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4426U - 离心风扇和电气产品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扇和电气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04426U CN214304426U CN202022816842.8U CN202022816842U CN214304426U CN 214304426 U CN214304426 U CN 214304426U CN 202022816842 U CN202022816842 U CN 202022816842U CN 214304426 U CN214304426 U CN 2143044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
- impeller
- centrifugal fan
- circumferential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离心风扇和电气产品。该离心风扇包括:叶轮,其绕着中心轴线旋转;马达,其驱动叶轮旋转;以及壳体,其收纳叶轮和马达,壳体包括供气体流入的吸气口和供气体流出的出风口,壳体的周向内壁与叶轮的径向外端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距离被设定为: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截面上,壳体的周向内壁的第二点处的间隙距离为第一点处的间隙距离的1.1~2.2倍,第一点与叶轮的中心点的连线垂直于第二点与叶轮的中心点的连线,壳体的周向内壁在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的部分为曲线,第一点与出风口的周向距离小于第一点与第二点的周向距离,出风口和第二点分别位于第一点的周向两侧,第一点与叶轮的中心点的连线方向与气体从出风口流出的方向平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风扇和电气产品。
背景技术
离心风扇的壳体内设置有叶轮和用于驱动叶轮旋转的马达。壳体具有吸气口和出风口,在叶轮围绕着中心轴线旋转时,气体从吸气口被吸入到壳体内部,并从出风口流出壳体。
在现有技术中,壳体的周向内壁呈大致圆形,叶轮的中心轴线与该圆形的圆心重合。在周向的各位置上,叶轮的径向外端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距离大致相等。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在使离心风扇小型化的情况下,离心风扇的风量-静压特性将会降低;如果为了提高其风量-静压特性而提高叶轮的转速,则离心风扇的噪声将会变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或其他类似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风扇和电气产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离心风扇中,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截面上,壳体的周向内壁在第二点处与叶轮的径向间隙距离为在靠近出风口的第一点处的径向间隙距离的1.1~2.2倍,由此,在使离心风扇小型化的情况下,不必提高叶轮的转速就能够维持较佳的风量-静压特性,并且避免噪声变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包括:
叶轮,其绕着中心轴线旋转;
马达,其驱动所述叶轮旋转;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叶轮和所述马达,所述壳体包括供气体流入的吸气口和供气体流出的出风口,
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与所述叶轮的径向外端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距离被设定为:
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上,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的第二点处的间隙距离为第一点处的间隙距离的1.1~2.2倍,
所述第一点与所述叶轮的中心点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连线,
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在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之间的部分为曲线,
所述第一点与所述出风口的周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的周向距离,
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点的周向两侧,
所述第一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连线方向与气体从所述出风口流出的方向平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上,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的第三点处的间隙距离为所述第一点处的间隙距离的3.6~5.1倍,
所述第二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三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连线,
所述第三点与所述第一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点的周向两侧,
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在所述第二点与所述第三点之间的部分为曲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上,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的第四点处的间隙距离为所述第一点处的间隙距离的6.2~6.4倍,
所述第三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四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连线,
所述第二点与所述第四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点的周向两侧,
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在所述第三点与所述第四点之间的部分为曲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在周向上,沿着从所述第一点,经过所述第二点、所述第三点和所述第四点,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与所述叶轮的径向外端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距离逐渐增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
第一板部,其位于所述叶轮的轴向一侧,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吸气口;
第二板部,其位于所述叶轮的轴向另一侧,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吸气口;
第一侧壁部,其从所述第一板部的径向外侧边缘朝所述第二板部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侧壁部,其从所述第二板部的径向外侧边缘朝所述第一板部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通过卡合的方式彼此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所述叶轮包括:
杯部,其位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用于收纳所述马达;
支撑部,其位于所述杯部的径向外侧,在所述支撑部上沿周向配置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叶片;以及
肋部,其连接所述杯部和所述支撑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所述肋部的数量为三个以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其中,三个以上的所述肋部的径向尺寸相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气产品,该电气产品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在使离心风扇小型化的情况下,不必提高叶轮的转速就能够维持较佳的风量-静压特性,并且避免噪声变大。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此外,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几个附图中对应的部件,并可用于指示多于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对应部件。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离心风扇的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2是该离心风扇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沿着图2的A-A方向观察时离心风扇的轴截面示意图;
图4是叶轮的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5是叶轮的一个俯视示意图;
图6是沿着图5的B-B方向观察时叶轮的一个轴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申请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申请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申请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上”、“下”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述说明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以叶轮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将以围绕该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周向”;将沿该中心轴线的方向或与其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在轴向上,从第二板部指向第一板部的方向为“上”方向,与“上”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下”方向;将沿半径方向远离该中心轴线的一侧称为“径向外侧”,将沿半径方向靠近该中心轴线的一侧称为“径向内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上”方向、“下”方向只是为了便于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并不表明本申请的离心风扇和电气产品在制造和使用中的方向。
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风扇。图1是该离心风扇的一个立体示意图,图2是该离心风扇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一个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离心风扇1包括:叶轮11和壳体12。此外,离心风扇1还可以包括马达(未图示)。
叶轮11绕着中心轴线C(图1所示)旋转,中心轴线C穿过叶轮11的中心点O;马达能够驱动叶轮11旋转;壳体12形成有收纳空间,用于收纳叶轮11和马达。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2包括供气体流入的吸气口12a和供气体流出的出风口12b,气体从出风口12b流出的方向为F。
吸气口12a可以位于叶轮11的上下两侧,例如,位于叶轮11上侧的吸气口可以是第一吸气口12a1(图1和图2所示),位于叶轮11下侧的吸气口可以是第二吸气口12a2(图2所示)。
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截面上,壳体12的周向内壁的第一点121与叶轮11的中心点O的连线L1的方向与气体从出风口12b流出的方向F平行。
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中心轴线C的截面上,壳体12的周向内壁的第二点122与叶轮11的中心点O的连线L2与L1垂直。
第一点121与出风口12b的周向距离小于第一点121与第二点122的周向距离。此外,出风口12b和第二点122可以分别位于第一点121的周向两侧。
壳体12的周向内壁在第一点121与第二点122之间的部分可以为曲线,由此,可以抑制气体在壳体内流动时的噪声。
如图2所示,在第一点121处,壳体12的周向内壁与叶轮11的径向外端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距离为D1。在第二点122处,壳体12的周向内壁与叶轮11的径向外端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距离为D2。
在本申请中,D2与D1的比值为1.1~2.2倍,即,D2是D1的1.1~2.2倍。由此,壳体12的周向内壁与叶轮11的径向外端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距离从第一点121处到第二点122处逐渐增大,而不是始终保持较大,因而能够减小离心风扇的壳体12的尺寸,并且,气体在壳体内的流路变窄,流速提高,所以不必提高叶轮的转速就能够维持较佳的风量-静压特性,也能够避免噪声变大。
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中心轴线C的截面上,壳体12的周向内壁的第三点123与叶轮11的中心点O的连线L3与L2垂直。第一点121和第三点123可以分别位于第二点122的周向两侧。壳体12的周向内壁在第二点122与第三点123之间的部分可以为曲线,由此,可以抑制气体在壳体内流动时的噪声。
如图2所示,在第三点123处,壳体12的周向内壁与叶轮11的径向外端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距离为D3。
在本申请中,D3与D1的比值为3.6~5.1倍,即,D3是D1的3.6~5.1倍。由此,能够进一步改善离心风扇1的风量-静压特性,并且避免噪声变大。
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中心轴线C的截面上,壳体12的周向内壁的第四点124与叶轮11的中心点O的连线L4与L3垂直。第二点122和第四点124可以分别位于第三点123的周向两侧。壳体12的周向内壁在第三点123与第四点124之间的部分可以为曲线,由此,可以抑制气体在壳体内流动时的噪声。
如图2所示,在第四点124处,壳体12的周向内壁与叶轮11的径向外端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距离为D4。
在本申请中,D4与D1的比值为6.2~6.4倍,即,D4是D1的6.2~6.4倍。由此,能够进一步改善离心风扇1的风量-静压特性,并且避免噪声变大。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在周向上,沿着从第一点121,经过第二点122、第三点123和第四点124,到出风口12b的方向,壳体12的周向内壁与叶轮11的径向外端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距离逐渐增大。其中,D1是壳体12的周向内壁与叶轮11的径向外端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距离的最小值。
如图2所示,壳体12的周向内壁在第一点121和第二点122之间的曲线、在第二点122和第三点123之间的曲线、在第三点123和第四点124之间的曲线可以是弧线,由此,能够提高制造的便利性。
上述三段弧线各自对应的圆心可以不同,并且可以不与叶轮11的中心O重合,例如,壳体12的周向内壁在第一点121和第二点122之间的弧线对应的圆心为O1,壳体12的周向内壁在第三点123和第四点124之间的弧线对应的圆心为O2,O1和O2不与O重合。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不限于此,例如上述三段曲线也可以不是弧线,而是其它形式的曲线,例如抛物线、椭圆曲线等。
图3是沿着图2的A-A方向观察时离心风扇1的轴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壳体12还包括:第一板部125、第二板部126、第一侧壁部127和第二侧壁部128。
第一板部125位于叶轮11的轴向一侧(例如,上侧),第一板部125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吸气口12a1;第二板部126位于叶轮11的轴向另一侧(例如,下侧),第二板部126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吸气口12a2;第一侧壁部127从第一板部125的径向外侧边缘朝第二板部126的方向延伸,例如,第一侧壁部127向下延伸;第二侧壁部128从第二板部126的径向外侧边缘朝第一板部125的方向延伸,例如,第二侧壁部128向上延伸。
第一侧壁部127与第二侧壁部128可以通过卡合的方式彼此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侧壁部127和第二侧壁部128分别从第一板部125和第二板部126径向外侧边缘沿轴向延伸,由此,壳体12的上下两部分的强度都比较大,从而可以使第一板部125和第二板部126比较薄。此外,本申请可以不限于此,例如,仅在第一板部125和第二板部126中的一者的径向外侧边缘形成侧壁,使第一板部125和第二板部126中的另一者保持为板状,这样,可以将该板状设置得较厚,从而保证该板状的强度。
图4是叶轮11的一个立体示意图,图5是叶轮11的一个俯视示意图,图6是沿图5的B-B方向观察时叶轮的一个轴截面示意图。
如图4、图5、图6所示,叶轮11包括:杯部111、支撑部112和肋部113(图4未示出)。
杯部111位于马达的径向外侧,用于收纳马达;支撑部112位于杯部111的径向外侧,并且,在支撑部112上沿周向配置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叶片114;肋部113连接杯部111和支撑部112,肋部113可以沿径向设置。
如图6所示,支撑部112的径向外缘112a可以是叶轮11中最靠径向外侧的部分,即,叶轮11的径向外端是指支撑部112的径向外缘112a。例如,支撑部112的径向外缘112a可以比叶片114的径向外缘114a更靠径向外侧。由此,支撑部112的径向外缘112a能够对叶片114的径向外缘114a进行保护。
在本申请中,杯部111可以与马达的旋转轴(未图示)或转子连接,由此,马达的转子在旋转时会带动杯部111和支撑部112一起旋转,从而带动叶片转动。
在本申请中,肋部113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以上,该三个以上的肋部113可以在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由此,能够稳定地连接杯部111和支撑部112。
此外,该三个以上的肋部113的径向尺寸可以相同,由此,杯部111的径向外缘和支撑部112的径向外缘能够呈同心圆状,有利于叶轮内气流的稳定分布。
此外,如图4、图6所示,叶轮11还可以包括加强肋115。加强肋115为环状,设置于杯部111的径向外侧,并位于支撑部112的轴向下方。加强肋115从叶片114中穿过,并与各叶片114都连接,由此,能够提高叶轮11的强度。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能够在减小离心风扇的壳体的尺寸的情况下,维持较佳的风量-静压特性,并且避免噪声变大。
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产品,其具有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离心风扇。
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已经对离心风扇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其内容被合并于此,此处省略说明。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在电气产品中,能够在减小离心风扇的壳体的尺寸的情况下,维持较佳的风量-静压特性,并且避免噪声变大,由此,有利于该电气产品的小型化和噪声控制。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包括:
叶轮,其绕着中心轴线旋转;
马达,其驱动所述叶轮旋转;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叶轮和所述马达,所述壳体包括供气体流入的吸气口和供气体流出的出风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与所述叶轮的径向外端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距离被设定为:
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上,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的第二点处的间隙距离为第一点处的间隙距离的1.1~2.2倍,
所述第一点与所述叶轮的中心点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连线,
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在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之间的部分为曲线,
所述第一点与所述出风口的周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的周向距离,
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点的周向两侧,
所述第一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连线方向与气体从所述出风口流出的方向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上,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的第三点处的间隙距离为所述第一点处的间隙距离的3.6~5.1倍,
所述第二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三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连线,
所述第三点与所述第一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点的周向两侧,
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在所述第二点与所述第三点之间的部分为曲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上,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的第四点处的间隙距离为所述第一点处的间隙距离的6.2~6.4倍,
所述第三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四点与所述中心点的连线,
所述第二点与所述第四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点的周向两侧,
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在所述第三点与所述第四点之间的部分为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周向上,沿着从所述第一点,经过所述第二点、所述第三点和所述第四点,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壳体的周向内壁与所述叶轮的径向外端之间在径向上的间隙距离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
第一板部,其位于所述叶轮的轴向一侧,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吸气口;
第二板部,其位于所述叶轮的轴向另一侧,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吸气口;
第一侧壁部,其从所述第一板部的径向外侧边缘朝所述第二板部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侧壁部,其从所述第二板部的径向外侧边缘朝所述第一板部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通过卡合的方式彼此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包括:
杯部,其位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用于收纳所述马达;
支撑部,其位于所述杯部的径向外侧,在所述支撑部上沿周向配置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叶片;以及
肋部,其连接所述杯部和所述支撑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部的数量为三个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
三个以上的所述肋部的径向尺寸相同。
10.一种电气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产品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16842.8U CN214304426U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离心风扇和电气产品 |
JP2021189313A JP2022087043A (ja) | 2020-11-30 | 2021-11-22 | 遠心ファンおよび電気製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16842.8U CN214304426U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离心风扇和电气产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04426U true CN214304426U (zh) | 2021-09-28 |
Family
ID=77844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816842.8U Active CN214304426U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离心风扇和电气产品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2087043A (zh) |
CN (1) | CN214304426U (zh) |
-
2020
- 2020-11-30 CN CN202022816842.8U patent/CN214304426U/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1-22 JP JP2021189313A patent/JP2022087043A/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087043A (ja) | 2022-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400157B1 (en) | Centrifugal fan | |
EP4234949A2 (en) | Motor fan | |
JP6155544B2 (ja) | 遠心ファン | |
CN112840128B (zh) | 具有经优化的斜流式叶轮的斜流式通风机 | |
CN209959503U (zh) | 对角风扇 | |
US20130230421A1 (en) | Centrifugal fan | |
EP0467557B1 (en) | Blower assembly with impeller for vacuum cleaner | |
JP2020020320A (ja) | インペラ、遠心ファン | |
KR102512291B1 (ko) | 팬모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14304426U (zh) | 离心风扇和电气产品 | |
CN215109658U (zh) | 叶轮和送风装置 | |
JP7006195B2 (ja) | 送風機 | |
US5811899A (en) | Small electric motor with airflow guide structure | |
WO2020017161A1 (ja) |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 |
JP2018071551A (ja) | 遠心ファン | |
KR20160135992A (ko) | 원심팬 | |
KR102334621B1 (ko) | 팬모터 | |
JP6509372B2 (ja) | 送風機、および、その送風機を備えた掃除機 | |
KR20210033452A (ko) | 팬모터 | |
JP6451756B2 (ja) | 遠心ファン | |
CN108930659B (zh) | 风扇 | |
JP7476735B2 (ja) | 遠心送風機 | |
CN113958536B (zh) | 离心压缩机 | |
CN112145458A (zh) | 风扇和机电设备 | |
CN221800177U (zh) | 风机及电气产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