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4056U -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54056U CN214154056U CN202022655034.8U CN202022655034U CN214154056U CN 214154056 U CN214154056 U CN 214154056U CN 202022655034 U CN202022655034 U CN 202022655034U CN 214154056 U CN214154056 U CN 2141540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 piece
- charging
- cover
- pus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充电设备包括第一盖体、充电件、第二盖体及操作件。第一盖体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且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充电件承载于第一盖体,用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第二盖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用于和第一固定件配合以使得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盖合的第一状态,第二盖体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盖体转动连接于第一部。操作件设置于第二部,用于将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解除配合,以使得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离的第二状态。本申请的充电设备可满足多场景下用户对待充电设备充电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得充电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其中,无线充电技术由于兼具操作方便、对设备磨损率低等特点而成为应用于充电设备的主流技术之一。因此,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设计得到相关技术人员的关注。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充电设备在对手机等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形态单一,难易满足用户对充电设备多种使用场景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
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且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
充电件,所述充电件承载于所述第一盖体,用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和所述第一固定件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盖合的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盖体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盖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以及
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设置于第二部,所述操作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解除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离的第二状态。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因此,所述充电设备在第一状态下及第二状态下均可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从而可满足多场景下用户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需求。此外,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因此,有利于所述充电设备的短形化。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
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且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
充电件,所述充电件承载于所述第一盖体,用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和所述第一固定件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盖合的第一状态;
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以及
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承载于所述第二盖体,用于在所述操作件的带动移动,当所述推动件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件产生形变,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解除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离的第二状态。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因此,所述充电设备在第一状态下及第二状态下均可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从而可满足多场景下用户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需求。此外,操作件和推动件之间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固定件产生形变,以将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解除配合,结构简单易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待充电设备、以及如前面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所述待充电设备设有接收件及电池,当所述待充电设备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上时,所述接收件与所述充电件无线连接,以对所述待充电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提供的充电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充电设备沿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充电设备在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充电设备去掉部分第二盖体的背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I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充电设备沿I-I剖线且去掉部分部件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VII-VII沿线的剖面图。
图9为图5中沿着IV-IV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V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V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提供的充电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充电设备去掉部分部件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沿VIII-V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VIV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12中所示的充电设备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另外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19为驱动组件和第一子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20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用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待充电设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电子书,以及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手表、项链、眼镜、耳机、投影仪、电动牙刷等具有电池的设备。以下实施例以待充电设备为手机,充电设备为用于手机充电的无线充电器为例进行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提供的充电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充电设备沿I-I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的充电设备在II处的放大示意图。所述充电设备1包括:第一盖体110、充电件120、第二盖体130、以及操作件210。所述第一盖体110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且所述第一盖体11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80。所述充电件120承载于所述第一盖体110,用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第二盖体13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90,所述第二固定件190用于和所述第一固定件180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1处于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30盖合的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盖体130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部131及第二部132,所述第一盖体11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131。所述操作件210设置于第二部132,所述操作件210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件180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90解除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1处于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30分离的第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盖体110为上盖,所述第二盖体130为下盖为例进行说明。所谓下盖,通常是设置于承载件上的盖体,所述承载件可以为支架、或者桌面等。所谓上盖,是和下盖相对的盖体。这里所述的“上盖”和“下盖”中的“上”和“下”通常是为了方便理解而做的说明,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设备1的限定。虽然前面提到下盖通常是设置于承载件上的盖体,但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将上盖设置于承载件上,只要满足所述充电设备1可给所述待充电设备5充电即可。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110为下盖,所述第二盖体130为上盖。
所述第一盖体110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所述第一盖体110的材质通常为绝缘材质,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110的材质为绝缘的非电磁波屏蔽材质,比如,塑料、橡胶等。所述第二盖体130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所述第二盖体130的材质通常为绝缘材质,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盖体130 的材质为绝缘的非电磁波屏蔽材质,比如,塑料、橡胶等。所述第一盖体110 的体型可小于所述第二盖体130的体型,或者,所述第一盖体110的体型大于所述第二盖体130的体型,或者,所述第一盖体110的体型等于所述第二盖体 130的体型,本申请不做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盖体110的体型小于所述第二盖体130的体型为例进行示意。
所述充电件12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件120,或者是具有有线充电功能的充电件120。所谓无线充电,是指所述充电件120不与待充电设备5直接接触即可为待充电设备5进行充电的方式。所谓有线充电,是指所述充电件120与所述待充电设备5直接接触且电性连接以为待充电设备5 进行充电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充电件120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件120为例进行示意。当所述充电件120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件120 时,所述充电件12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无线线圈。
所述充电件120承载于所述第一盖体110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所述充电件120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110背离所述第二盖体130的表面,或者,所述充电件120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110面对所述第一盖体110的表面,或者,所述充电件120内嵌于所述第一盖体11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件120 内嵌于所述第一盖体110。
当所述第一固定件180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90配合时,使得所述第一盖体 110与所述第二盖体130盖合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盖体110与所述第二盖体 130之间的角度等于零度,或者所述第一盖体110与所述第二盖体130之间的角度大于零且小于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5°。此时,所述第一盖体110可贴合所述第二盖体130。所述第一盖体110与所述第二盖体130 盖合固定在一起的状态称为第一状态,也称为初始状态、卧式充电状态,所谓初始状态仅仅是对所述充电设备1中的第一盖体110与第二盖体130之间盖合的状态的命名,不应当理解为所述充电设备1在使用的时候必须经过初始状态再进入到其他状态。
当所述第一固定件180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90解除配合时,所述第一盖体 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盖体130的一端分离,所述第一盖体1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131,因此,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盖体110升起,而与所述第二盖体130之间呈夹角设置。因此,所述第二状态也称为立式充电状态。当所述充电设备1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110与所述第二盖体13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50°、或者70°。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充电设备1可通过第一固定件180及第二固定件 190配合从而将第一盖体110及第二盖体130盖合,因此,所述充电设备1可在所述第一盖体110与所述第二盖体130盖合的第一状态下为待充电设备5充电。此外,当所述第一固定件180及所述第二固定件190解除配合时,所述第一盖体110与所述第二盖体130的一端分离而处于第二状态,所述充电设备1也可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为充电设备1充电,从而可满足用户多场景下对待充电设备5 进行充电的需求。
倘若所述操作件210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110上,当所述第一盖体110相对所述第二盖体130升起时,若用户没有来得及将手从所述操作件210上拿下,则,用户的手会对所述第一盖体110的升起造成干涉;此外,由于所述第一盖体110的升起,若用户没有来得及将手从所述操作件210上拿下,所述第一盖体110也可能撞上用户的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操作件210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130上,当所述第一盖体110与所述第二盖体130分离时,所述操作件210 不会随着所述第一盖体110的升起而升起,因此,便于用户操作所述操作件210,且用户的操作所述操作件210的手不会对所述第一盖体110的升起造成干涉,此外,第一盖体110的升起也不会对用户操作所述操作件210的手造成损伤。
所述第二盖体130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部131及第二部132,所述第一盖体 11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131,因此,所述第二部132为位于所述第一盖体110 侧边的部分。所述操作件210设置于所述第二部132上,即,所述操作件210 位于所述充电设备1的侧端而并非与所述第一部131相对的尾端。下面结合相关技术(并非现有技术)中充电设备1的结构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 的有益效果进行介绍。
相关技术中,操作件210通常设置于第二盖体130的尾端,所谓尾端,是指所述第二盖体130中与连接所述第一盖体110的连接端111相对的另一端。将操作件210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130的尾端,使得所述第二盖体130的连接端 111至所述第二盖体130的尾端之间的尺寸较长,不利于所述充电设备1的短型化。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将所述操作件210设置于第二部132上,即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130的连接端111及尾端之间的侧边的部分上,从而可使将所述第二盖体130的连接端111与尾端之间的尺寸设计得较小,有利于所述充电设备1的短型化;或者,利用原本所述第二盖体130尾端的空间做其他设计。
此外,相关技术中,将所述操作件210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130的尾端,当用户按压所述操作件210而释放所述第一盖体110时,所述第一盖体110弹起,会存在撞到手部的风险。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将所述操作件 210设置于所述第二部132,可降低甚至避免所述第一盖体110撞击到手部。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因此,所述充电设备1在第一状态下及第二状态下均可对待充电设备5进行充电,从而可满足多场景下用户对待充电设备5进行充电的需求。此外,所述操作件210设置于所述第二部132,因此,有利于所述充电设备1的短形化。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110包括连接端111。所述连接端11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131;所述操作件210设置于所述第二部132背离所述连接端111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件210设置于所述第二部132背离所述连接端 111的一端,可使得所述操作件210解除第一固定件180及第二固定件190配合时不需要较大的力就可以将所述第一固定件180及所述第二固定件190解除配合,可达到省力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盖体130还包括本体部133。所述本体部133连接于所述第一部131及所述第二部132,且所述第一部131及所述第二部132均凸出设置于所述本体部133的同一侧。所述本体部133、所述第一部131及所述第二部132形成容纳空间134,所述容纳空间134用于在所述充电设备1处于第一状态时容纳所述第一盖体110。
所述本体部133与所述第一部131及所述第二部132之间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当所述充电设备1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110背离所述第二盖体130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部131背离所述本体部133的表面平齐,或者基本平齐。相应地,当所述充电设备1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110 背离所述第二盖体130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部132背离所述本体部133的表面平齐,或者基本平齐。由此,进而使得所述充电设备1在第一状态具有较大的承载面,进而能够更好牢固地承载待充电设备5,避免所述待充电设备5所述第一盖体110上滑落。此外,由于所述充电件120承载于所述第一盖体110,所述充电设备1在第一状态时将第一盖体110收纳于所述容纳空间134中,从而可避免所述第一盖体110及承载于所述第一盖体110中的充电件120受到外界的撞击而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132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第二部13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部131相对的两端,且所述第一部131、两个所述第二部132共同形成所述容纳空间134。此种结构的充电设备1在处于第一状态时具有更大的承载面,进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承载待充电设备5,避免所述待充电设备5从所述第一盖体110上滑落。此外,可对所述第一盖体110形成更好地保护,避免第一盖体110及承载于所述第一盖体110中的充电件120受到外界的撞击而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131背离所述本体部133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1311。
当所述充电设备1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110及所述第一部131 相互配合,可固持所述待充电设备5,即,所述待充电设备5可被所述第一部 131上的凹槽1311限位,而不容易掉落。
请一并参阅图3、图4,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推动件230。所述推动件230 承载于所述第二盖体130,用于在所述操作件210的带动移动,当所述推动件 230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件190产生形变,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件180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90解除配合。
具体地,所述操作件210具有第一配合面211,且所述第一配合面211为朝向所述推动件230的斜面。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图5为图1所示的充电设备去掉部分第二盖体的背面示意图;图6为图5中III处的放大示意图。所述推动件230包括推动本体231及推动部232。所述推动本体231具有和所述第一配合面211配合的第二配合面2311,且所述第二配合面2311为朝向所述操作件210 的斜面;所述推动部232连接于所述推动本体231,且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固定件190产生形变。
请结合图7及图8对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设备1中第一盖体110与第二盖体 130在操作件210的操作下分离的过程进行说明。图7为图1中的充电设备沿I-I 剖线且去掉部分部件的示意图;图8为图2中VII-VII沿线的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件230中的推动本体231沿着所述充电设备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操作件210沿着所述充电设备1的厚度方向设置。下面对所述操作件 210与所述推动件230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详细介绍。当所述操作件210接收用户按压,而沿着所述充电设备1的厚度方向(D1方向)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盖体1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操作件210通过第一配合面211及所述第二配合面2311的配合挤压所述推动本体231,进而使得所述推动本体231朝向背离所述操作件210的方向运动。由于所述推动部232与所述推动本体231相连,当所述推动本体231朝向背离所述操作件210的方向(D2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推动部232朝向背离所述操作件210的方向运动,所述推动部232朝向背离所述操作件210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固定件190以所述第二盖体130 上的支撑点Q为支点外翻而产生形变(图示D3方向)。所述第二固定件190 产生形变,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固定件180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90之间解除配合,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盖体110及所述第二盖体130的一端分离。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图9为图5中沿着IV-IV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图9中V处的放大示意图。所述推动部232具有第三配合面2321,且所述第三配合面2321为背离所述操作件210的斜面。所述第二固定件190具有收容槽1911,所述收容槽1911用于收容所述推动部232,且所述收容槽1911 具有第四配合面1912,所述第四配合面1912为背离所述操作件210的斜面,所述推动件230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90之间通过第三配合面2321及所述第四配合面1912配合。
所述推动部232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911内,当所述推动部232在所述推动本体231的作用下朝向背离所述操作件2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推动部232通过第三配合面2321与第四配合面1912的配合挤压所述第二固定件190设置所述收容槽1911的部分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盖体110的方向变形。
所述第二固定件190包括固定本体191及固定分支192。所述固定本体191 上设置有所述收容槽1911,所述固定分支192与所述固定本体191弯折相连,且所述固定分支192用于和所述第一固定件180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1 处于第一状态。
当所述推动部232通过第三配合面2321与第四配合面1912的配合挤压所述第二固定件190设置所述收容槽1911的部分(即,固定本体191)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盖体110的方向变形时,带动所述固定分支192向外扩张,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固定件180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90解除配合。
请一并参阅图11,图11为图9中VI处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分支192包括卡扣,所述第一固定件180包括卡槽。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分支192包括卡槽,所述第一固定件180包括卡扣。
当所述推动部232通过第三配合面2321与第四配合面1912的配合挤压所述固定本体191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盖体110的方向变形时,带动所述固定分支 192向外扩张,所述卡扣从所述卡持中脱落,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固定件180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90解除配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件190包括两个所述固定分支192,两个所述固定分支192中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本体191相背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固定分支192设置于所述固定本体191的同一侧。所述充电设备1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180,其中一个第一固定件180用于和一个固定分支192配合,另外一个第一固定件180用于和另外一个固定分支192配合。所述充电设备1中上述结构设计可使得所述第一盖体110与所述第二盖体130之间固定得较牢固。
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复位件 220。所述复位件220用于在所述第二固定件190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80解除固定之后,将所述第二固定件190及所述操作件210复位。
所述复位件22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弹簧,具有弹性的硅胶,具有弹性的橡胶等。
所述复位件22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盖体130,所述复位件220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推动本体231背离所述操作件210的一端。当所述推动本体231在所述操作件210的带动下朝向背离所述操作件21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推动件 230挤压所述复位件220,所述复位件220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第二固定件190 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80解除固定之后,且当所述操作件210上未施加压力时,所述复位件220回弹且伸长,从而将推动本体231朝向邻近所述操作件210的方向运动。由于所述推动部232连接于所述推动本体231,所述推动本体231朝向邻近所述操作件210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推动部232朝向邻近所述操作件210的方向运动,所述推动部232不再挤压第二固定件190,所述固定分支 192不再发生形变,而恢复到自然状态。
请一并参阅图12、图13及图14,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提供的充电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的充电设备去掉部分部件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180的位置和第二固定件190的位置不同。在前面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180位于所述第一盖体110的侧壁,所述第二固定件 190位于所述第二盖体130的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中,所述第二固定件19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34中,相应地,所述第一固定件180位于所述第一盖体110 面对所述第二盖体130的侧壁上。
所述第二盖体130包括第一子盖体135及第二子盖体136。当所述充电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盖体135相较于所述第二子盖体136背离所述第一盖体110。
请参阅图14,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驱动组件140。为了方便示意出所述驱动组件140,图14中的充电设备去掉了部分结构,所述第二盖体130去掉了第二子盖体136,所述第一盖体110中也去掉了部分结构。所述驱动组件14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件180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90解除配合时驱动所述第一盖体110相对所述第二盖体130转动。请一并参阅图15、图16、图17、图18及图19,图15为图14中沿VIII-VIII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VIV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7为图12中所示的充电设备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8为图 17的另外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19为驱动组件和第一子壳体的组装示意图。为了示意出驱动组件140中的限位件141及驱动件142的位置关系,图17及图18 中的两个驱动组件140中的一个驱动组件140给出了没有组装的示意图。所述驱动组件140包括限位件141及驱动件142。所述限位件141固定于所述第二盖体130,具体地,固定于所述第二盖体130中的第一子盖体135。所述驱动件142 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限位件141,所述驱动件142的另一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盖体 110相对于所述第二盖体130转动,且当所述驱动件142驱动所述第一盖体110 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驱动件142被所述限位件141限位而无法继续运动。此时,所述充电设备1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请进一步参阅图20及图21,图20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限位件141包括收容部1411、第一固定部1412、第二固定部1413及限位部1414。所述收容部1411 具有收容空间1415(见图18),所述收容空间1415用于收容至少部分所述驱动件142。所述第一固定部1412与所述收容部1411相连,用于固定至所述第二盖体130(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盖体130的第一子盖体13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412固定至所述第二盖体130的方式为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1413与所述收容部1411相连,用于固定至少部分所述驱动件142。所述限位部1414与所述收容部1411相连,用于限制所述驱动件142驱动所述第一盖体110转动的范围。
请进一步参阅图21,所述驱动件142包括第三固定部1421、形变部1422 及驱动部1423。所述第三固定部1421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1413。所述形变部1422与所述第三固定部1421连接,当所述充电设备1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形变部1422变形。当所述第一盖体110与所述第二盖体130解除盖合时,所述形变部1422带动所述驱动部1423运动,以驱动所述第一盖体110转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3。请参阅图22,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系统的示意图。所述充电系统3包括待充电设备5、以及前面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充电设备1。所述待充电设备5设有接收件51及电池52,当所述待充电设备5设于所述第一盖体110上时,所述接收件51与所述充电件120无线连接,以对所述待充电设备5中的电池52进行充电。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
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且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
充电件,所述充电件承载于所述第一盖体,用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和所述第一固定件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盖合的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盖体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盖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以及
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设置于第二部,所述操作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解除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离的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部背离所述连接端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还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及所述第二部,且所述第一部及所述第二部均凸出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同一侧,所述本体部、所述第一部及所述第二部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在所述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容纳所述第一盖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背离所述本体部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
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承载于所述第二盖体,用于在所述操作件的带动移动,当所述推动件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件产生形变,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解除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具有第一配合面,且所述第一配合面为朝向所述推动件的斜面;
所述推动件包括推动本体及推动部,所述推动本体具有和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的第二配合面,且所述第二配合面为朝向所述操作件的斜面;所述推动部连接于所述推动本体,且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固定件产生形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具有第三配合面,且所述第三配合面为背离所述操作件的斜面;所述第二固定件具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推动部,且所述收容槽具有第四配合面,所述第四配合面为背离所述操作件的斜面,所述推动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通过第三配合面及所述第四配合面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固定本体及固定分支,所述固定本体上设置有所述收容槽,所述固定分支与所述固定本体弯折相连,且所述固定分支用于和所述第一固定件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分支包括卡扣,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卡槽。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两个所述固定分支,两个所述固定分支中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本体相背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固定分支设置于所述固定本体的同一侧,所述充电设备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其中一个第一固定件用于和一个固定分支配合,另外一个第一固定件用于和另外一个固定分支配合。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解除固定之后,将所述第二固定件及所述操作件复位。
12.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
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且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
充电件,所述充电件承载于所述第一盖体,用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和所述第一固定件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盖合的第一状态;
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以及
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承载于所述第二盖体,用于在所述操作件的带动移动,当所述推动件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件产生形变,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解除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离的第二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具有第一配合面,且所述第一配合面为朝向所述推动件的斜面;
所述推动件包括推动本体及推动部,所述推动本体具有和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的第二配合面,且所述第二配合面为朝向所述操作件的斜面;所述推动部连接于所述推动本体,且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固定件产生形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具有第三配合面,且所述第三配合面为背离所述操作件的斜面;所述第二固定件具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推动部,且所述收容槽具有第四配合面,所述第四配合面为背离所述操作件的斜面,所述推动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通过第三配合面及所述第四配合面配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固定本体及固定分支,所述固定本体上设置有所述收容槽,所述固定分支与所述固定本体弯折相连,且所述固定分支用于和所述第一固定件配合,以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处于第一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解除配合的情况下,驱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分离。
17.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待充电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所述待充电设备设有接收件及电池,当所述待充电设备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上时,所述接收件与所述充电件无线连接,以对所述待充电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55034.8U CN214154056U (zh) | 2020-11-16 | 2020-11-16 |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55034.8U CN214154056U (zh) | 2020-11-16 | 2020-11-16 |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54056U true CN214154056U (zh) | 2021-09-07 |
Family
ID=77564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55034.8U Active CN214154056U (zh) | 2020-11-16 | 2020-11-16 |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54056U (zh) |
-
2020
- 2020-11-16 CN CN202022655034.8U patent/CN2141540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38714B (zh) | 充电器 | |
TWI491117B (zh) | 電連接器、托座及電連接器組件 | |
US8840410B2 (en) | Pop-up mechanism having a sliding pushing pillar coupled to a spring | |
JP6644375B2 (ja) | 携帯端末のロック解除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 |
US20130088193A1 (en) | Wireless charger with position-guiding mechanism | |
CN203827002U (zh) | 手表型手机及平板型手机两用的多功能供电器 | |
CN103427224A (zh) | 移动终端 | |
US9277035B2 (en) | Releasing mechanism for housing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8353374U (zh) | 一种手机 | |
US1084140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ployable and retractable camera assembly | |
US20120146571A1 (en) | Waterproof battery charger | |
CN214154056U (zh) |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
CN213461197U (zh) |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
CN103002691B (zh) | 手持装置 | |
CN106155187B (zh) |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保护盖 | |
CN214154055U (zh) |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
CN214429271U (zh) | 驱动缓冲组件、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
WO2016124046A1 (zh) |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 |
US20190386500A1 (en) | Portable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 |
CN213461196U (zh) |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
CN201570754U (zh) | 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 | |
CN111536373A (zh) | 一种支撑结构及游戏手柄 | |
CN213937458U (zh) | 一种电子产品充电装置 | |
CN216904334U (zh) | 一种移动电源 | |
CN110417948A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