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4451574U - 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1574U
CN214451574U CN202023310550.3U CN202023310550U CN214451574U CN 214451574 U CN214451574 U CN 214451574U CN 202023310550 U CN202023310550 U CN 202023310550U CN 214451574 U CN214451574 U CN 214451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folding
connecting rod
clamping portio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05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德玮
张文斌
黄东明
胡圣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idah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idah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idah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05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1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1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1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折叠接头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接头及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第二接头,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二连杆及第一连杆首尾依次铰接形成四连杆结构,四连杆结构被构造为可操作地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折叠状态与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其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至少一者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铰接段和第二铰接段,第一铰接段和第二铰接段能够插接为一体或者相互分离。上述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当需要向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之间放置物品时,使第一铰接段与第二铰接段相互分离,从第一铰接段与第二铰接段分离的位置向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之间放置物品,比较方便。

Description

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便于携带,折叠自行车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且为了实现折叠自行车在折叠状态与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需要用到折叠接头。
传统的折叠接头一般包括两个连杆及分别连接两段车管的两个接头,两个接头的其中一端铰接,其中一个连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接头的另一端铰接,其中另一个连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接头的另一端铰接,两个连杆的另一端相互铰接。如此,两个接头与两个连杆形成四连杆结构,通过操作四连杆结构使折叠自行车在折叠状态与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但是,上述设置方式,当需要在两个接头之间或者需要从两个接头的位置向车管内放置物品时,需要断开两个连杆之间的连接,或者断开其中一个连杆与接头之间的连接,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使用传统的折叠接头不便向两个接头之间或穿过接头向车管内放置物品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向两个接头之间或穿过接头向车管内放置物品的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
一种折叠接头,所述折叠接头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接头及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所述第二连杆及所述第一连杆首尾依次铰接形成四连杆结构,所述四连杆结构被构造为可操作地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折叠状态与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中至少一者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铰接段和第二铰接段,所述第一铰接段和所述第二铰接段能够插接为一体或者相互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段和所述第二铰接段均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铰接段与所述第二铰接段中一者能够插接于另一者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段包括分体设置的连接段及插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插接段能够插接为一体或者相互分离,所述第二铰接段能够与所述插接段插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中一者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卡接部卡接,将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限制处于所述非折叠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
其中,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时,所述第二连杆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杆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中一者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设于所述第一接头或所述第二接头上的第三卡接部卡接,将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限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
一种折叠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接头,所述折叠接头的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折叠接头的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腔连通的第二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中一者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将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限制处于所述非折叠状态。
一种自行车,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车管,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车管。
上述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当需要向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之间放置物品时,使第一铰接段与第二铰接段相互分离,从第一铰接段与第二铰接段分离的位置向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之间放置物品,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处于非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折叠装置的装配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处于非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折叠装置的装配图;
图7为图1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100、折叠装置;10、第一连接件;20、第二连接件;30、折叠接头;31、第一接头;311、第一开口;312、容置腔;32、第二接头;321、第二开口;33、第一连杆;34、第二连杆;341、第一铰接段;3411、连接段;3412、插接段;342、第二铰接段;35、第一卡接部;36、拉扣;37、第一转轴;38、第二转轴;39、第三转轴;310、第四转轴;320、螺钉;40、第二卡接部;50、第三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装置100,折叠装置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及折叠接头30,折叠接头30能够使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在折叠状态与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折叠装置100应用于自行车中。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折叠装置100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折叠的设备,如折叠架中,在此不作限定。
下面以折叠装置100应用于自行车上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再者实施例中的图式亦省略不必要组件,以清楚显示本申请的技术特点。
具体地,当折叠装置100应用于自行车上时,第一连接件10为第一车管,第二连接件20为第二车管。参阅图1及图2,折叠接头30包括第一接头31、第二接头32、第一连杆33及第二连杆34,第一接头31与第一车管连接,第二接头32与第二车管连接,且第一接头31、第二接头32、第二连杆34及第一连杆33首尾依次铰接形成四连杆结构。也即为,第一接头31的一端与第二接头3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37铰接,第一连杆33的一端与第一接头3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8铰接,第二连杆34的一端与第二接头32通过第三转轴39铰接,第一连杆3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310铰接,形成上述四连杆结构。四连杆结构被构造为可操作地使第一车管与第二车管在折叠状态与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即为四连杆结构相互转动到一位置时,能够使第一车管和第二车管处于折叠状态,四连杆结构相互转动到另一位置时,能够使第一车管和第二车管处于非折叠状态。
参阅图3,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头31上设有与第一车管的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311,和/或第二车管上设有与第二车管的内腔连通的第二开口321,以从第一开口311向第一车管内放置物品,从第二开口321向第二车管内放置物品。具体地,向第一车管和/或第二车管内放置的物品可以为电池或者控制器等。
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第一连杆33和第二连杆34中至少一者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铰接段341和第二铰接段342,第一铰接段341和第二铰接段342能够插接为一体或者相互分离。
通过上述设置,当第一车管与第二车管需要处于折叠状态或非折叠状态时,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二铰接段342插接为一体;当需要向第一接头31与第二接头32之间放置物品时,使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二铰接段342相互分离,从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二铰接段342分离的位置向第一接头31与第二接头32之间放置物品,比较方便。同时,当需要将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二铰接段342连接为一体时,只需要将两者插接,当需要将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二铰接段342分离时,只需要将两者拔开即可,比较便利。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3一体设置,第二连杆34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二铰接段342,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一连杆33铰接,第二铰接段342与第二接头32铰接。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二连杆34一体设置,第一连杆33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二铰接段342,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一接头31铰接,第二铰接段342与第二连杆34铰接;或者设置第一连杆33与第二连杆34均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二铰接段342,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二铰接段342均为筒状结构,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二铰接段342中一者能够插接于另一者内。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二铰接段342的形状不受限定,只要可以实现第一铰接段341与第二铰接段342的插接即可。
具体地,第一铰接段341包括分体设置的连接段3411及插接段3412,连接段3411与第一连杆33铰接,插接段3412与连接段3411能够插接为一体或者相互分离,第二铰接段342能够与插接段3412插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接段341也可以只包括连接段3411,而省略插接段3412,此时第二铰接段342与连接段3411插接固定即可。
参阅图4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3与第二连杆34中一者上设有第一卡接部35,第一车管与第二车管上一者上设有第二卡接部40,第一卡接部35与第二卡接部40卡接,将第一车管与第二车管限制处于非折叠状态。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5设于第一连杆33上,第二卡接部40设于第二车管上,当第一卡接部35与第二卡接部40卡接时,第二连杆34收容于第一连杆33内,以节省空间。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卡接部35设于第二连杆34上,第二卡接部40设于第一车管上,当第一卡接部35与第二卡接部40卡接时,第一连杆33收容与第二连杆34内,以节省空间。
进一步,第一卡接部35与连杆铰接,如此设置,可以操作第一卡接部35相对于第一连杆33或第二连杆34转动,使第一卡接部35与第二卡接部40卡接或分离。
参阅图4,折叠接头30还包括拉扣36,拉扣36与连杆铰接,在连杆的延伸方向上,拉扣36至少部分突伸出连杆未与接头连接的一端,第一卡接部35设于拉扣36上,第一卡接部35通过拉扣36与连杆铰接。当需要第一卡接部35与第二卡接部40分离时,手握拉扣36,拉扣36带动第一卡接部35相对于连杆转动,从而使第一卡接部35与第二卡接部40分离,分离方便。
具体地,拉扣36与连杆的铰接点与两个连杆的铰接点相同,两个连杆通过第四转轴310铰接,拉扣36通过同第四转轴310与连杆铰接。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拉杆与连杆的铰接点也可以与两个连杆的铰接点间隔设置,在此亦不作限定。
参阅图6及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头31或第二接头32上设有第三卡接部50,第一卡接部35能够与第三卡接部50卡接,将第一车管与第二车管限制处于折叠状态。具体地,第三卡接部50设于第一接头31或第二接头32背向车管的端面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5为卡扣,第二卡接部40为与第一卡接部35相配合的卡槽或卡扣。第三卡接部50为与第一卡接部35相配合的卡槽或卡扣,当第三卡接部50为凸设于其中一个接头的端面上的卡扣时,另一个接头上设有容置腔312,当第一车管与第二车管处于非折叠状态时,第三卡接部50收容于收容腔内。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折叠装置100的自行车。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折叠装置100所包括的折叠接头3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接头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接头及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所述第二连杆及所述第一连杆首尾依次铰接形成四连杆结构,所述四连杆结构被构造为可操作地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折叠状态与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中至少一者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铰接段和第二铰接段,所述第一铰接段和所述第二铰接段能够插接为一体或者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段和所述第二铰接段均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铰接段与所述第二铰接段中一者能够插接于另一者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段包括分体设置的连接段及插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插接段能够插接为一体或者相互分离,所述第二铰接段能够与所述插接段插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中一者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卡接部卡接,将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限制处于所述非折叠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
其中,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时,所述第二连杆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杆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中一者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设于所述第一接头或所述第二接头上的第三卡接部卡接,将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限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
7.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接头,所述折叠接头的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折叠接头的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腔连通的第二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中一者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将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限制处于所述非折叠状态。
10.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车管,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车管。
CN202023310550.3U 2020-12-30 2020-12-30 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 Active CN214451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0550.3U CN214451574U (zh) 2020-12-30 2020-12-30 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0550.3U CN214451574U (zh) 2020-12-30 2020-12-30 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1574U true CN214451574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09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0550.3U Active CN214451574U (zh) 2020-12-30 2020-12-30 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1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48755B2 (en) Power supply adapter with foldable plug
US20090139026A1 (en) Foldable bed
CN214451575U (zh) 折叠接头及折叠车架
CN214451574U (zh) 折叠接头、折叠装置及自行车
US20200094916A1 (en)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fahrrad mit schwenkbarem Motorsteckverbinder
CN211593501U (zh) 一种收纳袋
CN112271399A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的锂电池插接定位装置
CN203137745U (zh) 尿布台收折支架
CN111370616A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支架
GB2439008A (en) Collapsible cabinet support
CN214931483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可拆卸物料架
CN211193659U (zh) 一种伸缩式可变力臂折叠旋转手柄
CN112932177A (zh) 多功能三合一餐椅
CN214996568U (zh) 一种自带地插的地脚
CN113161775A (zh) 可拼接接线连接器
CN213035960U (zh) 一种快拆型自行车链条保护装置
CN218419068U (zh) 一种转椅托盘部件
CN215826907U (zh) 折叠自锁结构及滑板车
CN217744100U (zh) 一种可折叠暖菜板
CN217429472U (zh) 一种组合桌椅的插接结构
CN215298560U (zh) 一种创新创业指导用展示板
CN215706894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转向杆折叠结构
CN222538871U (zh) 一种用于儿童推车的座椅离合结构
KR200380958Y1 (ko) 고리 연결용 플러그
CN217593314U (zh) 一种康复助力车的折叠收展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1 8th floor, 102 YINGSHUO business building, 8 Yizhan 4th Road, Shapu community,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101 8th floor, 102 YINGSHUO business building, 8 Yizhan 4th Road, Shapu community,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eidaha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