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4525778U - 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 - Google Patents

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25778U
CN214525778U CN202120378588.XU CN202120378588U CN214525778U CN 214525778 U CN214525778 U CN 214525778U CN 202120378588 U CN202120378588 U CN 202120378588U CN 214525778 U CN214525778 U CN 214525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capsule
breaking
pressure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85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永琢
陈秀娟
毛鹏
杜国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 Guan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 Guan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 Guan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 Guan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785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25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25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25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包括:胶囊壳体,具有能盛放茶叶的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出茶口;弹性元件和刺入元件,位于所述胶囊壳体内,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刺入元件沿朝向所述出茶口的方向依次分布;其中,所述弹性元件能在所述内腔的压力下向所述刺入元件的方向变形,在被所述刺入元件刺穿的状态下,以使所述内腔与所述出茶口形成连通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能够实现对茶叶的多次带压冲泡,满足了不同茶品类对冲泡参数的不同需求。

Description

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
背景技术
高阻隔性是指材料的阻水阻氧能力。高阻隔材质制作的包装能够明显延长食品的贮藏时间,提高食品的保香性。高阻隔性的包装对于茶叶的保鲜性同样尤为重要。对于茶叶来说,高阻隔胶囊是一个很好的贮存容器。同时,适当的压力对于茶叶快速萃取有利。因此,对于茶叶来说,高阻隔的带压胶囊萃取效果会更佳。
但是,出于产线成本和工艺难度限制,高阻隔带压胶囊开发难度高,目前市面上的高阻隔带压胶囊种类屈指可数,而且这些高阻隔带压胶囊专为咖啡设计,且压力不可调节,不适合泡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能够实现对茶叶的多次带压冲泡,满足了不同茶品类对冲泡参数的不同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包括:
胶囊壳体,具有能盛放茶叶的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出茶口;
弹性元件和刺入元件,位于所述胶囊壳体内,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刺入元件沿朝向所述出茶口的方向依次分布;
其中,所述弹性元件能在所述内腔的压力下向所述刺入元件的方向变形,在被所述刺入元件刺穿的状态下,以使所述内腔与所述出茶口形成连通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元件为朝向所述内腔的内部凸出的弧形变形部,在所述内腔的压力作用下,所述弧形变形部沿朝向所述内腔的内部的反向方向凸出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刺入元件具有多个液流通道,所述内腔能通过多个所述液流通道与所述出茶口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流通道为开设在所述刺入元件的外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刺入所述内腔的方向贯穿所述刺入元件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元件由承托件承载而连接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刺入元件连接在所述承托件上并与所述弹性元件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元件的外周连接有筒壁,所述筒壁的外侧设有至少一道密封圈,所述承托件具有承托槽,所述筒壁通过所述至少一道密封圈与所述承托槽密封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壁与所述承托槽的槽底之间设有用以调整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刺入元件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凸缘,所述调整凸缘围设在所述刺入元件的外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刺入元件连接在所述承托槽的槽底,所述承托槽的槽底具有多个排茶孔,多个所述排茶孔分布在所述刺入元件的外周并与所述出茶口相对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件还具有连接在所述承托槽的外周的茶叶承托盘,所述茶叶承托盘延伸至与所述内腔的内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茶叶承托盘背离所述出茶口的一侧面覆盖有过滤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茶叶承托盘的外周缘凸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道环凸棱,所述过滤膜的外周缘焊接连接在所述至少两道环凸棱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茶叶承托盘上凸设有多个凸块,多个所述凸块能与所述过滤膜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茶叶承托盘朝向所述出茶口的方向延伸设有至少一道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能与所述胶囊壳体的底壁焊接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囊壳体具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上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外壳的下部设有所述出茶口,所述开口处依次盖设有上盖和上封口膜,所述出茶口密封有下封口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封口膜、所述下封口膜为由铝膜及高阻隔材料层复合制成的铝箔复合膜,所述外壳为由两层聚丙烯材料层与夹设在两层所述聚丙烯材料层之间的高阻隔材料层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的外表面设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的槽顶距离所述上封口膜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上盖上开设有多个花洒孔,多个所述花洒孔位于所述进水槽的外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花洒孔以所述进水槽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设有下沉平台,所述进水槽的槽壁至所述下沉平台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多条加强筋,两两相邻的所述加强筋之间设有多个所述花洒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形状为圆台体形,所述外壳的开口的外径大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本实用新型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通过弹性元件和刺入元件的设置,达到了自动调节胶囊壳体的内腔的冲泡压力的目的,满足压力可调节,以匹配不同茶品类对冲泡参数的不同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实现茶叶的多次带压冲泡,并符合茶叶的冲泡规律。
二、本实用新型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采用注塑成型方式制作承托件、弹性元件、以及筒壁等结构,该注塑工艺制作的部件尺寸稳定好、强度高,更适合加工复杂结构,更易实现压力结构的设计。
三、本实用新型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该胶囊壳体通过具备高阻隔特性的外壳、上封口膜以及下封口膜,将其他注塑结构件包围在胶囊壳体的内部,这样上封口膜、下封口膜与外壳形成的整个胶囊具有高阻隔的特性,由此形成的茶胶囊没有任何非高阻隔件暴露在空气中,能够有效的保存茶胶囊内的茶叶的风味,延长产品的货架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茶胶囊冲泡不同品类茶叶均能得到一杯好茶,其工艺难度低,易实现,且产线成熟,生产效率高,有效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元件及筒壁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承托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承托件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的A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胶囊壳体的外壳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胶囊壳体的上盖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胶囊壳体的上盖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与说明:
1、胶囊壳体;11、内腔;12、出茶口;13、外壳;131、开口;132、台阶;133、杯身;134、底足;135、平台;136、环形平台;14、上盖;141、进水槽;142、花洒孔;143、下沉平台;144、加强筋;145、外边沿;15、上封口膜;16、下封口膜;2、弹性元件;21、筒壁;211、密封圈;212、调整凸缘;3、刺入元件;31、液流通道;4、承托件;41、承托槽;411、槽底;412、排茶孔;413、圆筒;42、茶叶承托盘;421、环凸棱;422、凸块;423、支撑环;424、环形限位棱;5、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形容词性或副词性修饰语“上”和“下”、“顶”和“底”、“内”和“外”的使用仅是为了便于多组术语之间的相对参考,且并非描述对经修饰术语的任何特定的方向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以外,本文中涉及到的上、下等方向均是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图2中的上、下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包括胶囊壳体1、弹性元件2和刺入元件3,其中:胶囊壳体1具有能盛放茶叶的内腔11以及与所述内腔11相连通的出茶口12;弹性元件2和刺入元件3位于所述胶囊壳体1内,所述弹性元件2和所述刺入元件3沿朝向所述出茶口12的方向依次分布;其中,所述弹性元件2能在所述内腔11的压力下向所述刺入元件3的方向变形,在被所述刺入元件3刺穿的状态下,以使所述内腔11与所述出茶口12形成连通状态。
当首次冲泡该胶囊壳体1内的茶叶时,此时弹性元件2还未被刺入元件3刺穿,水流进入胶囊壳体1的内腔11中对茶叶进行冲泡,随着水量增加,内腔11的压力逐渐增大,对弹性元件2的压迫越来越大,直到内腔11中的压力达到既定值,弹性元件2变形抵达至刺入元件3被刺穿。此时,冲泡后的茶汤流出内腔11,再由胶囊壳体1的出茶口12排出。当冲泡该胶囊壳体1内的茶叶的第二泡及后续各泡时,由于弹性元件2已被刺穿,但此时的刺入元件3穿过弹性元件2阻碍了内腔11中茶汤的大流量流出,在这种进水流量大,而出水流量小的状态下,形成了流量差,使得内腔11中仍旧存在一定的冲泡压力,实现了胶囊壳体1内茶叶的多次带压冲泡。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泡及后续各泡的冲泡压力小于首次的冲泡压力,这也符合茶叶的冲泡规律,第一次冲泡时茶叶尚未浸润充分,需较大的压力才能将有效物质快速萃取出,当第二次及后续各次冲泡时,茶叶已经过浸润,有效物质较易萃取出,较适合采用低于第一泡的压力进行冲泡。
本实用新型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通过弹性元件2和刺入元件3的设置,达到了自动调节胶囊壳体1的内腔11的冲泡压力的目的,满足压力可调节,以匹配不同茶品类对冲泡参数的不同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实现茶叶的多次带压冲泡,并符合茶叶的冲泡规律。
在弹性元件2的一实施方式中,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弹性元件2为朝向内腔11的内部凸出的弧形变形部,在内腔11的压力作用下,该弧形变形部沿朝向内腔11的内部的反向方向F1凸出变形。也即,当内腔11中持续进水,随着水量增加,内腔11压力持续增大,弧形变形部的顶部受压开始变形,进而朝向刺入元件3的方向反向凸出,直至抵接到刺入元件3,进而被刺入元件3刺穿出汤。
在本实施例中,该弧形变形部例如可为半球形形状或椭球形形状,该弧形变形部的壁厚为0.5mm~1mm。该弹性元件2可由硅胶材料制成。
该弧形变形部的壁厚及其硅胶材料的硬度决定了弹性元件2变形所需的压力、以及被刺入元件3刺穿的强度。其中,该弹性元件2的壁厚越大,弹性元件2受水压向反向方向F1变形所需的变形压力越大,内腔11中的冲泡压力也就越大;另外,该弹性元件2采用的硅胶材料的硬度越大,弹性元件2被刺穿的强度也就越大,其变形压力也会越大。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节弹性元件2的壁厚及其硅胶材料的硬度来调整胶囊壳体1的内腔11中的冲泡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弹性元件2由承托件4承载而连接在内腔11中,该刺入元件3连接在承托件4上并与弹性元件2相对设置。
具体的,弹性元件2的外周连接有筒壁21,筒壁21的一端形成开口,其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2封闭;在本实施例中,筒壁21的外侧设有至少一道密封圈211,该承托件4具有承托槽41,筒壁21通过至少一道密封圈211与承托槽41密封贴合。
该筒壁21的高度设计为与承托槽41的深度相当,可保证带有弹性元件2的筒壁21安装在承托件4上后,筒壁21的顶端可低于或齐平于承托件4的承托槽41的槽口端面。本实施例中的筒壁21可为规则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其通过至少一道密封圈211过盈配合设置在承托槽41内,提高了筒壁21与承托槽4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以及设置稳固性,防止内腔11中的茶汤从筒壁21与承托槽41的配合缝隙中泄露,保证了茶汤能自筒壁21的开口流入并从弹性元件2的刺穿口流出。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筒壁21与承托槽41的槽底411之间设有用以调整弹性元件2与刺入元件3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凸缘212,刺入元件3连接在承托槽41的槽底411,调整凸缘212围设在刺入元件3的外周。在本实施例中,该调整凸缘212的厚度与弹性元件2的壁厚相当,且小于筒壁21的壁厚,该调整凸缘212例如可一体成型于筒壁21的下端,其外径与筒壁21的外径相同,以便加工制造并配合抵接于承托槽41的槽壁。
通过增加调整凸缘212的高度,可相对增加筒壁21的底端距离承托槽41的槽底411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了调整弹性元件2与刺入元件3之间的距离的目的。该距离决定了弹性元件2发生形变以抵接刺入元件3进行刺穿的压力大小,也即茶叶冲泡压力大小。当刺入元件3与弹性元件2刺穿位之间的距离越大,弹性元件2达到刺穿压力就需要更大的变形量,胶囊壳体1的内腔11可积累的压力就越大,冲泡压力就越大。
本实用新型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配合具有一定壁厚和一定变形硬度的弹性元件2、以及调整凸缘212的结构设计,可达到调整胶囊壳体1的内腔11内的冲泡压力大小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请配合参阅图4至图6所示,承托槽41的槽底411具有多个排茶孔412,多个排茶孔412分布在刺入元件3的外周并与出茶口12相对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排茶孔412以刺入元件3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刺入元件3刺破弹性元件2后流出的茶汤从该些排茶孔412流出,经由位于承托槽41下方的出茶口12进入下方承接的茶具。
具体的,调整凸缘212的内径匹配槽底411上的多个排茶孔412的分布范围,也即多个排茶孔412分布在调整凸缘212的内径范围内,当筒壁21安装在承托槽41内后,该调整凸缘212与槽底411抵接,以保证自内腔11中流出的茶汤能顺利自多个排茶孔412流入出茶口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该刺入元件3具有多个液流通道31,内腔11能通过多个液流通道31与出茶口12相连通。
具体的,液流通道31为开设在刺入元件3外表面的凹槽,该凹槽沿刺入内腔11的方向贯穿刺入元件3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刺入元件3整体为顶部尖锐底部大的锥形结构,其朝向内腔11的一端为刺入尖端,其另一端连接在承托槽41的槽底411的中心,当刺入元件3刺入弹性元件2后,刺入元件3上的该些凹槽为内腔11中的茶汤的顺利排出提供了流通通道,茶汤沿该些凹槽流至槽底411后,均匀分散至多个排茶孔412,进而流入出茶口12。
该刺入元件3用于通过刺穿弹性元件2以使冲泡完毕的茶汤流出。沿锥形结构的刺入元件3的周向分布的凹槽可为条形凹槽,该条形凹槽从锥尖延伸至锥底平面,该些条形凹槽的底部为圆弧形,利于茶汤快速流过。
在本实用新型中,请配合参阅图4和图5所示,该承托件4还具有连接在承托槽41的外周的茶叶承托盘42,该茶叶承托盘42延伸至与内腔11的内壁抵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茶叶承托盘42和承托槽41组合的结构整体呈漏斗型,其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加工出,该茶叶承托盘42背离出茶口12的一侧面覆盖有过滤膜5。该过滤膜5为滤纸或无纺布材质,用于冲泡完毕茶汤的过滤,其通过热封方式固定在茶叶承托盘42上。
为了提高过滤膜5与茶叶承托盘42的焊接牢固性、以及焊接工艺的可操作性,发明人采用在茶叶承托盘42的外周缘设计一圈凸起的环凸棱421,使过滤膜5与该环凸棱421焊接相连。
为了保证焊接的牢固性,可相对增加环凸棱421的宽度,也即增加过滤膜5与茶叶承托盘42的焊接面积,但是发明人发现,如果采用较宽的环凸棱421,对采用注塑工艺形成的茶叶承托盘42来说容易变形,造成承托件4制作工艺的良品率降低,故在本实施例中,在茶叶承托盘42的外周缘凸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道环凸棱421,该过滤膜5的外周缘焊接连接在至少两道环凸棱421上。采用两道环凸棱421不仅相对增加了热封焊接的面积,而且更利于焊接牢固性的提升。
进一步的,在茶叶承托盘42上还凸设有多个凸块422,多个凸块422能与过滤膜5相接触。该些凸块422以承托槽41为中心沿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在茶叶承托盘42上,多个凸块422形成了多个同心设置的凸块圈,相邻各圈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各圈的相邻凸块422之间间隔均一,该些凸块422可起到支撑过滤膜5,防止过滤膜5在茶叶冲泡时贴到承托槽41的槽口而堵塞出汤的问题发生。
为了提高承托件4固定在胶囊壳体1内的稳固性,该茶叶承托盘42朝向出茶口12的方向延伸设有至少一道支撑环423,该支撑环423能与胶囊壳体1的底壁焊接相连。
其中,自承托槽41的槽底朝向出茶口12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圆筒413,该圆筒413能伸入出茶口12内,该圆筒413的内通道限定了茶汤排出的通道。圆筒413的设计可为自多个排茶孔412排出的茶汤提供了汇聚通道,以便茶汤顺利自出茶口12排出。
至少一道支撑环423围设在该圆筒413的外周,该些支撑环423用于将承托件4支撑固定在胶囊壳体1内,其能够加固承托件4的强度使其足够耐压。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环423为两道,均与圆筒413同轴心设置,其中,第一道支撑环靠近圆筒413设置,其可自圆筒413的外壁朝向出茶口12的方向翻边形成,第二道支撑环位于第一道支撑环的外周,其可自茶叶承托盘42的盘底延伸形成,该圆筒413、第一道支撑环和第二道支撑环同轴心且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道支撑环和第二道支撑环的底端均与胶囊壳体1的底壁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各支撑环423(也即,第一道支撑环和第二道支撑环)的下端分别带有一圈顶端尖锐凸起的环形焊接条,通过超声波焊接在胶囊壳体1的底壁上,整个承托件4通过至少一道支撑环423固定在胶囊壳体1的底壁上,从而增加了承托件4的连接稳固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7所示,胶囊壳体1具有外壳13,外壳13的上部形成有开口131,外壳13的下部设有出茶口12,开口131处依次盖设有上盖14和上封口膜15,出茶口12密封有下封口膜16。
具体的,该外壳13的形状为圆台体形,类似斗笠杯状,外壳13的开口131外径大于外壳13的底部外径。整个外壳13的壁厚均一,其上部分形成为杯身133,其下部分形成为底足134,在杯身133与底足134之间形成有向内缩径的平台135,平台135的外缘与杯身133相接,平台135的内缘与底足134相接。在本实施例中,茶叶承托盘42的朝向出茶口12的一侧面的外周还延伸出一圈环形限位棱424,该环形限位棱424为承托件4的限位环,该环形限位棱424与圆筒413共轴,该环形限位棱424的外径尺寸与底足134的内壁尺寸匹配,以对承托件4搭放在外壳13的平台135上起到限位作用。
外壳13的杯身133的上边缘外翻形成环形平台136,在该环形平台136的内侧形成一圈环形的台阶132,台阶132的水平高度低于环形平台136的水平高度,其用于匹配安装上盖14,上盖14直接搭放在台阶132上,无需任何结构固定,上盖14搭放到台阶132后,其上表面与环形平台136齐平,通过上封口膜15直接热封在外壳13的环形平台136即可对上盖14起到固定作用。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14的外表面设有进水槽141,该进水槽141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且呈下凹圆弧面的空心柱体结构,该进水槽141形成了胶囊壳体1的进水口,该上盖14上还开设有多个花洒孔142,多个花洒孔142位于进水槽141的外周。当上盖14和上封口膜15分别连与外壳13的开口131相接后,上盖14的进水槽141的槽顶距离上封口膜15有一定的间隙,当刺针刺穿上封口膜15并刺入进水槽141时,水从刺针孔流入进水槽141,随着进水槽141内的水量逐渐积累增多,水从进水槽141溅射流出,并经由多个花洒孔142喷入胶囊壳体1的内部,以对茶叶进行冲泡。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花洒孔142以进水槽141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以分布在上盖14的整个表面。该些花洒孔142的排布,使得内腔11中的茶叶能够在第一时间全面接受浸润。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热封上封口膜15,需保证进水槽141的顶端开口平面低于外壳13的环形平台136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上盖14设有下沉平台143,进水槽141位于下沉平台143上,其槽壁至下沉平台143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多条加强筋144,两两相邻的加强筋144之间设有多个花洒孔142。该些加强筋144用于防止上盖14变形。该上盖14为塑料注塑一体加工成型,上盖14通过其四周的外边沿145搭在外壳13的台阶132上。
在本实施例中,上封口膜15和下封口膜16均为铝箔复合膜,该铝箔复合膜为铝膜与高阻隔材料层复合制成,该高阻隔材料层可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thylene vinylalcohol copolymer,EVOH)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定的高阻隔性;另外,该外壳13由两层聚丙烯材料层(Polypropylene,PP)以及夹设在两层聚丙烯材料层之间的高阻隔材料层通过多层共挤热成型,具有良好的阻水性能和阻氧性能。
当上盖14安装在外壳13的开口131处后,上封口膜15直接热封在外壳13的开口131的环形平台136上,下封口膜16直接热封在外壳13的出茶口12边缘处,该胶囊壳体1通过具备高阻隔特性的外壳1、上封口膜5以及下封口膜16,将其他注塑结构件包围在胶囊壳体1的内部,这样上封口膜15、下封口膜16与外壳13形成的整个胶囊具有高阻隔的特性,由此形成的茶胶囊没有任何非高阻隔件暴露在空气中,能够有效的保存茶胶囊内的茶叶的风味,延长产品的货架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茶胶囊冲泡不同品类茶叶均能得到一杯好茶,其工艺难度低,易实现,且产线成熟,生产效率高,有效节约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所有组成部件均为食品可接触材料。其中,弹性元件2、筒壁21为弹性塑胶材质,例如硅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TPU)等,上盖14、承托件4为塑料材质,例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Styrene,ABS)等。
本实用新型采用注塑成型方式制作承托件4、弹性元件2、以及筒壁21等结构。注塑工艺制作的部件尺寸稳定好、强度高,更适合加工复杂结构,更易实现压力结构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产线成熟普遍易获得,工艺成熟稳定易实现,该茶胶囊采用多层共挤热成型与注塑成型相结合,同时实现了茶胶囊的高阻隔性与带压性。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实现对茶叶带压冲泡,又能够实现茶叶的高阻隔保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
胶囊壳体,具有能盛放茶叶的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出茶口;
弹性元件和刺入元件,位于所述胶囊壳体内,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刺入元件沿朝向所述出茶口的方向依次分布;
其中,所述弹性元件能在所述内腔的压力下向所述刺入元件的方向变形,在被所述刺入元件刺穿的状态下,以使所述内腔与所述出茶口形成连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朝向所述内腔的内部凸出的弧形变形部,在所述内腔的压力作用下,所述弧形变形部沿朝向所述内腔的内部的反向方向凸出变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入元件具有多个液流通道,所述内腔能通过多个所述液流通道与所述出茶口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通道为开设在所述刺入元件的外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刺入所述内腔的方向贯穿所述刺入元件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由承托件承载而连接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刺入元件连接在所述承托件上并与所述弹性元件相对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外周连接有筒壁,所述筒壁的外侧设有至少一道密封圈,所述承托件具有承托槽,所述筒壁通过所述至少一道密封圈与所述承托槽密封贴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壁与所述承托槽的槽底之间设有用以调整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刺入元件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凸缘,所述调整凸缘围设在所述刺入元件的外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入元件连接在所述承托槽的槽底,所述承托槽的槽底具有多个排茶孔,多个所述排茶孔分布在所述刺入元件的外周并与所述出茶口相对连通。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还具有连接在所述承托槽的外周的茶叶承托盘,所述茶叶承托盘延伸至与所述内腔的内壁抵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承托盘背离所述出茶口的一侧面覆盖有过滤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承托盘的外周缘凸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道环凸棱,所述过滤膜的外周缘焊接连接在所述至少两道环凸棱上。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承托盘上凸设有多个凸块,多个所述凸块能与所述过滤膜相接触。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承托盘朝向所述出茶口的方向延伸设有至少一道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能与所述胶囊壳体的底壁焊接相连。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壳体具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上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外壳的下部设有所述出茶口,所述开口处依次盖设有上盖和上封口膜,所述出茶口密封有下封口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口膜、所述下封口膜为由铝膜及高阻隔材料层复合制成的铝箔复合膜,所述外壳为由两层聚丙烯材料层与夹设在两层所述聚丙烯材料层之间的高阻隔材料层制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外表面设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的槽顶距离所述上封口膜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上盖上开设有多个花洒孔,多个所述花洒孔位于所述进水槽的外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花洒孔以所述进水槽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设有下沉平台,所述进水槽的槽壁至所述下沉平台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多条加强筋,两两相邻的所述加强筋之间设有多个所述花洒孔。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形状为圆台体形,所述外壳的开口的外径大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的外径。
CN202120378588.XU 2021-02-19 2021-02-19 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 Active CN214525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8588.XU CN214525778U (zh) 2021-02-19 2021-02-19 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8588.XU CN214525778U (zh) 2021-02-19 2021-02-19 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25778U true CN214525778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35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8588.XU Active CN214525778U (zh) 2021-02-19 2021-02-19 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257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0722B1 (en) Capsule for beverages
RU2508895C2 (ru) Капсула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напитка методом центрифугирования
CN104334473B (zh) 用于制作饮料的器皿
KR100964514B1 (ko) 개방 수단을 갖춘 밀폐 캡슐
AU2017247940B2 (en) Closed capsule with opening means and integral barrier layer
RU2287977C2 (ru) Кассета, содержащая одну порцию порошка кофе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напитка кофе
RU2658271C1 (ru) Капсула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напитков
CN214525778U (zh) 带压自动冲破茶胶囊
CN112173371A (zh) 一种可以承受高压萃取的茶胶囊
CN109963796B (zh) 饮料制备容器
CN217576113U (zh) 一种饮料冲泡瓶
CN220411424U (zh) 饮品胶囊密封盖和饮品胶囊
CN219047997U (zh) 带压冲泡容器
CN217554495U (zh) 一种饮料冲泡瓶
RU190317U1 (ru) Капсула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завариваемых напитков
CN116573288A (zh) 饮品胶囊密封盖和饮品胶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