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4629887U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9887U
CN214629887U CN202022783416.9U CN202022783416U CN214629887U CN 214629887 U CN214629887 U CN 214629887U CN 202022783416 U CN202022783416 U CN 202022783416U CN 214629887 U CN214629887 U CN 214629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 cavity
heater
spiral
air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834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峰
蒋路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834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29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9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9887U/zh
Priority to JP2023518030A priority patent/JP7590558B2/ja
Priority to EP21896819.6A priority patent/EP4252560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30524 priority patent/WO2022111318A1/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10510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57453A/ko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4Waterproof or air-tight seals for hea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8Fluid transfer means, e.g. pumps
    • A24F40/485Valves; Apert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6Heater el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oupling elements or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4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 H05B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2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ing gaseous material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加热器用于对加热基质进行加热并包括开设有螺旋形通道和敞口腔的支撑组件,所述螺旋形通道的两端形成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敞口腔用于收容所述加热基质且其一端形成与外界连通的敞开口,所述进气口相对所述出气口更加靠近所述敞开口,所述螺旋形通道至少部分的围绕于所述敞口腔;从所述进气口输入所述螺旋形通道内的外界气体经所述出气口输出至所述敞口腔。外界气体在螺旋形通道内的流动路径较长,使得外界气体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尽可能回收较多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并防止支撑组件存在局部高温并产生灼热的不适感。

Description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器及包含该加热器的加热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加热雾化装置通过加热不燃烧的烘烤方式对烟支等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从而生成可供用户抽吸的烟雾(气溶胶),与直接将烟支燃烧以产生烟雾相比较,该烘烤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烟雾中的有害成分,使得加热雾化装置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加热雾化装置通常包括加热器和电源组件,电源组件对加热器供电,加热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热量而雾化形成烟雾。但是,对于传统的加热器,其外表面会产生局部高温,导致用户在握持加热器时会产生灼热的不适感甚至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如何消除加热器外表面上所存在的局部高温。
一种加热器,用于对加热基质进行加热,包括开设有螺旋形通道和敞口腔的支撑组件,所述螺旋形通道的两端形成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敞口腔用于收容所述加热基质且其一端形成与外界连通的敞开口,所述进气口相对所述出气口更加靠近所述敞开口,所述螺旋形通道至少部分的围绕于所述敞口腔;从所述进气口输入所述螺旋形通道内的外界气体经所述出气口输出至所述敞口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具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且朝向相同的顶端面和内底壁面,所述内底壁面界定所述敞口腔的部分边界,所述敞开口和所述进气口均设置在所述顶端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形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旋形通道的进气口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顶端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内支架和外支架,所述敞口腔开设在所述内支架上,所述内支架具有呈环状的内侧壁面和外侧壁面,所述内侧壁面被所述外侧壁面环绕并界定所述敞口腔的部分边界,所述外侧壁面上凹陷形成有螺旋形凹槽,所述外支架套设在所述内支架上并将所述螺旋形凹槽封盖形成所述螺旋形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的加热组件,所述内支架还具有底端面和内底壁面,所述内底壁面与所述底端面的朝向相反并界定所述敞口腔的部分边界,所述内支架上还开设有贯穿所述底端面和内底壁面的配合孔,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底端面之间形成有导气通道,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底端面,从所述出气口输出的外界气体依次经所述导气通道和所述配合孔以进入所述敞口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具有界定所述敞口腔边界的内底壁面和内侧壁面,所述内侧壁面环绕所述内底壁面设置,所述内侧壁面上开设有螺旋形凹槽,所述螺旋形凹槽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内底壁面,所述加热基质被套设在所述内侧壁面内并将所述螺旋形凹槽封盖形成所述螺旋形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支撑组件的轴向,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敞口腔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内底壁面连接并凸出所述内底壁面设置;当所述加热基质与所述凸起部抵接时,所述敞口腔位于所述加热基质与所述内底壁面之间的空间形成连通所述螺旋形通道的导气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黑度系数小于0.1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覆盖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外表面上。一种加热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电源组件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由于敞口腔沿垂直支撑组件的轴向具有正投影,至少部分正投影位于螺旋形通道所在区域之内。使得螺旋形通道中的外界气体能与支撑组件上向外传导的热量直接接触,同时,外界气体在螺旋形通道内的流动路径较长,使得外界气体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尽可能回收较多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并防止支撑组件存在局部高温并产生灼热的不适感。并且,外界气体在螺旋形通道中各处的流速相同,有效防止外界气体出现涡流等流动不畅的现象,能有效确保传导至支撑组件上的热量均匀分布在支撑组件的外表面,进一步避免支撑组件出现局部高温。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加热器与烟支配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加热器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加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的立体分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加热器中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加热器中支撑组件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热器10用于对加热基质进行加热,以使加热基质雾化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烟雾,加热基质可以为烟支20等气溶胶生成基质。
第一实施例
同时参阅图2、图3和图4,加热器10包括支撑组件100、加热组件200和隔热层(图未示),支撑组件100与加热组件200相互连接。加热组件200包括基座210和加热片220,加热片220的一端为固定端而固定在基座210上,加热片22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可以穿刺在烟支20的内部。当加热片220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时,烟支20吸收加热片220的热能而雾化形成烟雾。
支撑组件100包括内支架110和外支架120,内支架110和外支架120两者均可以为柱形筒状结构,外支架120套设在内支架110外部,隔热层可以附着在外支架120的外表面上,使得隔热层与用户直接接触。隔热层的黑度系数可以小于0.1,故隔热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同时参阅图4、图5和图6,内支架110具有顶端面151、外侧壁面152、底端面153、内侧壁面154和内底壁面155。顶端面151、底端面153和外侧壁面152三者形成内支架110的外表面,内底壁面155和内侧壁面154两者形成内支架110的内表面,内底壁面155可以为平面状,内侧壁面154可以为圆柱面,内侧壁面154与内底壁面155的周边连接而环绕内底壁面155设置,内底壁面155沿水平方向延伸,内侧壁面154沿竖直方向延伸。内支架110上开设有敞口腔130,内侧壁面154与内底壁面155两者共同界定该敞口腔130的边界,也可以理解为内侧壁面154与内底壁面155共同围成该敞口腔130,烟支20收容在该敞口腔130内。顶端面151和底端面153两者也可以均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顶端面151、底端面153和内底壁面155三者沿内支架110的轴向间隔设置,内底壁面155位于顶端面151和底端面153之间,顶端面151和内底壁面155两者朝上设置,底端面153朝下设置。使得底端面153最靠近基座210,内底壁面155相较于底端面153更远离基座210,顶端面151最远离基座210。外侧壁面152同样为圆柱面,外侧壁面152的上端与顶端面151连接,外侧壁面152的下端与底端面153连接,外侧壁面152环绕内侧壁面154设置。
外侧壁面152上开设有螺旋形凹槽143,螺旋形凹槽14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为四个或三个等。四个螺旋形凹槽143的旋向可以相同,例如可以同时左旋或右旋。每个螺旋形凹槽143的上端贯穿内支架110的顶端面151,从而使得螺旋形凹槽143的上端形成进气口141;螺旋形凹槽143的下端贯穿内支架110的底端面153,从而使得螺旋形凹槽143的下端形成出气口142。当外支架120套设在内支架110上后,外支架120与外侧壁面152相抵接,使得螺旋形凹槽143被外支架120封盖而形成螺旋形通道140。从进气口141输入螺旋形通道140内的外界气体经出气口142输出,换言之,外界气体最先从进气口141输入至螺旋形通道140之内,且最后从出气口142输出至螺旋形通道140之外。
敞口腔130的端部贯穿内支架110的顶端面151而形成敞开口131,即敞开口131设置在该顶端面151上,烟支20可以通过该敞开口131插入至敞口腔130内,使得敞开口131对烟支20形成收容作用。加热片220的一部分收容在该敞口腔130内,当烟支20与敞口腔130配合时,加热片220可以穿刺至烟支20内部。螺旋形通道140的进气口141同样位于该顶端面151上,当螺旋形通道14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进气口141环绕敞开口131设置,且多个进气口141沿内支架110的周向间隔设置,例如任意相邻两个进气口141所间隔的角度相等,即多个进气口141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鉴于螺旋形通道140的出气口142位于该底端面153,以整个支撑组件100的轴向为参考方向,此时,进气口141和出气口142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敞口腔130的长度。换言之,敞口腔130沿垂直于该参考方向的正投影全部落在该螺旋形通道140所覆盖的区域之内。很明显,进气口141相对出气口142更加靠近敞开口131。当然,进气口141也可以位于外侧壁面152上,即进气口141与敞开口131在参考方向上存在一定的距离,此时,进气口141和出气口142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敞口腔130的长度,使得敞口腔130沿垂直于该参考方向的正投影的一部分落在该螺旋形通道140所覆盖的区域之内,另一部分则落在该螺旋形通道140所覆盖的区域之外。总之,至少部分正投影位于螺旋形通道140所覆盖区域之内。
基座210和内支架110的底端面153之间还形成有导气通道161,内支架110上还开设有配合孔162,该配合孔162为通孔且贯穿内底壁面155和底端面153,使得配合孔162同时连通敞口腔130和导气通道161,加热片220穿过该配合孔162而使其一部分收容在敞口腔130之内。当用户抽吸烟支20时,外界气体从进气口141输入至螺旋形通道140内部并从出气口142输出至导气通道161中,然后从导气通道161经配合孔162进入至敞口腔130内,从而使得外界气体携带烟雾以被用户吸收,故外界气体依次经螺旋形通道140、导气通道161和配合孔162而进入至敞口腔130内以携带烟雾。
通过设置该螺旋形通道140,在用户抽吸和加热片220产生热量的过程中,当温度较低的外界气体流经该螺旋形通道140时,外界气体将吸收内支架110上的热量而重新从导气通道161和配合孔162流入至敞口腔130内,故外界气体可以对热量起到一定的回收作用。一方面使得外界气体回收的热量可以重新用于烟支20的加热,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率,从而提高整个加热器10能量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敞口腔130传导至外支架120上的热量,减低外支架120上的温度,防止用户在握持整个支撑组件100时会产生灼热的不适感甚至烫伤。
假如螺旋形通道140采用直线型通道进行替换时,由于外界气体在直线型通道内的流动路径远小于在螺旋形通道140内的流动路径,使得外界气体无法在较短的流动路径吸收足够的热量进入敞口腔130内,即外界气体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导致热量的回收利用率不高。大部分热量仍然传导至支撑组件100的外表面,使得支撑组件100的外表面产生灼热的不适感。而该实施例采用螺旋形通道140,进气口141和出气口142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敞口腔130的长度,使得螺旋形通道140中的外界气体能与内支架110上各部分向外传导的热量直接接触,同时,外界气体在螺旋形通道140内的流动路径较长,使得外界气体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尽可能回收较多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并防止支撑组件100产生灼热的不适感。
假如螺旋形通道140采用不规则通道进行替换时,外界气体在不规则通道中会产生涡旋和湍流(即紊流),使得外界气体在该不规则通道中各处的流速不尽相同。外界气体在涡旋处流动较慢,在其他部位则流速相对较快,因此,当外界气体在该不规则通道中某处的速较快时,将使得外界气体于该处在较短之间内来不及吸收较多的热量,该处无法及时吸收的热量将直接传到至支撑组件100的外表面,继而使得支撑组件100外表面上与该不规则通道中气体流速较快之处所对应的位置将出现局部高温。而该实施例采用螺旋形通道140,外界气体在螺旋形通道140中各处的流速基本相同,有效防止外界气体出现涡流等流动不畅的现象,当大部分热量被螺旋形通道140的外界气体回收至敞口腔130内时,能有效确保传导至支撑组件100上的热量均匀分布在支撑组件100的外表面,避免外表面出现局部高温而导致用户产生不适感。
同时,外支架120上附着有隔热层,该隔热层进一步阻止敞口腔130中的热量向外辐射,提高整个加热器10能量的利用率,并防止加热器10外表面温度过高。
第二实施例
同时参阅图7、图8和图9,该第二实施例的加热器10与第一实施例的加热器10的主要区别在于:螺旋形通道140直接开设在支撑组件100的内侧壁面154上,使得螺旋形通道140中外界气体所形成的气流能与烟支20直接接触。而对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加热器10,显然,螺旋形通道140中外界气体所形成的气流无法与烟支20直接接触。
具体而言,加热器10包括支撑组件100、加热组件200和隔热层,支撑组件100与加热组件200相互连接。加热组件200包括基座210和加热片220,加热片220的一端为固定端而固定在基座210上,加热片22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可以穿刺在烟支20的内部。当加热片220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时,烟支20吸收加热片220的热能而雾化形成烟雾。
支撑组件100可以为柱形筒状结构,隔热层可以附着在支撑组件100的外表面上,使得隔热层与用户直接接触。隔热层的黑度系数可以小于0.1,故隔热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支撑组件100具有顶端面151、外侧壁面152、底端面153、内侧壁面154和内底壁面155。顶端面151、底端面153和外侧壁面152三者形成支撑组件100的外表面,内底壁面155和内侧壁面154两者形成支撑组件100的内表面,内底壁面155可以为平面状,内侧壁面154可以为环状,内侧壁面154与内底壁面155的周边连接而环绕内底壁面155设置,内底壁面155沿水平方向延伸,内侧壁面154沿竖直方向延伸。支撑组件100上开设有敞口腔130,内侧壁面154与内底壁面155两者共同界定该敞口腔130的边界,也可以理解为内侧壁面154与内底壁面155共同围成该敞口腔130,烟支20收容在该敞口腔130内。顶端面151和底端面153两者也可以均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顶端面151、底端面153和内底壁面155三者沿支撑组件100的轴向间隔设置,内底壁面155位于顶端面151和底端面153之间,顶端面151和内底壁面155两者朝上设置,底端面153朝下设置。使得底端面153最靠近基座210,内底壁面155次之,顶端面151最远离基座210。外侧壁面152同样为环状,外侧壁面152的上端与顶端面151连接,外侧壁面152的下端与底端面153连接,外侧壁面152环绕内侧壁面154设置。
内侧壁面154上开设有螺旋形凹槽143,螺旋形凹槽14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为四个或三个等。四个螺旋形凹槽143的旋向可以相同,例如可以同时左旋或右旋。螺旋形凹槽143的上端贯穿支撑组件100的顶端面151,从而使得螺旋形凹槽143的上端形成进气口141;螺旋形凹槽143的下端延伸至内底壁面155,从而使得螺旋形凹槽143的下端形成出气口142。当烟支20收容在敞口腔130中时,烟支20与内侧壁面154相抵接,使得螺旋形凹槽143被烟支20封盖而形成螺旋形通道140。从进气口141输入螺旋形通道140内的外界气体经出气口142输出,换言之,外界气体最先从进气口141输入至螺旋形通道140之内,且最后从出气口142输出至螺旋形通道140之外。
敞口腔130的端部贯穿支撑组件100的顶端面151而形成敞开口131,即敞开口131设置在该顶端面151上,烟支20可以通过该敞开口131插入至敞口腔130内,使得敞开口131对烟支20形成收容作用。加热片220的一部分收容在该敞口腔130内,当烟支20与敞口腔130配合时,加热片220可以穿刺至烟支20内部。螺旋形通道140的进气口141同样位于该顶端面151上,当螺旋形通道14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进气口141沿支撑组件100的周向间隔设置,例如任意相邻两个进气口141所间隔的角度相等,即多个进气口141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鉴于螺旋形通道140的下端延伸至内底壁面155而形成出气口142,以整个支撑组件100的轴向为参考方向,此时,进气口141和出气口142两者之间的距离等于敞口腔130的长度。换言之,敞口腔130沿垂直于该参考方向的正投影全部刚好落在该螺旋形通道140所覆盖的区域之内,即该正投影覆盖全部螺旋形通道140所在的区域。很明显,进气口141相对出气口142更加靠近敞开口131。当然,进气口141也可以位于外侧壁面152上,即进气口141与敞开口131在参考方向上存在一定的距离,此时,进气口141和出气口142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敞口腔130的长度,使得敞口腔130沿垂直于该参考方向的正投影的一部分落在该螺旋形通道140所覆盖的区域之内,另一部分则落在该螺旋形通道140所覆盖的区域之外。总之,至少部分正投影位于螺旋形通道140所覆盖区域之内。
支撑组件100还包括凸起部170,凸起部170设置在该内底壁面155上,凸起部170相对该内底壁面155凸出一定的高度,当烟支20的下端与凸起部170相抵接时,敞口腔130位于烟支20与内底壁面155之间的空间将形成导气通道161,换言之,烟支20和内底壁面155两者将敞口腔130的一部分围设形成导气通道161。支撑组件100上还开设有配合孔162,该配合孔162为通孔且同时贯穿内底壁面155和底端面153,使得配合孔162连通导气通道161,加热片220穿过该配合孔162而使其一部分收容在敞口腔130之内。当然,配合孔162可以被密封处理,使得导气通道161中的气体无法从配合孔162中流出。当用户抽吸烟支20时,外界气体从进气口141输入至螺旋形通道140内部并从出气口142输出至导气通道161中,从而使得外界气体携带烟雾以被用户吸收,故外界气体通过螺旋形通道140进入导气通道161以携带烟雾。
通过设置该螺旋形通道140,在用户抽吸和加热片220产生热量的过程中,当温度较低的外界气体流经该螺旋形通道140时,外界气体将吸收支撑组件100上的热量而重新进入至导气通道161内,故外界气体可以对热量起到一定的回收作用。一方面使得外界气体回收的热量可以重新用于烟支20的加热,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率,从而提高整个加热器10能量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敞口腔130传导至支撑组件100上的热量,减低支撑组件100的温度,防止用户在握持整个支撑组件100时会产生灼热的不适感甚至烫伤。
假如螺旋形通道140采用直线型通道进行替换时,由于外界气体在直线型通道内的流动路径远小于在螺旋形通道140内的流动路径,使得外界气体无法在较短的流动路径吸收足够的热量进入敞口腔130内,即外界气体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导致热量的回收利用率不高。大部分热量仍然传导至支撑组件100的外表面,使得支撑组件100的外表面产生灼热的不适感。而该实施例采用螺旋形通道140,进气口141和出气口142之间的轴向距离等于敞口腔130的长度,使得螺旋通道中的外界气体能与支撑组件100上各部分向外传导的热量直接接触,同时,外界气体在螺旋形通道140内的流动路径较长,使得外界气体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尽可能回收较多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并防止支撑组件100产生灼热的不适感。
假如螺旋形通道140采用不规则通道进行替换时,外界气体在不规则通道中会产生涡旋和湍流(即紊流),使得外界气体在该不规则通道中各处的流速不尽相同。外界气体在涡旋处流动较慢,在其他部位则流速相对较,因此,当外界气体在该不规则通道中某处的速较快时,将使得外界气体于该处在较短之间内来不及吸收较多的热量,该处无法及时吸收的热量将直接传到至支撑组件100的外表面,继而使得支撑组件100外表面上与该不规则通道中气体流速较快之处所对应的位置将出现局部高温。而该实施例采用螺旋形通道140,外界气体在螺旋形通道140中各处的流速基本相同,有效防止外界气体出现涡流等流动不畅的现象,当大部分热量被螺旋形通道140的外界气体回收至导气通道161内时,能有效确保传导到至支撑组件100上的热量均匀分布在支撑组件100的外表面,避免外表面出现局部高温而导致用户产生不适感。
同时,支撑组件100上附着有隔热层,该隔热层进一步阻止敞口腔130中的热量向外辐射,提高整个加热器10能量的利用率,并防止加热器10外表面温度过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和加热器10,加热器10与电源组件可拆卸连接,电源组件对加热器10中的加热片220供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热器,用于对加热基质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有螺旋形通道和敞口腔的支撑组件,所述螺旋形通道的两端形成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敞口腔用于收容所述加热基质且其一端形成与外界连通的敞开口,所述进气口相对所述出气口更加靠近所述敞开口,所述螺旋形通道至少部分的围绕于所述敞口腔;从所述进气口输入所述螺旋形通道内的外界气体经所述出气口输出至所述敞口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具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且朝向相同的顶端面和内底壁面,所述内底壁面界定所述敞口腔的部分边界,所述敞开口和所述进气口均设置在所述顶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旋形通道的进气口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顶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内支架和外支架,所述敞口腔开设在所述内支架上,所述内支架具有呈环状的内侧壁面和外侧壁面,所述内侧壁面被所述外侧壁面环绕并界定所述敞口腔的部分边界,所述外侧壁面上凹陷形成有螺旋形凹槽,所述外支架套设在所述内支架上并将所述螺旋形凹槽封盖形成所述螺旋形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的加热组件,所述内支架还具有底端面和内底壁面,所述内底壁面与所述底端面的朝向相反并界定所述敞口腔的部分边界,所述内支架上还开设有贯穿所述底端面和内底壁面的配合孔,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底端面之间形成有导气通道,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底端面,从所述出气口输出的外界气体依次经所述导气通道和所述配合孔以进入所述敞口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具有界定所述敞口腔边界的内底壁面和内侧壁面,所述内侧壁面环绕所述内底壁面设置,所述内侧壁面上开设有螺旋形凹槽,所述螺旋形凹槽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内底壁面,所述加热基质被套设在所述内侧壁面内并将所述螺旋形凹槽封盖形成所述螺旋形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撑组件的轴向,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敞口腔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内底壁面连接并凸出所述内底壁面设置;当所述加热基质与所述凸起部抵接时,所述敞口腔位于所述加热基质与所述内底壁面之间的空间形成连通所述螺旋形通道的导气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黑度系数小于0.1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覆盖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外表面上。
10.一种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组件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电源组件可拆卸连接。
CN202022783416.9U 2020-11-26 2020-11-26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Active CN214629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3416.9U CN214629887U (zh) 2020-11-26 2020-11-26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JP2023518030A JP7590558B2 (ja) 2020-11-26 2021-11-15 加熱器及び加熱霧化装置
EP21896819.6A EP4252560A4 (en) 2020-11-26 2021-11-15 Heater, and heating atomization apparatus
PCT/CN2021/130524 WO2022111318A1 (zh) 2020-11-26 2021-11-15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KR1020237010510A KR20230057453A (ko) 2020-11-26 2021-11-15 가열기 및 가열 무화 장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3416.9U CN214629887U (zh) 2020-11-26 2020-11-26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9887U true CN214629887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68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83416.9U Active CN214629887U (zh) 2020-11-26 2020-11-26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252560A4 (zh)
JP (1) JP7590558B2 (zh)
KR (1) KR20230057453A (zh)
CN (1) CN214629887U (zh)
WO (1) WO202211131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1318A1 (zh) * 2020-11-26 2022-06-0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CN115363267A (zh) * 2022-09-23 2022-11-22 四川三联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加热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EP4312613A4 (en) * 2021-11-11 2024-10-16 KT&G Corporatio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WITH SUPPORT SUPPLYING AIR TO AN AEROSOL GENERATING ART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E029516T2 (en) * 2012-01-03 2017-02-28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assembly with improved airflow
GB2513635A (en) * 2013-05-02 2014-11-05 Nicoventures Holdings Ltd Electronic cigarette
US9681688B1 (en) * 2014-12-16 2017-06-20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E-vaping device
CN111772243B (zh) 2015-02-06 2023-08-04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改进的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提取器
JP6318302B2 (ja) 2015-04-06 2018-04-25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香味吸引器、内側保持部材、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及び内側保持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7772540B (zh) * 2016-08-29 2021-11-02 卓尔悦欧洲控股有限公司 烤烟电子烟及其烟锅结构
CN110494053B (zh) 2017-04-11 2022-05-31 韩国烟草人参公社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7476951U (zh) * 2017-09-25 2018-06-12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体加热烟雾生成系统
CN208480602U (zh) * 2018-06-04 2019-02-12 绿烟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非燃烧烟具
CN108618201A (zh) 2018-06-04 2018-10-09 绿烟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非燃烧烟具
KR102372338B1 (ko) * 2018-07-06 2022-03-08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N209931485U (zh) * 2019-03-06 2020-01-14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烟支加热器及电加热吸烟装置
CN110574968A (zh) * 2019-06-18 2019-12-17 筑思有限公司 电子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
CN210581014U (zh) 2019-08-26 2020-05-22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锁烟功能的电子烟具
CN110623313B (zh) * 2019-11-04 2022-04-05 四川三联新材料有限公司 加热卷烟烟具气路结构以及加热卷烟烟具
CN110771956B (zh) * 2019-11-26 2020-12-08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
CN211298441U (zh) * 2019-12-09 2020-08-21 南通金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提取加热不燃烧卷烟的加热装置
CN111436663A (zh) * 2020-05-18 2020-07-24 南通金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环绕式气流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629887U (zh) * 2020-11-26 2021-11-09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1318A1 (zh) * 2020-11-26 2022-06-0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EP4312613A4 (en) * 2021-11-11 2024-10-16 KT&G Corporatio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WITH SUPPORT SUPPLYING AIR TO AN AEROSOL GENERATING ARTICLE
CN115363267A (zh) * 2022-09-23 2022-11-22 四川三联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加热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57453A (ko) 2023-04-28
EP4252560A1 (en) 2023-10-04
JP2023542017A (ja) 2023-10-04
WO2022111318A1 (zh) 2022-06-02
EP4252560A4 (en) 2024-10-23
JP7590558B2 (ja) 202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29887U (zh)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CN111264910A (zh) 加热模组及电子烟具
CN113133559A (zh) 发热体、加热组件和电子雾化器
CN114698876A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107969735B (zh) 电子雾化器
CN108323823A (zh) 一种改进气流的气溶胶发生系统和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110967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5303056U (zh) 发热体、加热组件和电子雾化器
CN2123453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6601677U (zh) 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
CN216875000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74113U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烟具用的空气加热组件及烟具
WO2023124498A1 (zh) 雾化顶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791479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0580985U (zh) 烟液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7161101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7162790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974183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5606868A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0881695A (zh) 低温烟具及其发热组件
CN115226957A (zh)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8898354U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771508U (zh)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650319U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245643U (zh) 电子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