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8490U - 一种光电兼容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电兼容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78490U CN214278490U CN202120352692.1U CN202120352692U CN214278490U CN 214278490 U CN214278490 U CN 214278490U CN 202120352692 U CN202120352692 U CN 202120352692U CN 214278490 U CN214278490 U CN 2142784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module
- end plate
- groove
- opt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光转接模块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其包括包括上盖以及底座,所述上盖与底座盖合形成用于放置光模块或者电模块的内部空腔;所述上盖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板和后端板,所述前端板开设有用于安装适配器的适配孔,所述后端板设置有用于线缆穿过的穿线孔。光模块以及电模块的连接部分可以放置在内部空腔中,使得安装在模块盒内的光模块与电模块被光转电模块包覆,因此有助于提升模块盒的内部器件排布的齐整度,提升了模块和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因此本申请能够使得光模块与电模块的调整更合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光转接模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电兼容模块。
背景技术
光转接模块常常用于光电信号的连接,在光模块或者电模块的信号转换过程中,光模块与电模块需要在光转电模块中实现对接。光转接模块常常安装在模块盒中,常见于机箱或者数据机房中。
相关技术中的光转接模块常常采用面板型的支架作为光模块与电模块连接的支撑件,其安装方式根据厂商的设计而有各式各样,并且连接的部位比较杂乱,导致占用的空间不可控,模块盒内的空间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升模块盒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电兼容模块。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电兼容模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包括上盖以及底座,所述上盖与底座盖合形成用于放置光模块或者电模块的内部空腔;所述上盖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板和后端板,所述前端板开设有用于安装适配器的适配孔,所述后端板设置有用于线缆穿过的穿线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光模块以及电模块的连接部分可以放置在内部空腔中,使得安装在模块盒内的光模块与电模块被光转电模块包覆,因此有助于提升模块盒的内部器件排布的齐整度,提升了模块和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适配孔的形状可以偶根据适配器的形状来进行适应性的调节,能够为连接于光模块或者电模块的适配器提供安装的位置,穿线孔能够为线缆提供穿线的位置,因此本申请能够使得光模块与电模块的调整更合理。
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靠近后端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后端板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卡接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卡接限位槽中,使得限位板与后端板的相对位置被限定,因此对上盖以及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有限制的作用,进而提升了上盖与底板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盖板相对两侧还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位于前端板与后端板之间;所述侧板远离盖板的一侧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开设于侧板相对的一侧;所述底板相对于限位板的两侧设置有滑移板,所述滑移板与滑移槽滑移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板与限位槽滑移配合,使得安装上盖与底座的过程更便捷。
可选地,所述侧板还在滑移槽的槽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滑移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边设置有导向刃,所述导向刃与导向槽滑移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对导向刃有限制的作用,使得上盖与底座的配合更紧密,并且滑动的过程更稳定。
可选地,所述滑移板朝向前端板的一端设置有配合块,所述前端板朝向配合块的一侧面开设有配合口,所述配合块与配合口插接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滑移板滑移至与限位板接触时,配合块与配合口插接配合,限制了上盖与底座垂直于滑移方向的移动,因此提升了上盖与底座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底板远离限位板的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前端板朝向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卡接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块与卡槽卡接配合后,盖板的两端均被限制,因此在滑移滑移至与限位板接触时,限位块通过弹性形变与限位槽插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盖板朝向底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用于便于将线缆固定的扎线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线缆可以通过被扎带捆绑起来,再使用扎带穿过扎线扣,使得线缆被固定,因此扎线扣的设置有助于整齐放置线缆,提升模块盒内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穿线孔处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穿线孔的周沿之间通过粘连筋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块起到遮挡穿线孔的作用,当线缆只占用一部分时,没有利用到的穿线孔的挡块依然能够保持与穿线孔内壁粘连的状态,起到防尘、防异物进入内部空腔的作用;需要使用穿线孔时,可以直接破坏粘连筋,使得穿线孔的内壁与挡块分离。
可选地,所述盖板开设有用于便于人手操作的避位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位孔的设置便于在连接光模块与电模块时,可以把手伸进内部空腔的内部,因此提升了安装光电模块的便利性。
可选地,所述盖板开设有用于与模块盒卡接固定的安装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模块盒可以有相应的凸起结构与安装孔安装配合,使得光转接模块与模块盒之间的安装限位更为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光电兼容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可见后端板与限位板的连接关系)。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光电兼容模块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可见前端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盖;
11、盖板;111、避位孔;112、支撑筋;113、扎线扣;114、安装孔;
12、前端板;121、适配孔;122、卡槽;123、配合口;
13、后端板;131、限位块;132、穿线孔;133、挡块;
14、侧板;141、滑移槽;142、导向槽;
2、底座;
21、底板;211、卡块;
22、限位板;221、限位槽;
23、滑移板;231、导向刃;232、配合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光模块与电模块之间连接可以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光模块与电模块常常位于模块盒内,光模块以及电模块都分别连接有线缆,线缆起到传输光信号或者电信号的作用。在光模块与电模块的连接之处,套设有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光模块或者电模块上安装有适配器,以使光模块与电模块的连接更为稳定。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光电兼容模块。
参照图1,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包括上盖1以及底座2,其中上盖1与底座2盖合形成内部空腔;内部空腔为光模块或者电模块提供了容纳的空间。
上盖1包括盖板11,盖板11可以呈矩形或者其他平行四边形,当然中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1呈长方形的板状。盖板11其中相对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前端板12和后端板13,盖板11的相对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侧板14,两个侧板14分别位于前端板12和后端板13的相对两端。前端板12、后端板13以及两侧侧板14分别围合形成上空腔。
参照图1、图2,上述的前端板12上开设有适配孔121,适配孔121整体呈方形,当然也可以是长方形或者其他的形状,适配孔121可以有2个、3个、4个或者更多。适配孔121用于安装适配器,使得适配器的放置更为稳定。
参照图1、图2,上述的后端板13上开设有穿线孔132,线缆可以从穿线孔132中穿过,如此设置,可以将光模块或者电模块固定在上盖1的部分。
参照图2,进一步地,盖板11朝向上空腔的一侧面一体成型有扎线扣113,扎线扣113呈环状,当适配器安装在适配孔121中,光模块或者电模块位于上空腔内时,光模块或者电模块的线缆可以通过扎带捆绑起来,并且扎带穿过扎线扣113,使得线缆被限定在扎线扣113的旁边。
参照图1、图2,为了使得安装的过程中更容易实现光模块与电模块的连接,盖板11开设有用于便于人手操作的避位孔111,避位孔111靠近适配孔121设置,避位孔111呈长方形,并且避位孔111的长度可以达到与盖板11的宽度同宽,避位孔111的宽度可以以实际便于人手操作的情况来设计;进一步地,当避位孔111的长度达到与盖板11的宽度同宽时,避位孔111的居中位置可以一体成型有支撑筋112,支撑筋112一方面起到增强盖板11的牢固程度,另一方面起到便于抓握盖板11的作用,在连接光模块与电模块时可以作为着力点。
参照图1、图2,进一步地,盖板11开设有用于与模块盒卡接固定的安装孔114。模块盒朝上盖1板的一侧面上可以有凸起结构,当光转电模块插入或者滑入模块盒内时,凸起结构可以与安装孔114卡接配合,实现模块盒与光转电模块的限位。
参照图1、图2,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光转电模块的缝隙,穿线孔132处设置有挡块133,挡块133将穿线孔132遮掩,使得灰尘、虫子或者其他异物不易进入内部空腔内。挡块133与穿线孔132的内壁处连接有粘连筋,粘连筋的厚度较小,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因此当需要使用穿线孔132时,可以通过破坏粘连筋的方式使得挡块133与穿线孔132分离,进而保持穿线孔132的贯通。
参照图3、图4,上述的底座2包括底板21,底板21其中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22,限位板22朝向后端板13设置,限位板22远离底板21的一侧边上开设有限位槽221;后端板13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块131,限位块131的两侧设置有导向面,限位块131与限位槽221卡接配合。具体地,限位块131具有一定的弹性,限位块131可以从内部空腔通过弹性形变越过限位板22而卡在限位槽221内。
参照图4、图5,进一步地,底板21在限位板22的相对两侧一体成型有滑移板23。对应地,上述的侧板14远离盖板11的一侧开设有滑移槽141,滑移槽141开设于侧板14相对的一侧;底板21相对于限位板22的两侧设置有滑移板23,滑移槽141与滑移板23形状相适配,滑移板23与滑移槽141滑移配合。
参照图6,进一步地,侧板14还在滑移槽141的槽壁开设有导向槽142,导向槽142的槽壁具有一定的倾斜,并且滑移板23远离底板21的一侧边设置有导向刃231,导向刃231靠近其末端的厚度逐渐减小,以使得导向刃231与导向槽142的形状相适配,导向刃231与导向槽142滑移配合,如此设置,安装上盖1与底座2时,可以将上盖1从底座2远离限位板22的一端滑入,使得上盖1与底座2的连接处通过滑移实现配合,最终上盖1的后端板13与底座2的限位板22相抵接,并且后端板13上的限位块131与限位板22上的限位槽221卡接配合。
参照图7,为了进一步限定上盖1与底座2之间的连接,使得上盖1不易于底座2相分离,滑移板23朝向前端板12的一端一体设置有配合块232,前端板12朝向配合块232的一侧面开设有配合口123,配合块232与配合口123插接配合,起到了增强上盖1与底座2之间结构牢固性的作用。
参照图4,进一步地,为了使得上盖1与底座2安装完毕之后不易再滑移,底板21远离限位板22的一端一体设置有卡块211,前端板12朝向底板21的一侧设置有卡槽122,卡块211与卡槽122卡接配合。如此设置,前端板12与底板21远离限位板22的一端卡接固定,后端板13与限位板22之间卡接固定,因此限制了上盖1与底座2之间的滑移,并且使得上盖1与底座2在安装完毕后难以拆卸,由此增强了上盖1与底座2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光电兼容模块的实施原理为:参照图8,安装光转电模块时,先将适配器安装在适配孔121上,再将连接有适配器的电模块与光模块进行连接,其中光模块或者电模块可以放置于上空腔内,并且线缆通过扎带与扎线扣113进行固定;线缆可以从穿线孔132中穿出;再将底座2与上盖1进行配合,先将底座2的限位端与上盖1的前端板12对应,并且使得侧板14的滑移槽141与滑移板23滑移配合,再将上盖1底座2滑移至限位板22与滑移槽141相抵接,使得后端板13的限位块131与限位板22的限位槽221享卡接配合,前端板12的卡槽122与底板21的块相配合,从而实现了上盖1与底板21的固定。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以及底座(2),所述上盖(1)与底座(2)盖合形成用于放置光模块或者电模块的内部空腔;所述上盖(1)包括盖板(11),所述盖板(1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板(12)和后端板(13),所述前端板(12)开设有用于安装适配器的适配孔(121),所述后端板(13)设置有用于线缆穿过的穿线孔(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包括底板(21),所述底板(21)靠近后端板(1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22),所述限位板(22)上设置有限位槽(221),所述后端板(13)上设置有限位块(131),所述限位块(131)与限位槽(221)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相对两侧还设置有侧板(14),所述侧板(14)位于前端板(12)与后端板(13)之间;所述侧板(14)远离盖板(11)的一侧设置有滑移槽(141),所述滑移槽(141)开设于侧板(14)相对的一侧;所述底板(21)相对于限位板(22)的两侧设置有滑移板(23),所述滑移板(23)与滑移槽(141)滑移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4)还在滑移槽(141)的槽壁开设有导向槽(142),所述滑移板(23)远离底板(21)的一侧边设置有导向刃(231),所述导向刃(231)与导向槽(142)滑移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板(23)朝向前端板(12)的一端设置有配合块(232),所述前端板(12)朝向配合块(232)的一侧面开设有配合口(123),所述配合块(232)与配合口(123)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远离限位板(22)的一端设置有卡块(211),所述前端板(12)朝向底板(21)的一侧设置有卡槽(122),所述卡块(211)与卡槽(122)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朝向底板(21)的一侧面设置有用于便于将线缆固定的扎线扣(1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132)处设置有挡块(133),所述挡块(133)与穿线孔(132)的周沿之间通过粘连筋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开设有用于便于人手操作的避位孔(1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兼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开设有用于与模块盒卡接固定的安装孔(1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52692.1U CN214278490U (zh) | 2021-02-07 | 2021-02-07 | 一种光电兼容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52692.1U CN214278490U (zh) | 2021-02-07 | 2021-02-07 | 一种光电兼容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78490U true CN214278490U (zh) | 2021-09-24 |
Family
ID=77790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52692.1U Active CN214278490U (zh) | 2021-02-07 | 2021-02-07 | 一种光电兼容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78490U (zh) |
-
2021
- 2021-02-07 CN CN202120352692.1U patent/CN2142784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53320A (en) | Optical fiber cable lead-in structure | |
CN214278490U (zh) | 一种光电兼容模块 | |
CN208060804U (zh) | 一种din型光缆终端盒 | |
CN115933076B (zh) | 一种户外型光电模块 | |
CN219556554U (zh) | 卡片盒和保护套 | |
CN209765108U (zh) | 防止光纤接头松动的光电转换器 | |
US6876809B1 (en) | Release mechanism for disconnecting internal fiber from an optical module | |
CN208127807U (zh) | 一种转角过线组件 | |
CN107514533B (zh) | 一种用于安装电动工业车辆充电机的固定架 | |
WO2023125302A1 (zh) | 轨道适配器、轨道及电气系统 | |
CN209233862U (zh) |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交换机 | |
CN208334717U (zh) | 光电混合式面板装置 | |
CN213182122U (zh) | 一种光纤跳线固定盒 | |
CN211265817U (zh) | 一种usb连接线用于接口固定机构 | |
CN114280747A (zh) | 一种插卡式防尘用plc光分路器 | |
CN110187450B (zh) | 设备箱及其箱体 | |
CN207780320U (zh) | 光纤配线架 | |
CN218040002U (zh) | 一种数据通信的通信端口结构 | |
CN109274606A (zh) |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交换机 | |
CN221124930U (zh) | 一种光电通信光纤连接头 | |
CN217133435U (zh) | 光电混合配线结构 | |
CN216052312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耦组件 | |
CN215340472U (zh) | 新型光缆分光分纤盒 | |
CN221201626U (zh) |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hdmi线 | |
CN214375411U (zh) | 一种高密度lc光纤跳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101 and 501, No. 4, Honghui Industrial Zone, No. 2 Liuxian Third Road, Xingdo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ng Donggu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5th and 6th floors of No.4 factory building, Honghui Industrial Park, Liuxian 2nd Road,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NGDO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