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04143U - 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04143U CN214104143U CN202022393843.6U CN202022393843U CN214104143U CN 214104143 U CN214104143 U CN 214104143U CN 202022393843 U CN202022393843 U CN 202022393843U CN 214104143 U CN214104143 U CN 2141041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pot
- groove
- positioning
- ha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包括设在锅体(1)上的第一锅耳(3)和设在锅盖(2)上的手柄(5),手柄(5)内设有可在手柄(5)内横向移动的定位块(6),第一锅耳(3)靠近锅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块(6)相适配的定位槽(7);还包括设在锅体(1)上的第二锅耳(4)和设在锅盖(2)上的转动块(8),第二锅耳(4)上设有与转动块(8)相适配的固定块(9),转动块(8)与固定块(9)连接且与固定块(9)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简化了锅盖的开合方式及开合结构;锅盖在锅体上的转动,方便了锅盖的开合,锅盖可拆卸取下,也可竖立放置在第二锅耳上,提升了锅盖在锅体上使用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
背景技术
微压锅是在市场上的常见的一种锅具,其通过的锅盖和锅体之间的进行密封配合,进而在对锅体进行加热时,使得锅体内的蒸汽不易溢出,进而锅体内温度高,因此食物在锅体内能更快被煮熟。目前市场上的微压锅的锅盖与锅体在盖在上之后,是通过位于锅耳上的锁块压住锅盖,使得锅盖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锅内的气压将锅盖顶起而泄气,但是现有微压锅其通过锁块的推动实现锁定,但是因为在操作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大拇指推动锁块进行锁扣的,但是其需要双手同时推动两侧的锁块同时运动才能实现,无法实现单手操作,其操作不方便;同时因为是通过推动的方式,其操作难度大,需要用较大的力气。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921721696.1公开了一种低压锅,包括锅体、锅盖板组件、第一锅耳、第二锅耳、提手,所述锅盖板组件盖合于所述锅体上,所述第一锅耳、所述第二锅耳设于所述锅体上,还包括支架、弹性机构、滑块开关,所述支架上表面与所述提手相连接,所述支架下表面与所述锅盖板组件相连接,所述滑块开关与所述第二锅耳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机构与所述滑块开关相抵触,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锅耳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滑块开关相卡合形成锁紧位置。上述专利中锅盖与锅体铰接,在开盖时锅盖不能与锅体分离,使用不方便,滑块开关设在设在第二锅耳上,提手设在锅盖上,在开盖时需要双手操作,造成操作不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开合结构复杂、锅盖不方便放置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开合结构简单、锅盖方便放置的低压锅的开合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包括设在锅体上的第一锅耳和设在锅盖上的手柄,手柄内设有可在手柄内横向移动的定位块,第一锅耳靠近锅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还包括设在锅体上的第二锅耳和设在锅盖上的转动块,第二锅耳上设有与转动块相适配的固定块,转动块与固定块连接且与固定块相对转动。定位块在手柄内横向移动,当定位块的端部位于第一锅耳的定位槽内时,实现锅盖在锅体上的固定,锅盖打开时,定位块向右移动,定位块移出定位槽,再向上转动锅盖,简化了锅盖的开合方式及开合结构;锅盖在开合时,通过转动块绕着固定块转动,实现锅盖在锅体上的转动,方便了锅盖的开合。
作为优选,定位块的下端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内设有与弹簧槽相适配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块和弹簧槽相抵。定位块向右移动导致弹簧被压缩时,通过压缩弹簧复位将定位块的端部推入定位槽,简化了定位块的移动方式,同时也提高了锅盖盖合时定位块端部与第一锅耳上定位槽配合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手柄内底部设有导向片,导向片设在定位块的两侧,定位块在导向片之间横向移动。导向片对定位块的移动进行导向,提高定位块移动的稳定性,保证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配合精度。
作为优选,手柄上设有与定位块连接的推钮,推钮在手柄上横向移动,推钮下方设有与推钮连接的卡块,定位块的上端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卡块位于卡槽内。通过推钮通过卡块和卡槽配合控制定位块的移动,简化推钮和定位块的连接方式,方便用户对定位块的操作,以及方便用户对锅盖的开合操作。
作为优选,手柄上开设有推钮槽,推钮位于推钮槽内且在推钮槽内横向移动,推钮槽的底部开设有行程孔,卡块穿设在行程孔内且在行程孔内横向移动。通过推钮槽和行程孔限定推钮和卡块的行程,方便用户对推钮的操作。
作为优选,定位块靠近第一锅耳的端部设有与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部,锅盖盖合在锅体上时,定位部位于定位槽内。定位部的长度与定位槽的长度相等,提高定位块在定位槽内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锅盖盖合在锅体上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转动块远离锅盖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固定块相适配的凹槽,固定块和凹槽的形状均为圆弧形,转动块通过凹槽绕着固定块转动。方便转动块与固定块相对转动,从而方便锅盖在锅体上方转动,简化了锅盖和第二锅耳的连接方式。
作为优选,固定块的下方设有转动槽,凹槽的下端在转动槽内转动,第二锅耳上还设有挡板,挡板位于固定块远离转动块的一侧。转动槽为转动块上凹槽的下端在转动时留有空间,方便转动块转动,锅盖向上转动直至凹槽的上端与挡板相抵,此时锅盖可竖立放置在第二锅耳上,用户也可以向上提起锅盖并将锅盖取下,实现锅盖与锅体的分离,提升了锅盖在锅体上使用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定位块在手柄内横向移动,当定位块的端部位于第一锅耳的定位槽内时,实现锅盖在锅体上的固定,锅盖打开时,定位块向右移动,定位块移出定位槽,再向上转动锅盖,简化了锅盖的开合方式及开合结构;锅盖在开合时,通过转动块绕着固定块转动,实现锅盖在锅体上的转动,方便了锅盖的开合,锅盖可拆卸取下,也可竖立放置在第二锅耳上,提升了锅盖在锅体上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M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N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锅体、2—锅盖、3—第一锅耳、4—第二锅耳、5—手柄、6—定位块、7—定位槽、8—转动块、9—固定块、10—弹簧槽、11—压缩弹簧、12—导向片、13—推钮、14—卡块、15—卡槽、16—推钮槽、17—行程孔、18—定位部、19—第一斜面、20—第二斜面、21—凹槽、22—转动槽、2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设在锅体1上的第一锅耳3和设在锅盖2上的手柄5,手柄5内设有可在手柄5内横向移动的定位块6,第一锅耳3靠近锅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块6相适配的定位槽7;还包括设在锅体1上的第二锅耳4和设在锅盖2上的转动块8,第二锅耳4上设有与转动块8相适配的固定块9,转动块8与固定块9连接且与固定块9相对转动。第一锅耳3和第二锅耳4对称位于锅体1的两侧且与锅体1连接。
定位块6的下端开设有弹簧槽10,弹簧槽10内设有与弹簧槽10相适配的压缩弹簧11,压缩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块6和弹簧槽10相抵。手柄5内底部设有导向片12,导向片12由左至右延伸设置,导向片12设在定位块6的两侧,定位块6在导向片12之间横向移动。
手柄5上设有与定位块6连接的推钮13,推钮13在手柄5上横向移动,推钮13下方设有与推钮13连接的卡块14,定位块6的上端设有与卡块14相适配的卡槽15,卡块14位于卡槽15内。手柄5上开设有推钮槽16,推钮13位于推钮槽16内且在推钮槽16内横向移动,推钮槽16的底部开设有行程孔17,卡块14穿设在行程孔17内且在行程孔17内横向移动。
实施例2
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定位块6靠近第一锅耳3的端部设有与定位槽7相适配的定位部18,锅盖2盖合在锅体1上时,定位部18位于定位槽7内。定位部18靠近第一锅耳3的端部设有由左至右逐渐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斜面19,第一锅耳3靠近定位块6的一侧设有由左至右逐渐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斜面20,锅盖2盖合时,第二斜面20位于第一斜面19的上方,在锅盖2合时,定位部18上的第一斜面19与第一锅耳3上的第二斜面20相抵,在倾斜度的作用下,定位块6收到第一锅耳3的挤压逐渐向右移动,直接定位部18移动至定位槽7位置时,压缩弹簧11推动定位块6向左移动,方便了锅盖2的盖合。
实施例3
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转动块8远离锅盖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固定块9相适配的凹槽21,固定块9和凹槽21的形状均为圆弧形,转动块8通过凹槽21绕着固定块9转动。
固定块9的下方设有转动槽22,凹槽21的下端在转动槽22内转动,在锅盖2转动时,为转动块8留有转动空间,方便转动块转动,第二锅耳4上还设有挡板23,挡板23位于固定块9远离转动块8的一侧,当锅盖2向上转动时,凹槽21的上端与挡板23相抵,即可使锅盖2竖立放置,而不用取下锅盖2。
打开锅盖时,推动推钮13向右移动,定位块6随着推钮13向后移动,此时,定位块6上的定位部18与第一锅耳3的定位槽7分离,向上拉动手柄5,锅盖2向上转动,转动块8绕着固定块9转动,当转动块8上凹槽21的上端与挡板23相抵,锅盖2竖立在锅体1上方,当需要取下锅盖2时,通过手柄5提起锅盖2使转动块8与固定块9分离,即可取下锅盖2;盖上锅盖2时,将转动块8上凹槽21与固定块9配合连接,向下转动锅盖2,定位部18与第一锅耳3相抵时,定位块6向右移动,压缩弹簧11被压缩,继续向下转动锅盖2,定位部18进入定位槽7,定位块6在压缩弹簧11的作用下被推入定位槽7内,使定位块6与第一锅耳3定位连接。
Claims (8)
1.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锅体(1)上的第一锅耳(3)和设在锅盖(2)上的手柄(5),手柄(5)内设有可在手柄(5)内横向移动的定位块(6),第一锅耳(3)靠近锅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块(6)相适配的定位槽(7);还包括设在锅体(1)上的第二锅耳(4)和设在锅盖(2)上的转动块(8),第二锅耳(4)上设有与转动块(8)相适配的固定块(9),转动块(8)与固定块(9)连接且与固定块(9)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块(6)的下端开设有弹簧槽(10),弹簧槽(10)内设有与弹簧槽(10)相适配的压缩弹簧(11),压缩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块(6)和弹簧槽(10)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手柄(5)内底部设有导向片(12),导向片(12)设在定位块(6)的两侧,定位块(6)在导向片(12)之间横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手柄(5)上设有与定位块(6)连接的推钮(13),推钮(13)在手柄(5)上横向移动,推钮(13)下方设有与推钮(13)连接的卡块(14),定位块(6)的上端设有与卡块(14)相适配的卡槽(15),卡块(14)位于卡槽(1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手柄(5)上开设有推钮槽(16),推钮(13)位于推钮槽(16)内且在推钮槽(16)内横向移动,推钮槽(16)的底部开设有行程孔(17),卡块(14)穿设在行程孔(17)内且在行程孔(17)内横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块(6)靠近第一锅耳(3)的端部设有与定位槽(7)相适配的定位部(18),锅盖(2)盖合在锅体(1)上时,定位部(18)位于定位槽(7)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动块(8)远离锅盖(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固定块(9)相适配的凹槽(21),固定块(9)和凹槽(21)的形状均为圆弧形,转动块(8)通过凹槽(21)绕着固定块(9)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块(9)的下方设有转动槽(22),凹槽(21)的下端在转动槽(22)内转动,第二锅耳(4)上还设有挡板(23),挡板(23)位于固定块(9)远离转动块(8)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93843.6U CN214104143U (zh) | 2020-10-23 | 2020-10-23 | 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93843.6U CN214104143U (zh) | 2020-10-23 | 2020-10-23 | 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04143U true CN214104143U (zh) | 2021-09-03 |
Family
ID=77500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93843.6U Active CN214104143U (zh) | 2020-10-23 | 2020-10-23 | 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04143U (zh) |
-
2020
- 2020-10-23 CN CN202022393843.6U patent/CN2141041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20957B (zh) | 一种排气装置和压力锅锅盖以及压力锅 | |
EP0655213B1 (en) | A coffee brewing apparatus with removable anti-leakage filter | |
JP2016221287A (ja) | ロッキング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手動制御部材が設けられた圧力調理器 | |
JP2016221289A (ja) | 容器ハンドルが設けられたバヨネット継手圧力調理器 | |
CN2389593Y (zh) | 压力锅 | |
KR20090098645A (ko) | 조리용기의 탈부착형 손잡이 | |
CN214104143U (zh) | 一种低压锅的开合结构 | |
CN209153096U (zh) | 一种蒸制烹饪装置的水箱结构 | |
US9642498B2 (en) | Handle device for a foldable electric kettle | |
CN211432237U (zh) | 一种拆卸式内塞结构 | |
CN111588263B (zh) |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 |
CN209863317U (zh) | 一种可倾斜烹饪的烹饪器具 | |
CN210784012U (zh) | 辅食锅 | |
CN20846364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941784U (zh) | 一种手柄可折叠的水壶 | |
CN112155419B (zh) | 一种防烫伤的水壶 | |
CN211933741U (zh) | 一种方便开盖和移动的烹饪器具 | |
CN220675829U (zh) | 一种带有定位机构的烧烤器 | |
CN209661407U (zh) | 一种易于收藏的双面翻转的华夫饼机 | |
CN202234708U (zh) | 一种上盖可拆的电饭煲 | |
CN220832743U (zh) | 一种电饼铛 | |
CN220778125U (zh) | 锅盖的开合结构及压力锅 | |
CN216256722U (zh) | 一种使用便捷的电热锅 | |
CN220800751U (zh) | 一种烹饪容器 | |
CN207355941U (zh) | 一种排气装置和压力锅锅盖以及压力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