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30615U - 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及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及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30615U CN214230615U CN202022758804.1U CN202022758804U CN214230615U CN 214230615 U CN214230615 U CN 214230615U CN 202022758804 U CN202022758804 U CN 202022758804U CN 214230615 U CN214230615 U CN 2142306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piece
- hinge
- connection piece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及座椅,包括固定框、铰接件、连框架、转接件和头部框架,连框架一端通过铰接件与固定框转动连接,连框架的另一端通过转接件与所述头部框架连接;所述转接件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连框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头部框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分别设置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框架或头部框架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不同位置的连接孔连接调节所述靠背支架的长度,所述连框架和头部框架通过所述铰接件和转接件向靠近座椅主体的方向旋转折叠。本实用新型靠背长度可以调节,运输时还可以折叠降低高度,减小占用空间,降低运输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及座椅。
背景技术
沙发、座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办公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解决长期坐立时易产生疲劳和更好的放松身体对沙发座椅舒适度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办公椅、休闲椅、按摩椅等座椅功能增加,座椅体积也各不相同。体积较大座椅占用空间较大,会造成空间利用率低、运输困难,从而增加运输成本。
常见的休闲椅或办公椅为使倚靠时腰部和头部都可以倚靠,为增加舒适度,靠背的长度较长,从而使得包装运输时靠背占据空间较大,影响装机量,增加运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靠背长度较长,包装运输时靠背占据空间较大,影响装机量,增加运输成本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包括固定框、铰接件、连框架、转接件和头部框架,所述连框架一端通过铰接件与所述固定框转动连接,所述连框架的另一端通过转接件与所述头部框架连接;
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连框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头部框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分别设置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框架或头部框架分别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不同位置的连接孔连接调节所述靠背支架的长度,所述连框架和头部框架通过所述铰接件和转接件绕所述固定框向靠近座椅主体的方向旋转叠。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件包括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紧固件和连动件;
所述第一铰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框或连框架连接,所述第一铰接部的另一端设置U型件,所述第二铰接部一端的两个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件外侧;
所述U型件通过所述紧固件与两个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连动件与所述第二铰接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接部的U型件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形成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置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齿轮、弧形件和限位卡片;
所述齿轮同轴套设在所述紧固件上,所述齿轮与设置在所述第二铰接部中的弧形件啮合,所述限位卡片与所述弧形件连接,所述限位卡片用于限制所述齿轮和弧形件啮合转动时所述连动件和第二铰接部相对所述第一铰接部的旋转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动件与所述连框架或固定框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的两侧与所述U型件之间分别设置有润滑片,所述润滑片用于防止齿轮与所述U型件内壁摩擦。
进一步地,所述连框架相对所述固定框的最大旋转角度不小于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限位钉,所述限位钉用于限制所述头部框架相对所述连框架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设置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同轴套设在所述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用于增加靠背支架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座椅主体和所述的靠背支架,所述靠背支架的固定框上设置有装配件,所述靠背支架通过装配件与所述座椅主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接件可以调整连框架与头部框架的距离,调整靠背支架的长度,满足不同身高需求,增加使用时靠背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靠背支架分为三段,连框架和头部框架分别通过铰接件和转接件向靠背主体的一侧旋转折叠,可以降低靠背的高度,减小占用空间,增加装机量,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式,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靠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靠背支架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铰接件中限位结构和连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铰接件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框,2-铰接件,3-连框架,4-转接件,5-头部框架,6-座椅主体,41-第一连接片,42-第二连接片,43-转轴,44-连接孔,45-限位钉,46-摩擦片,7-加强件,8-装配件,21-第一铰接部,22-第二铰接部,23-紧固件,24-连动件,211-U型件,221-侧板,212-活动腔,25-限位结构,251-齿轮,252-弧形件,253-限位卡片,254-润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包括固定框1、铰接件2、连框架3、转接件4和头部框架5,所述连框架3一端通过铰接件2与所述固定框1转动连接,所述连框架3的另一端通过转接件4与所述头部框架5连接;
所述转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所述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通过转轴4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41与所述连框架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42与所述头部框架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上分别设置多个连接孔44,所述连框架3或头部框架5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上不同位置的连接孔44连接调节所述靠背支架的长度,所述连框架3和头部框架5通过所述铰接件2和转接件4绕所述固定框1向靠近座椅主体6(附图中未示出)的方向旋转折叠。
具体地,如图1和2,所述固定框1和头部框架5为U型框架,所述连框架3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连接杆,其中铰接件2为两个,两个铰接件2分别与两个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两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转接件4。连框架3通过铰接件2相对所述固定框1的最大旋转角度不小于80°,优选地,连框架3绕固定框1向座椅主体6方向的最大折叠角度可以为80°、85°、90°或100°等。连框架3向下折叠可以有效降低靠背支架的高度。当靠背支架安装在座椅主体上时,靠背支架折叠后的座椅高度大体为固定框1最高点到地面的高度。
具体地,头部框架5通过转接件4与连框架3转动连接,转接件4的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靠近所述转轴4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限位钉45,所述限位钉45用于限制所述头部框架5相对所述连框架3的转动角度。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的连接端部分重叠,重叠部分的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之间设置摩擦片46,所述摩擦片46同轴套设在所述转轴43上。摩擦片46用于防止转动时两连接片接触摩擦,以使转动顺畅。第一连接片41与连框架3和第二连接片42与头部框架5之间通过螺钉、螺栓、铆钉等安装件连接。当需要调节靠背长度的时候可以拆卸并更换不同位置的连接孔,以调整连框架3与头部框架5之间的距离。靠背支架的长度可以调节既可以满足不同身高使用者的需求、提高舒适度,还可以在运输的过程中将靠背支架长度调短方便运输。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铰接件2包括第一铰接部21、第二铰接部22、紧固件23和连动件24;所述第一铰接部2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框1或连框架3连接,所述第一铰接部21的另一端设置U型件211,所述第二铰接部22一端的两个侧板221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件211外侧,所述U型件211通过紧固件23与两个所述侧板221转动连接,所述连动件24与所述第二铰接部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一般地,紧固件23为可以转动连接并锁紧的螺栓、转轴、螺柱等结构。紧固件23与第二铰接部22贴合的部分之间都设置有垫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铰接部22的外侧还设置有与其贴合的外壳。
具体地,所述第一铰接部21的U型件211与所述第二铰接部22之间形成活动腔212,所述活动腔212内设置限位结构25,如图5所示,所述限位结构25包括齿轮251、弧形件252和限位卡片25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铰接部22为相间隔设置两个弯折片形成的连接结构,第二铰接部22与U型件连接的一端间隔距离较大,另一端两个弯折片之间的距离相对狭窄。所述齿轮251同轴套设在所述紧固件23上,所述齿轮251与设置在所述第二铰接部22中的弧形件252啮合。弧形件252为一面具有部分连续齿形的弧形件,弧形件252卡设在两个弯折片距离狭窄的一端内。第一铰接部21与第二铰接部22相对转动时,弧形件252与齿轮251啮合并绕齿轮251转动,弧形件252远离齿形结构的一面设置有限位卡片253,所述限位卡片253与所述弧形件252连接,连动件24的一端与限位卡片253接触,所述限位卡片253用于限制所述齿轮251和弧形件252啮合转动时所述连动件24和第二铰接部22相对所述第一铰接部21的旋转角度。具体地,所述连动件24与所述连框架3或固定框1转动连接。连框架3通过铰接件2绕固定框1向座椅主体6的座位上方转动折叠。
具体地,所述齿轮251的两侧与所述U型件211之间分别设置有润滑片254,所述润滑片254用于防止齿轮251与所述U型件211的内壁摩擦。
具体地,所述靠背支架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加强件7,所述加强件7用于增加靠背支架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头部框架、转接件、连框架和固定框的两侧边框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加强件7,增加了靠背支架的结构强度和承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座椅主体6和所述的靠背支架,所述靠背支架的固定框1的下端设置有装配件8,所述靠背支架通过装配件8与所述座椅主体6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接件可以调整连框架与头部框架的距离,调整靠背支架的长度,满足不同身高所需靠背长度,增加靠背舒适度。本实用新型靠背支架分为三段,连框架和头部框架分别通过铰接件和转接件向靠背主体的一侧旋转折叠,将连框架和头部框架收纳到座位的上方,固定框、连框架和头部框架形成支撑结构,可以防止运输使受力损坏,还可以降低靠背的高度,在运输时,减小占用空间,增加装机量,降低运输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1)、铰接件(2)、连框架(3)、转接件(4)和头部框架(5),所述连框架(3)一端通过铰接件(2)与所述固定框(1)转动连接,所述连框架(3)的另一端通过转接件(4)与所述头部框架(5)连接;
所述转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所述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通过转轴(4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41)与所述连框架(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42)与所述头部框架(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上分别设置多个连接孔(44),所述连框架(3)或头部框架(5)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上不同位置的连接孔(44)连接调节所述靠背支架的长度,所述连框架(3)和头部框架(5)通过所述铰接件(2)和转接件(4)向靠近座椅主体(6)的方向旋转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2)包括第一铰接部(21)、第二铰接部(22)、紧固件(23)和连动件(24);
所述第一铰接部(2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框(1)或连框架(3)连接,所述第一铰接部(21)的另一端设置U型件(211),所述第二铰接部(22)一端的两个侧板(221)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件(211)外侧;
所述U型件(211)通过所述紧固件(23)与两个所述侧板(221)转动连接,所述连动件(24)与所述第二铰接部(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21)的U型件(211)与所述第二铰接部(22)之间形成活动腔(212),所述活动腔(212)内设置限位结构(25),所述限位结构(25)包括齿轮(251)、弧形件(252)和限位卡片(253);
所述齿轮(251)同轴套设在所述紧固件(23)上,所述齿轮(251)与设置在所述第二铰接部(22)中的弧形件(252)啮合,所述限位卡片(253)与所述弧形件(252)连接,所述限位卡片(253)用于限制所述齿轮(251)和弧形件(252)啮合转动时所述连动件(24)和第二铰接部(22)相对所述第一铰接部(21)的旋转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件(24)与所述连框架(3)或固定框(1)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251)的两侧与所述U型件(211)之间分别设置有润滑片(254),所述润滑片(254)用于防止齿轮(251)与所述U型件(211)的内壁摩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框架(3)相对所述固定框(1)的最大旋转角度不小于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靠近所述转轴(4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限位钉(45),所述限位钉(45)用于限制所述头部框架(5)相对所述连框架(3)的转动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41)和第二连接片(42)之间设置摩擦片(46),所述摩擦片(46)同轴套设在所述转轴(4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支架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加强件(7),所述加强件(7)用于增加靠背支架强度。
10.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主体(6)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靠背支架,所述靠背支架的固定框(1)上设置有装配件(8),所述靠背支架通过装配件(8)与所述座椅主体(6)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58804.1U CN214230615U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及座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58804.1U CN214230615U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及座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30615U true CN214230615U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7734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58804.1U Active CN214230615U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及座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30615U (zh) |
-
2020
- 2020-11-25 CN CN202022758804.1U patent/CN2142306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179374B1 (en) | Collapsible reclining beach chair | |
CN213640241U (zh) | 一种座椅伸展联动机构及座椅支架 | |
CN214230615U (zh) | 一种可折叠靠背支架及座椅 | |
CN113475898B (zh) | 一种机械伸展装置 | |
US20220133048A1 (en) | Bed with multiple separable segments | |
US20220133049A1 (en) | Bed with multiple separable segments | |
CN111759120B (zh) | 沙发支架结构及沙发 | |
CN201360764Y (zh) | 办公椅椅背倾仰可调结构 | |
CN210433155U (zh) | 一种自动沙发铁架的伸展传动组件 | |
CN212995535U (zh) | 一种具有脚托板的座椅 | |
CN209733190U (zh) | 一种稳固型折叠床架 | |
CN220966855U (zh) | 一种折叠摇椅框架及折叠摇椅 | |
CN212325925U (zh) | 一种扶手转动机构及座椅 | |
CN206317725U (zh) | 新型车载翻折桌板 | |
CN221204765U (zh) | 一种头靠联动结构及床框 | |
CN215533020U (zh) | 一种可调节靠背支架及具有其的座椅 | |
CN215304481U (zh) |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桌边椅 | |
CN220069233U (zh) | 折叠椅 | |
CN218571804U (zh) | 一种折叠椅的三联组及折叠椅 | |
CN213524555U (zh) | 一种座椅 | |
CN221266569U (zh) | 一种体位垫 | |
CN221129350U (zh) | 一种头靠稳固的双八折叠椅 | |
CN216089732U (zh) | 一种便于沙发组装的铰接件 | |
CN220988173U (zh) | 一种组装式椅子 | |
CN216147621U (zh) | 一种便携折叠椅骨架及便携折叠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5200 west side of Tongjin Avenue, Wuj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Ruima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200 west side of Tongjin Avenue, Wu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EMACRO MACHINERY & TECHNOLOGY (WUJIA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