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4114U - 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44114U CN214244114U CN202022989525.6U CN202022989525U CN214244114U CN 214244114 U CN214244114 U CN 214244114U CN 202022989525 U CN202022989525 U CN 202022989525U CN 214244114 U CN214244114 U CN 2142441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ge
- sewage
- biochemical treatment
- tank
- treatment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76 aerato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AHEWZZJEDQVLOP-UHFFFAOYSA-N monobromobimane Chemical compound BrCC1=C(C)C(=O)N2N1C(C)=C(C)C2=O AHEWZZJEDQVLO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574 phosphoru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5416 organic mat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06010021143 Hypoxia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46 nitrify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13 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ammonia nh3 Chemical compound N.N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9 flocc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6615 floc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07 mechanical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03 metabol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23 metabolic r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57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按污水处理流程方向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第一级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内回流区,第二级包括依次连接的缺氧/厌氧池、好氧池、内回流区;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之间以及污水处理单元内生化池之间形成浓度梯度,各级内回流区用于污泥无动力回流至同级的好氧池,使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污泥体系相互独立。本实用新型,通过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组合,形成呈浓度梯度的多级A/O运行,深化有机物的去除,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特别强化生物脱氮,实现优质出水的同时实现污泥减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A/A/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通过厌氧、缺氧和好氧生物处理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该工艺是一种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对氮磷的去除要求高,氮磷的去除成为当今污水处理厂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许多污水处理厂面临着出水总氮不能达标的瓶颈。A/A/O工艺主要去除有机物,同时生物脱氮除磷,但生物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影响,且要获得较高的脱氮率,需要加大回流比,增加了能耗同时可能破坏缺氧池的缺氧环境而影响生物脱氮。同时,该工艺存在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难以同时达到良好的效果等弊端,且出水水质通常只能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或一级A标准,难以实现更加优质的出水或回用水的需要。
随着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污水处理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越来越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要求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或回用标准,重点和敏感水环境保护区,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准Ⅳ类水质标准等更加严格的要求。
对于规模小、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特别是氮磷浓度高的污水,同时又要求优质的出水水质时,常规的A2/O工艺,则难以实现稳定的达标和高质量出水,特别是总氮难以达到较高的去除率,且不便于根据水质水量的变化灵活的进行工艺变换。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强化脱氮除磷,特别强化生物脱氮,深化有机物的去除,保障优质出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按污水处理流程方向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和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所述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内回流区,所述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缺氧/厌氧池、好氧池、内回流区;
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之间以及污水处理单元内生化池之间形成浓度梯度,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内回流区底部设置有回流斜坡,并与对应级的好氧池底部连通,用于污泥无动力回流至同级的好氧池。
可选地,所述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还包括串联在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所述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缺氧/厌氧池、好氧池、内回流区。
可选地,所述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中的厌氧池与缺氧池位置交换,或者减少厌氧池和缺氧池中的其中一个。
可选地,相邻生化处理单元之间以及同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相邻生化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或者共用隔墙采用过水孔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级和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中的缺氧/厌氧池,按缺氧运行或按厌氧运行。
可选地,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采用活性污泥,或者在缺氧池、厌氧池以悬挂的方式内置弹性立体填料、组合式填料或纤维束填料;好氧池内置MBBR填料、组合式填料或弹性立体填料,形成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组合的污泥体系。
可选地,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内设置有穿孔排泥管路,用于将无机泥及死泥排除;所述好氧池底部设置曝气器,曝气器通过管路与鼓风机连接,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曝气量的阀门。
可选地,所述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还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路,好氧池内的混合液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路回流到同级的缺氧池和厌氧池,所述混合液回流管路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缺氧和厌氧的转换,以及调节混合液回流比。
可选地,所述混合液回流管路包括从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好氧池引出的主管以及与主管连接的两根支管,所述主管上设置有控制阀和回流泵,两根支管分别连接至厌氧池和缺氧池,且两根支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最后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好氧池通过回流管连接至回流泵的进水管上,用于将最后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好氧池混合液少量回流至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的第二级、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缺氧池碳源不足时,通过进水分流部分污水补充碳源,或者外加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
可选地,所述的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可采用土建或设备实施。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时,通过分级串联设置生化处理单元和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组合,形成呈浓度梯度的多级A/O系统,各生化处理单元系统内污泥无动力回流使各生化处理单元污泥系统独立运行;深化有机物去除,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特别强化生物脱氮效果,获得优质出水的同时实现污泥系统内减量。污水经过简单预处理可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接深度处理或生态处理满足高标准的出水或回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各级处理单元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各级处理单元所对应的生长阶段的活细菌重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各级处理单元所对应的生长阶段的代谢速率、微生物变化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a-厌氧池;1b-缺氧池;1c-好氧池;1d-内回流区;2a、3a-缺氧/厌氧池;2b、3b-好氧池; 2c、3c-内回流区;4-进水管路;5-斜坡;6a、6b、6c-进水控制阀;7-空气干管;8a、8b、8c、 8d-硝化液回流控制阀;9-回流泵;10-混合液回流管路;11a、11b、11c-曝气调节阀;12-回流管;13-曝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按污水处理流程方向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或者按污水处理流程方向串联的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和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1a、缺氧池1b、好氧池1c和内回流区1d,基本组成为Ap(厌氧)/AN(缺氧)/O(好氧)/(A)内回流区;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和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缺氧/厌氧池2a、3a,好氧池2b、3b,内回流区2c、3c;基本组成为A(缺氧或厌氧)/O(好氧)/(A)内回流区;即可以为,缺氧池、好氧池、内回流区,或者厌氧池、好氧池、内回流区;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串联形成厌氧、缺氧、好氧的交替组合,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之间以及生化处理单元内生化池之间形成浓度梯度,即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浓度依次递减,生化处理单元内厌氧、缺氧、好氧生化池的浓度依次递减,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内回流区底部设置有回流斜坡5,并与同一单元内的好氧池底部连通,用于污泥通过重力自动回流至同级的好氧池,内回流区使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污泥无动力内回流,使得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污泥系统自成体系,相互独立,实现污泥停留时间和污水停留时间的分离。
其中,所述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中的厌氧池1a与缺氧池1b位置可交换,或者减少厌氧池和缺氧池中的其中一个,即依次形成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内回流区;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和内回流区;厌氧池、好氧池和内回流区;或者缺氧池、好氧池和内回流区。
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内回流区内置于好氧池的出水端,具有无动力内回流污泥的功能,同时消耗DO具有一定的反硝化功能,通过活性污泥的无动力内回流,实现各级生物处理单元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的分离,形成适合于对应的负荷的独立的污泥系统,使生化处理单元的活性污泥自成体系。
内回流区可设置球形填料等截流污泥,发生污泥膨胀或污泥凝聚性不好时,仍然具有较好的污泥截流和内回流功能,同时填料区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具有一定的强化反硝化效果。
通过分级串联设置生化处理单元和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组合,形成呈浓度梯度的多级 A/O工艺,各生化处理单元系统内污泥无动力回流使各生化处理单元污泥系统独立运行;深化有机物去除,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特别强化生物脱氮效果,获得优质出水的同时实现污泥系统内减量。污水经过简单预处理可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接深度处理或生态处理满足高标准的出水或回用要求。
其中,相邻生化处理单元之间连通并形成浓度梯度,即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浓度依次递减;每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内各生化池之间连通并形成浓度梯度,即生化处理单元内厌氧、缺氧、好氧生化池的浓度依次递减;连通的方式包括通过管道连接,或者共用隔墙采用过水孔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级和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中的A段缺氧/厌氧池,可选择在缺氧或厌氧工艺运行,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实现缺氧向厌氧的转化。具体地,A段可采用缺氧运行,也可通过延长停留时间按厌氧运行。
通过串联使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之间的形成浓度梯度,以及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内的AP、 AN、O工艺之间形成浓度梯度;通过串联使污水处理系统形成厌氧AP、缺氧AN、好氧O工艺的交替组合的多级AO工艺模式,组成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其中,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处于高或中负荷运行,对应的微生物处于生长率上升阶段;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处于中或低负荷运行,对应的微生物处于生长率下降阶段;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处于低或超低负荷运行,对应的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
根据进水浓度和出水要求,通过串联形成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系统,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可根据工艺需要,串联的级数选择二级串联或者三级串联。串联的级数为三级时,第三级在内源呼吸阶段运行,串联级数少于三级时,出水端的好氧池微生物在生长率下降阶段运行或内源呼吸阶段运行。
进水经过简单的预处理后,可进入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进水管路4连接至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厌氧池1a、分流部分至第二级、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缺氧/厌氧池2a、3a,且各管路设置有进水控制阀6a、6b、6c。
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可采用活性污泥法,或者在缺氧池、厌氧池内置弹性立体填料、组合式填料或纤维束填料;好氧池内置MB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填料、组合式填料或弹性立体填料,形成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组合的污泥体系。采用活性污泥法,厌氧池、缺氧池可采用水力循环混合搅拌或机械搅拌,以及其他搅拌形式;厌氧池、缺氧池内置填料时,宜采用水力循环混合搅拌。其中,各级好氧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13,空气干管7通过空气支管与各曝气装置13连接,空气支管上设置有曝气调节阀11a、11b、11c,通过鼓风机送入空气。
根据出水要求,出水可通过沉淀过滤进行最终的泥水分离,也可在最后一级好氧池内置 MBR模块(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或者连接其他深度处理工艺,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人工湿地等。
对串联连接的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污泥系统,无独立要求时,可以不设置内回流区,此时出水需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同时从沉淀池将污泥回流至进水端补充系统流失的污泥。沉淀池出水再接深度处理或生态处理以满足水质要求。
主要的有机物去除在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进行,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辅助进行有机物的去除,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深化有机物的去除。
污泥在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内减量,只外排少量的剩余污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通过内源呼吸作用进行污泥减量,通过穿孔排泥管路定期从厌氧池换和缺氧池内,优先排除无机泥及死泥。
根据生物脱氮需要设置混合液回流,混合液回流从第一级生化处理单元的好氧池1c回流到第一级生化处理单元的缺氧池1b和厌氧池1a,通过阀门切换实现第一级生化处理单元缺氧和厌氧的转换,以及调节混合液回流比。
具体地,所述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路10,好氧池1c内的混合液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路10回流到同级的缺氧池1b和厌氧池1a,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路10设置的阀门切换控制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缺氧和厌氧的转换,以及调节混合液回流比。
混合液回流管路包括从好氧池引出的主管以及与主管连接的两根支管,主管上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控制阀8c和回流泵9,两根支管分别连接至厌氧池1a和缺氧池1b,且两根支管上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控制阀8a、8b。
其中,最后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好氧池3b通过回流管12连接至回流泵9的进水管上,将最后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好氧池混合液少量回流至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以便调节调节出水端TN(总氮)浓度,回流管12上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控制阀8d。主要的生物脱氮在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进行,辅助的生物脱氮在第二、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完成。
第二级、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缺氧池碳源不足时,通过进水分流部分污水补充碳源,或者外加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脱氮除磷不能同时满足要求时,优先保障生物脱氮,出水再经化学除磷实现磷达标。
图3至图5所示,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中活性污泥处于高或中负荷运行(F/M>2.0kg/(kg.d)),微生物处于生长率上升阶段,此时微生物繁殖快、活动能力强,单位微生物处理污水能力高,此阶段微生物活力强大,进行有机物的主要去除和主要的生物脱氮;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有机物浓度低于第一级污水生物处理单元,活性污泥处于中或低负荷运行(0.1kg/(kg.d)≤F/M≤2.0kg/(kg.d)),微生物处于生长率下降阶段,此阶段微生污代谢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均较好,进行有机物的辅助去除和辅助的生物脱氮;随着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去除,进入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有机物进一步减少,活性污泥处于低或超低负荷运行(0.005kg/(kg.d)<F/M<0.1kg/(kg.d)),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微生物重量减少,实现有机物的深度去除和进一步强化总氮的去除。
本系统进水水质需经过简单预处理,进水水质宜满足:COD≤1000mg/L,B/C≥0.25,SS ≤80mg/L,TN≤150mg/L,TP≤10mg/L,PH:6~9。本系统设置三级串联时,出水水质可达到:COD ≤30mg/L,BOD≤8mg/L,TN≤3mg/L,NH3-N≤2mg/L。
其中,COD: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生物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TN:总氮TN(Total Nitrogen);SS:悬浮物(SuspendedSolids); TP:总氮;NH3-N:氨氮;B/C:BOD(生物需氧量)与COD(化学需氧量)的比值。
根据出水水质要求,可采用两级串联、三级串联或设置一级。对TP、SS等指标,根据需要设置深度处理系统或生态处理系统进行化学除磷和SS的去除。
根据处理规模,可采用几组并联设置,以提高处理规模和实现并联分组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和优点为:通过两级或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串联组合,流程上形成厌氧、缺氧、好氧的交替组合,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之间以及污水处理单元内形成浓度梯度,内回流区内置于好氧池出水端,底部设置有回流斜坡,并与对应级的好氧池底部连通,用于污泥自动回流至同级的好氧池,使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污泥体系相互独立。便于灵活调整工艺适应水质水量变化,深化有机物的去除,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特别强化生物脱氮效果,同时实现污泥减量,且可通过阀门切换进行调节。适用于以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为主且出水水质要求高,水质水量波动大的污水处理。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按污水处理流程方向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所述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内回流区,所述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缺氧/厌氧池、好氧池、内回流区;
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之间以及污水处理单元内生化池之间形成浓度梯度,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内回流区底部设置有回流斜坡,并与对应级的好氧池底部连通,用于污泥无动力回流至同级的好氧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还包括串联在第二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所述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缺氧/厌氧池、好氧池、内回流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中的厌氧池与缺氧池位置交换,或者减少厌氧池和缺氧池中的其中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生化处理单元之间以及同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相邻生化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或者共用隔墙采用过水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和第三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中的缺氧/厌氧池,按缺氧运行或按厌氧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采用活性污泥,或者在缺氧池、厌氧池以悬挂的方式内置弹性立体填料、组合式填料或纤维束填料;好氧池内置MBBR填料、组合式填料或弹性立体填料,形成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组合的污泥体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内设置有穿孔排泥管路,用于将无机泥及死泥排除;所述好氧池底部设置曝气器,曝气器通过管路与鼓风机连接,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曝气量的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还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路,好氧池内的混合液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路回流到同级的缺氧池和厌氧池,所述混合液回流管路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缺氧和厌氧的转换,以及调节混合液回流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回流管路包括从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好氧池引出的主管以及与主管连接的两根支管,所述主管上设置有控制阀和回流泵,两根支管分别连接至厌氧池和缺氧池,且两根支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好氧池通过回流管连接至回流泵的进水管上,用于将最后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的好氧池混合液部分回流至第一级污水生化处理单元,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89525.6U CN214244114U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89525.6U CN214244114U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44114U true CN214244114U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7737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989525.6U Active CN214244114U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44114U (zh) |
-
2020
- 2020-12-14 CN CN202022989525.6U patent/CN2142441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259465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stainable treatment of municipal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 |
CN101519266B (zh) | 高效脱氮除磷mbr工艺与装置 | |
CN101205100B (zh) | 城市污水一体化组合工艺处理反应器 | |
CN108585385B (zh) | 一种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 |
CN104512963B (zh) | 一种一体式多级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膜系统脱氮方法及装置 | |
CN205170617U (zh) | 一种复合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 |
CN102775025A (zh) | 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3204607A (zh) | 一种高效低耗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108383320B (zh) |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的集成处理方法 | |
CN205258127U (zh) | 一种循环流环型多段泥膜共生复合式生物反应器 | |
CN110015756A (zh) | 一种反硝化除磷耦合振动缺氧mbr装置及工艺 | |
CN114291964B (zh) | 一种脱氮回收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201154929Y (zh) | 污水生物脱氮与污泥减量耦合生物反应装置 | |
CN210103554U (zh) | 一种化工尾水强化脱氮装置 | |
CN201857327U (zh) | 生活污水处理用复合式生物膜一体型反应器 | |
CN213266150U (zh) | 一种脱氮除磷系统 | |
CN202688093U (zh) | 改良a/o四点分段进水高效同步脱氮除磷的装置 | |
CN101913734B (zh) | A/a-mbr强化脱氮除磷组合装置及其工艺 | |
CN209989143U (zh) | 一种反硝化除磷耦合振动缺氧mbr装置 | |
CN216687842U (zh) | 一种高氨氮污水深度除总氮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 |
CN112607862A (zh) | 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工艺 | |
CN202576155U (zh) | 一种高氨氮制革废水生化脱氮处理装置 | |
CN202945124U (zh) | 一种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4244114U (zh) | 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 |
CN207108603U (zh) | A2o2污水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