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1306U - 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51306U CN214251306U CN202023101299.XU CN202023101299U CN214251306U CN 214251306 U CN214251306 U CN 214251306U CN 202023101299 U CN202023101299 U CN 202023101299U CN 214251306 U CN214251306 U CN 2142513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ickel
- resistance temperature
- temperature measuring
- wire
- measuring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属于测温元件技术领域,具体包括镍丝和支撑架,所述镍丝缠绕在支撑架外周形成镍丝圈,所述镍丝的一端电连接有配比电阻,配比电阻用于调节镍电阻测温元件的温度曲线,所述镍丝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通过本申请的处理方案,使镍电阻测温元件具有热容量大,自热误差小的优点,减小用镍作为测温电阻时的测量误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温元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
背景技术
热电阻传感器具有测温范围大、准确度高、性能稳定、重复性好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温度检测元件,在航空发动机上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温度、燃滑油温度的测量,但对于工业应用来说,特别是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通常会使用镍电阻作为测温元件。
目前,镍电阻中常用的为薄膜式镍电阻,薄膜式镍电阻采用的是薄膜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生产的敏感元件,但由于薄膜式镍电阻体积小、热容小,自热现象表现十分明显,测量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薄膜式镍电阻体积小、热容小,自热现象表现十分明显,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包括镍丝和支撑架,所述镍丝缠绕在支撑架外周形成镍丝圈,所述镍丝的一端电连接有配比电阻,所述配比电阻用于调节所述镍电阻测温元件的温度曲线,所述镍丝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架外侧缠绕形成的镍丝圈作为测温部,相对于薄膜式镍电阻,热容量大,自热误差小,减小用镍作为测温电阻时的测量误差;能够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大气温度和燃滑油温度的测量。第一绝缘层的设置使镍丝圈相邻匝数的镍丝相互绝缘,使电流稳定的通过整个镍丝圈。配比电阻使镍电阻测温元件的温度曲线与镍电阻输出特性对应。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和至少三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支撑杆贯穿镍丝圈的两端面,所述支撑杆与镍丝圈的内壁抵接,用以支撑镍丝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在底座上的多根支撑杆作为缠绕镍丝和支撑镍丝圈的主要部位,使镍丝稳定形成圈状,稳定镍电阻测温元件测量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设有相互平行的三根,三根所述支撑杆呈正三角形分布,三根所述支撑杆分别对应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支撑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中至少有两根为导电支撑杆,所述镍丝远离配比电阻的一端与其中一根导电支撑杆电连接,所述配比电阻远离镍丝的一端与另一根不同的导电支撑杆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镍丝和配比电阻的两根导电支撑杆作为接线端与采集设备连通,使用支撑架作为接电电极,方便且稳定的使电流通过镍丝圈。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绝缘杆,所述支撑杆绕绝缘杆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绝缘杆的外壁同时与全部的所述支撑杆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镍丝将导电支撑杆和其他支撑杆稳定的固定在绝缘杆外周,稳定不同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减少导电支撑杆相互接触后造成短路的情况;也减小支撑杆受到镍丝圈的作用力相互靠近、造成支撑架变形的情况,稳定镍电阻测温元件的热容量,使镍电阻测温元件的自热误差小,减小用镍作为测温元件时的测量误差。
可选的,所述绝缘杆上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的端面抵接的台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绝缘杆在轴向方向的滑移进行限位,减少绝缘杆的偏移,从而使绝缘杆可以稳定对镍丝圈内部的支撑杆形成稳定支撑,减小支撑杆受到镍丝圈的作用力相互靠近、造成支撑架变形的情况。稳定镍电阻测温元件的热容量,使镍电阻测温元件的自热误差小,减小用镍作为测温元件时的测量误差。
可选的,与所述镍丝圈对应的支撑架表面设有第二绝缘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绝缘层的设置在导电支撑杆和镍丝圈之间增加一层绝缘防护,减少镍丝圈上的绝缘层破损与导电支撑杆接触后造成镍电阻测温元件短路的情况,提高镍电阻测温元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配比电阻为锰铜丝,所述锰铜丝与镍丝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锰铜丝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提高镍电阻测温元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锰铜丝外表面设有第三绝缘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绝缘层的设置可以减少锰铜丝表面不接电位置与镍电阻测温元件发生电意外接触的情况、减小造成镍电阻测温元件发生短路的情况,提高镍电阻测温元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有益技术效果:
以用镍丝绕制而成的镍丝圈作为镍电阻测温元件的测温部,使得镍电阻测温元件具有热熔量大、自然误差小的优点,提高测量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镍电阻测温元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镍丝的截面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比电阻的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镍丝;11、第一绝缘层;2、支撑架;21、底座;22、支撑杆;23、绝缘杆;24、台肩;25、第二绝缘层;3、配比电阻;31、第三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如图1至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包括镍丝1和支撑架2,镍丝1缠绕在支撑架2外周形成镍丝圈,镍丝1的一端电连接有配比电阻3,配比电阻3用于调节镍电阻测温元件的温度曲线,使得镍电阻测温元件的温度曲线与镍电阻输出特性对应,镍丝1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11。第一绝缘层11包括涂敷在镍丝1表面的绝缘漆和缠绕在镍丝1表面的绝缘带。
支撑架2包括底座21和至少三根支撑杆22,支撑杆22固定在底座21上,支撑杆22贯穿镍丝圈的两端面,支撑杆22与镍丝圈的内壁抵接,用以支撑镍丝圈。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架2也可以是一个粗树脂杆,镍丝1缠绕在粗树脂杆外周。
支撑杆22设有相互平行的三根,三根支撑杆22呈正三角形分布,三根支撑杆22分别对应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杆22也可以是四根或五根等,支撑杆22为四根时,四个支撑杆22分别对应矩形的四个顶点;支撑杆22为五根时,五个支撑杆22分别对应五边形的五个顶点。
支撑杆22中至少有两根为导电支撑杆22,镍丝1远离配比电阻3的一端与其中一根导电支撑杆22电连接,镍丝1与导电支撑杆22焊接在一起,配比电阻3远离镍丝1的一端与另一根不同的导电支撑杆2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三根均为导电支撑杆2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中两根为导电支撑杆22。导电支撑杆22的材质为铜。而且在其他实施例中,镍丝1和配比电阻3也可以直接与采集设备的电极焊接。
支撑架2还包括绝缘杆23,支撑杆22绕绝缘杆23周向均匀分布,绝缘杆23的外壁同时与全部的支撑杆22抵接。绝缘杆23的材质为树脂。
绝缘杆23上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杆22远离底座21的一端的端面抵接的台肩24。台肩24和绝缘杆23一体设置。
与镍丝圈对应的支撑架2表面设有第二绝缘层25。第二绝缘层25为涂敷在支撑杆22表面的绝缘漆和缠绕在支撑架2对应镍丝圈部分外周的绝缘带。
配比电阻3为锰铜丝,锰铜丝与镍丝1电连接,锰铜丝和镍丝1焊接在一起,锰铜丝远离镍丝1的一端与导电支撑杆22焊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配比电阻3也可以是康铜丝。
锰铜丝外表面设有第三绝缘层31。第三绝缘层31包括涂敷在锰铜丝表面的绝缘漆和缠绕在锰铜丝表面的绝缘带。本实施例中,锰铜丝上设有第三绝缘层31,因此锰铜丝直接缠绕在支撑架2的外周,直至锰铜丝可以接触到导电支撑杆22,锰铜丝焊接在导电支撑杆2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锰铜丝外周也可以没有绝缘层,使锰铜丝避开电连接镍丝1的导电支撑杆22,锰铜丝拉直与另一导电支撑杆22焊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镍丝和支撑架,所述镍丝缠绕在支撑架外周形成镍丝圈,所述镍丝的一端电连接有配比电阻,所述配比电阻用于调节所述镍电阻测温元件的温度曲线,所述镍丝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电阻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和至少三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支撑杆贯穿镍丝圈的两端面,所述支撑杆与镍丝圈的内壁抵接,用以支撑镍丝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镍电阻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设有相互平行的三根,三根所述支撑杆呈正三角形分布,三根所述支撑杆分别对应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镍电阻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中至少有两根为导电支撑杆,所述镍丝远离配比电阻的一端与其中一根导电支撑杆电连接,所述配比电阻远离镍丝的一端与另一根不同的导电支撑杆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镍电阻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绝缘杆,所述支撑杆绕绝缘杆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绝缘杆的外壁同时与全部的所述支撑杆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镍电阻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杆上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的端面抵接的台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镍电阻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镍丝圈对应的支撑架表面设有第二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镍电阻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比电阻为锰铜丝,所述锰铜丝与镍丝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镍电阻测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锰铜丝外表面设有第三绝缘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01299.XU CN214251306U (zh) | 2020-12-21 | 2020-12-21 | 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01299.XU CN214251306U (zh) | 2020-12-21 | 2020-12-21 | 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51306U true CN214251306U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7740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01299.XU Active CN214251306U (zh) | 2020-12-21 | 2020-12-21 | 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51306U (zh) |
-
2020
- 2020-12-21 CN CN202023101299.XU patent/CN2142513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50660B (zh) | 一种四端电阻及测量四端电阻时间常数的方法 | |
CN214251306U (zh) | 一种镍电阻测温元件 | |
US4322710A (en) | Electrical resistors | |
CN106782949A (zh) | 一种绕丝式镍电阻敏感元件及制作方法 | |
SI20390A (sl) | Elektronska tehtnica za merjenje naklonov - izvedba električnih uporov in prevodnikov | |
JPH0743387A (ja) | 同軸シャント抵抗器 | |
CN113552455A (zh) | 一种电力电缆缓冲层分压电压的在线测试方法 | |
JP2016507070A (ja) | ワイヤの抵抗を増加させることによる、コイルの均一な温度の測定 | |
CN107843708A (zh) | 两点电压、温度测量消除导电杆材质影响的变压器绕组材质鉴别方法 | |
CN210863860U (zh) | 一种罗氏线圈传感器 | |
US2238015A (en) | Resistance thermome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210198594U (zh) | 热电阻感温元件及其制造设备 | |
CN211291781U (zh) | 单芯双余度测温设备 | |
CN218496721U (zh) | 一种实验室用复合绝缘子复合应力老化设备 | |
CN111044767A (zh) | 一种脉冲分流器 | |
JP2014003607A (ja) | 回線インピーダンス安定化ネットワーク | |
JP5562168B2 (ja) | 測温抵抗体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測温抵抗体を内蔵した温度測定センサー | |
CN215728385U (zh) | 一种预防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的阻尼器 | |
CN115774173A (zh) | 一种干式变压器绝缘性能评估装置及其方法 | |
CN110285891B (zh) | 热电阻感温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 |
CN207964921U (zh) | 一种高压无感冲击电阻分压器 | |
CN211505678U (zh) | 一种多同轴脉冲分流器 | |
CN108169278B (zh) | 一种热物性探头 | |
US4506996A (en) | Cryogenic thermometer | |
Klonz et al. | Multijunction thermal converter with adjustable output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