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0097U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体加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80097U CN214180097U CN202021861463.4U CN202021861463U CN214180097U CN 214180097 U CN214180097 U CN 214180097U CN 202021861463 U CN202021861463 U CN 202021861463U CN 214180097 U CN214180097 U CN 2141800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container
- steam
- machine body
- liquid
- suction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加热电器,特别是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机体,具有安装腔;内胆,安装于机体的安装腔内,所述内胆的上部设置有蒸汽口;加热装置,用于对内胆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出水嘴,设置于机体的顶部一侧且向外凸出;抽水泵,安装于机体内,其一端与内胆连通,另一端通过连通管与出水嘴连通,所述抽水泵抽取内胆内的液体并通过出水嘴排出;蒸汽开关,安装于机体内,与加热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通断电,所述蒸汽开关与蒸汽口之间通过蒸汽通道连通;内胆内的液体被加热成蒸汽后,通过蒸汽口及蒸汽通道,触发蒸汽开关对加热装置断电。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器,外观高档、大气,而且大大简化了消费者的操作,使用更加便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热电器,特别是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水煲一般包括内胆和底座,内胆与底座通过电连接器实现通电连接,每次烧开水用户都要先将内胆灌满水,然后放置于底座进行通电烧水,烧开后用户再拿起内胆进行倒水操作。开水煲的结构简单,也成为现有家庭必备电器件。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已不再满足每次烧水或者倒水时,都要拿起内胆,特别对于老年人和小孩来说,当内胆当满水后较重,倒水的过程若没拿稳,存在烫伤的风险。因此,消费者开始需求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出水的电器。基于此,即饮机面市,即饮机造型高档、大气,但与此同时,即饮机相对价格较高,安装也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该液体加热器,外观高档、大气,而且大大简化了消费者的操作,使用更加便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具有安装腔;
内胆,安装于机体的安装腔内,用于盛装液体,所述内胆的上部设置有蒸汽口;
加热装置,用于对内胆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出水嘴,设置于机体的顶部一侧且向外凸出;
抽水泵,安装于机体内,其一端与内胆连通,另一端通过连通管与出水嘴连通,所述抽水泵抽取内胆内的液体并通过出水嘴排出;
蒸汽开关,安装于机体内,与加热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通断电,所述蒸汽开关与蒸汽口之间通过蒸汽通道连通;
内胆内的液体被加热成蒸汽后,通过蒸汽口及蒸汽通道,触发蒸汽开关对加热装置断电。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底部一侧,且位于出水嘴的正下方,设置有余水盒。
进一步的,所述余水盒可拆卸的卡装于机体的外壁上;
或者,所述余水盒的上方设置有接液杯,由出水嘴排出的液体流入接液杯中。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位于内胆的一侧,且抽水泵及蒸汽开关均安装于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上端设置有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用于安装内胆,所述第二安装口用于装入安装支架,且机体上设置有将第一安装口与第二安装口隔离开的隔板;
或者,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抽水泵及蒸汽开关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嘴外侧包裹有罩体,所述罩体相对机体可拆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开关与内胆之间设置有连通件,所述蒸汽通道位于连通件内;
或者,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触发按键,所述触发按键位于蒸汽开关的上方,按压触发按键时,触发按键推动蒸汽开关通电或者断电。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顶部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铰接于机体上,且相对机体可翻转开盖。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顶部具有操控面板,所述操控面板上设置有安全盖,所述安全盖铰接于机体上,其中,安全盖与盖体相互背向开盖,且安全盖与盖体的铰接轴线重合;
或者,所述蒸汽口为设置于机体上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位于内胆的上方,且所述盖体盖装于内胆上时,盖体与内胆之间形成有与蒸汽口连通的连通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口贯穿的设置于内胆周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液体加热器的机体内安装有内胆和用于抽取内胆内液体的抽水泵,同时,烧开水的过程中,机体上还设置有蒸汽开关,可以实现烧开后自动跳断。相比于有的开水煲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器,为一体式结构,造型更加美观、高档、大气。由于机体上设置有出水嘴与抽水泵连通,当消费者需要喝水时,可以通过操作按键自动实现抽水泵将内胆内的开水抽出,并通过出水嘴流入到接液杯中。大大简化了消费者的操作,也大大的方便了老年人和小孩,操作非常便捷,相比于现有的开水煲来说,大大的降低了消费者被烫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液体加热器的整机轴侧图;
图4为图3中各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
机体1,机体1内具有安装腔10,所述安装腔10包括上端具有第一安装口101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口102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下部连通,且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在位于开口处通过隔板103隔离开。
内胆2,由第一安装口101安装于机体1的安装腔10内,用于盛装液体,所述内胆2的周壁上设置有贯穿的蒸汽口20;
加热装置21,为安装于内胆2底部的加热管,用于对内胆2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出水嘴4,设置于机体1的顶部一侧且向外凸出,所述出水嘴4外侧包裹有罩体41;
安装支架7,由第二安装口102安装于机体1的安装腔10内,且安装支架上7设置有控制装置71;
抽水泵72,安装于安装支架7上,其一端与内胆2底部的出水口22连通,另一端通过连通管73与出水嘴4连通,所述抽水泵72抽取内胆2内的液体并通过出水嘴4排出,其中,连通管73固定于安装支架7上;
蒸汽开关74,安装于安装支架7的顶部,与加热装置21电连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21通断电,所述蒸汽开关74与蒸汽口20之间通过蒸汽通道70连通;其中,安装支架7上设置有连通件75,所述蒸汽通道70设置于连通件75内。当内胆2内的液体被加热成蒸汽后,蒸汽会通过蒸汽口20及蒸汽通道70,触发蒸汽开关74对加热装置21断电。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71分别与抽水泵72、蒸汽开关74、加热装置21电连接。位于机体1的底部外侧,且位于出水嘴4的正下方,设置有余水盒11,所述余水盒11可拆卸的卡装于机体1的外壁上。其中,余水盒11上可放置接液杯(图中未画出),由出水嘴4排出的液体可流入接液杯中。所述安装支架7的顶部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连接臂76,所述机体1的顶部设置有避让连接臂76的避让口16,罩体41将出水嘴4罩装于其内,且罩体41可拆卸的固定于连接臂76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7的顶部,且位于蒸汽开关74的正上方设置有两个触发按键77,其中,该两个触发按键77为机械顶杆,且机械顶杆与安装支架7之间还设置有对机械顶杆进行复位的复位弹簧78,其中一个机械顶杆用于推动蒸汽开关74通电,另一个机械顶杆用于推动蒸汽开关74断电。并且,所述安装支架7的顶部还设置有操控面板3,且所述操控面板3上设置有贯穿的安装孔30,机械顶杆的顶部由安装孔30伸出。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控面板3上盖装有安全盖33,所述安全盖33相对操控面板3可向一侧翻转开盖,并且,所述内胆2的顶部设置有盖体23,所述盖体23相对机体1可翻转开盖,其中,盖体23与安全盖33相互背向开盖,且盖体23与安全盖33的铰接轴线重合。其中,本实施例中,机体1顶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台13,所述安全盖33上设置第一转轴331,所述盖体23上设置有第二转轴231,所述操控面板3上靠近内胆2的一侧设置有下端开口的第一轴槽和第二轴槽,其中,第一轴槽用于容纳第一转轴331,第二轴槽用于容纳第二转轴231,所述第一轴槽与第二轴槽轴向连通形成一个整体的轴槽31,操控面板3通过轴槽31将第一转轴331及第二转轴231压持于凸台13上,且第一转轴331与第二转轴231匀只限在轴槽31内转动,以实现安全盖33及盖体23翻转开盖。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由于液体加热器的机体内安装有内胆和用于抽取内胆内液体的抽水泵,同时,烧开水的过程中,机体上还设置有蒸汽开关,可以实现烧开后自动跳断。相比于有的开水煲来说,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为一体式结构,造型更加美观、高档、大气。由于机体上设置有出水嘴与抽水泵连通,当消费者需要喝水时,可以通过在操控面板上进行人机交互,自动实现抽水泵将内胆内的开水抽出,并通过出水嘴流入到接液杯中。大大简化了消费者的操作,也大大的方便了老年人和小孩,操作非常便捷,相比于现有的开水煲来说,大大的降低了消费者被烫伤的风险。与此同时,本实施例中,在操控面板上还设置安全盖,平时不使用时,安全盖将操控面板隐藏,既可以防止操控面板被灰尘粘覆,也可以防止小孩误触发操作,造成危险。并且,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安全盖与盖体围绕同一转轴转动,可以实现安全盖与盖体不能同时开盖,进一步提升了电器部件使用的安全性,而且结构上也更紧凑可靠。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抽水泵、蒸汽开关、连通管及控制装置等均安装于安装支架上,而安装支架又是独立的安装到机体的第二安装腔内,因此,整机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抽水泵、蒸汽开关、触发按键、连通管、控制装置等装到安装支架上,再将安装支架整体放置到安装腔内,整机装配非常的便捷,大大提升了工艺组装的效率,节约的生产成本,并且,在这些零部件发生损坏时,也非常容易维修和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不限于是安装于内胆底部的加热管,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其它的能够实现对内胆内液体进行加热的部件或者组件。并且,蒸汽口不限于本实施例公开的方案,蒸汽口还可以为设置于机体上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位于内胆的上方,且所述盖体盖装于内胆上时,盖体与内胆之间形成有与蒸汽口连通的连通通道。
并且,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上安装的开关部件不限于是蒸汽开关,也可以是微动开关,该微动开关可以用于控制抽水泵的通电或者断电,同样,微动开关的上方也可以设置触发按键,通过按键触发按键,可以触发微动开关动作,从而实现抽水泵的通电及断电。同时,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还具有保温的功能,比如,在内胆的底部设置PCT加热块,在操控面板上设置可以控制PCT加热块通电或者断电的触发按键,也可以实现液体加热器在任意温度下进行加热保温。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形成了用于实现安全盖与盖体相对机体铰接连接的铰接部,其中,操控面板与凸台配合,能够较好的对安全盖上的第一转轴及盖体上的第二转轴进行限位,实现安全盖与盖体的翻转开盖。当然,对安全盖与盖体的转轴限位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凸台上也可以设置单独的压持件,在压持件上设置轴槽,也可以实现安全盖与盖体铰接于同一铰接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的内侧,安全盖翻起的时候,盖体无法翻起,相应的,盖体翻起时,安全盖无法翻起,以实现安全盖与盖体不同时开盖,提升了安全性能。当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第一转轴也可以位于第二转轴的外侧。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可翻转的提手,可以实现消费者取放液体加热器。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具有安装腔;
内胆,安装于机体的安装腔内,用于盛装液体,所述内胆的上部设置有蒸汽口;
加热装置,用于对内胆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出水嘴,设置于机体的顶部一侧且向外凸出;
抽水泵,安装于机体内,其一端与内胆连通,另一端通过连通管与出水嘴连通,所述抽水泵抽取内胆内的液体并通过出水嘴排出;
蒸汽开关,安装于机体内,与加热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通断电,所述蒸汽开关与蒸汽口之间通过蒸汽通道连通;
内胆内的液体被加热成蒸汽后,通过蒸汽口及蒸汽通道,触发蒸汽开关对加热装置断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底部一侧,且位于出水嘴的正下方,设置有余水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水盒可拆卸的卡装于机体的外壁上;
或者,所述余水盒的上方设置有接液杯,由出水嘴排出的液体流入接液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位于内胆的一侧,且抽水泵及蒸汽开关均安装于安装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上端设置有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用于安装内胆,所述第二安装口用于装入安装支架,且机体上设置有将第一安装口与第二安装口隔离开的隔板;
或者,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抽水泵及蒸汽开关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嘴外侧包裹有罩体,所述罩体相对机体可拆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开关与内胆之间设置有连通件,所述蒸汽通道位于连通件内;
或者,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触发按键,所述触发按键位于蒸汽开关的上方,按压触发按键时,触发按键推动蒸汽开关通电或者断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顶部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铰接于机体上,且相对机体可翻转开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顶部具有操控面板,所述操控面板上设置有安全盖,所述安全盖铰接于机体上,其中,安全盖与盖体相互背向开盖,且安全盖与盖体的铰接轴线重合;
或者,所述蒸汽口为设置于机体上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位于内胆的上方,且所述盖体盖装于内胆上时,盖体与内胆之间形成有与蒸汽口连通的连通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口贯穿的设置于内胆周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61463.4U CN214180097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61463.4U CN214180097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80097U true CN214180097U (zh) | 2021-09-14 |
Family
ID=77628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61463.4U Active CN214180097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80097U (zh) |
-
2020
- 2020-08-31 CN CN202021861463.4U patent/CN2141800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74955U (zh) | 紧扣慢炖煲 | |
CN214180097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14180098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13657099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14180096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14180104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14180102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11270082U (zh) | 一种净饮机 | |
CN214180103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14180106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101982142B (zh) | 电热水壶 | |
CN214856028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14180107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15777213U (zh) | 一种可自动开盖的陶瓷焖饭煲 | |
CN200987608Y (zh) | 易理包咖啡壶 | |
CN215738409U (zh) | 一种具有远程遥控功能的智能恒温多段控制电热水壶 | |
JP3078803B1 (ja) | 飲料抽出装置 | |
CN215583889U (zh) | 控制开关组件和电水壶 | |
CN220212741U (zh) | 一种新型料理杯 | |
CN220608108U (zh) | 一种安全性高的洗杯结构及电水壶 | |
CN216754125U (zh) | 一种智能不锈钢保温杯 | |
CN216147816U (zh) | 一种电热水瓶 | |
CN213488363U (zh) | 一种多模式调节的智能饮水机 | |
CN216724187U (zh) | 一种多功能厨师机 | |
CN219782354U (zh) |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