层用于阻隔外部空气从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连接处进入到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内部。
较佳地,所述过滤件包括一滤材,所述滤材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较佳地,所述导气件为风扇,所述导气件带动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内部的空气流动。
较佳地,所述进气孔及所述过滤件的数量各为两个,所述过滤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气孔处。
较佳地,所述头罩的后脑部设置至少一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用于调整所述头罩的密合度。
较佳地,所述头罩的下巴部设置至少一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用于调整所述头罩的密合度。
较佳地,所述头罩的下巴部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连接一内袋,所述内袋具有一容置空间。
较佳地,所述内袋位于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内部,并且所述内袋覆盖所述进气孔。
较佳地,所述开口的边缘处设置一拉链,所述拉链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开口。
较佳地,还包括至少一过滤材,所述过滤材设置在所述内袋的所述容置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护面罩,主要通过所述排气孔及所述进气孔的设置,并且搭配所述过滤件及所述导气件的设置,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孔进入到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内部,并且所述导气件用于引导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内部的空气至所述排气孔,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至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外部,而所述阻隔层用于阻隔外部空气从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连接处进入到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内部,从而阻隔外在污染空气、杂质及粉尘,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减少工作人员穿戴防护衣所造成的闷热情况,并且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大幅增加了工作人员所能负荷的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线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一实施例的穿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A线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防护面罩;10-面罩;11-防护镜;12-排气孔;13-进气孔;20-过滤件;21-滤材;30-头罩;31a-第一伸缩件;31b-第二伸缩件;32-开口;33-内袋;331-容置空间;34-拉链;40-阻隔层;50-导气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一实施例的实施形态。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线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一实施例的穿戴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面罩100,包括:
面罩10,所述面罩10包括至少一防护镜11、至少一排气孔12及至少一进气孔13,所述排气孔12穿设于所述防护镜11的上端,所述进气孔13穿设于所述防护镜11的下端,所述进气孔13处设置有一过滤件20,所述排气孔12及所述进气孔13连通至所述面罩10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件20包括一滤材21,所述滤材21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镜11为防雾、防眩光及符合光学角度的防护镜。
头罩30,所述头罩30连接所述面罩10,并且所述头罩30包覆所述面罩10的边缘处。
至少一阻隔层40,所述阻隔层40设置于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连接处。
至少一导气件50,所述导气件50设置在所述排气孔1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气件50为风扇,所述导气件50带动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的空气流动。
具体来说,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孔13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并且所述导气件50用于引导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内部的空气至所述排气孔12,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12排出至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外部,而所述阻隔层40用于阻隔外部空气从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连接处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13及所述过滤件20的数量各为两个,所述过滤件20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气孔13处。
需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防护面罩100需同时穿戴一防护衣200,以致达到包覆全身,并且进一步达到全身性的阻绝效果。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在另一图中未示出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护面罩100及所述防护衣200为一体成形。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技术效果,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由此可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
请参阅图4所示,并且搭配图1至图3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孔13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并且所述导气件50用于引导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的空气至所述排气孔12,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12排出至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外部,而所述阻隔层40用于阻隔外部空气从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连接处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
需进一步说明的是,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孔13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同时所述过滤件20的所述滤材21过滤空气中的飞沫、污染物质、病原体、花粉、飘浮的细微石绵纤维粉尘等危险物质,并且过滤后的空气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接着,过滤后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12排出所述该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外部,此时所述导气件50带动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的空气流动,使过滤后的空气引导至所述排气孔12,并且通过所述排气孔12将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的空气排至外,以致达到减少工作人员穿戴防护衣所造成的闷热情况,同时工作人员穿戴所述防护面罩100时,同时过滤空气中的飞沫、污染物质、病原体、花粉、飘浮的细微石绵纤维粉尘等危险物质,达到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
因此,由上述说明可进一步得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护面罩100,主要通过所述排气孔12及所述进气孔13的设置,并且搭配所述过滤件20及所述导气件50的设置,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孔13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并且所述导气件50用于引导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内部的空气至所述排气孔12,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12排出至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外部,而所述阻隔层40用于阻隔外部空气从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连接处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以致本实用新型达到减少工作人员穿戴防护衣所造成的闷热情况,并且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也大幅增加工作人员所能负荷的工作时间,本实用新型同时达到过滤空气中的飞沫、污染物质、病原体、花粉、飘浮的细微石绵纤维粉尘等危险物质,从而提高工作人员使用时的安全性。
第二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形态。
请参阅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差异在于,所述头罩30的后脑部设置至少一第一伸缩件31a,所述第一伸缩件31a用于调整所述头罩30的密合度。
具体来说,为了符合不同工作人员的头型,工作人员配戴所述防护面罩100时,通过调节所述第一伸缩件31a,使所述头罩30符合工作人员的头型,并且所述头罩30为可挠性。
因此,第二实施例不仅能达到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亦能提供不同的结构,第二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一伸缩件31a的设置,使得所述防护面罩100可对应不同工作人员的头型调整所述头罩30的密合度,增加所述防护面罩100的实用性及便利性。
第三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三实施例的实施形态。
请参阅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差异在于,该头罩30的下巴部设置至少一第二伸缩件31b,所述第二伸缩件31b用于调整所述头罩30的密合度。
具体来说,为了符合不同工作人员的脸型,工作人员配戴所述防护面罩100时,通过调节所述第二伸缩件31b,使所述头罩30符合工作人员的脸型及下巴的形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在另一图中未示出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头罩30的后脑部及下巴部各设置所述第一伸缩件31a,第二伸缩件31b,以致所述防护面罩100同时达到对应不同的工作人员的头部、脸部及下巴形状而做调整。
因此,第三实施例不仅能达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技术效果,亦能提供不同的结构,第三实施例通过第二伸缩件31b的设置,以致该防护面罩100可对应不同工作人员的脸型及下巴形状调整该头罩30的密合度,增加该防护面罩100的实用性及便利性。
第四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四实施例的实施形态。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并且搭配图4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A-A线剖面示意图。第四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差异在于,所述头罩30的下巴部凹设一开口32,所述开口32连接一内袋33,所述内袋33具有一容置空间331,所述内袋33位于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并且所述内袋33覆盖所述进气孔13,所述开口32的边缘处设置一拉链34,所述拉链34用于开启或闭合所述开口32,并且更包含至少一过滤材60,所述过滤材60设置在所述内袋33的所述容置空间331中。
需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内袋33的材质选自凉感、抗菌及亲肤的其中的一或其组合,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孔13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同时所述滤材21及所述过滤材60过滤空气中的飞沫、污染物质、病原体、花粉、飘浮的细微石绵纤维粉尘等危险物质,并且过滤后的空气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接着,过滤后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12排出至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外部,此时所述导气件50带动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的空气流动,将过滤后的空气引导至所述排气孔12,并且通过所述排气孔12将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的空气排至外,以致达到减少工作人员穿戴防护衣所造成的闷热情况,同时工作人员穿戴该防护面罩100时,同时过滤空气中的飞沫、污染物质、病原体、花粉、飘浮的细微石绵纤维粉尘等危险物质,达到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
因此,第四实施例不仅能达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的技术效果,亦能提供不同的结构,第四实施例通过所述开口32、所述内袋33及所述拉链34的设置,并且搭配所述过滤材60的设置,以致该防护面罩100对吸入的空气做二次过滤的动作,达到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使用上的安全性。
兹,再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可达成的预期技术效果陈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该防护面罩100,其主要通过所述排气孔12及所述进气孔13的设置,并且搭配所述过滤件20及所述导气件50的设置,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孔13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并且所述导气件50用于引导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内部的空气至所述排气孔12,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12排出至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外部,而所述阻隔层40用于阻隔外部空气从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连接处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以致本实用新型达到减少工作人员穿戴防护衣所造成的闷热情况,并且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也大幅增加工作人员所能负荷的工作时间,本实用新型同时达到过滤空气中的飞沫、污染物质、病原体、花粉、飘浮的细微石绵纤维粉尘等危险物质,以致增加工作人员使用上的安全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实施效果及技术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进气孔13及所述过滤件20的设置,使所述防护面罩100达到过滤空气中的飞沫、污染物质、病原体、花粉、飘浮的细微石绵纤维粉尘等危险物质,以致提升工作人员使用上的安全性。
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排气孔12及所述导气件50的设置,所述导气件50带动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的空气流动,将过滤后的空气引导至所述排气孔12,并且通过所述排气孔12将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的空气排至外,以致所述防护面罩100减少工作人员穿戴防护衣所造成的闷热情况。
第三,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阻隔层40的设置,以致所述防护面罩100达到阻隔外部空气从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连接处进入到所述面罩10及所述头罩30的内部。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面罩100具有无过多零组件,达到减少所述防护面罩100整体的重量,以致降低使用者的头部的承受压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数据,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因此,本实用新型时已具备新型专利要件,依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罩,所述面罩包括至少一防护镜、至少一排气孔和至少一进气孔,所述排气孔穿设于所述防护镜的上端,所述进气孔穿设于所述防护镜的下端,所述进气孔处设置有一过滤件,所述排气孔和所述进气孔连通至所述面罩内部;
头罩,所述头罩与所述面罩连接,且所述头罩包覆所述面罩的边缘处;
至少一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设置于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连接处;以及
至少一导气件,所述导气件设置在所述排气孔;
其中,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孔进入到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内部,所述导气件引导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内部的空气至所述排气孔,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至所述面罩和所述头罩的外部,所述阻隔层阻隔外部空气从所述面罩和所述头罩的连接处进入到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包括一滤材,所述滤材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件为风扇,所述导气件带动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内部的空气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过滤件的数量各为两个,所述过滤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气孔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的后脑部设置至少一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用于调整所述头罩的密合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的下巴部设置至少一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用于调整所述头罩的密合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的下巴部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连接一内袋,所述内袋具有一容置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袋位于所述面罩及所述头罩的内部,且所述内袋覆盖所述进气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50164.4U CN214679691U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一种防护面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50164.4U CN214679691U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一种防护面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79691U true CN214679691U (zh) | 2021-11-12 |
Family
ID=78557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950164.4U Active CN214679691U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一种防护面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7969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241620A1 (en) * | 2021-02-03 | 2022-08-04 | Eastern Mark Enterprises Limited | Protective mask |
-
2020
- 2020-12-08 CN CN202022950164.4U patent/CN21467969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241620A1 (en) * | 2021-02-03 | 2022-08-04 | Eastern Mark Enterprises Limited | Protective mask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96218U (ja) | マスク | |
EP3061502B1 (en) | Unpowered respiratory protective hood with breathing mask reducing fogging of face shield | |
US10980305B2 (en) | Length adjustable shroud usable with helmet and earmuffs | |
CN110325247B (zh) | 头戴物 | |
CN201469929U (zh) | 新型防尘正压密封头盔 | |
KR20180034051A (ko) | 방호복 | |
KR101455070B1 (ko) | 탈착 가능한 마스크 패드가 구비된 두건 | |
CN105188855A (zh) | 具有相变材料的呼吸器 | |
CN214679691U (zh) | 一种防护面罩 | |
KR20170069674A (ko) | 웨어러블 공기청정기 | |
KR101962613B1 (ko) | 공기정화부가 구비된 모자 | |
KR20180036377A (ko) | 챙이 구비된 모자용 공기정화장치 | |
KR20140010258A (ko) | 방진 마스크가 구비된 헤드셋 | |
TWM611208U (zh) | 防護面罩之結構改良 | |
CN210409276U (zh) | 一种气幕型防护帽 | |
KR101692949B1 (ko) | 방진 마스크 | |
US20220241620A1 (en) | Protective mask | |
CN2730412Y (zh) | 防护正压密封面具系列 | |
EP3987968A1 (en) | Pleated protective clothing | |
TWM611171U (zh) | 可拆式面罩防塵衣 | |
US20230117930A1 (en) | Positive Pressure Respirator Assembly | |
KR102288049B1 (ko) | 공기 순환 기능을 가진 보호복 | |
KR200415985Y1 (ko) | 안면 마스크 | |
CN212575474U (zh) | 透明呼吸防护装置及带有透明呼吸防护装置的连体防护服 | |
KR102068045B1 (ko) | 주름이 형성된 보호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