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3989530U - 铆压端子机 - Google Patents

铆压端子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9530U
CN213989530U CN202022483183.0U CN202022483183U CN213989530U CN 213989530 U CN213989530 U CN 213989530U CN 202022483183 U CN202022483183 U CN 202022483183U CN 213989530 U CN213989530 U CN 213989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rimping
circuit board
cutter
carri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31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ong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ong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ong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ong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31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9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9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9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铆压端子机,其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载板与第二载板、可伸缩地安设于第一载板上的切刀及架设于切刀上方的压头,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定位部、扣接部及连接部,端子安置于第一载板的第一卡槽中,且其定位部位于第一卡槽内而其扣接部与连接部位于第一卡槽外,切刀呈刀口朝下的设置,且对位于定位部与扣接部的连接处,柔性线路板卡接于第二载板的第二卡槽中,且柔性线路板的压接端由上方搭接于切刀与扣接部上,压头可上下直线移动以抵压压接端,使得切刀随之下移至切断定位部与扣接部间的连接,同时使得扣接部可刺穿柔性线路板并内扣至与压接端处的金手指相扣接。本治具结构简单、对位准确且高效,有效保证组接效果。

Description

铆压端子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铆压端子机。
背景技术
柔性线路板(简称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配线空间限制较小,灵活度高等优点,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柔性线路板在航天、军事、移动通讯、计算机、PDA、数字相机、汽车等领域或产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当柔性线路板作为转接板时,常常需要将端子先组接于柔性线路板上,再将端子与连接器连接以实现转接的作用。
目前,将端子组接于柔性线路板上时,多是采用焊接的方式来实现,焊接后常需要对焊点进行点胶保护,工艺相对复杂,且焊接过程中常会出现虚焊、连锡,焊盘脱离等品质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的功能,而这些品质问题如出现在车载产品上则是及其危险的。另外,采用焊接的方式对柔性线路板后续的使用寿命也有所限制,对于用于很多产品中的柔性线路板都需要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如车载上的柔性线路板的使用寿命需要在15年以上,大部分的焊接工艺尚无法达到此使用寿命的要求,或者,即使部分焊接工艺可以达到该使用要求,但对应的控制成本相应较高。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高效且有效保证组接效果的铆压端子机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且高效的铆压端子机,以保证端子与柔性线路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铆压端子机,用于将端子压接于柔性线路板上,所述铆压端子机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载板与第二载板、可伸缩地安设于所述第一载板上的切刀及架设于所述切刀上方的压头,所述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定位部、扣接部及连接部,所述端子安置于所述第一载板的第一卡槽中,且其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内而其扣接部与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外,所述切刀呈刀口朝下的设置,且对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扣接部的连接处,所述柔性线路板卡接于所述第二载板的第二卡槽中,且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压接端由上方搭接于所述切刀与所述扣接部上,所述压头可上下直线移动以抵压所述压接端,使得所述切刀随之下移至切断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扣接部间的连接,同时使得所述扣接部可刺穿所述柔性线路板并内扣至与所述压接端处的金手指相扣接。
较佳地,所述压头包括压切头与压折头,所述压切头位于所述切刀的正上方,所述压折头位于所述扣接部的正上方。
较佳地,所述压切头与所述切刀二者的相对端对应设有呈凹凸配合的凹槽与凸起。
较佳地,所述压折头与所述扣接部相对的一端设有定型槽,所述定型槽的截面形状呈M形。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铆压端子机还包括架设于所述第一载板上方的压接机构,所述压接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压头连接,用以驱使所述压头于竖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
较佳地,所述压头与所述压接机构的输出端呈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压头呈高度可调的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状为方形或长条形,长条形的所述第一卡槽沿所述第一载板的纵长方向布置,多个所述端子的定位部呈等距的连接于一基板上,所述基板可滑动地卡接于长条形的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铆压端子机还包括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用于驱使所述基板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滑动,使得所述基板上的多个所述端子逐一移送至所述切刀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推送机构包括定位柱和与所述定位柱相连接的推送驱动组件,所述推送驱动组件可驱使所述定位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载板的竖直方向及平行于所述第一载板的水平方向直线移动,使得所述定位柱可下移至插接于所述基板的定位孔中,以驱使所述基板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滑动。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铆压端子机还包括移送机构,所述移送机构包括直线导轨、滑设于所述直线导轨上的滑板及与所述滑板相连接的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二载板位置可调地安设于所述滑板上,所述直线驱动器可驱使所述滑板于所述直线导轨上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第二载板随之带动所述柔性线路板相对所述切刀直线移动,使得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压接端处的多个金手指逐一移动至与所述切刀相对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移送机构还包括夹紧件,所述夹紧件设于所述第二载板的旁侧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卡槽上下直线移动,用于夹紧或松开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中的柔性线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铆压端子机中,待组装的端子安置于第一载板的第一卡槽中,其定位部位于第一卡槽内,其扣接部与连接部位于第一卡槽外,由于切刀呈刀口朝下的设置,且对位于定位部与扣接部的连接处,结合柔性线路板卡接于第二载板的第二卡槽中,且柔性线路板的压接端由上方搭接于切刀与扣接部上,则当压头上下直线移动以抵压柔性线路板的压接端时,使得切刀随之被下压至切断定位部与扣接部间的连接,同时使得扣接部可由下向上的刺穿柔性线路板并被向内压扣至与压接端处的金手指相扣接,从而方便且快捷地实现端子与柔性线路板的组接,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焊接实现端子与柔性线路板组接时工艺相对复杂、焊接的精确度较难控制、焊接品质无法有效保证,以致影响柔性线路板的加工良率及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铆压端子机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高效且组接的可靠性高,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线路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铆压端子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铆压端子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折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线路板200,于本申请中,柔性线路板200可应用于汽车领域,主要作为转接板使用,通常需要在柔性线路板200 上先组接端子300,再将端子300连接于连接器(图中未示出)上,从而实现转接的作用。具体地,柔性线路板200具备一定的可伸展性,其相对前侧的压接端200a中内置有至少一个金手指201,压接端200a处的金手指201具体如图1 中虚线所示。端子300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定位部301、扣接部 302及连接部303,定位部301主要用于对端子300进行定位,以便与柔性线路板200对位准确的组接,扣接部302主要用于与柔性线路板200中的金手指201 连接,连接部303主要用于与连接器连接,以实现转接的目的。具体地,扣接部302的左右两相对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扣接齿3021,两侧的扣接齿3021可刺穿柔性线路板200并可相对柔性线路板200弯折内扣,以与柔性线路板200中的金手指201相扣接,从而将端子300组接于柔性线路板200上。其中,为了加强组接的牢固度,两侧的扣接齿3021的数量可为多个,且两侧的扣接齿3021的间距及数量可均不相同。具体地,当金手指20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金手指201呈间隔开地布置,端子300的数量与金手指201的数量相对应,用以与金手指201一一对应的扣接。
参阅图3至图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铆压端子机100,适用于将端子300 压接于柔性线路板200上,铆压端子机100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载板10与第二载板20、可伸缩地安设于第一载板10上的切刀30及架设于切刀30上方的压头 40。第一载板10上设有第一卡槽11,端子300安置于第一卡槽11中,且端子 300的定位部301位于第一卡槽11内,而端子300的扣接部302与连接部303 位于第一卡槽11外。由于第一卡槽11的形状与定位部301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从而可通过定位部301于第一卡槽11中的安置实现端子300于第一载板10上平稳且对位准确的定位。第二载板20上设有与柔性线路板200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二卡槽21,柔性线路板200卡接于第二卡槽21中,且柔性线路板200的压接端200a由上方搭接于切刀30与扣接部302上,则金手指201对位于与之相对的扣接部302的正上方,且位于该扣接部302的两侧的扣接齿3021之间的位置处。切刀30的刀口31呈朝下的设置,且对位于定位部301与扣接部302 的连接处。压头40可上下直线移动以抵压柔性线路板200的压接端200a,使得切刀30随之下移至切断定位部301与扣接部302间的连接,同时,下移的压头 40还使得扣接部302的扣接齿3021可刺穿柔性线路板200,并向内弯折至与压接端200a处的金手指201相扣接,从而将端子300牢固的组接于柔性线路板200 上。
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铆压端子机100还包括机箱50、控制系统 60及与控制系统60相连接的显示器(图中未示出),控制系统60的控制键61 与触控显示屏62安设于机箱50的机壳上,控制系统60的电气控制等组件安置于机箱50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60与压头4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压头40的动作,从而有效提高铆压端子机100的自动化程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系统60还可与切刀3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切刀30及压头40 间的配合作业,从而亦可提高铆压端子机100的自动化程度。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系统60为现有的控制系统,其结构及控制原理均为本领域的公知,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阅图3和图4,为了实现压头40对切刀30的抵压,本实用新型的铆压端子机100还包括架设于第一载板10上方的压接机构70,压接机构70的输出端与压头40连接,用以驱使压头40于竖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以从上方抵压切刀30或解除对切刀30的抵压。其中,压接机构70与控制系统60电性连接,由控制系统60发出相应指令以控制压接机构70动作。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机箱50包括下机箱51与通过支架101垂直地安设于下机箱51上的上机箱52,第一载板10与第二载板20通过载台102安设于下机箱51的顶端。压接机构70 中用于驱使压头40上下直线移动的下压驱动器安置于上机箱52内,其输出端位于上机箱52的外部,以便与压头40连接。
优选地,压头40与压接机构70的输出端呈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压接机构70还包括连接于下压驱动器的输出端的固定座71,固定座71上设有定位孔711,压头40上设有与定位孔711相匹配的安装孔43,压头40通过螺丝72 与定位孔711及安装孔43的配合,可拆卸地安设于固定座71上,则可根据端子300的形状大小,适应性的更换与之对应的压头40,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铆压端子机100的适应性。当然,切刀30也可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载板 10上,从而也可根据端子300的形状大小,适应性的更换与之对应的切刀30,进一步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铆压端子机100的适应性。
进一步地,压头40呈高度可调地连接于压接机构70的输出端,具体地,固定座71上设有沿其竖高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定位孔711,至少两个定位孔711 呈平行且间隔开的排布,则压头40可通过螺丝72选择性的安设于所需高度的定位孔711中,从而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压头40与柔性线路板200及切刀30 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压接的精度及效率。
继续参阅图3和图4,压接机构70还包括悬设于所述第一载板10上方的工业相机73,工业相机73具体可连接于固定座71的侧端,用于检测第二载板20 上的柔性线路板200的压接端200a、切刀30及端子300是否对位准确,还用于检测压接后柔性线路板200与端子300的压接是否存在偏差,并将对应的检测的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60,便于控制系统60根据与预设值比对后的结果发出相应的指令,从而进一步提高压接的准确度。另外,为了对压头40的压接速度进行监测,压接机构70还包括安设于上机箱52上的红外探测器74。
结合图3至图5,当柔性线路板200上的金手指201的数量为1个,对应地只需将1个端子300压接于柔性线路板200上时,第一卡槽11的形状大致为方形,此情况只需将端子300以其定位部301对位安置于第一卡槽11中即可。而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铆压端子机100中,为了提高效率,或者当金手指201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一卡槽11呈长条形,其可沿第一载板10的纵长方向呈贯穿第一载板10的布置,多个端子300的定位部301呈等距的连接于一基板400上,具体如图2所示。此时定位部301呈片状,其一端与基板400 连接,且该端位于第一卡槽11的边缘处,其另一端与扣接部302连接。其中,基板400可滑动地卡接于第一卡槽11中,从而可通过基板400的滑动带动连接于其上的多个端子300依次移动至与切刀30相对的位置处。
参阅图3和图4,为了实现基板400的准确移动,本实用新型的铆压端子机 100还包括推送机构80,推送机构80用于驱使基板400于第一卡槽11中滑动,使得基板400上的端子300可逐一移送至切刀30的下方,从而实现对端子300 的连续上料,进一步提高压接效率。具体地,为了便于定位,基板400上设有与端子300呈一一对应地布置的多个定位孔401,定位孔401为通孔。推送机构 80包括定位柱81和与定位柱81相连接的推送驱动组件82,推送驱动组件82 安设于支架101上且位于上机箱52的下方,用于驱使定位柱81沿垂直于第一载板10的竖直方向及平行于第一载板10的水平方向直线移动,使得定位柱81 可下移至插接于基板400的定位孔401中,以推动基板400于第一卡槽11中直线移动,从而使得连接于基板400上的端子300逐一移送至切刀30的下方。优选地,定位柱8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柱81呈间隔开的连接于推送驱动组件82的输出端,则可同时插接于两个定位孔401中,有效保证基板400移动的平稳性。
具体地,为了防止端子300在移送过程中及压接过程中移位,压接机构70 还包括设于基板400的顶侧端的限位板75,限位板75与第一载板10呈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且相对基板400的移动方向位于切刀30的前侧,用于限制在推送过程中及压接过程中基板400上的端子300于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可起到提高后续压接准确度的作用。
结合图3至图5,当柔性线路板200上金手指201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二载板20还可沿第一载板10的纵长方向相对切刀30直线移动,使得柔性线路板200 上的多个金手指201逐一移动至切刀30的顶端,以实现金手指201与端子300 间一一对应地扣接,从而提高组接效率。则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铆压端子机100还包括移送机构90,移送机构90包括沿载台102的纵长方向布置的直线导轨91、滑设于直线导轨91上的滑板92及与滑板92相连接的直线驱动器93,第二载板20位置可调地安设于滑板92上。直线驱动器93可驱使滑板92带动第二载板20于直线导轨91上直线往复运动,使得第二载板20随之带动安置于其第二卡槽21中的柔性线路板200相对切刀30直线移动,移动的柔性线路板200的压接端200a处的多个金手指201即可逐一移动至与切刀30相对的位置,从而可与端子300的移动相配合,实现端子300与金手指201间扣接的自动化流水作业。
具体地,为了更准确的调整第二卡槽21中的柔性线路板200与切刀30及端子300之间的相对位置,移送机构90还包括设于第二载板20相对两侧的导向杆94与调节旋钮95,两导向杆94呈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于滑板92上且位于与第二载板20相对的一侧,第二载板20可移动地穿置于两导向杆94上,并可通过调节旋钮95调节于导向杆94上的安置位置,从而微调第二卡槽21与切刀 30及端子300之间的相对位置。滑板92具体为一U形板,第二载板20位置可调地安设于滑板92的U形空间内。
具体地,第二载板20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向块22,导向块22设于第二卡槽21中或第二卡槽21的边缘处,可起到导向及限位的作用,使得柔性线路板200 可对位准确的卡接于第二卡槽21中。优选地,为了防止柔性线路板200在移送及压接过程中移位,移送机构90还包括夹紧件96,夹紧件96设于第二载板20 的旁侧且可相对第二卡槽21上下直线移动,以夹紧或松开卡接于第二卡槽21 中的柔性线路板200。其中,夹紧件96通过连接板97与第二载板20连接,从而在第二载板20的带动下可沿水平纵向同步移动,驱使夹紧件96上下直线移动的直线驱动器安置于下机箱51中,且该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可移动地穿置于连接板97上,从而便于与夹紧件94连接。
请参阅图4至图7,压头40包括压切头41与压折头42,压切头41位于切刀30的正上方,压折头42位于扣接部302的正上方。具体地,压切头41与切刀30二者的相对端对应设有呈凹凸配合的凹槽411与凸起32。其中,凹槽411 与凸起32可具有相对应的弧度,从而令二者的配合更加顺畅。如图5所示,切刀30通过弹性件33可伸缩地安设于第一载板10上,则切刀30只需在压头40 的驱使下上下直线移动,通过基板400与柔性线路板200相对切刀30移动,实现基板400上的端子300与柔性线路板200上的金手指201间的一一对应的对位,以便扣接。
具体地,压折头42与扣接部302相对的一端设有定型槽421,定型槽421 的截面形状呈M形,从而可顺畅且便捷的将扣接部302左右两相对侧的扣接齿 3021同步地向内弯折,以与金手指201相扣接。其中,如图6所示,当扣接部 302两侧的扣接齿3021的数量为多个时,定型槽421与压切头41的凹槽411相比还具有一定长度,其长度与扣接部302上扣接齿3021的排布长度相对应。其中,压切头41与压折头42可为一体式结构,则定型槽421与凹槽411位于压头41的相对两侧,当压切头41与压折头42为分体式结构时,二者间可先通对应设置的装配孔44与螺丝进行固定,再整体连接于固定座71上。
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铆压端子机100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首先,将待组接的端子300与柔性线路板200对应安置于第一卡槽11与第二卡槽22中,并调整至相应的对接位置;接着,按启动控制键启动,在控制系统60的指示下,夹紧件96下移至夹紧第二卡槽22中的柔性线路板200,与此同时,两定位柱81在推送驱动组件82的驱使下向下移动至插接于基板400的两定位孔401中;然后,压头40在压接机构70的驱使下向下移动至压头40的压切头41与压折部42抵压柔性线路板200的压接端200a的相应位置,使得切刀30在压切头41的抵压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至切断端子300的定位部301 与扣接部302之间的连接,与此同时,扣接部302左右两相对侧的扣接齿3021 在压折部42的抵压力的作用下,由下向上的刺穿柔性线路板200并向内弯折至与压接端200a处的金手指201相扣接,从而方便且快捷地实现端子300与柔性线路板200的组接;一个端子300与对应的金手指201组接后,在控制系统60 的指示下,推送驱动组件82驱使定位柱81推送基板400,使得基板400上的下一端子300移动至切刀30的正下方,与此同时,直线驱动器93驱使滑板92带动第二载板20直线运动,使得柔性线路板200上的下一金手指201移动至与切刀30相对的位置;之后,压头40再次下移以完成相应的裁切及弯折作业,当一个柔性线路板200上的所有金手指201上均对应扣接有端子300后,将组接完成的柔性线路板200取出即可;最后,不断重复上述作业,即可实现对柔性线路板200与端子300进行压接的自动化流水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铆压端子机100中,待组装的端子300安置于第一载板10的第一卡槽11中,其定位部301位于第一卡槽11内,其扣接部302与连接部303位于第一卡槽11外,由于切刀30的刀口31呈朝下的设置,且对位于定位部301与扣接部302的连接处,结合柔性线路板200卡接于第二载板20的第二卡槽21中,且柔性线路板200的压接端200a由上方搭接于切刀 30与扣接部302上,则当压头40上下直线移动以抵压柔性线路板200的压接端 200a时,使得切刀30随之被下压至切断定位部301与扣接部302间的连接,同时使得扣接部302由下向上的刺穿柔性线路板200,并被向内压扣至与压接端200a处的金手指201相扣接,从而方便且快捷地实现端子300与柔性线路板200 的组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焊接实现端子与柔性线路板组接时工艺相对复杂、焊接的精确度较难控制、焊接品质无法有效保证,从而影响柔性线路板的加工良率及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铆压端子机100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高效且组接的可靠性高,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铆压端子机,用于将端子压接于柔性线路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端子机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载板与第二载板、可伸缩地安设于所述第一载板上的切刀及架设于所述切刀上方的压头,所述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定位部、扣接部及连接部,所述端子安置于所述第一载板的第一卡槽中,且其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内而其扣接部与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外,所述切刀呈刀口朝下的设置,且对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扣接部的连接处,所述柔性线路板卡接于所述第二载板的第二卡槽中,且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压接端由上方搭接于所述切刀与所述扣接部上,所述压头可上下直线移动以抵压所述压接端,使得所述切刀随之下移至切断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扣接部间的连接,同时使得所述扣接部可刺穿所述柔性线路板并内扣至与所述压接端处的金手指相扣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包括压切头与压折头,所述压切头位于所述切刀的正上方,所述压折头位于所述扣接部的正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压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切头与所述切刀二者的相对端对应设有呈凹凸配合的凹槽与凸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压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折头与所述扣接部相对的一端设有定型槽,所述定型槽的截面形状呈M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端子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架设于所述第一载板上方的压接机构,所述压接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压头连接,用以驱使所述压头于竖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铆压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与所述压接机构的输出端呈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压头呈高度可调的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压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状为方形或长条形,长条形的所述第一卡槽沿所述第一载板的纵长方向布置,多个所述端子的定位部呈等距的连接于一基板上,所述基板可滑动地卡接于长条形的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铆压端子机还包括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用于驱使所述基板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滑动,使得所述基板上的多个所述端子逐一移送至所述切刀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铆压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机构包括定位柱和与所述定位柱相连接的推送驱动组件,所述推送驱动组件可驱使所述定位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载板的竖直方向及平行于所述第一载板的水平方向直线移动,使得所述定位柱可下移至插接于所述基板的定位孔中,以驱使所述基板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滑动。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铆压端子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送机构,所述移送机构包括直线导轨、滑设于所述直线导轨上的滑板及与所述滑板相连接的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二载板位置可调地安设于所述滑板上,所述直线驱动器可驱使所述滑板于所述直线导轨上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第二载板随之带动所述柔性线路板相对所述切刀直线移动,使得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压接端处的多个金手指逐一移动至与所述切刀相对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铆压端子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件,所述夹紧件设于所述第二载板的旁侧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卡槽上下直线移动,用于夹紧或松开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中的柔性线路板。
CN202022483183.0U 2020-10-30 2020-10-30 铆压端子机 Active CN213989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3183.0U CN213989530U (zh) 2020-10-30 2020-10-30 铆压端子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3183.0U CN213989530U (zh) 2020-10-30 2020-10-30 铆压端子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9530U true CN213989530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9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3183.0U Active CN213989530U (zh) 2020-10-30 2020-10-30 铆压端子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9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6112B (zh) 电子设备组装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组装方法
US3861016A (en) Electric safety control mechanism
EP0889688B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JPH07501185A (ja) 電気器具または電気構成ユニット素子の接続箇所を配線する方法
JP2014203735A (ja) 端子圧着装置
CN213989530U (zh) 铆压端子机
US6928851B2 (en) Riveting apparatus
TWI764299B (zh) 可程式控制器用基板及可程式控制器系統
CN115041953B (zh) 一种电子产品辅助组装装置
CN210677602U (zh) 贴合装置
CN110635337B (zh) 一种卡扣作业治具及卡扣作业方法
CN109334019B (zh) 灯条安装装置
CN209323137U (zh) 自动缝纫设备及剪线装置
CN217727677U (zh) 柔性压合定位机构及柔性压合定位装置
KR101876442B1 (ko) 자동차의 루프프레임 조립체 제조용 지그
CN110291853B (zh) 带式供料器
CN112719855A (zh) 自动压合装置
CN109322066A (zh) 自动缝纫设备及旋转式送料机械手
CN1644004A (zh) 自动电路板装配定位系统
CN118143620B (zh) 一种功能性自动压合治具
CN110757530A (zh) 一种自动裁切系统
CN220857208U (zh) 排线治具扣合装置
CN216848192U (zh) 一种物料夹取状态检测装置
CN113685780B (zh) 组装导光板和灯条的装置
CN220914731U (zh) 裁切插入机构和装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