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4254800U - Usb接口及usb设备 - Google Patents

Usb接口及usb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54800U
CN214254800U CN202120270111.XU CN202120270111U CN214254800U CN 214254800 U CN214254800 U CN 214254800U CN 202120270111 U CN202120270111 U CN 202120270111U CN 214254800 U CN214254800 U CN 214254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usb
lead
plug
usb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701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k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k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k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k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701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54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54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54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接口及USB设备,至少包括插头,插头可以插入外接设备的USB母口中。插头包括层叠设置的且可伸缩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朝向第二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一引线,第二基座朝向第一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二引线。USB接口正插或反插时,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一个基座向内收缩,另一个基座可以与USB母口的配合引线电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接口及USB设备,解决了USB公口与USB母口插接时,很容易出现USB公口插反的情况,需要将USB公口翻转方向重新插入,这使得USB接口在使用过程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USB接口及USB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SB接口及USB设备。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是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由于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的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通讯产品,并扩展至摄影器材、数字电视、游戏机等其它相关领域。
目前,USB接口一般包括母口和公口,其中USB公口一般包括插头,插头包括:金属壳体和设在金属壳体内的基座,基座的一面设置有引线,外接设备设有USB母口,USB母口内设有可插入金属壳体内的基板,基板上设有配合引线,通过将插头与USB母口插接使得基板上的配合引线与基座上的引线电接触,从而实现USB接口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作用。
然而,USB公口与USB母口插接时,很容易出现USB公口插反的情况,需要将USB公口翻转方向重新插入,这使得USB接口在使用过程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USB接口及USB设备,以解决USB公口与USB母口插接时,很容易出现USB公口插反的情况,需要将USB公口翻转方向重新插入,这使得USB接口在使用过程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USB接口,至少包括:插头,
插头包括:层叠设置的且可伸缩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朝向第二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一引线,第二基座朝向第一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二引线;
且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中的其中一个引线用于在插头与USB母口正向插接时与USB母口中的配合引线电连接,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中的另一个引线用于在插头与USB母口反向插接时与USB母口的配合引线电连接。
如此设置,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均可以与USB母口基板上的配合引线电连接,无论插头是正插还是反插,均可以将USB接口中的其中一个引线与配合引线电连接,操作起来方便简单。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容纳壳体,第一基座的一端与容纳壳体的内壁伸缩连接,第二基座的一端与容纳壳体的内壁伸缩连接,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另一端伸出容纳壳体;
插头与USB母口插接时,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其中一个基座位于容纳壳体外的一端被压缩并朝向容纳壳体内移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另一个基座上的引线与配合引线电连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设在容纳壳体内;
插头与USB母口插接时,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其中一个基座被压缩时挤压限位结构,以使限位结构朝向另一个基座移动并阻止另一个基座朝向容纳壳体内移动。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止挡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止挡片的一端与容纳壳体靠近插头的一端内壁相连,止挡片的另一端悬空在容纳壳体内;
止挡片朝向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两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靠近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伸入容纳壳体内的一端端头;
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中的其中一个被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其中一个挤压时,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中的另一个对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另一个进行阻挡。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的高度大于止挡片与第一基座之间的距离;第二凸起的高度大于止挡片与第二基座之间的距离。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纳壳体内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靠近容纳壳体的一端连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容纳壳体远离插头的一端内壁相连。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线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一延伸段,第一水平段与第一基座贴合,第一延伸段朝向容纳壳体的内壁延伸并与容纳壳体的内壁抵接;
第二引线包括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二水平段与第二基座贴合,第二延伸段朝向与第一延伸段相对的容纳壳体的内壁延伸且与容纳壳体的内壁抵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纳壳体靠近第一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轨道,第一导电轨道与第一延伸段抵接;
容纳壳体靠近第二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轨道,第二导电轨道与第二延伸段抵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插头还包括:金属壳体,金属壳体的一端具有接口,金属壳体的另一端与容纳壳体的一端相连,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一端在金属壳体内朝向或远离接口的方向可伸缩设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USB设备,至少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及USB设备,通过至少包括插头,插头可以插入外接设备的USB母口中。插头包括层叠设置的且可伸缩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朝向第二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一引线,第二基座朝向第一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二引线。无论USB接口是正向插入还是反向插入,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一个基座向内收缩,另一个基座可以与USB母口的配合引线电连接,所以使用USB接口时不用调整方向即可实现USB接口与USB母口的电连接,操作起来方便简单。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及USB设备,解决了USB公口与USB母口插接时,很容易出现USB公口插反的情况,需要将USB公口翻转方向重新插入,这使得USB接口在使用过程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中第一基座向内收缩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中第二基座向内收缩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中止挡片的第一种实现方式;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中止挡片的第二种实现方式;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中止挡片的第三种实现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0:插头;
20:第一引线;
30:第二引线;
40:金属壳体;
50:容纳壳体;
60:第一弹簧;
70:第二弹簧;
80:限位结构;
101:第一基座;
102:第二基座;
201:第一水平段;
202:第一延伸段;
301:第二水平段;
302:第二延伸段;
401:接口;
501:第一导电轨道;
502:第二导电轨道;
503:支撑块;
801:止挡片;
802:第一凸起;
803: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是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由于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的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通讯产品,并扩展至摄影器材、数字电视、游戏机等其它相关领域。
相关技术中,USB接口一般包括母口和公口,其中USB公口一般包括插头,插头包括:金属壳体和设在金属壳体内的基座,基座的一面设置有引线,外接设备设有USB母口,USB母口内设有可插入金属壳体内的基板,基板上设有配合引线,通过将插头与USB母口插接使得基板上的配合引线与基座上的引线电接触,从而实现USB接口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作用。
然而,USB公口与USB母口插接时,很容易出现USB公口插反的情况,需要将USB公口翻转方向重新插入,这使得USB接口在使用过程较为不便。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USB接口,将插头设置为可伸缩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朝向第二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一引线,第二基座朝向第一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二引线。其中,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中的其中一个引线用于在插头与USB母口正向插接时与USB母口中的配合引线电连接,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中的另一个引线用于在插头与USB母口反向插接时与USB母口的配合引线电连接。无论插头是正插还是反插,均可以将USB接口中的其中一个引线与配合引线电连接,操作起来方便简单。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USB接口,至少包括插头10,插头10可以插入外接设备的USB母口中。其中,插头10包括层叠设置的且可伸缩的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两个基座均可以插入USB母口中,但是母口同时只能容纳一个基座,当其中一个基座插入USB母口时,另一个基座无法插入USB母口。也就说,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中的其中一个基座用于在插头10与USB母口正向插接时与USB母口电连接,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中的另一个基座用于在插头10与USB母口反向插接时与USB母口电连接。
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中其中一个基座可以向内收缩,而另一个基座可以与USB母口电连接。具体的,USB接口与USB母口对接时,当第一基座101被USB母口的基板抵住时,第一基座101向内收缩,第二基座102处于原位而与USB母口电连接;或者,当第二基座102被USB母口的基板抵住时,第二基座102向内收,第一基座101处于原位而与USB母口电连接。因此,无论USB接口是正向插入还是反向插入,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中的一个基座向内收缩,另一个基座与USB母电连接,所以使用USB接口时不用调整方向即可实现USB接口与USB母口电连接,操作起来方便简单。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01朝向第二基座102的一面设有第一引线20,第二基座102朝向第一基座101的一面设有第二引线30。当第二基座102向内收缩时,第一基座101上的第一引线20与USB母口的配合引线电连接;或者,当第一基座101向内收缩时,第二基座102上的第二引线30与USB母口的配合引线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引线20和第二引线30中的其中一个引线用于在插头10与USB母口正向插接时与USB母口中的配合引线电连接,第一引线20和第二引线30中的另一个引线用于在插头10与USB母口反向插接时与USB母口的配合引线电连接。在插头10与USB母口插接时,只需要一个基座上的引线与USB母口内的配合引线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通过至少包括插头10,插头10可以插入外接设备的USB母口中。插头10包括层叠设置的且可伸缩的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第一基座101朝向第二基座102的一面设有第一引线20,
第二基座102朝向第一基座101的一面设有第二引线30。无论USB接口是正向插入还是反向插入,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中的一个基座向内收缩,另一个基座可以与USB母口的配合引线电连接,所以使用USB接口时不用调整方向即可实现与USB母口电连接,操作起来方便简单。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解决了USB公口与USB母口插接时,很容易出现USB公口插反的情况,需要将USB公口翻转方向重新插入,这使得USB接口在使用过程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中,插头10还包括金属壳体40,金属壳体40套设在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外侧,可以对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起到保护作用。金属壳体40的一端具有接口401,接口401可以与USB母口对接,在插头10进入USB母口时,金属壳体40与之一起进入USB母口,可以在对接操作过程中对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的一端在金属壳体40内朝向或远离接口401的方向可伸缩设置。其中,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在金属壳体40内内可以滑动。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可以背离接口401的方向收缩,其中一个基座背离接口401的方向收缩时,另一个基座位于原位。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容纳壳体50,容纳壳体50的一端与金属壳体40远离接口401的一端相连,且容纳壳体50的内部与金属壳体40的内部相通。容纳壳体50可以作为手持部位,用于操作USB接口的插入和拔出等。
插头10与USB母口插接时,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中的其中一个基座位于容纳壳体50外的一端被压缩并朝向容纳壳体50内移动,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中的另一个基座位于原位,且另一个基座上的引线与配合引线电连接。
其中,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远离接口401的一端被压缩时伸入容纳壳体50中。当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其中一个基座进入USB母口并与USB母口电连接,另一个基座被压缩且伸入容纳壳体50,容纳壳体50对其起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容纳壳体50内设有第一弹簧60和第二弹簧70,第一弹簧60和第二弹簧7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靠近容纳壳体50的一端连接,第一弹簧60和第二弹簧70的另一端分别与容纳壳体50的与接口401相对的内壁相连。第一基座101或第二基座102被压缩进入容纳壳体50内时,第一弹簧60或第二弹簧70将产生一个与第一基座101或第二基座102压缩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在插头10离开USB母口时,该作用力可以使第一基座101或第二基座102恢复原来的位置。例如,第一基座101被基板抵住时,第二基座102可以伸入USB母口并与USB母口电连接,第一基座101向远离接口401的方向缩入容纳壳体50中,第一弹簧60被压缩,对第一基座101产生朝向接口401的推力。当拔出第二基座102,基板与第一基座101也分开,第一弹簧60从压缩状态恢复,第一弹簧60将推动第一基座101朝向接口401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基座101恢复原来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20包括第一水平段201和第一延伸段202,第一水平段201与第一基座101贴合,第一延伸段202朝向容纳壳体50的内壁延伸并与容纳壳体50的内壁抵接。第一水平段201在第一基座101进入USB母口时与配合引线贴合,以实现USB接口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第一延伸段202与容纳壳体50内的导电结构电连接,以使第一基座101与具有该USB接口的USB设备电连接。从而实现USB设备与外部设备的电连接。
第二引线30包括第二水平段301和第二延伸段302,第二水平段301与第二基座102贴合,第二延伸段302朝向与第一延伸段202相对的容纳壳体50的内壁延伸且与容纳壳体50的内壁抵接。第二水平段301在第二基座102进入USB母口时与配合引线贴合,以实现USB接口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第二延伸段302与容纳壳体50内的导电结构电连接,以使第二基座102与具有该USB接口的USB设备电连接。从而实现USB设备与外部设备的电连接。示例性的,导电结构可以是导线。
本实施例中,容纳壳体50靠近第一基座101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轨道501,第一导电轨道501与第一延伸段202抵接。与第一延伸段202直接通过导线与USB设备电连接相比,第一延伸段202通过第一导电轨道501与USB设备电连接,第一延伸段202可以在第一导电轨道501上滑动,第一延伸段202不会与容纳壳体50中的其他部件碰撞或接触,避免第一延伸段202和第一导电轨道501在与其他部件碰撞中出现短路或损坏。
容纳壳体50靠近第二基座102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轨道502,第二导电轨道502与第二延伸段302抵接。与第二延伸段302直接通过导线与USB设备电连接相比,第二延伸段302通过第二导电轨道502与USB设备电连接,第二延伸段302可以在第二导电轨道502上滑动,第二延伸段302不会与容纳壳体50中的其他部件碰撞或接触,避免第二延伸段302和第二导电轨道502在与其他部件碰撞中出现短路或损坏。
其中,第一延伸段202和第二延伸段302分别与第一导电轨道501和第二导电轨道502之间抵接,第一延伸段202可以阻止第一基座101朝靠近第一导电轨道501的侧壁运动,第二延伸段302可以阻止第二基座102朝靠近第二导电轨道502的侧壁运动。因此,第一延伸段202和第二延伸段302分别对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具有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结构80,限位结构80设在容纳壳体50内。插头10与USB母口插接时,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中的其中一个基座被压缩时挤压限位结构80,以使限位结构80朝向另一个基座移动并阻止另一个基座朝向容纳壳体50内移动。
进一步的,限位结构80还包括止挡片801,止挡片801设在容纳壳体50内且将容纳壳体50分隔成两个空间,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的远离接口401的一端分别位于两个空间内。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将在各自的空间内运动,避免运动中互相摩擦导致的磨损。同时,止挡片801可以阻止第一基座101朝向第二导电轨道502的侧壁运动,还可以阻止第二基座102朝向第一导电轨道501的侧壁运动,对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具有定位的作用。
止挡片801的一端与容纳壳体50靠近插头10的一端内壁相连,止挡片801的另一端悬空在容纳壳体50内;或者止挡片801的一端与容纳壳体50远离插头10的一端内壁相连,止挡片801的另一端悬空在容纳壳体50内。
其中,止挡片801的两侧与容纳壳体50或者金属壳体40相连。如图5所示,止挡片801远离接口401的一端两侧可以与容纳壳体50连接;止挡片801另一端为自由端,该端两侧具有缺口,以使止挡片801的自由端可以伸入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之间,将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分隔在两个空间内,自由端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以朝向第一基座101或第二基座102的方向倾斜。
可选的,如图6所示,止挡片801靠近接口401的一端两侧具有凸出的连接块,连接块可以与容纳壳体50连接。金属壳体40与连接块相对的位置开设通孔,连接块穿过通孔与容纳壳体50实现连接。止挡片801远离接口401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以带动止挡片801朝向第一基座101或第二基座102的方向倾斜。
可选的,如图7所示,止挡片801靠近接口401的一端两侧与金属壳体40连接,止挡片801远离接口401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以带动止挡片801朝向第一基座101或第二基座102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止挡片801可以与容纳壳体50远离接口401的一端贴合;或者,两者之间也可以具有一定间隙。
本实施例中,止挡片801分别朝向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的两面上均设有凸起,凸起靠近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远离接口401的一端。凸起包括朝向第一基座101的第一凸起802和朝向第二基座102的第二凸起803。
第一凸起802和第二凸起803中的其中一个被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中的其中一个挤压时,第一凸起802和第二凸起803中的另一个对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中的另一个进行阻挡。
其中,第一凸起802的高度略大于止挡片801与第一基座101之间的距离;第二凸起803的高度略大于止挡片801与第二基座102之间的距离。
USB接口插向USB母口时,如果第一基座101与基板相抵,第一基座101背离接口401的方向运动,第一基座101朝向第一凸起802的一面与第一凸起802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第一基座101挤压第一凸起802,止挡片801的自由端朝向第二基座102倾斜,第二凸起803朝向第二基座102的方向运动,第二基座102靠近第二凸起803的端面与第二凸起803抵接,第二凸起803阻止第二基座102向背离接口401的方向运动,而第一基座101可以继续向背离接口401的方向运动。最终,第二基座102插入了USB母口并与USB母口电连接。示例性的,第一凸起802和第二凸起803的垂直方向截面可以是三角形、半圆形或者其形状,只要第一凸起802和第二凸起803的截面形状满足沿止挡片801至容纳壳体50两侧垂直方向截面宽度逐渐减小即可。
或者,USB接口插向USB母口时,如果是第二基座102与基板相抵,其工作原理与第一基座101与基板相抵时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容纳壳体50的远离金属壳体40的一端设有支撑块503,第一弹簧60和第二弹簧70一端与支撑块503连接。支撑块503对第一弹簧60和第二弹簧70起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可以避免第一弹簧60和第二弹簧70在容纳壳体50内自由移动而与其他结构互相摩擦导致磨损。第一导电轨道501和第二导电轨道502靠近支撑块503的一端可以位于支撑块503的两侧,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导电轨道501和第二导电轨与第一弹簧60和第二弹簧70距离较远,避免第一弹簧60和第二弹簧70在伸缩中与第一导电轨道501和第二导电轨道502接触。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USB接口,使用者将插头10的接口401对准USB母口插接时,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其中的一个基座与USB母口中的基板相抵并朝向远离接口401的方向被压缩,使用者继续将插头10向USB母口方向移动,另一个基座伸入USB母口中并与USB母口电连接,以将插头10与USB母口插接使得基板上的配合引线与基座上的引线电接触,从而实现USB接口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作用。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USB设备,至少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USB接口。其中,USB设备可以是U盘、键盘、鼠标、硬盘、读卡器或带有USB接口的电源线等中的至少一种,或其它类似的产品,以及上述产品的附件等,其可以是独立设置的,也可以是有几个元件组装构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USB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上述提及到的产品,其他USB设备都可以适用本申请的方案。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USB设备,使用者将插头10的接口401对准USB母口插接时,第一基座101和第二基座102其中的一个基座与USB母口中的基板相抵并朝向远离接口401的方向被压缩,使用者继续将插头10向USB母口方向移动,另一个基座伸入USB母口中并与USB母口电连接,以将插头10与USB母口插接使得基板上的配合引线与基座上的引线电接触,从而实现USB设备与外接设备的电连接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USB接口,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插头,
所述插头包括:层叠设置的且可伸缩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朝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基座朝向所述第一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二引线;
且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中的其中一个引线用于在所述插头与USB母口正向插接时与所述USB母口中的配合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中的另一个引线用于在所述插头与所述USB母口反向插接时与所述USB母口的配合引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纳壳体,所述第一基座的一端与所述容纳壳体的内壁伸缩连接,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与所述容纳壳体的内壁伸缩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容纳壳体;
所述插头与所述USB母口插接时,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中的其中一个基座位于所述容纳壳体外的一端被压缩并朝向所述容纳壳体内移动,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中的另一个基座上的引线与所述配合引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在所述容纳壳体内;
所述插头与所述USB母口插接时,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中的其中一个基座被压缩时挤压所述限位结构,以使所述限位结构朝向另一个基座移动并阻止所述另一个基座朝向所述容纳壳体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止挡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止挡片的一端与容纳壳体靠近所述插头的一端内壁相连,所述止挡片的另一端悬空在所述容纳壳体内;
所述止挡片朝向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的两面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伸入所述容纳壳体内的一端端头;
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中的其中一个被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中的其中一个挤压时,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中的另一个对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中的另一个进行阻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止挡片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止挡片与所述第二基座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壳体内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靠近所述容纳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容纳壳体远离所述插头的一端内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水平段与所述第一基座贴合,所述第一延伸段朝向所述容纳壳体的内壁延伸并与所述容纳壳体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二引线包括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水平段与所述第二基座贴合,所述第二延伸段朝向与所述第一延伸段相对的所述容纳壳体的内壁延伸且与所述容纳壳体的内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轨道,所述第一导电轨道与所述第一延伸段抵接;
所述容纳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轨道,所述第二导电轨道与所述第二延伸段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一端具有接口,所述金属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壳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在所述金属壳体内朝向或远离所述接口的方向可伸缩设置。
10.一种USB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USB接口。
CN202120270111.XU 2021-01-29 2021-01-29 Usb接口及usb设备 Active CN214254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0111.XU CN214254800U (zh) 2021-01-29 2021-01-29 Usb接口及usb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0111.XU CN214254800U (zh) 2021-01-29 2021-01-29 Usb接口及usb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54800U true CN214254800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95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70111.XU Active CN214254800U (zh) 2021-01-29 2021-01-29 Usb接口及usb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54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6535B2 (en) Adapter having connecting arms
US77942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replaceable plug
TW201205983A (en) Power adapter and power supply with replaceable connector
TWI307193B (zh)
US7121850B2 (en) Dual-purpose male/female connector
US20090215314A1 (en) USB connector
US711839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placeable plug
US20110008986A1 (en) USB Receptacle and Plug Connecting Device
JP2009176543A (ja) 両面usbコネクタ及び両面usbアダプタ
CN102244321B (zh) Usb连接线
TWI257749B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14254800U (zh) Usb接口及usb设备
CN101431205A (zh) 具有结合臂的转接头结构
CN101867099A (zh) 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
CN103972753A (zh) 电气接头转接器
US20160087384A1 (en) USB and Micro USB T-Tip Connectors
TWM391739U (en) Safe socket
CN113725668A (zh) 正反双面电连接器
EP2648286A1 (en)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dapter plug with locking mechanism
CN113889794B (zh) 一种插座旋转防护罩防误旋转装置及其旋转方法
CN107482332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2468564B (zh) 复合式转换插头结构
US8602824B2 (en) Ultrathin USB female connector
CN214254823U (zh) Usb接口及usb设备
CN114336175B (zh) 电源转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