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4440U - 一种减震器塔顶上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器塔顶上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64440U CN214564440U CN202120365986.8U CN202120365986U CN214564440U CN 214564440 U CN214564440 U CN 214564440U CN 202120365986 U CN202120365986 U CN 202120365986U CN 214564440 U CN214564440 U CN 2145644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wer top
- hole
- shock absorber
- bearing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塔顶上座,包括塔顶主体、轴承座、弹簧托盘、防松螺母、限位块;塔顶主体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通孔;轴承座以可滑动调节的方式设置在塔顶主体的下端面上;轴承座上设有关节轴承;弹簧托盘设置在轴承座的下方,弹簧托盘上设有第二通孔;防松螺母的下端插入到关节轴承内;减震器的活塞杆穿过第二通孔和关节轴承并与防松螺母螺纹连接;限位块的第一端套置在塔顶主体的上方;限位块的第二端往远离第一通孔的方向延伸,限位块的第二端与车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塔顶上座与车体车架连接,通过防松螺母与活塞杆连接,进而通过弹簧托盘与减震器的筒身外的弹簧接触,实现减震器与车体的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器塔顶上座。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在筒身内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现在的减震器将车体和底盘连接起来,在底盘随地面震动时,减震器吸收来自底盘的震动,使整个车体更平稳,让乘坐人员更舒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减震器的活塞杆与车体连接是死链接,当底盘震动过大时连接点会形变,严重时会车体会产生裂缝,为交通工具的安全运行埋下严重的隐患,需要一种既可以刚性连接车体,也有一定自由度的塔顶连接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减震器塔顶上座。
一种减震器塔顶上座,包括塔顶主体、轴承座、弹簧托盘、防松螺母、限位块;
所述塔顶主体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轴承座以可滑动调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塔顶主体的下端面上,轴承座的滑动方向与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轴承座上设有关节轴承;
所述弹簧托盘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下方,弹簧托盘上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防松螺母的下端插入到所述关节轴承内;减震器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关节轴承并与所述防松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限位块的第一端套置在所述塔顶主体的上方;所述限位块的第二端往远离第一通孔的方向延伸,限位块的第二端与车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器塔顶上座,通过塔顶上座与车体车架连接,通过防松螺母与活塞杆连接,进而通过弹簧托盘与减震器的筒身外的弹簧接触,实现减震器与车体的连接;通过设置塔顶上座、轴承座与弹簧托盘,其结构强度大,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弹簧托盘可防止筒身外的弹簧异步异响;通过设置关节轴承使活塞杆与轴承座之间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且能保证活塞杆始终承受轴向载荷,保证活塞杆的使用寿命;通过将轴承座设置为可滑动调节,可调整倾角,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倾角;通过设置限位块,可通过限位块与车体车架连接,防止塔顶转动,限位块与塔顶主体可拆卸连接,方便生产以及安装替换。
进一步地,所述塔顶主体的上端面设有安装环;所述限位块的第一端设有穿孔,所述限位块的第一端的穿孔套设在塔顶主体的安装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穿孔的内壁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安装环的侧面设有对应定位凸部的凹陷部;定位凸部与凹陷部对应卡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定位凸部,可避免限位块安装后沿安装环轴向转动,进而使限位块安装后与安装环保持一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个塔顶锁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塔顶锁环与安装环的侧面螺纹连接,并压紧限位块。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个塔顶锁环,可防止限位块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塔顶锁环的数量为两个。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塔顶锁环具有两个,可防止塔顶锁环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的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条形槽;还包括四条螺丝;螺丝穿过对应的条形槽并与所述塔顶主体的下端面螺纹连接,使所述轴承座以可滑动调节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塔顶主体的下端面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条形槽和螺丝,方便滑动调整轴承座位置,进而调整倾角。
进一步地,所述塔顶主体的下端面对应条形槽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螺丝孔,所述螺丝可与螺丝孔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螺丝孔,方便调节轴承座的可滑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塔顶主体的下端面设有供关节轴承滑动空间的滑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滑槽,可提供空间给关节轴承移动,且方便用户从第一通孔的位置拆装防松螺母,使塔顶上座整体结构更紧凑。
进一步地,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和所述弹簧托盘之间,所述轴套的上端插设在所述关节轴承内,轴套的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减震器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轴套和关节轴承并与所述防松螺母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轴套可避免活塞杆直接与关节轴承接触,提高活塞杆与关节轴承的寿命,减少摩擦损耗和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还包括L型垫圈;所述L型垫圈套设在所述弹簧托盘的下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L型垫圈,可进一步防止筒身外的弹簧异步异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塔顶上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塔顶上座的零件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塔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塔顶主体;11、第一通孔;12、安装环;131、紧固锁环;132、防松动锁环;14、滑槽;15、螺丝孔;20、轴承座;21、关节轴承;22、条形槽;23、螺丝;30、弹簧托盘;40、防松螺母;50、轴套;60、L型垫圈;70、限位块;71、穿孔;711、定位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一种减震器塔顶上座,包括塔顶主体10、轴承座20、弹簧托盘30、防松螺母40、限位块70、两个塔顶锁环、轴套50、L型垫圈60;
具体的,所述塔顶主体10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通孔11;
具体的,所述轴承座20以可滑动调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塔顶主体10的下端面上,轴承座20的滑动方向与第一通孔11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轴承座20上设有关节轴承21;
更具体的,所述轴承座20的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条形槽22;还包括四条螺丝23;螺丝23穿过对应的条形槽22并与所述塔顶主体10的下端面螺纹连接,使所述轴承座20以可滑动调节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塔顶主体10的下端面上;
更具体的,所述塔顶主体10的下端面对应条形槽22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螺丝23孔15,所述螺丝23可与螺丝23孔15螺纹连接;
更具体的,所述塔顶主体10的下端面设有供关节轴承21滑动空间的滑槽14。
具体的,所述弹簧托盘30设置在所述轴承座20的下方,弹簧托盘30上设有第二通孔;
具体的,所述防松螺母40的下端插入到所述关节轴承21内;减震器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关节轴承21并与所述防松螺母40螺纹连接;
更具体的,所述轴套50设置在所述轴承座20和所述弹簧托盘30之间,所述轴套50的上端插设在所述关节轴承21内,轴套50的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减震器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轴套50和关节轴承21并与所述防松螺母40螺纹连接;
更具体的,所述L型垫圈60套设在所述弹簧托盘30的下方。
具体的,所述限位块70的第一端套置在所述塔顶主体10的上方;所述限位块70的第二端往远离第一通孔11的方向延伸,限位块70的第二端与车架连接;
更具体的,所述塔顶主体10的上端面设有安装环12;所述限位块70的第一端设有穿孔71,所述限位块70的第一端的穿孔71套设在塔顶主体10的安装环12上。
更具体的,所述穿孔71的内壁设有定位凸部711;所述安装环12的侧面设有对应定位凸部711的凹陷部(图未示);定位凸部711与凹陷部对应卡接。
更具体的,所述安装环12与所述第一通孔11同轴设置;所述塔顶锁环共两个,其中一个为紧固锁环131、另一个为防松动锁环132;所述塔顶锁环与安装环12的侧面螺纹连接,并压紧限位块70。
本实施例的减震器塔顶的安装过程:
通过螺丝23穿过条形槽22,并与塔顶主体10螺纹连接,进而安装好轴承座20;每条条形槽22通过两条螺丝23安装;
将限位块70安装到安装环12内,进而通过紧固锁环131与安装环12螺纹连接,并压紧限位块70;进而将防松动锁环132与安装环12螺纹连接,并压紧所述紧固锁环131;
将减震器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轴套50和关节轴承21并与所述防松螺母40螺纹连接;通过限位块70的第二端使塔顶上座与车体车架连接;
用户可通过轴承座20与塔顶主体10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倾角。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塔顶上座与车体车架连接,通过防松螺母与活塞杆连接,进而通过弹簧托盘与减震器的筒身外的弹簧接触,实现减震器与车体的连接;通过设置塔顶上座、轴承座与弹簧托盘,其结构强度大,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弹簧托盘可防止筒身外的弹簧异步异响;通过设置关节轴承使活塞杆与轴承座之间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且能保证活塞杆始终承受轴向载荷,保证活塞杆的使用寿命;通过将轴承座设置为可滑动调节,可调整倾角,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倾角;通过设置限位块,可通过限位块与车体车架连接,防止塔顶转动,限位块与塔顶主体可拆卸连接,方便生产以及安装替换。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定位凸部,可避免限位块安装后沿安装环轴向转动,进而使限位块安装后与安装环保持一体。
通过设置两个塔顶锁环,可防止限位块松动。
塔顶锁环具有两个,可防止塔顶锁环松动。
通过设置条形槽和螺丝,方便滑动调整轴承座位置,进而调整倾角。
通过设置多个螺丝孔,方便调节轴承座的可滑动范围。
通过设置滑槽,可提供空间给关节轴承移动,且方便用户从第一通孔的位置拆装防松螺母,使塔顶上座整体结构更紧凑。
通过设置轴套可避免活塞杆直接与关节轴承接触,提高活塞杆与关节轴承的寿命,减少摩擦损耗和降低噪音。
通过设置L型垫圈,可进一步防止筒身外的弹簧异步异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震器塔顶上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顶主体,所述塔顶主体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通孔;
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以可滑动调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塔顶主体的下端面上,轴承座的滑动方向与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轴承座上设有关节轴承;
弹簧托盘,所述弹簧托盘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下方,弹簧托盘上设有第二通孔;
防松螺母,所述防松螺母的下端插入到所述关节轴承内;减震器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关节轴承并与所述防松螺母螺纹连接;
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第一端套置在所述塔顶主体的上方;所述限位块的第二端往远离第一通孔的方向延伸,限位块的第二端与车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塔顶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顶主体的上端面设有安装环;所述限位块的第一端设有穿孔,所述限位块的第一端的穿孔套设在塔顶主体的安装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塔顶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内壁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安装环的侧面设有对应定位凸部的凹陷部;定位凸部与凹陷部对应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塔顶上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塔顶锁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塔顶锁环与安装环的侧面螺纹连接,并压紧限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器塔顶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顶锁环的数量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塔顶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的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条形槽;还包括四条螺丝;螺丝穿过对应的条形槽并与所述塔顶主体的下端面螺纹连接,使所述轴承座以可滑动调节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塔顶主体的下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塔顶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顶主体的下端面对应条形槽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螺丝孔,所述螺丝可与螺丝孔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塔顶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顶主体的下端面设有供关节轴承滑动空间的滑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器塔顶上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和所述弹簧托盘之间,所述轴套的上端插设在所述关节轴承内,轴套的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减震器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轴套和关节轴承并与所述防松螺母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器塔顶上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型垫圈;所述L型垫圈套设在所述弹簧托盘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65986.8U CN214564440U (zh) | 2021-02-08 | 2021-02-08 | 一种减震器塔顶上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65986.8U CN214564440U (zh) | 2021-02-08 | 2021-02-08 | 一种减震器塔顶上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64440U true CN214564440U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350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65986.8U Active CN214564440U (zh) | 2021-02-08 | 2021-02-08 | 一种减震器塔顶上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64440U (zh) |
-
2021
- 2021-02-08 CN CN202120365986.8U patent/CN2145644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617769U (zh) | 汽车减震器主托架结构 | |
CN107542829B (zh) | 减振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3089907A (zh) | 一种稳定性较高的汽车减振器总成 | |
CN214564440U (zh) | 一种减震器塔顶上座 | |
CN219904043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支架 | |
CN2900920Y (zh) | 水平式摩托车后减震器 | |
CN203906637U (zh) | 一种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上的液压减震器 | |
CN209687986U (zh) | 一种摩托车用双杠液压减震器 | |
CN202707894U (zh) | 空气弹簧减振器和车辆 | |
CN112477683B (zh) | 重卡换电电池箱的安装结构 | |
CN215334143U (zh) | 一种新型汽车降噪减震器 | |
CN216805103U (zh) |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减振结构 | |
CN114198453A (zh) | 一种减震器塔顶和减震器 | |
CN108547907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减震器 | |
CN115263992A (zh) | 基于可调频吸振与主动隔振的三向宽频大载荷减振装置 | |
CN205298379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减震器结构 | |
CN113352829A (zh) | 滑柱总成及车辆 | |
CN215321861U (zh) | 用于汽车底盘后悬挂减震安装筒 | |
CN100363642C (zh) | 一种水平式摩托车后减震器 | |
CN222663113U (zh) | 一种汽车悬架减震机构 | |
CN111216506A (zh) | 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和双横臂后悬架总成及安装方法 | |
CN221120766U (zh) | 一种整体式吊环汽车减震器 | |
CN221195881U (zh) | 减振器定心护腕压缩阀 | |
CN112253668A (zh) | 一种减振器的可调节低速回弹阻尼结构 | |
CN220668216U (zh) | 一种减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