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4240335U - 安装支架、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装支架、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0335U
CN214240335U CN202022731101.XU CN202022731101U CN214240335U CN 214240335 U CN214240335 U CN 214240335U CN 202022731101 U CN202022731101 U CN 202022731101U CN 214240335 U CN214240335 U CN 214240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stabilizer bar
mounting bracket
clamping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11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11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0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0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0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支架、稳定杆总成及车辆,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放置车辆的横向稳定杆,所述卡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卡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的第二表面,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前副车架的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可以增加前副车架第二表面的可利用空间,可以增加空间利用率,使得结构布置更为紧凑,还具有节省成本、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等优势。

Description

安装支架、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支架、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将横向稳定杆固定在前副车架总成上,通常会在横向稳定杆上装配一个稳定杆支架11,再将稳定杆支架11固定在前副车架总成上。
现在的稳定杆支架11为一块3mm厚的钣金冲压制成,稳定杆支架11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两端均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中插入螺栓,以将稳定杆支架11固定在前副车架总成12上,通过稳定杆支架11可以将横向稳定杆13固定在前副车架总成12上,如图2所示。
前副车架总成12上还需要安装转向器总成14,为了使得横向稳定杆13可以固定在前副车架总成12上,通常需要稳定杆支架11与转向器总成14在如图2所示的x方向上间隔预设距离。但是,受限于稳定杆13的安装,需要转向器总成14与稳定杆支架11之间预留较大的空间,从而会导致前副车架总成上的安装空间浪费大,结构布置松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支架、稳定杆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的前副车架总成上的结构布置松散、安装空间浪费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支架,应用于车辆的横向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卡接部;
所述卡接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放置所述车辆的横向稳定杆,所述卡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卡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的第二表面,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前副车架的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杆总成,包括前副车架、横向稳定杆以及上述的安装支架,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前副车架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稳定杆总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卡接部,卡接部中的容纳空间可以放置横向稳定杆。卡接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卡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在前副车架的第一表面,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在前副车架的第二表面,且卡接部位于前副车架的第二表面的一侧。由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前副车架的两个表面,因此,可以减少第一连接部在第二表面占用的位置,从而增加第二表面的可利用空间,可以减少转向器总成等结构与横向稳定杆之间的间隙,可以提升第二表面的空间利用率,使得第二表面的结构布置更紧凑。而且,在增加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无需改变转向器总成的结构,还可以减少螺栓的数量,可以节省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现有的稳定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一种现有的稳定杆支架与前副车架装配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与安装支架装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参照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杆总成,包括前副车架30、横向稳定杆及安装支架20。
本实施例中的应用于车辆的横向稳定杆的安装支架20,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卡接部23。
卡接部23具有容纳空间231,容纳空间231用于放置车辆的横向稳定杆13,卡接部2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1连接,卡接部2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2连接;第一连接部21用于连接在前副车架30的第一表面,第二连接部22用于连接在前副车架30的第二表面31,卡接部23位于前副车架30的第二表面31的一侧,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3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卡接部23的容纳空间231用于放置车辆的横向稳定杆13。由于横向稳定杆13的截面形状通常为圆形,卡接部23的截面形状可以设置为如图4所示的U形,这样可以便于卡接横向稳定杆13。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21、卡接部23以及第二连接部22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组装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一连接部21用于连接在前副车架30的第一表面,第二连接部22用于连接在前副车架30的第二表面31上,通过卡接部23与横向稳定杆的配合将横向稳定杆和卡接部23均设置在前副车架30的第二表面31的一侧,从而,通过安装支架20可以将横向稳定杆固定在前副车架上。由于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位于前副车架30的两个表面,因此可以减少第一连接部21在第二表面31占用的位置,从而增加第二表面31的可利用空间,可以减少转向器总成等结构与横向稳定杆之间的间隙,可以提升第二表面31的空间利用率,使得第二表面31的结构布置更紧凑。而且,在增加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无需改变转向器总成的结构,还可以减少螺栓的数量,可以节省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有利于推广使用。
如图4所示,卡接部23的顶点到第一连接部21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卡接部23的顶点到第二连接部22所在平面的距离。这样,以图4为观察视角,第一连接部21低于第二连接部22,从而能够便于第一连接部21连接在前副车架30的第一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卡接部23的顶点为卡接部23的距离第一连接部21最远的点,也就是卡接部23距离第二连接部22最远的点。
如图5所示,前副车架30上设有第一通孔32,第一通孔32适于供第一连接部21穿过。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21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部22的宽度,一方面是由于第一连接部21只是与前副车架30的第一表面抵接,而不需要在第一连接部21上设置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故而不需要设置较大尺寸的第一连接部21,其次,第一连接部21要穿过第一通孔32,第一连接部21的尺寸需要与第一通孔32的尺寸适配,当第一连接部21的尺寸较小时,便于第一连接部21穿过第一通孔32。
如图5所示,第一通孔32呈长条形,第一连接部21可以设置为矩形的插片结构,将插片结构插入第一通孔32后,转动卡接部23,使得第一连接部21的表面与第一表面贴合。此时,若卡接部23受到拉力,第一连接部21会给第一表面压力,第一连接部21可以受到第一表面的反作用力,使得卡接部23固定在前副车架30上。这样,第一连接部21不会占用第二表面的安装空间,可以增大第二表面的可利用空间,以提升第二表面的空间利用率。而且,无需使用螺栓,即可实现前副车架30对安装支架20的固定作用,可以节省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抵接在前副车架30的第一表面,第二连接部22抵接在前副车架30的第二表面31上。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21的靠近卡接部23的顶点的一侧表面与前副车架30的第一表面抵接,第二连接部背离卡接部23的顶点的一侧表面与前副车架30的第二表面31抵接。
参照图4,卡接部23的顶点到第一连接部21所在平面的距离与卡接部23的顶点到第二连接部22所在平面的距离的差为d,其中d应大于或等于前副车架30在竖直方向上的延伸长度,才能使得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分别位于前副车架30的两个相对的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前副车架30包括横梁上板及加强板,横梁上板连接在加强板的上方,第一表面形成在加强板远离横梁上板的一侧表面,第二表面形成在横梁上板远离加强板的一侧表面。也就是说,横梁上板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部22抵接,加强板的下表面与第一连接部21抵接。此时,d要大于或等于横梁上板的厚度和加强板的厚度之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孔32包括形成在横梁上板上的通孔及形成在加强板上的通孔,且二者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第一通孔32呈长条形,第一通孔32的宽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部21的厚度值的2倍。
具体而言,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通孔32呈长条形,第一连接部21以垂直于第一通孔32的方向穿设第一通孔32后,需要转动卡接部23,以使得第一连接部21与第一表面贴合,才能实现第一连接部21固定卡接部23的作用。因此,第一通孔32的宽度值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部21的厚度值的2倍,可以在第一连接部21穿设第一通孔32后,保证卡接部23可以转动。示例地,第一通孔32的宽度值可以为6mm。当然,第一通孔32的宽度值应小于第一连接部21与第一表面贴合的表面的宽度值,才能实现第一通孔32对第一连接部21的限位作用。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22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221,第一安装孔221为条形槽,前副车架30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3;第一安装孔221及第二安装孔33供紧固件穿过,以使紧固件能够连接前副车架30与安装支架20。其中用于连接前副车架30与安装支架20的紧固件为螺栓40。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221及第二安装孔33。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孔33包括设置在横梁上板的安装孔与设置在加强板上的安装孔,且二者同轴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接部22相对于卡接部23的延伸方向一致,螺栓40可以沿条形槽221的长度方向调整位置,因此,第二安装孔33的位置可以根据前副车架30的结构布置情况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稳定杆总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可以有效实现横向稳定杆与前副车架的固定连接,可以减少第一连接部在第二表面占用的位置,可以增加第二表面的可利用空间,可以减少转向器总成等结构与横向稳定杆之间的间隙,可以提升第二表面的空间利用率,使得第二表面的结构布置更紧凑。而且,在增加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无需改变转向器总成的结构,还可以减少螺栓的数量,可以节省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安装支架,应用于车辆的横向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卡接部;
所述卡接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放置所述车辆的横向稳定杆,所述卡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卡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在前副车架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的第二表面,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前副车架的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的顶点到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卡接部的顶点到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卡接部的顶点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卡接部的顶点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条形槽。
6.一种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副车架、横向稳定杆以及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架,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前副车架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适于供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供紧固件穿过,以使紧固件连接所述前副车架与所述安装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包括横梁上板及加强板,所述横梁上板连接在所述加强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表面形成在所述加强板远离横梁上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形成在所述横梁上板远离所述加强板的一侧表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稳定杆总成。
CN202022731101.XU 2020-11-20 2020-11-20 安装支架、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4240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1101.XU CN214240335U (zh) 2020-11-20 2020-11-20 安装支架、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1101.XU CN214240335U (zh) 2020-11-20 2020-11-20 安装支架、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0335U true CN214240335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33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1101.XU Active CN214240335U (zh) 2020-11-20 2020-11-20 安装支架、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0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05353A (en) Vehicle chassis with energy management
CN201506240U (zh) 用于汽车变速器的发动机支架
CN213144979U (zh) 紧固夹系统和紧固组件
CN214240335U (zh) 安装支架、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CN217883282U (zh) 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的支座
US7037025B2 (en) Attaching device for fuel tank band
EP1057713B1 (en)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teering column of vehicle and process of making
JP2013095226A (ja)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取付構造
CN214728139U (zh) 一种电池固定装置及车辆
JPH02175433A (ja) 液体タンク
CN205800947U (zh) 一种门槛护板安装支架
JPS6320755Y2 (zh)
CN218489516U (zh) 一种坐垫加强件、坐垫总成和车辆
KR100668898B1 (ko) 차량의 루프랙 장착장치
JP2009137430A (ja) 樹脂製バックドアの補強構造
CN219134039U (zh) 车载摄像头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CN111002779B (zh) 一种稳定杆安装夹子
CN213838772U (zh) 一种发动机上的支架
CN218431114U (zh) 一种隔音板支架总成
CN219007951U (zh) 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CN222040374U (zh) 一种支架结构、车门及车辆
EP3573879B1 (de) Träger zum lagern einer fahrzeug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3573880B1 (de) Träger zum lagern einer fahrzeug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16002479U (zh) 汽车控制器安装装置
CN111252143B (zh) 防撞梁安装板、防撞梁组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