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4045504U -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及光伏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及光伏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5504U
CN214045504U CN202120080424.9U CN202120080424U CN214045504U CN 214045504 U CN214045504 U CN 214045504U CN 202120080424 U CN202120080424 U CN 202120080424U CN 214045504 U CN214045504 U CN 214045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module
plate
photovoltaic
bracing piece
pres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804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牛
丁银亮
周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804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5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5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5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包括两个相背设置的卡口、和支撑光伏组件的支撑杆,所述光伏组件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排列在支撑杆上方,所述卡口将支撑杆与光伏组件固定卡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规则排列在支撑杆上的光伏组件,相邻光伏组件的拼接边框分别通过卡口与支撑杆卡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相背设置的两个卡口分别与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卡合实现对光伏组件的连接,不需要使用螺钉,能够快速连接,固定效果好,省时省力,操作方便;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光伏组件,提高光伏组件的固定强度,方便对多个光伏组件进行整体移动和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及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及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光伏电站的建设中,光伏组件为抵抗风载荷(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平面所受的风的压力)和自重,需要使用压板压紧安装,或者利用光伏组件边框的安装孔安装。光伏组件的安装均需要使用支架来支撑,支撑结构需要有较强的屈服强度,或者用柔性绳索固定光伏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光伏组件安装方案,需要塑翼螺母A1、压块A2、螺栓A3等多个零件现场组合后用于光伏组件A4与檩条A5的固定,增加了现场工作量及物料成本。
如图3所示的光伏组件安装方案,需要用螺栓B1穿过檩条B2的安装孔B3和光伏组件B4下边框的安装孔,并用螺母紧固B5,该安装方案中,螺栓B1在相邻的光伏组件B4的边框之间,不方便操作螺丝,同时光伏组件B4摆放位置可能出现檩条安装孔B3与光伏组件边框安装孔位置不一致的可能,对檩条B2的适应能力要求较高,安装人力成本较高。
公开号为CN20684449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通过螺栓将压板连接在水槽上,压板上方压住两个拼接的光伏组件,该方案即使仅考虑固定光伏组件的压紧组件,依然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安装时需要使用螺纹连接,安装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连接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和支撑光伏组件的支撑杆,所述光伏组件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排列在支撑杆上方,所述卡口将支撑杆与光伏组件固定卡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背设置的两个卡口分别与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卡合实现对光伏组件的连接,不需要使用螺钉,能够快速连接,固定效果好,省时省力,操作方便。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光伏组件,提高光伏组件的固定强度,方便对多个光伏组件进行整体移动和调整。
优选的,安装夹具包括上压板、下压板以及连接上压板和下压板中部的支撑板,上压板、下压板与支撑板连接形成开口方向相反的两个所述卡口。
优选的,安装夹具包括两个压板组件,每个所述压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压板、下压板以及固定板,两个压板组件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构造形成工字型结构,上压板、下压板与固定板连接形成所述卡口。
优选的,所述上压板朝向光伏组件的一端的下表面向卡口内部空间倾斜或突出。
优选的,上压板朝向光伏组件的端面与上压板下表面通过圆角过渡,且该过渡面相对上压板下表面向上倾斜。
优选的,光伏组件下方至少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沿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光伏组件,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下压板相对固定板向两侧伸出,下压板的宽度大于限位槽槽口的宽度,固定板的宽度小于限位槽槽口的宽度;
所述固定板的法向与支撑杆的轴向垂直的状态下,安装夹具的两个下压板能够穿过限位槽的槽口,所述固定板能够在槽口内转动改变固定板法向与支撑杆轴向的夹角,使用状态时,所述下压板被限制在限位槽内,光伏组件其中一侧边框的上表面被上压板限制在支撑杆上。
优选的,安装夹具包括两个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包括两个铰接配合的上压板和下压板,铰接连接的上压板和下压板形成所述卡口,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能够相对转动打开所述卡口,光伏组件插入卡口内能够使上压板和下压板相互靠近锁紧卡口。
优选的,所述上压板一端还连接有第一立板,下压板一端还连接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远离上压板和下压板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套,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通过第一轴套铰接使上压板和下压板处于相对的位置,两个压板组件的第一轴套能够沿径向改变距离。
优选的,两个压板组件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分别铰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板背向上压板的一面突出设置有第二轴套,第二立板背向下压板的一面突出设置有第三轴套,两个第一立板通过第二轴套铰接连接,两个第二立板通过第三轴套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板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第二立板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轴套和第三轴套,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上的第一轴套同轴间隔分布,两个压板组件上的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分别同轴间隔分布。
优选的,所述上压板与第一立板基本垂直,下压板与第二立板基本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分别设置于远离第一轴套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上压板朝向光伏组件的一面远离第一立板的一端向下倾斜形成内扣斜面。
优选的,所述上压板远离第一立板的端面与内扣斜面大致垂直形成尖刺部。
优选的,所述下压板与支撑杆配合,光伏组件其中一侧边框的上表面被上压板限制在支撑杆上。
优选的,光伏组件下方至少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沿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光伏组件,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通过安装夹具与支撑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槽,使用状态时,所述下压板能够被限制在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立板设置于下压板一端的中间位置,沿第一轴套的长度方向,下压板的长度大于限位槽的槽口宽度,第二立板的长度小于槽口宽度。
优选的,所述压板组件的两个下压板配合后,第一轴套与支撑杆的轴向平行的状态下,两个下压板能够穿过槽口处于限位槽下方,第二立板能够在槽口内转动改变第一轴套与支撑杆的轴向夹角。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光伏组件的护板,两侧护板的上端内卷与支撑杆表面大致平行,两侧护板之间的间隙形成限位槽的槽口,两侧护板与支撑杆的表面形成容置下压板的容腔。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缺口形成间隔排列的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使用上述光伏组件安装夹具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规则排列在支撑杆上的光伏组件,相邻光伏组件的拼接边框分别通过卡口与支撑杆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伏组件下方至少平行设置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表面设置有与下压板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光伏组件沿支撑杆长度方向排列拼接,安装夹具的上压板压在光伏组件的边框上方,下压板被限制在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及光伏发电系统的优点在于:通过相背设置的两个卡口分别与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卡合实现对光伏组件的连接,不需要使用螺钉,能够快速连接,固定效果好,省时省力,操作方便;
将光伏组件与支撑杆一起固定,提高光伏组件的拼接固定强度,基于支撑保持光伏组件8排列的稳定性,方便对多个光伏组件的朝向进行整体调整。
通过两个光伏组件顶紧两个第一轴套实现上压板和下压板的互锁固定,不需要任何螺栓或其他紧固件,仅靠两相邻组件边框在水平方向上将夹具抵紧即可,安装便捷,节省安装时间、人力成本;
安装夹具能够直接插入檩条内并转动锁紧,方便拆卸;通过内扣斜面提高对光伏组件的压紧效果,并借助尖刺部在风吸作用下压紧光伏组件,提升稳定性,通过尖刺部刺破氧化膜,使光伏组件边框与檩条形成良好的接地系统,不需要再单独接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景技术的方案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景技术的方案一的连接压块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景技术的方案二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提供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的支撑杆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的未锁紧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的锁紧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与支撑杆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的内扣斜面与光伏组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的支撑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结合图4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包括两个相背设置的卡口1、和支撑光伏组件8的支撑杆9,所述光伏组件8沿支撑杆9的长度方向排列在支撑杆9上方,所述卡口1将支撑杆9与光伏组件8固定卡合,在安装光伏组件8时,通过安装夹具两侧的卡口1使两个光伏组件8连接在一起,不需要使用螺丝,拆装方便,能够快速的实现光伏组件8的安装,使用时,如果其中一个光伏组件8已经被固定,可以先将夹具的一侧卡口1卡合在固定在光伏组件8上,然后移动另一个光伏组件8与另一侧卡口卡合连接;根据光伏组件8的尺寸,选择适当数量的安装夹具将两个光伏组件8连接即可,将光伏组件8与支撑杆9一起固定,提高光伏组件8的拼接固定强度,基于支撑杆9保持光伏组件8排列的稳定性,方便对多个光伏组件8的朝向进行整体调整。
所述安装夹具包括上压板21、下压板22以及连接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中部的支撑板24,所述上压板21、下压板22和支撑板24连接形成开口方向相反的两个所述卡口1;通过一体成型的安装夹具实现光伏组件8的连接,所述卡口1的两端分别具有向卡口1内部突出的压球11,光伏组件8能够撑开压球11进入卡口1内部,压球11越过光伏组件8的边框后与边框的下斜边压紧配合,实现锁紧。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包括两个压板组件2,所述压板组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压板21,下压板22以及固定板23,两个压板组件2的固定板23固定连接或一体构造形成工字型结构,上压板21、下压板22与固定板23连接形成所述卡口1。
结合图6,所述安装夹具还包括支撑杆9,在使用时,所述卡口1将光伏组件8与支撑杆9一起固定,提高光伏组件8的拼接固定强度,基于支撑杆9保持光伏组件8排列的稳定性,方便对多个光伏组件8的朝向进行整体调整。
参考图7,所述支撑杆9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光伏组件8的护板91,两侧护板91的上端分别内卷与支撑杆9表面大致平行,两侧护板91之间的间隙形成限位槽92的槽口,两侧护板91与支撑杆9的表面形成容腔93。
结合图6,所述光伏组件8沿支撑杆9的长度方向排列在支撑杆9的上方,本实施例中平行设置有两个支撑杆9,从而能够通过至少两个安装夹具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8,所述下压板22的两端超出固定板23的两端,沿垂直固定板23法向的方向,所述下压板22的长度大于限位槽92的槽口宽度,小于容腔92的宽度,固定板23的宽度小于槽口宽度。在使用时,使固定板23的法向与支撑杆9的轴向平行,从支撑杆9的端部将下压板22插入容腔93内,固定板23沿限位槽92滑动,从而使下压板22被限位槽92的下表面限制,在支撑杆9上穿设有多个安装夹具,将一个光伏组件8放置在两个安装夹具之间,将光伏组件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夹具的卡口1配合,然后再通过安装夹具的另一个卡口1固定另一个光伏组件8,即可实现光伏组件8沿支撑杆9长度方向的固定连接;其中两端的光伏组件8的外侧边框可以使用安装夹具固定,也可以使用螺丝等固定件连接,在确保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支撑杆9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例如现有技术中的檩条等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板21远离固定板23的一端的下表面向卡口1区域内部空间倾斜或突出,从而提高对光伏组件8的压紧效果,同时上压板21远离固定板23的端面与上压板21下表面通过圆角过渡,从而方便光伏组件8沿水平运动直接将上压板21顶开,以方便光伏组件8进入卡口1,上压板21的过渡面相对上压板21的下表面向上倾斜。上压板21下方的突出部可以与光伏组件8的边框内边缘的斜面配合,从而提高压紧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固定板23的法向与支撑杆9的轴向垂直时,两个下压板22能够穿过限位槽92处于容腔93内,并且固定板23还能够在限位槽92内转动改变固定板23的法向与支撑杆9的轴向角度,从而能够在支撑杆9的任意位置插入固定夹具,然后通过转动使安装夹具处于固定板23的法向与支撑杆9的轴向平行的状态,从而能够固定光伏组件8和支撑杆9。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和三的区别在于,安装夹具包括两个压板组件2,所述压板组件2包括两个铰接配合的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铰接连接的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形成所述卡口1,所述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能够相对转动打开所述卡口1,光伏组件8插入卡口1内能够使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相互靠近锁紧卡口1。在未锁定光伏组件8时,可以使上压板21与下压板22相对转动打开卡口1,方便光伏组件8进入,光伏组件8进入卡口1后驱使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相对转动关闭卡口1,从而锁紧光伏组件8,利用光伏组件8实现卡口1的自锁,操作方便,不易松脱。
所述上压板2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立板3,下压板22一端的中间区域连接有第二立板4,所述第一立板3和第二立板4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套5,第一立板3背向上压板21的一面突出设置有第二轴套6,第二立板4背向下压板22的一面突出设置有第三轴套7,所述第一立板3与第二立板4通过第一轴套5铰接连接,两个压板组件2分别通过第二轴套6和第三轴套7铰接连接;两个上压板21和两个下压板22分别相背设置。
结合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的使用方法如下:光伏组件8沿支撑杆9的长度方向排列拼接,光伏组件8的拼接边界与支撑杆9长度方向垂直,下压板22的中间区域连接第二立板4,使下压板22两端相对第二立板4突出,使用时将两个铰接连接的下压板22一起从支撑杆9的端部放入容腔93内,使下压板22两端的突出部分卡在限位槽92下方,将安装夹具沿支撑杆9的长度方向滑动到一个光伏组件8的边框附近,然后将另一个光伏组件8放置在安装夹具的另一侧,使安装夹具处于两个光伏组件8之间,并使两个压板组件2的第一轴套5相互分离,安装夹具和光伏组件8处于图9所示的状态。然后移动至少一个光伏组件8挤压安装夹具,使两个第一轴套5互相靠近,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逐渐转动至接近水平状态;参考图10,最终下压板22抵接限位槽92的下表面,上压板21压住两个光伏组件8的边框,由此实现了对两侧光伏组件8的固定,为了保持固定效果,可以根据光伏组件8的尺寸平行设置多个支撑杆9,支撑杆9的具体数量和间距根据需求设置,一般情况下,至少应设置两个固定点,即至少需要两个平行的支撑杆9;从而通过安装夹具连接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8,通过支撑杆9使多个光伏组件8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上压板21与第一立板3以及下压板22与第二立板4优选设置为垂直连接,但也可根据需要适当的调整角度,例如将该夹角设置为小于90°,则在光伏组件8顶紧安装夹具时,能够直接将光伏组件8的横向推力压在第一轴套5上,光伏组件8的压力下,两个第一轴套5有相互运动紧贴的趋势,在第一轴套5为相互接触时,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已经光伏组件8和支撑杆9完成配合,提高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的压紧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公开的垂直连接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当的调整该角度,而该调整也应属于本实施例的发明构思内。
在拼接时,第二立板4的宽度小于第一立板1,可以将第一立板1对应的第一轴套5的中间位置设置缺口,第二立板4的第一轴套5容置在该缺口内,通过销轴连接实现铰接固定,两个第一立板3上的第二轴套6铰接时,需要交错设置第二轴套6,最终得到类似合页的结构,第三轴套7的结构与第二轴套6类似。
两个第一立板3和两个第二立板4通过四个铰接轴拼接呈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轴套6和第三轴套7分别设置于远离第一轴套5的一端,从而能够在两个第一轴套5分离时,降低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的横向移动距离,防止两个上压板21或两个下压板22互相干涉。
所述安装夹具可以通过实施例一提供的方式,从支撑杆9的端部将下压板22限制在容腔93内;也可以参考实施例二的方式,如图11所示,在第三轴套7与支撑杆9平行状态下,使两个下压板22穿过限位槽92进入容腔93,然后转动改变第三轴套7与支撑杆9的轴向夹角,使第三轴套7与支撑杆9的轴向垂直,将下压板22限位在容腔93内,从而不需要从支撑杆9的端部放入安装夹具,拆装更加方便。
实施例五
结合图8、9、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所述上压板21朝向光伏组件8的一面远离第一立板3的一端向下倾斜形成内扣斜面(图中未示出),在压住光伏组件8时,内扣斜面与光伏组件8边框的斜面配合,提升压紧效果,进一步的,所述上压板21远离第一立板3的端面与内扣斜面大致垂直形成尖刺部(图中未示出),在光伏组件8遇到风吸作用时,光伏组件8向上移动,使尖刺部刺破光伏组件8边框的氧化膜,从而使光伏组件8被更紧绷的固定在安装夹具内,阻止光伏组件8的位移,确保光伏组件8良好的接地。
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夹具通过两个光伏组件8的边框互相顶紧卡接进行互锁固定,对于边缘的光伏组件8,可以使用螺栓等传统固定方式与支撑杆9连接,也可以使用本实例提供的安装夹具,在另一端抵接一个与光伏组件8边框结构相同的卡块进行固定即可。
实施例六
参考图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五的区别在于所述支撑杆9为板状结构,沿支撑杆9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缺口形成间隔排列的限位槽92,此时只能令两个下压板22直接穿过限位槽92处于支撑杆9的下方,然后转动安装夹具完成装配,由于两个下压板22是相对固定板23或第二立板4向两侧伸出的,因此限位槽92的宽度不需要允许两个下压板22同时通过,可以在倾斜状态下先穿过一个下压板22,然后在固定板23或第二立板4与限位槽92的边缘接触的情况下,能够穿过另一个下压板22即可。
图7所示的支撑杆9上也可以将贯穿的限位槽92设置为间隔的限位槽92,从而提高支撑杆9的强度。
实施例七
参考图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规则排列的光伏组件8,相邻光伏组件8的拼接边框通过所述安装夹具夹持连接。
进一步的,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杆9,所述光伏组件8沿支撑杆9长度方向排列拼接,光伏组件8拼接的边界与支撑杆9长度方向垂直,上压板21压在光伏组件8的边框上方,下压板22被限制在支撑杆9的滑槽91内。
结合图8和图12,所述上压板21朝向光伏组件8的一面远离第一立板2的一端向下倾斜形成内扣斜面,所述内扣斜面与光伏组件8的边框斜面适应性配合,所述上压板21远离第一立板2的端面与内扣斜面大致垂直形成尖刺部,所述尖刺部能够刺破光伏组件8边框的氧化膜,在风吸作用下提高对光伏组件8的固定效果,安装夹具和支撑杆9均使用金属导体,从而在尖刺部刺破氧化膜的情况下,使光伏组件边框与支撑杆形成良好的接地系统,不需要再单独接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背设置的卡口、和支撑光伏组件的支撑杆,所述光伏组件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排列在支撑杆上方,所述卡口将支撑杆与光伏组件固定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安装夹具包括上压板、下压板以及连接上压板和下压板中部的支撑板,上压板、下压板与支撑板连接形成开口方向相反的两个所述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安装夹具包括两个压板组件,每个所述压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压板、下压板以及固定板,两个压板组件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构造形成工字型结构,上压板、下压板与固定板连接形成所述卡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朝向光伏组件的一端的下表面向卡口内部空间倾斜或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上压板朝向光伏组件的端面与上压板下表面通过圆角过渡,且该过渡面相对上压板下表面向上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光伏组件下方至少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沿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光伏组件,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下压板相对固定板向两侧伸出,下压板的宽度大于限位槽槽口的宽度,固定板的宽度小于限位槽槽口的宽度;
所述固定板的法向与支撑杆的轴向垂直的状态下,安装夹具的两个下压板能够穿过限位槽的槽口,所述固定板能够在槽口内转动改变固定板法向与支撑杆轴向的夹角,使用状态时,所述下压板被限制在限位槽内,光伏组件其中一侧边框的上表面被上压板限制在支撑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安装夹具包括两个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包括两个铰接配合的上压板和下压板,铰接连接的上压板和下压板形成所述卡口,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能够相对转动打开所述卡口,光伏组件插入卡口内能够使上压板和下压板相互靠近锁紧卡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一端还连接有第一立板,下压板一端还连接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远离上压板和下压板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套,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通过第一轴套铰接使上压板和下压板处于相对的位置,两个压板组件的第一轴套能够沿径向改变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两个压板组件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分别铰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背向上压板的一面突出设置有第二轴套,第二立板背向下压板的一面突出设置有第三轴套,两个第一立板通过第二轴套铰接连接,两个第二立板通过第三轴套铰接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第二立板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轴套和第三轴套,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上的第一轴套同轴间隔分布,两个压板组件上的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分别同轴间隔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与第一立板基本垂直,下压板与第二立板基本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分别设置于远离第一轴套的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朝向光伏组件的一面远离第一立板的一端向下倾斜形成内扣斜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远离第一立板的端面与内扣斜面大致垂直形成尖刺部。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与支撑杆配合,光伏组件其中一侧边框的上表面被上压板限制在支撑杆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光伏组件下方至少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沿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光伏组件,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通过安装夹具与支撑杆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槽,使用状态时,所述下压板能够被限制在限位槽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板设置于下压板一端的中间位置,沿第一轴套的长度方向,下压板的长度大于限位槽的槽口宽度,第二立板的长度小于槽口宽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组件的两个下压板配合后,第一轴套与支撑杆的轴向平行的状态下,两个下压板能够穿过槽口处于限位槽下方,第二立板能够在槽口内转动改变第一轴套与支撑杆的轴向夹角。
21.根据权利要求6、17-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光伏组件的护板,两侧护板的上端内卷与支撑杆表面大致平行,两侧护板之间的间隙形成限位槽的槽口,两侧护板与支撑杆的表面形成容置下压板的容腔。
22.根据权利要求6、17-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缺口形成间隔排列的限位槽。
23.使用权利要求2-22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夹具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规则排列在支撑杆上的光伏组件,相邻光伏组件的拼接边框分别通过卡口与支撑杆卡合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下方至少平行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表面设置有与下压板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光伏组件沿支撑杆长度方向排列拼接,安装夹具的上压板压在光伏组件的边框上方,下压板被限制在限位槽内。
CN202120080424.9U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及光伏发电系统 Active CN214045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80424.9U CN214045504U (zh)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及光伏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80424.9U CN214045504U (zh)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及光伏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5504U true CN214045504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5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80424.9U Active CN214045504U (zh)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及光伏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5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29014A1 (en) Folded Photovoltaic Assembly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ounting Method Therefor
CN214626884U (zh) 一种平屋顶用光伏支架组件
CN218041311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山地电站光伏支架
CN214045504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夹具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12447121A (zh) 一种户外分段式高清led显示屏
CN209823692U (zh) 一种带有角度调节功能的屋顶光伏组件安装装置
CN218920316U (zh) 一种光伏面板夹具和具备该夹具的金属屋顶
CN212305211U (zh) 一种太阳能板安装用斜撑装置
CN207782705U (zh) 光伏板固定架及光伏树
CN209562466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CN207132585U (zh) 太阳能支架系统
CN223079965U (zh) 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CN116192001B (zh) 一种光伏安装支架
CN208078979U (zh) 一种单立柱加固光伏支架
CN211266832U (zh) 一种光伏支架
CN221487595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侧座
CN219458940U (zh) 一种索道安装光伏板的光伏板边框固定组件
CN219611642U (zh) 一种用于山地安装的柔性光伏支架
CN222381571U (zh) 光伏安装组件和光伏系统
CN219659648U (zh) 一种轻型高强度屋顶光伏边框铝型材
CN221305810U (zh)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伸缩式安装组件及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CN210780645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固定架
CN111884571B (zh) 一种太阳能板安装用斜撑装置
CN222940744U (zh) 一种抗风支架
CN115296597B (zh) 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Patentee after: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Patentee before: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Patentee after: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2nd floor,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ing, sunshine power plant, No.2 Tianhu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SUNGROW RENEWABLE ENERGY SCI. & TECH.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