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50584U - 一种插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管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50584U CN214550584U CN202023159016.7U CN202023159016U CN214550584U CN 214550584 U CN214550584 U CN 214550584U CN 202023159016 U CN202023159016 U CN 202023159016U CN 214550584 U CN214550584 U CN 2145505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cuff
- catheter
- trachea
- pat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管组件,包括置入气管内部的导管和固定凸起,固定凸起设置于气管外部并通过卡合导管将插管组件固定于患者气管内部,其中,固定凸起按照能够吸收分泌物的方式连接两端分别设置于气管内部和外部的抽吸管。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的将气管插管固定于患者喉部内的气管通道内,并且比传统气喉部开口插管具有更好的密闭患者气管的作用和抽吸喉咽部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管组件。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手术是呼吸困难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常见的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实际对气管插管的使用中,长时间将气管插管置入口鼻处会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与患者自身状况差、患有慢性肺疾病和长期卧床且有痰不易咳出等因素有关,因而对长期需要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尽早采取喉部开口气管插管治疗。但采用喉部开口气管插管治疗依然会产生咽喉分泌物,并且存在采用传统囊套的气管插管不易稳固于患者气道内的可能。
公开号为CN10263173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吸痰注药型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组件及制造方法,该装置包括气管插管包括弧形的插管主体、气囊、两个注药囊和吸痰管,插管主体的管壁内成型有注药通道,插管主体的管壁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显影线和吸痰管。所述插管组件包括上述气管插管、痰液收集组件、气囊充气组件和注药组件。吸痰管和管壁内具有充气通道和注药通道的直管,在直管的管壁上加工容置槽、以及各通道的出入口,然后弯曲制得插管主体;成型气囊和两个注药囊的囊体,将它们与插管主体结合,加工注药小孔。该装置的成型气囊依然是传统气管插管相似的且与导气管同轴套设的气囊套。因在喉部开口进行气管插管手术时,气管插管需要垂直插入咽喉部,若采用该装置的气管插管之间插入喉部,会导致该气管插管弯折角度过大且该成型气囊不易完全贴合于患者喉部气道壁周围,使得连接不牢靠,成型气囊产生的弧度也会对患者喉部气管壁某一侧产生应力集中的可能,让患者产生不适。公开号为CN209378241U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多气囊气管插管以及多气囊气管插管组件。多气囊气管插管包括气管插管、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对第一气囊组件进行充气的第一充气件和对第二气囊组件进行充气的第二充气件,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第一充气件以及第二充气件均与气管插管连接,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交叉设置,第一充气件与第一气囊组件连通,第二充气件与第二气囊组件连通。该装置固定插管的方法依然为套接可充气气囊,然而气囊扩张的不可控性和堵塞气管分泌物的排出等因素使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插管脱离和病人窒息的风险。
由此,需要一种连接更牢固、密封性更好和便于抽吸患者喉部分泌物的喉管开口用气管插管。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实用新型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管组件,包括置入气管内部的导管和固定凸起,固定凸起设置于气管外部并通过卡合导管将插管组件固定于患者气管内部,其中,固定凸起按照能够吸收分泌物的方式连接两端分别设置于气管内部和外部的抽吸管。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抽吸管自气管外部沿导管轴向方向延伸入凹槽。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凹槽通过抽吸管将气管内部的分泌物排出至设置有吸附垫的固定凸起。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固定凸起由若干个凸状侧翼和连接凸状侧翼的中心环构成,固定凸起通过中心环套设导管。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导管以环套的方式连接囊套,囊套设置有靠近固定凸起的囊套近端和远离固定凸起的囊套远端,导管的远端部贯穿囊套近端所在平面的非几何中心和囊套远端所在平面的几何中心。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导管与囊套近端所在的平面相交后得到的相交点到囊套近端所在的平面的几何中心的距离不小于导管的半径长度。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插管组件还包括沿导管轴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充放气管,充放气管按照能够使囊套实现充气膨胀或抽气收缩效力的方式连接囊套。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布置于导管轴向方向的凹槽以嵌接的方式半封闭式的包裹充放气管或抽吸管。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抽吸管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便于抽吸分泌物的通孔。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套管的管道轴线与囊套远端所在平面相交后得到的相交点的位置不得超出以囊套远端所在平面的几何中心为原点并以套管半径长度为半径值的圆形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可以更好的固定于患者喉部内的气管通道内;
第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比传统气喉部开口插管具有更好的密闭患者气管的作用;
第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设有端部包含多孔洞的抽吸管,能避免抽吸时被患者喉部息肉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时位于患者喉咽部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囊套与导管连接段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囊套与导管连接段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垫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导管 200:囊套
300:固定凸起 400:气管
110:导管接口 120:近端部
130:远端部 140:弯曲区域
220:囊套远端 210:囊套近端
123:充放气管 124:抽吸管
125:通孔 126:凹槽
310:吸附垫 410:内部
420:外部 500:第一部分
600: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管组件。在传统气管插管中,气管插管一侧端设置的气囊部以沿插管管径轴向方向均匀布置的方式贴合或一体设置于气管插管外表面侧,以这样规则的方式布置的气囊不利于气管插管的气囊部完整地贴合在患者后咽部,并且外置的气管插管受拨动或患者的移动的影响都会使得内置于患者喉咽部的气管插管的气囊在其咽喉部处移动,最终造成患者后咽部发炎化脓。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是一种整体外部形状细长且在气囊部位设置有囊套200的装置。包括置入气管内部410的导管100、围绕导管100的可膨胀的囊套200和设置于气管外部420并通过卡合导管100将插管组件固定于气管内部410的固定凸起300,其中,固定凸起300按照能够吸收分泌物的方式连接两端分别设置于气管内部410和外部420的抽吸管124。该囊套200除了具有和现有技术中的囊套200可在导管100上充气扩张的功能外,还具有比现有技术中的气管插管装置更好与喉咽口贴合的能力,具体的说,本装置的可膨胀的囊套200在充满气体后在其轴向方向上以更适宜贴合人体喉部的方式模制成形。例如将本装置与患者喉咽部接触的囊套200的表面设置更能贴合患者气道通道的弧状面。
优选地,如图1所示的工作状态下的本装置气管插管结构示意图,当需要使用本装置向患者喉咽部进气操作时,通过呼吸机或其他机械式的供气设备向本装置的导管100的导管接口110导入气体。导管100外侧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将本装置固定在喉部皮肤面的固定凸起300,优选地,固定凸起300可以是以粘贴和/或整体环绕卡抱的方式将本装置固定于患者头部或颈部,有利于防止触动本装置的外置部件导致内置于患者喉咽口的囊套200发生与喉咽部摩擦导致化脓的不利情况。
优选地,由图1所示,将位于导管100上且远离固定凸起300的囊套200设计成一种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气管插管在喉咽部的固定性能更具稳定性的一种气囊套的同时不会完全密封住患者喉咽口,有利于在插管的同时实现对患者喉咽部的化脓物的抽吸操作。其中,导管100与现有技术中的导管装置有着相同的中空结构,该管状导管100包括近端部120、远端部130和处于这些端部中间的弯曲区域140,在使用本装置的过程中,导管100以插入患在喉部的方式设置于患者气管路径中。如图1所示,在将本装置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入患者喉咽部时,在本装置远端部130的囊套200能沿患者喉咽部方向进入患者喉部中。
优选地,按如图1所示方向,在将本装置竖直向下穿入患者喉部时,导管100的远端部130向远离患者头部的水平方位弯折并进入患者喉咽部预定位置,该预定位置为患者会厌软骨后的气管400内,其目的为了将本装置的包含囊套200的导管100设置于患者气管并实现将导管100固定于气管400内的功能。本装置的可以自由膨胀收缩的囊套200包含有囊套远端220和囊套近端210。导管100的远端部130以贯穿囊套远端220所在平面的方式嵌入在囊套远端220所在平面的中心位置;导管100以贯穿囊套近端210所在平面的方式嵌入在囊套近端210所在平面的非中心位置。即,导管100轴线与囊套200长轴方向的几何轴线通过分叉式的方式将囊套200嵌套于导管100外侧,优选地,在导管100贯穿进入囊套近端210所在平面的位置,该导管100的轴线与该平面形成的交点到该平面的几何中心的距离至少为一个导管100的半径长度。
优选地,按照如图1所示的方向,当操作者将本装置中含有囊套200的导管100置入患者喉咽部时,通过外部设备对囊套200施加气压后,囊套200整体膨胀,并以密封住喉咽部气管下方但避免密封住喉咽部气管上方的气管的方式存在。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将喉咽部化脓后的粘液由喉部创口导出至喉部表面外。在固定凸起300的下方设置便于吸收来自喉部创口流出的液体的吸附垫310。布置于导管100轴向方向的凹槽126以嵌接的方式半封闭式的包裹充放气管123或抽吸管124。如图4所示,凹槽126通过抽吸管将气管内部的分泌物排出至设置有吸附垫310的固定凸起。该吸附垫310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设置于固定凸起300下表面,该下表面位于采用本装置对患者实施手术时位于患者喉部皮肤与固定凸起300之间。优选地,该吸附垫310一侧面设置含粘胶面,用于将该吸附垫310贴合在固定凸起300下表面。固定凸起300由若干个凸状侧翼和连接凸状侧翼的中心环构成,固定凸起300通过中心环套设导管。
优选地,在如图2所表示的囊套200与导管100连接段的右侧视图中,导管100轴线与囊套远端220所在平面相交后得到的相交点的位置不得超出以囊套远端220所在平面的几何中心为原点并以导管100半径长度为半径值的圆形面内。
优选地,在如图3所示的囊套200与导管100连接段的左视图中,导管100轴线与囊套近端210所在的平面相交后得到的相交点到囊套近端210所在的平面的几何中心的距离大于等于导管100的半径长度。具体地,导管100轴线与囊套近端210所在的平面相交后得到的相交点到囊套近端210所在的平面的几何中心的距离大于等于8mm,但导管100与囊套200相贯面不得超出囊套近端210所在的平面。导管100可在沿囊套近端210所在的平面的几何中心所在的竖直轴线上移动。
优选地,图1为本装置设置于患者喉咽部后的全剖视图,在该视图所示的结构和方向中,囊套200被分为两个不同面积大小的囊套200第一部分500和囊套200第二部分600,第一部分500基于密封患者气管的形式贴合于患者喉咽部上表面;第二部分600基于密封患者气管的形式贴合于患者喉咽部下表面。囊套200的厚度由第一部分500与患者喉咽部上表面所接触的位置逐渐向第二部分600与患者喉咽部下表面接触处变薄,这样的厚度布置方式能使得囊套200插入患者气管时囊套200的形状变化较小,从而使得导管100在囊套200中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的可能,保证本装置易于将患者喉部分泌物由喉部开凿口处排出患者体外的要求。优选地,囊套200第一部分500的壁厚为15-30μm;囊套200第二部分600的壁厚为5-15μm。
优选地,当气管插管患者平躺并接受气管插管手术时,第二部分600较薄的区域与患者喉咽部下表面接触,由于重力的因素,患者分泌物可滞留在该区域内并通过喉部开凿口将患者分泌物排出在固定凸起300的下方设置便于吸收来自喉部创口流出的液体的吸液垫310中。囊套200的第二部分600相对于第一部分500的厚度更薄,使得囊套200的第二部分600外壁弹性张力更大,有利于患者站立或坐立后,分泌物由第二部分600与患者喉咽接触的位置流出。
优选地,囊套200构件的材质可以是热塑性聚氨酯聚合物、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热塑性聚烯烃嵌段共聚物、S600S二嵌段弹性体、SE600S三嵌段弹性体、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以及它们的掺合物和混合物。优选地,采用材料为聚氨酯的囊套200相对于使用其它材料组成的囊套200对人体更具亲合性。该聚氨酯的热塑性和弹性都符合囊套200在使用时的性能要求。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囊套200充气和放气的充放气管123和能抽吸患者分泌物的抽吸管124。至少一个充放气管123沿导管100轴向方向设置,充放气管123按照能够使囊套200实现充气膨胀或抽气收缩效力的方式连接囊套200。因囊套200的第一部分500和囊套200的第二部分600一体连通,所以将充放气管123连通设置于囊套200的第一部分500后,通过充放气管123向充放气管123连接的囊套200的第一部分500进行充放气操作时第二部分600也会随之进行充放气功能。这些使囊套200实现充气和放气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所用到的柔性的管道和相关配件。
优选地,如图1所示,导管100装置还包括沿着导管100和囊套200的柔性抽吸管124,抽吸管124自气管外部420沿导管100轴向方向延伸入凹槽126。使得最终积累在靠近囊套200的第二部分600的气管壁端的分泌物能够被移除。该抽吸管124的抽吸开口可设置于囊套200的外壁任意一侧。优选地,可在囊套200与患者喉咽管壁接触的囊套200弧形夹缝处也即是开口125设置若干个可用于抽吸功能的抽吸管124,为保证抽吸管124产生负压后将喉部息肉吸附于抽吸管124管口导致抽吸管124堵塞,在单个抽吸管口设置多个通孔125,有利于提高抽吸效力。为保证抽吸管124不刮伤喉部开凿口,在导管100与喉部开凿口接触的位置处设置可容纳抽吸管124的凹槽126,该凹槽126在沿导管100轴向方向为U形弧槽。保证导管100向气管400的通气需求值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导管100在患者喉部开凿口处的导管100直径,使得患者喉部开凿口也随之减小,减小手术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首先,将未通气的本装置消毒清洗后,将导管100沿患者喉部开凿口置入气管400中,当固定凸起300的条状凸起接触到患者喉部后通过医用胶带将其固定,然后通过充放气管123向囊套200内充气,使得囊套200扩张并贴合至患者气管壁面,直至将导管100定置于气管400通道内。
其次,在手术过程中或长时间使用本装置时,通过针筒抽吸柔性抽吸管124,以致于抽吸管124产生负压,并且将患者喉咽部分泌物抽离出。
最后,通过固定抽吸管124或充放气管123的导管100轴向方向设置的长条状凹槽内还存在的间隙,在患者站立或坐立的情况下,可将靠近患者头部一端的囊套200表面的分泌物沿该凹槽126间隙流出至固定凸起300下表面的吸附垫310内,实现方便排出喉咽分泌物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插管组件,包括置入气管内部(410)的导管(100)和固定凸起(3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凸起(300)设置于气管外部(420)并通过卡合导管(100)将所述插管组件固定于患者气管内部(410),其中,所述固定凸起(300)按照能够吸收分泌物的方式连接两端分别设置于气管内部(410)和外部(420)的抽吸管(1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124)自气管外部(420)沿所述导管(100)轴向方向延伸入凹槽(1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6)通过所述抽吸管(124)将气管内部(410)的分泌物排出至设置有吸附垫(310)的所述固定凸起(3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起(300)由若干个凸状侧翼和连接所述凸状侧翼的中心环构成,所述固定凸起(300)通过中心环套设所述导管(1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00)以环套的方式连接囊套(200),所述囊套(200)设置有靠近所述固定凸起(300)的囊套近端(210)和远离所述固定凸起(300)的囊套远端(220),所述导管(100)的远端部(130)贯穿所述囊套近端(210)所在平面的非几何中心和所述囊套远端(220)所在平面的几何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00)与所述囊套近端(210)所在的平面相交后得到的相交点到所述囊套近端(210)所在的平面的几何中心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导管(100)的半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组件还包括沿所述导管(100)轴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充放气管(123),所述充放气管(123)按照能够使所述囊套(200)实现充气膨胀或抽气收缩效力的方式连接所述囊套(2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布置于所述导管(100)轴向方向的所述凹槽(126)以嵌接的方式半封闭式的包裹所述充放气管(123)和/或所述抽吸管(1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124)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便于抽吸分泌物的通孔(12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00)的管道轴线与所述囊套远端(220)所在平面相交后得到的相交点的位置不得超出以所述囊套远端(220)所在平面的几何中心为原点并以所述导管(100)半径长度为半径值的圆形面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59016.7U CN214550584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一种插管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59016.7U CN214550584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一种插管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50584U true CN214550584U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366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5901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550584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一种插管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50584U (zh) |
-
2020
- 2020-12-24 CN CN202023159016.7U patent/CN21455058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96338B2 (en) | Tracheal tube and suction device | |
US20100147309A1 (en) | Tracheal Catheter With a Flexible Lumen for Subglottic Suctioning | |
KR102423196B1 (ko) | 기관 튜브 및 석션 디바이스 | |
JP2002540905A (ja) | 使い捨てラリンジアルマスク装置 | |
WO2014166136A1 (zh) | 多腔道一体式可插内窥镜的喉罩 | |
CN210963450U (zh) | 一种能用于监测气囊上方二氧化碳浓度的气管导管 | |
CN104958818A (zh) | 多功能双囊气管插管 | |
CN106512170A (zh) | 一种使用舒适、减少刺激的气管插管 | |
CN217612362U (zh) | 一种多功能气管插管导管 | |
CN107362428B (zh) | 一种通气导管 | |
CN214550584U (zh) | 一种插管组件 | |
CN111346285A (zh) | 一种改进的单腔支气管导管 | |
CN215024444U (zh) | 一种磁引导双腔管 | |
CN212214341U (zh) | 一次性使用无菌硅胶气管插管 | |
CN204890869U (zh) | 多功能双囊气管插管 | |
CN209967336U (zh) | 一种新型儿童气管插管 | |
CN113975575A (zh) | 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 | |
CN209630369U (zh) | 一种护理用的多功能输氧鼻塞 | |
CN215135269U (zh) | 一种冲吸式双气囊气管插管 | |
CN221771185U (zh) | 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 | |
CN210631563U (zh) | 输氧管插管病人脱机用管道 | |
CN222110666U (zh) | 双气囊鼻通气导管 | |
CN205127036U (zh) | 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双腔喉罩气道导管 | |
CN108325041A (zh) | 能持续充气的气管插管 | |
CN221998555U (zh) | 一种插管软镜引导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