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7928U - 一种灯具的旋转结构和一种旋转折叠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灯具的旋转结构和一种旋转折叠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37928U CN214037928U CN202120089486.6U CN202120089486U CN214037928U CN 214037928 U CN214037928 U CN 214037928U CN 202120089486 U CN202120089486 U CN 202120089486U CN 214037928 U CN214037928 U CN 2140379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shaft
- rotating
- assembly
- abutting surface
- ang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的旋转结构和一种旋转折叠灯,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其中,这种旋转结构包含主体组件、转轴组件,以及连接件。主体组件具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转轴组件可沿第一转轴转动的配置于主体。转轴组件设置有用以抵接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的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连接件可沿第二转轴转动的配置于转轴组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垂直。第三面和第四抵接面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垂直设置,大大提高连接件的自由度,从而提高灯具的照明角度。通过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之间的钝角设置,使得灯具收纳起来之后外形更加圆滑不硌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灯具的旋转结构和一种旋转折叠灯。
背景技术
手电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灯具,现在的手电筒的光源单一,无法进行多功能的使用。并且,在先技术中折叠手电筒灯只有一个转轴或者多个转轴之间平行,因此光源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转动,从而限制了光源的调节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的旋转结构和一种旋转折叠灯,旨在改善光源调节角度较小的问题。
第一方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的旋转结构,其包含主体组件、转轴组件,以及连接件。
主体组件具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
转轴组件可沿第一转轴转动的配置于所述主体;所述转轴组件设置有用以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的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
连接件可沿第二转轴转动的配置于所述转轴组件;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垂直;所述第三抵接面和所述第四抵接面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
可选地,所述转轴组件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大致旋转180°,以使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主体组件且所述第三抵接面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或使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主体组件且所述第四抵接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能够绕所述第二转轴大致旋转360°,以调整出光角度。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旋转轴;所述转轴组件设置有用以容纳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孔;
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旋转孔之一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另一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相适配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凸起,以限制所述连接件的旋转角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槽设置于所述旋转轴;所述第一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旋转孔;
所述旋转轴还设置有第二环形槽,以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截面大致呈E形;
所述旋转孔还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以使所述旋转孔的旋转截面大致呈F形。
可选地,所述主体组件包括配置于所述转轴组件侧面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有弹性凸起;
所述转轴组件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凸起相适配的多个定位槽;所述弹性凸起能够嵌入所述定位槽,以将所述转轴组件固定于预设角度。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大致呈扇环形,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凸起;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的扇形角β大致为90°;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软胶或尼龙材料。
可选地,所述夹角α为120°至160°优选为147°。
第二方面:
本申请另提供一种旋转折叠灯,其包含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旋转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垂直设置,能够大大的提高连接件的自由度,从而提高灯具的照明角度。
通过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之间的钝角设置,使得灯具收纳起来之后外形更加圆滑不硌手,且在张开到最大位置时,转轴组件和主体组件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灯的收纳状态的轴测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灯的张开状态的轴测图;
图3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连接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连接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挂钩、2-磁性件、3-透光孔、4-收纳凸起、5-收纳槽、6-第一缺口、7-侧面凸起、8-第一侧面、9-光源开关、10-开关凸起、11-第二侧面、12-端部光源、13-发光组件、14-转轴组件、15-主体组件、16-弹性凸起、17-弹性件、18-第二抵接面、19-第一抵接面、20-第三抵接面、21-第四抵接面、22-面光源、23-定位槽、24-第一环形槽、25-第二环形槽、26-第二环形凸起、27-旋转孔、28-第二限位凸起、29-第一环形凸起、30-旋转轴、31-第一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由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折叠灯。其含主体组件15和发光组件13。主体组件15的第一侧面8的端部设置有收纳凸起4。收纳凸起4设置有第一收纳槽5。发光组件13可转动的配置于主体组件15远离收纳凸起4的一端。发光组件13能够相对主体组件15转动,以贴合于第一侧面8,使得发光组件13的端部嵌入第一收纳槽5,且发光组件13相邻主体组件15的两侧面部分外露。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灯为手持工作灯,主体组件15为长条状的手柄,主要由左右两个外壳相结合形成,并在外壳上设置有用以握持的弧形握持部等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叠灯也可以作为台灯使用,主体组件15设置成长方体的形状,方便放置在桌子上。本实用新型对折叠灯的具体使用场景和主体组件15的大致外形不做具体限定。
发光组件13可转动的配置在主体组件15上,当不用时可以通过旋转发光组件13,使得发光组件13贴合在主体组件15上。发光组件13的第二侧面11和主体组件15的第一侧面8相贴合。当发光组件13处于收纳状态时,其两侧的侧面就是所述的发光组件13相邻主体组件15的两侧面。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3大致为四棱柱形,其第二侧面11和两侧面能够清楚的区分开来,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3可以使任一形状例如圆柱形,但是仍会存在第一侧面8和两侧面,只是多个面之间圆滑过渡不易分割开,但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对发光组件13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
通过在主体组件15上设置收纳凸起4,并在收纳凸起4上设置第一收纳槽5,使得发光组件13在贴紧主体组件15进行收纳时能够对发光组件13的端部进行包裹。当发光组件13处于收纳位置时,发光组件13的端部不会外露,从而不会发生磕碰,大大提升了折叠灯的实用体验,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3包括光源,遮光罩等零部件、主体组件15内置有电路板、可充电电池,等现有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收纳凸起4呈大致呈U形,其内部空腔为第一收纳槽5。具体地,第一收纳槽5的侧壁设置有卡位凸起,发光组件13位于第一收纳槽5的侧壁设置有卡位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收纳槽5的侧壁设置卡位凸起,当发光组件13处于收纳位置时,能够很好的防止在活动过程中,发光组件13脱离第一收纳槽5。当要实用发光组件13时,手动掰开发光组件13,发光组件13克服卡位凸起的卡紧力,从第一收纳槽5中脱出。卡位凸起和卡位凹槽的设置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转轴处设置阻尼或者卡位结构来防止发光组件13在非人为的情况下脱离第一收纳槽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主体组件15还设置有当发光组件13贴合于第一侧面8时,位于发光组件13两侧的一对侧面凸起7。侧面凸起7和收纳凸起4间隔配置,以形成有用以供发光组件13侧面外露的第一缺口6。通过设置侧面凸起7,能够更好的包裹发光组件13,可以理解的是侧面凸起7的高度可以设置为覆盖发光组件13的全部侧面的高度,也可以设置为覆盖发光组件13的一半侧面的高度。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侧面凸起7的高度远远小于发光组件13的厚度,仅仅是为了遮住发光组件13和主体组件15之间的缝隙,并且与收纳凸起4之间形成有第一缺口6,方便用户在使用时握持主体组件1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3包括设置于侧面的面光源22。发光组件13和主体组件15之一设置有光源开关9。发光组件13贴合于第一侧面8时能够触发光源开关9,以关闭面光源22。具体地,发光组件13和主体组件15另一设置有开关凸起10。发光组件13贴合于第一侧面8时,开关凸起10能够抵接于光源开关9,以触发光源开关9。光源开关9和开关凸起10分别设置在第一侧面8和第二侧面11。面光源22与第二侧面11背向设置,以在第二侧面11贴合于第一侧面8时朝外布设。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侧面11上设置开关凸起10,在第一侧面8上设置光源开关9,当发光组件13处于收纳位置时,开关凸起10抵接在光源开关9上,从而出发光源开关9。开关凸起10能够从正面顶接光源开关9,保证抵接的效果和使用寿命。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光源开关9往外凸,当发光组件13处于收纳位置时,第二侧面11直接顶接在光源开关9上,结构更为简单。当然也可以设置在侧面凸起7的侧面上,本实用新型对收纳开挂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发光组件13处于收纳位置时能够触发光源开关9即可。
可以理解的,光源开关9的作用是当发光组件13从脱离收纳位置,旋转至收纳位置时,关闭面光源22。当然光源开关9也可以作为打开面光源22的开关,即当发光组件13从收纳位置脱离时打开面光源22。需要说明的是,面光源22也可以设置其它开关来进行打开。并且可以在发光组件13处于任一位置时打开。光源开关9的作用是当发光组件13从非收纳位置,旋转至收纳位置时关闭面光源22,本实用新型对面光源22如何打开,以及处于收纳位置时能不能打开,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主体组件15内置有容腔,以及连通于容腔的第一开孔。光源开关9配置于容腔且正对着第一开孔。主体组件15包括配置于第一开孔的抵接件。具体地,抵接件为橡胶或硅胶材料,能够受压变形以触发光源开关9。
抵接件可以使采用二次注塑或者卡扣等方式固定在壳体上从而能够将第一开孔上形成密封效果,防止粉尘、水等物质进入容腔内。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在本实施例中,抵接件大致与壳体的表面平齐,需要开关凸起10来顶接触发。在另一实施例中,抵接件可以从壳体的表面向外延伸,此时无需再第二侧面11上设置开关凸起10即可实现发光组件13在收纳位置时触发光源开关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3连接于主体组件15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台。主体组件15上设置有与环形凸台相适配的第二收纳槽5。光源开关9设置于第二收纳槽5。开关凸起10设置于环形凸台。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3的端部设置环形凸台增大了横截面积,能够加强发光组件13和主体组件15的连接强度,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3具有位于其端部的端部光源12。收纳凸起4设置有与端部光源12相适配的透光孔3,以使发光组件13贴合于第一侧面8时是端部光源12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自透光孔3穿过收纳凸起4。端部光源12大大扩展了折叠灯的实用场景,在收纳凸起4上设置透光孔3同样能够大大扩展折叠灯的实用场景,使得发光组件13在收纳位置时,端部光源12仍能发挥作用。可以理解的是透光孔3可以是一通孔,也可以是局部实用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孔,均可以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主体组件15设置有收纳凸起4一端的端面配置有一挂钩1和一磁性件2。具体地,在主体组件15的一端设置有挂钩1和磁性件2,能够扩展折叠灯的实用场景,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供一种灯具的旋转连接结构。该结构能够应用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旋转折叠灯中,从而大大提高面光源22的可照射角度。
旋转连接结构包括主体组件15、转轴组件14,以及连接件。其中,连接件用以固定发光元件。主体组件15具有第一抵接面19和第二抵接面18。转轴组件14可沿第一转轴转动的配置于主体。转轴组件14设置有用以抵接于第一抵接面19和第二抵接面18的第三抵接面20和第四抵接面21。连接件可沿第二转轴转动的配置于转轴组件14。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垂直。第三抵接面20和第四抵接面21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19即为第二收纳槽5的底部,第二抵接面18为设置在第一转轴一侧的倾斜面;第一抵接面19和第二抵接面18之间呈钝角。当发光组件13处于收纳位置时,转轴组件14的第三抵接面20平行于第一抵接面19。当发光组件13旋转一定角度后,第四抵接面21会顶接在第二抵接面18上,从而将发光组件13限制在最大旋转角度上。
当发光组件13处于收纳位置时第四抵接面21外露,与第四抵接面21相邻的拐角为一钝角,从而使得旋转结构的外表面更加圆润不会硌手。并且通过第一抵接面19和第二抵接面18,以及第三抵接面20和第四抵接面21之间的钝角设计,能够增加转轴组件14在张开到最大角度时,转轴组件14和主体组件15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压强,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垂直设置,能够大大的提高连接件的自由度,从而提高灯具的照明角度。通过第三抵接面20和第四抵接面21之间的钝角设置,使得灯具收纳起来之后外形更加圆滑不硌手,且在张开到最大位置时,转轴组件14和主体组件15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强。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19、第二抵接面18、第三抵接面20,以及第四抵接面21均设置为平面,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曲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转轴组件14能够绕第一转轴大致旋转180°,以使连接件靠近主体组件15且第三抵接面20抵接于第一抵接面19,或使连接件远离主体组件15且第四抵接面21抵接于第二抵接面18。连接件能够绕第二转轴大致旋转360°,以调整出光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组件14用以调整连接件靠近或者远离主体组件15。可以理解的是,当旋转角度为0°至180°之间和180°至360°之间是相同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转轴组件14仅能够绕主体组件15旋转180°,从而在收纳位置,和最大张开角度之间进行旋转,当旋转180°时连接件(即发光组件13)于主体组件15处于同一直线上。
连接件的旋转是直接用来调整发光体的照射角度的,因此其0°导360°之间旋转均具有实际意义,因此连接件能够绕第二转轴旋转36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夹角α为120°至160°,优选为147°。具体地,将夹角α设置在120°至160°之间,能够取得较为圆润的外形,避免硌手。由于旋转组件的旋转角度仅仅是180度,因此,将夹角α设置为147°度,能够大大的扩展第四抵接面21和第二抵接面18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连接件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旋转轴30。转轴组件14设置有用以容纳旋转轴30的旋转孔27。旋转轴30和旋转孔27之一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4,另一设置有与环形槽相适配的第一环形凸起29。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31,第一环形凸起29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凸起31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凸起28,以限制连接件的旋转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将旋转轴30配置在旋转孔27内,能够取得良好的转动效果。通过第一环形槽24和第一环形凸起29的设置,能够防止旋转轴30从旋转孔27内向外脱出。通过在第一环形槽24和第一环形凸起29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凸起31和第二限位凸起28,能够很好的将连接件的旋转角度限制在360°以内。防止连接件内部的电线过度旋转导致断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环形槽24设置于旋转轴30。第一环形凸起29设置于旋转孔27。旋转轴30还设置有第二环形槽25,以使旋转轴30的旋转截面大致呈E形。旋转孔27还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26,以使旋转孔27的旋转截面大致呈F形。
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第二环形槽25和第二环形凸起26,能够更好的保证旋转的效果。因为第一环形槽24和第一环形凸起29需要设置第一限位凸起31和第二限位凸起28,所以,其内圈不能紧密的贴合在一起,长时间使用可能会产生晃动。因此增加第二环形槽25和第二环形凸起26,能够很好的保证连接件和转轴组件14之间的长时间使用后的转动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主体组件15包括配置于转轴组件14侧面的弹性件17,弹性件17设置有弹性凸起16。转轴组件14侧面设置有与弹性凸起16相适配的多个定位槽23。弹性凸起16能够嵌入定位槽23,以将转轴组件14固定于预设角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凸起16和定位槽23来将转轴组件14和主体组件15固定在预设的角度。在转动转轴组件14的时候,需要克服弹性凸起16的弹力,能够很好的保证定位的可靠性。通过定位槽23和弹性凸起16的配合能够很好的保证转轴组件14和主体组件15之间的角度的精准性。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阻尼连接的方式,将转轴组件14固定在任意角度,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弹性件17大致呈扇环形,且设置有至少两个弹性凸起16。可选地,弹性件17的扇形角β大致为90°。弹性件17为软胶或尼龙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7位扇形角位90°的扇环形,其端面设置有两个弹性凸起16。在使用过程中,弹性凸起16实用抵接在转轴组件14的侧面,当弹性凸起16遇到定位槽23时能够复原嵌入定位槽23,从而固定转轴组件14。当转轴组件14受理时能够挤压弹性凸起16,使得弹性凸起16从定位槽23中脱出,让转轴组件14进行转动。转轴组件14的侧面设置有沿着圆周分布有多个定位槽23,多个定位槽23之间形成一个270°的扇环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灯具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主体组件(15),具有第一抵接面(19)和第二抵接面(18);
转轴组件(14),可沿第一转轴转动的配置于所述主体;所述转轴组件(14)设置有用以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19)和所述第二抵接面(18)的第三抵接面(20)和第四抵接面(21);
连接件,可沿第二转轴转动的配置于所述转轴组件(14);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垂直;所述第三抵接面(20)和所述第四抵接面(21)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14)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大致旋转180°,以使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主体组件(15)且所述第三抵接面(20)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19),或使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主体组件(15)且所述第四抵接面(21)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面(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能够绕所述第二转轴大致旋转360°,以调整出光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旋转轴(30);所述转轴组件(14)设置有用以容纳所述旋转轴(30)的旋转孔(27);
所述旋转轴(30)和所述旋转孔(27)之一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4),另一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相适配的第一环形凸起(29);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31),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9)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1)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凸起(28),以限制所述连接件的旋转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槽(24)设置于所述旋转轴(30);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9)设置于所述旋转孔(27);
所述旋转轴(30)还设置有第二环形槽(25),以使所述旋转轴(30)的旋转截面大致呈E形;
所述旋转孔(27)还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26),以使所述旋转孔(27)的旋转截面大致呈F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5)包括配置于所述转轴组件(14)侧面的弹性件(17),所述弹性件(17)设置有弹性凸起(16);
所述转轴组件(14)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凸起(16)相适配的多个定位槽(23);所述弹性凸起(16)能够嵌入所述定位槽(23),以将所述转轴组件(14)固定于预设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7)大致呈扇环形,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凸起(16);所述弹性件(17)的扇形角β大致为90°;
所述弹性件(17)为软胶或尼龙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为120°至16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大致为147°。
10.一种旋转折叠灯,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89486.6U CN214037928U (zh) | 2021-01-13 | 2021-01-13 | 一种灯具的旋转结构和一种旋转折叠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89486.6U CN214037928U (zh) | 2021-01-13 | 2021-01-13 | 一种灯具的旋转结构和一种旋转折叠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37928U true CN214037928U (zh) | 2021-08-24 |
Family
ID=77346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89486.6U Active CN214037928U (zh) | 2021-01-13 | 2021-01-13 | 一种灯具的旋转结构和一种旋转折叠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37928U (zh) |
-
2021
- 2021-01-13 CN CN202120089486.6U patent/CN2140379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33680B2 (en) | Flashlight with adjustable focus lamp element | |
US7850331B2 (en) | Lighting device utilizing a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osed within a tubular lens | |
US6004003A (en) | Portable lighting device | |
US4731712A (en) | Squeezable flashlight | |
JPS63198201A (ja) | 投光方向調整可能な電灯 | |
CN214037928U (zh) | 一种灯具的旋转结构和一种旋转折叠灯 | |
CN214038270U (zh) | 一种旋转折叠灯 | |
JP2002245802A (ja) | 懐中電灯に筆記具の機能を付加しさらに筆記具先端を照らせるようにしたアクセサリー | |
JP3748702B2 (ja) | ヘッドランプ | |
US8152328B2 (en) | Versatile and compact portable lighting device | |
KR200232788Y1 (ko) | 헤드랜턴의 구조 | |
US20100046212A1 (en) | Portable light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hanging means | |
US12158257B1 (en) | Handheld lighting device with adjustable lighting direction | |
CN217789723U (zh) | 电子设备保护壳 | |
CN219063137U (zh) | 一种手电筒 | |
CN218122438U (zh) | 闪光灯 | |
CN218721222U (zh) | 头灯 | |
WO2000029781A1 (en) | Portable lighting device | |
JPH11162202A (ja) | 携帯式のランプ | |
KR100462568B1 (ko) | 발광봉 | |
KR200285078Y1 (ko) | 발광봉 | |
JP4446562B2 (ja) | ライト付耳かき | |
JPS5826402Y2 (ja) | 充電式懐中電灯のプラグ装置 | |
JPS635121Y2 (zh) | ||
KR200274297Y1 (ko) | 손전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