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5836U - 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75836U CN214275836U CN202023214966.5U CN202023214966U CN214275836U CN 214275836 U CN214275836 U CN 214275836U CN 202023214966 U CN202023214966 U CN 202023214966U CN 214275836 U CN214275836 U CN 2142758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push rod
- sealing
- air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841 combus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34 coal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85 flame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的外侧安装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内侧安装有断气机构,所述断气机构包括密封壳体、断气套管、支撑推杆、导向柱、电动推杆和侧边密封板,所述断气套管一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推杆,所述支撑推杆一端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与支撑推杆通过导向柱连接,所述密封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密封壳体的内侧滑动连接有两个侧边密封板,所述导气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喷火盖,所述喷火盖的一端安装有支撑角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煤气灶的煤气输送进行定时断气操作,有效保证人员离开时煤气灶的使用安全,且避免煤气的泄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煤气灶已广泛用于各个家庭内,煤气灶通常只设有进气管和点火装置,使用时只需要旋开开关即可使用,这种煤气灶在使用期间必须有人在看管,不然容易出现烧焦现象,使用期间若熄火,更容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但是,现有的煤气灶使用时无法对燃烧时间进行控制,进而无法进行自动断气处理,人员使用疏忽时易造成火灾;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煤气灶使用时无法对燃烧时间进行控制,进而无法进行自动断气处理,人员使用疏忽时易造成火灾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的外侧安装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内侧安装有断气机构,所述断气机构包括密封壳体、断气套管、支撑推杆、导向柱、电动推杆和侧边密封板,所述断气套管一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推杆,所述支撑推杆一端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与支撑推杆通过导向柱连接,所述密封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密封壳体的内侧滑动连接有两个侧边密封板,所述导气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喷火盖,所述喷火盖的一端安装有支撑角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角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主体架。
优选的,所述安装主体架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密封板,所述连接密封板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支撑环,所述连接支撑环的上端面安装有炉架。
优选的,所述安装主体架的一侧滑动连接有两个打火旋钮,其中一个所述打火旋钮的一侧安装有操作面板。
优选的,所述密封壳体的两端与导气管均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腰型导向孔,所述支撑推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侧边密封板和腰型导向孔与密封壳体通过导向柱连接,所述导向柱与支撑推杆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边密封板与密封壳体通过密封垫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支撑推杆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所述电动推杆的外侧设置有防静电保护罩。
优选的,所述支撑推杆与断气套管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断气套管的一端贯穿密封壳体的一端与导气管通过密封圈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火盖的一端与安装主体架通过支撑角板连接固定,所述喷火盖的另一端与导气管通过单向阀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推杆带动支撑推杆在密封壳体的内侧进行滑动,密封壳体的内侧安装有两个侧边密封板,使得支撑推杆在移动时能够带动侧边密封板始终对密封壳体的两侧进行密封操作,避免煤气的泄漏;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撑推杆的一端与断气套管通过弹簧连接,使得支撑推杆带动断气套管插接在导气管的内侧,断气套管的一端与导气管通过密封圈连接,使得断气套管能够快速对煤气进行封堵和断气操作,提高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断气机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主体架;2、打火旋钮;3、操作面板;4、炉架;5、连接支撑环;6、进气管;7、喷火盖;8、连接密封板;9、导气管;10、断气机构;11、支撑角板;12、密封壳体;13、断气套管;14、支撑推杆;15、导向柱;16、电动推杆;17、侧边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包括进气管6,进气管6一端的外侧安装有导气管9,导气管9的内侧安装有断气机构10,断气机构10包括密封壳体12、断气套管13、支撑推杆14、导向柱15、电动推杆16和侧边密封板17,断气套管13一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推杆14,支撑推杆14带动断气套管13插接在导气管9的内侧,断气套管13的一端与导气管9通过密封圈连接,支撑推杆14一端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密封壳体12,密封壳体12与支撑推杆14通过导向柱15连接,导向柱15对支撑推杆14的一端进行导向,保证支撑推杆14移动的稳定,密封壳体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6,密封壳体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两个侧边密封板17,导气管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喷火盖7,喷火盖7的一端安装有支撑角板11,其中一个支撑角板1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主体架1,整体通过对煤气灶的煤气输送进行定时断气操作,有效保证人员离开时煤气灶的使用安全,且避免煤气的泄漏。其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电动推杆16(型号可为LBP40)可从市场采购或私人定制获得。
进一步,安装主体架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密封板8,连接密封板8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支撑环5,连接支撑环5的上端面安装有炉架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密封板8便于对连接支撑环5进行安装和对煤气灶上端面进行密封。
进一步,安装主体架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两个打火旋钮2,其中一个打火旋钮2的一侧安装有操作面板3,操作面板3中设置有定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人员需要离开煤气灶时通过操作操作面板3进行断气时间的设置。
进一步,密封壳体12的两端与导气管9均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壳体12的两侧均设置有腰型导向孔,支撑推杆14的一端分别贯穿侧边密封板17和腰型导向孔与密封壳体12通过导向柱15连接,导向柱15与支撑推杆14通过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柱15对支撑推杆14的一端进行导向,保证支撑推杆14移动的稳定。
进一步,侧边密封板17与密封壳体12通过密封垫连接,电动推杆16的一端与支撑推杆14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电动推杆16的外侧设置有防静电保护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电动推杆16进行防护和隔离,避免因产生静电火花造成火灾。
进一步,支撑推杆14与断气套管13通过弹簧连接,断气套管13的一端贯穿密封壳体12的一端与导气管9通过密封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断气套管13能够快速对煤气进行封堵和断气操作,提高使用安全。
进一步,喷火盖7的一端与安装主体架1通过支撑角板11连接固定,喷火盖7的另一端与导气管9通过单向阀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喷火盖7便于对煤气进行点火和喷燃操作。
工作原理:使用时,检查各零件的功能是否完好,接通电源,将密封壳体12的两端与导气管9均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进气管6将导气管9与煤气罐进行连接,使用时通过操作打火旋钮2,使得打火旋钮2进行点火,进而通过喷火盖7能够进行煤气的燃烧,人员需要离开煤气灶时通过操作操作面板3进行时间的设置,进而对电动推杆16的启动时间进行确定,在需要进行断气时,启动电动推杆16,使得电动推杆16在密封壳体12的支撑作用下带动支撑推杆14在密封壳体12的内侧进行滑动,导向柱15对支撑推杆14的一端进行导向,保证支撑推杆14移动的稳定,密封壳体12的内侧安装有两个侧边密封板17,使得支撑推杆14在移动时能够带动侧边密封板17始终对密封壳体12的两侧进行密封操作,避免煤气的泄漏,支撑推杆14的一端与断气套管13通过弹簧连接,使得支撑推杆14带动断气套管13插接在导气管9的内侧,断气套管13的一端与导气管9通过密封圈连接,使得断气套管13能够快速对煤气进行封堵和断气操作,提高使用安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包括进气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一端的外侧安装有导气管(9),所述导气管(9)的内侧安装有断气机构(10),所述断气机构(10)包括密封壳体(12)、断气套管(13)、支撑推杆(14)、导向柱(15)、电动推杆(16)和侧边密封板(17),所述断气套管(13)一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推杆(14),所述支撑推杆(14)一端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密封壳体(12),所述密封壳体(12)与支撑推杆(14)通过导向柱(15)连接,所述密封壳体(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6),所述密封壳体(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两个侧边密封板(17),所述导气管(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喷火盖(7),所述喷火盖(7)的一端安装有支撑角板(11),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角板(1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主体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主体架(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密封板(8),所述连接密封板(8)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支撑环(5),所述连接支撑环(5)的上端面安装有炉架(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主体架(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两个打火旋钮(2),其中一个所述打火旋钮(2)的一侧安装有操作面板(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体(12)的两端与导气管(9)均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壳体(12)的两侧均设置有腰型导向孔,所述支撑推杆(14)的一端分别贯穿侧边密封板(17)和腰型导向孔与密封壳体(12)通过导向柱(15)连接,所述导向柱(15)与支撑推杆(14)通过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密封板(17)与密封壳体(12)通过密封垫连接,所述电动推杆(16)的一端与支撑推杆(14)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所述电动推杆(16)的外侧设置有防静电保护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推杆(14)与断气套管(13)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断气套管(13)的一端贯穿密封壳体(12)的一端与导气管(9)通过密封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火盖(7)的一端与安装主体架(1)通过支撑角板(11)连接固定,所述喷火盖(7)的另一端与导气管(9)通过单向阀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14966.5U CN214275836U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14966.5U CN214275836U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75836U true CN214275836U (zh) | 2021-09-24 |
Family
ID=77783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214966.5U Active CN214275836U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75836U (zh) |
-
2020
- 2020-12-28 CN CN202023214966.5U patent/CN2142758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37369U (zh) | 一种具有自动熄火功能的集成灶 | |
CN202675386U (zh) | 燃气灶熄火保护装置 | |
CN208154533U (zh) | 商用燃气厨具单针离子熄火安全保护系统 | |
CN201955245U (zh) | 电池燃烧试验箱 | |
CN205026953U (zh) | 一种加热炉远程自动点火监控系统 | |
CN214275836U (zh) | 一种定时自动断气防干烧的煤气灶 | |
CN102840606B (zh) | 全预混智能型合金纤维灶具 | |
CN210688331U (zh) | 一种带有防火保护装置的集成灶 | |
CN107490026B (zh) | 一种集成灶防风灶具 | |
CN2851893Y (zh) | 具有双重防煤气泄漏保护功能的定时熄火燃气灶 | |
CN205037367U (zh) | 一种商用引射预混式红外线燃烧器长明火装置 | |
CN201096351Y (zh) | 废气热力焚烧炉防爆门 | |
CN202885009U (zh) | 全预混智能型合金纤维灶具 | |
CN201944858U (zh) | 一种油气一体化立喷式电控燃烧器系统 | |
CN203501227U (zh) | 一种燃气高效节能大锅灶 | |
CN2442126Y (zh) | 全自动安全燃气灶具 | |
CN201166401Y (zh) | 燃气炉灶智能自动点火熄火装置 | |
CN205878257U (zh) | 一种燃气保护装置 | |
CN2497164Y (zh) | 一种具有防熄火、回火和漏火等多重安全保护的装置 | |
CN218544523U (zh) | 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卡式炉 | |
CN209639059U (zh) | 一种具有磁力控制功能的集成灶 | |
CN219760611U (zh) | 一种多功能智能高压电缆接地箱 | |
CN201706553U (zh) | 单针高压自动点火及熄火保护控制系统 | |
CN220958550U (zh) | 一种燃气灶具 | |
CN217875943U (zh) | 一种燃气泄漏报警并自动熄火的燃气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