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23802U - 一种绿植通风屋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植通风屋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23802U CN214423802U CN202120190376.9U CN202120190376U CN214423802U CN 214423802 U CN214423802 U CN 214423802U CN 202120190376 U CN202120190376 U CN 202120190376U CN 214423802 U CN214423802 U CN 2144238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ntilation
- green
- roof
- bridge
- bas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属于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目的是将绿色屋顶与通风屋顶结合,利用自然风通过通风通道内因热压及风压产生对流换热的原理降低建筑冷负荷,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包括防水基板和通风桥,防水基板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上,防水基板上设有至少两个调温机构,每个调温机构与防水基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调温机构的支撑柱,一个调温机构和两个支撑柱在防水基板上形成第一通风通道,相邻的两个调温机构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通道,通风桥上设有第三通风通道和第四通风通道,每个调温机构均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布设的隔热层、排水层、绿植底物层和绿色植被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绿植通风屋顶。
背景技术
在国家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节能日益受到重视。在炎热气候区,直射阳光是建筑冷负荷最大的组成部分。因为屋顶在一整天受到最多的阳光直射,所以设在屋顶之上的架空层或植被将降低建筑空间的冷负荷需求。为减少室外热作用对内表面的影响,很多屋顶会架设通风通道从而达到隔热的效果。建筑屋面隔热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反射涂料屋面、绿化屋面、蓄水屋面、通风隔热屋顶。其中通风隔热屋顶是指在屋盖上设置架空通风间层,使上层表面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利用风压和热压作用把间层中的热空气不断带走,以减少传到室内的热量,从而达到隔热降温的目的。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目前城市中空气污染严重,还存在城市热岛效应,对市民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造成影响。
2、现有的绿植通风屋顶结构复杂,散热降温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绿植通风屋顶,能够利用自然风通过通风通道内因热压及风压产生对流换热的原理降低建筑冷负荷,同时屋顶上铺设的绿植既能够吸收阳光降温散热,又能够净化空气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基板和通风桥,所述防水基板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上,所述防水基板上设有至少两个调温机构,每个调温机构与防水基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调温机构的支撑柱,一个调温机构和两个支撑柱在防水基板上形成第一通风通道,相邻的两个调温机构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通道,所述通风桥安装在两个相邻的调温机构上,所述通风桥的一侧安装在一个调温机构上,通风桥的另一侧安装在另一个调温机构上,所述通风桥上设有第三通风通道和第四通风通道,每个调温机构均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布设的隔热层、排水层、绿植底物层和绿色植被毯。
所述通风桥包括至少一块隔热板和四个支撑块,所述两个支撑块安装在一个调温机构上,所述另外两个支撑块安装在另一个调温机构上,所述隔热板安装在4个支撑块上。
所述排水层中填充有的介质为建筑材料废弃物、火山岩、常规的改性赤泥焙烧颗粒、海绵铁、砾石、废弃水泥轻骨料或大颗粒炉渣,其粒径均为3~5mm。
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垂直于第二通风通道。
所述第三通风通道垂直于第四通风通道。
所述第三通风通道平行于第二通风通道。
所述绿植底物层包括熔岩、浮石和堆肥,深度为40mm。
所述绿色植被毯的厚度为30mm。
所述排水层与绿植底物层之间设有过滤层。
所述排水层为塑料排水板,所述过滤层为过滤网,过滤网的厚度为10~4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防水基板,增加建筑屋顶的防水性,采用从下到上依次布设有隔热层、排水层、绿植底物层和绿色植被毯的调温机构,具有隔热和净化空气的作用,能够降低建筑的冷负荷,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采用第一通风通道,第二通风通道,和通风桥上的第三通风通道和第四通风通道,用于建筑屋顶进行通风散热,进一步降低建筑的冷负荷。
2、本实用新型采用隔热板和支撑块组成的通风桥,便于进行通风桥的运输,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安装拆卸。
3、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层中填充有的介质为建筑材料废弃物、火山岩、常规的改性赤泥焙烧颗粒、海绵铁、砾石、废弃水泥轻骨料或大颗粒炉渣,其粒径均为3~5mm,能够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具有保温与隔音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绿植底物层包括熔岩、浮石和堆肥,深度为40mm的设置,形成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蓄水能力和空间稳定性的轻质材料层,保证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固,并满足植物生长条件。
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过滤层,对绿植底物层中渗下来的水进行过滤,防止排水层堵塞,采用的排水层为塑料排水板,能够进行一定的储水,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温层主体部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通风桥、11隔热板、12支撑块、2调温层、21排水层、22过滤层、23绿植底物层、24绿色植被毯、3支撑柱、4防水基板、5屋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是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包括防水基板4和通风桥1,所述防水基板4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5上,所述防水基板4上设有两个调温机构2,每个调温机构2与防水基板4之间设有五个用于支撑调温机构2的支撑柱3,一个调温机构2和五个支撑柱3在防水基板4上形成四个第一通风通道,相邻的两个调温机构2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通道,所述通风桥1安装在两个相邻的调温机构2上,所述通风桥1的一侧安装在一个调温机构2上,通风桥1的另一侧安装在另一个调温机构2上,所述通风桥1上设有第三通风通道和第四通风通道,每个调温机构2均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布设的隔热层、排水层21、绿植底物层23和绿色植被毯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基板4能够增加屋顶5的防水性,避免屋顶漏水,支撑柱3为砌砖垄墙,在屋顶5上等距设有5个支撑柱3,本实施例中的隔热层为隔热板,调温机构2的隔热层安装支撑柱3上,每两个支撑柱3与隔热层在防水基板4上形成第一通风通道,相邻的两个调温机构2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通道,通风桥1上设有第三通风通道和第四通风通道,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用于安装排水层、绿植底物层23和绿色植被毯24并与排水层、绿植底物层23和绿色植被毯24组合形成调温机构2,隔热层还有隔热降温的作用,避免空气对流引起的热传递,排水层21为现有的塑料排水板,将塑料排水板直接滚动安装到完成表面清理作用的隔热层也就是隔热板上,在安装时将塑料排水板凸起的部分朝下,本实施例中的绿植底物层23是用于满足植物生长条件,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蓄水能力和空间稳定性的轻质材料层,主要由熔岩、浮石和堆肥组成的底物,绿色植被毯24指植被覆盖的毯子,由不同种类的景天属植物组成的coir纤维垫组成。绿色植被毯24具有提高屋顶防水材料寿命、吸收二氧化碳及细微悬浮颗粒物、调节气温和存储雨水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的绿植种类选择景天属植物,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植物,它需要相对较少的营养和维护,并具有较好的抗旱力,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极其干燥的环境中生存。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第一通风通道、第二通风通道、第三通风通道和第四通风通道能够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尤其是自然通风,带走进入建筑屋顶上的热量,从而减少室外热作用对内表面的影响,可为室内带来较为凉爽和舒服的环境,对于室内气候来说,居民能够减少开空调的频率和时间,不需经常开空调,从而节省能源,降低生活成本,并且通过降低了建筑物附近的气温,能够降低整个城市的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绿色植被毯24对空气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缓解城市的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具体的,所述通风桥1包括一块隔热板11和四个支撑块12,所述两个支撑块12安装在一个调温机构2上,所述另外两个支撑块12安装在另一个调温机构2上,所述隔热板11安装在四个支撑块12上。通过支撑块12安装隔热板11组成通风桥1,方便工作人员将通风桥1拆开进行运输,并且方便进行通风桥1的安装和拆卸。
具体的,所述排水层21中填充有的介质为建筑材料废弃物、火山岩、常规的改性赤泥焙烧颗粒、海绵铁、砾石、废弃水泥轻骨料或大颗粒炉渣,其粒径均为3mm。在本实施例中,填充的介质能够满足排水要求,并且在排水层21中填充上述介质,能够使得排水层21具有保温和隔音的作用。
实施例2: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是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包括防水基板4和通风桥1,所述防水基板4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5上,所述防水基板4上设有两个调温机构2,每个调温机构2与防水基板4之间设有五个用于支撑调温机构2的支撑柱3,一个调温机构2和五个支撑柱3在防水基板4上形成四个第一通风通道,相邻的两个调温机构2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通道,所述通风桥1安装在两个相邻的调温机构2上,所述通风桥1的一侧安装在一个调温机构2上,通风桥1的另一侧安装在另一个调温机构2上,所述通风桥1上设有第三通风通道和第四通风通道,每个调温机构2均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布设的隔热层、排水层21、绿植底物层23和绿色植被毯24。
具体的,所述通风桥1包括四块隔热板11和10个支撑块12,所述五个支撑块12安装在一个调温机构2上,所述另外五个支撑块12安装在另一个调温机构2上,所述五个隔热板11安装在十个支撑块12上。在面积更大的屋顶上布设本实用新型时具有更好的稳固性。
具体的,所述排水层21中填充有的介质为建筑材料废弃物、火山岩、常规的改性赤泥焙烧颗粒、海绵铁、砾石、废弃水泥轻骨料或大颗粒炉渣,其粒径均为5mm。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内容与实施例1中所述内容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通道垂直于第二通风通道,所述第三通风通道垂直于第四通风通道,所述第三通风通道平行于第二通风通道。使得本实施例能够进行多个方向的通风降温,为保证通风降温效果,本实施例在安装布置时将第一通风通道和第四通风通道的开口朝向夏季主导风向,能够有效利用风压来增加风道中的气流速度,提升降温效果,并且使得本实施例具有工业美感,与植物结合具有更好的观赏性。
具体的,所述绿植底物层23包括熔岩、浮石和堆肥,为景天属植物提供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深度为40mm,保证景天属植物的根茎有足够深度的生长环境。
具体的,所述绿色植被毯24的厚度为30mm,能够满足吸热和空气净化的基本需求。
具体的,所述排水层21与绿植底物层23之间设有过滤层22,所述排水层21为塑料排水板,具有储水的功能,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要的水分,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不需要对植物进行定期的浇水,所述过滤层22为过滤网,过滤网的厚度为30mm,能够滤土、透水,避免发生堵塞。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到的其它实施例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基板(4)和通风桥(1),所述防水基板(4)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5)上,所述防水基板(4)上设有至少两个调温机构(2),每个调温机构(2)与防水基板(4)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调温机构(2)的支撑柱(3),一个调温机构(2)和两个支撑柱(3)在防水基板(4)上形成第一通风通道,相邻的两个调温机构(2)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通道,所述通风桥(1)安装在两个相邻的调温机构(2)上,所述通风桥(1)的一侧安装在一个调温机构(2)上,通风桥(1)的另一侧安装在另一个调温机构(2)上,所述通风桥(1)上设有第三通风通道和第四通风通道,每个调温机构(2)均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布设的隔热层、排水层(21)、绿植底物层(23)和绿色植被毯(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桥(1)包括至少一块隔热板(11)和四个支撑块(12),所述两个支撑块(12)安装在一个调温机构(2)上,所述另外两个支撑块(12)安装在另一个调温机构(2)上,所述隔热板(11)安装在四个支撑块(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21)中填充有的介质为建筑材料废弃物、火山岩、常规的改性赤泥焙烧颗粒、海绵铁、砾石、废弃水泥轻骨料或大颗粒炉渣,其粒径均为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垂直于第二通风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风通道垂直于第四通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风通道平行于第二通风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底物层(23)包括熔岩、浮石和堆肥,深度为4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植被毯(24)的厚度为3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21)与绿植底物层(23)之间设有过滤层(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绿植通风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21)为塑料排水板,所述过滤层(22)为过滤网,过滤网的厚度为10~4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90376.9U CN214423802U (zh) | 2021-01-22 | 2021-01-22 | 一种绿植通风屋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90376.9U CN214423802U (zh) | 2021-01-22 | 2021-01-22 | 一种绿植通风屋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23802U true CN214423802U (zh) | 2021-10-19 |
Family
ID=78056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90376.9U Active CN214423802U (zh) | 2021-01-22 | 2021-01-22 | 一种绿植通风屋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238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27060A (zh) * | 2021-11-29 | 2022-02-11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防水隔热效果的屋顶绿化结构 |
-
2021
- 2021-01-22 CN CN202120190376.9U patent/CN2144238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27060A (zh) * | 2021-11-29 | 2022-02-11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防水隔热效果的屋顶绿化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Yao et al. | The effect of passive measures on 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climate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 |
Feng et al. | Energy saving performance of green vegetation on LEED certified buildings | |
CN107313520B (zh) | 一种基于通风墙体的双层相变储能辐射空调系统 | |
CN101230745A (zh) | 轻型防根穿透绿色种植屋面 | |
Korol et al. | Innovation technologies in Green Roof systems | |
Chenvidyakarn | Passive design for thermal comfort in hot humid climates | |
CN206873780U (zh) |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 |
AU2010311970A1 (en) | Component covered with vegetation for horizontal, angled, and/or vertical surfaces of buildings | |
CN206752775U (zh) | 一种可呼吸的常绿太阳能外保温墙体 | |
CN202374776U (zh) | 双层铝天沟温室 | |
CN214423802U (zh) | 一种绿植通风屋顶 | |
CN203961155U (zh) | 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 | |
CN104088410B (zh) | 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 | |
CN107558640B (zh) | 一种截水外墙被动降温系统 | |
CN211007774U (zh) | 生态恒温性田园私宅 | |
Bevacqua et al. | Passive cooling techniques for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in building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een surfaces | |
WO2011134254A1 (zh) | 一种建筑散热降温的节能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饰面砖 | |
CN104294958B (zh) | 预制毛细蓄能散热墙 | |
CN111622532A (zh) | 一种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建筑 | |
CN101191364A (zh) | 面层铺设地面砖的种植生态屋面 | |
CN209749266U (zh) | 一种改造型坡屋面绿化种植装置 | |
JP2015086566A (ja) | 通気採熱型融雪および滑雪方法 | |
Ali et al. | Thermal insulation of building envelope for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 |
CN205777152U (zh) | 一种绿化及蒸发冷却结合的蓄水屋面盖板 | |
Misni et al. | Sustainable residential building issues in urban heat islands–the potential of albedo and veget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