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2140U - 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82140U CN213982140U CN202021650727.1U CN202021650727U CN213982140U CN 213982140 U CN213982140 U CN 213982140U CN 202021650727 U CN202021650727 U CN 202021650727U CN 213982140 U CN213982140 U CN 2139821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core
- reflux
- flow channel
- pis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151 anti-reflux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31 expec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包括液流通道、控制中心和依次安装于液流通道内的控制阀、减压阀、防逆流装置,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控制阀,所述防逆流装置包括外壳体、进气管、出液管和防逆流芯,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底部连通液流通道的出液通腔,所述进气管连通出液通腔上端,所述进气管连通外界,所述出液管连通出液通腔侧边,所述防逆流芯滑动安装于出液通腔内,所述防逆流芯能够沿出液通腔上下滑移,所述防逆流芯的上下两端均分别设有对应进气管和液流通道的堵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防逆流阀门属于压力输送管路中必不可少的元件,它主要功能是将已通过的介质在进液端压力降低或消失时将压力维持在出口端,以达到防止介质倒流,节约能源等目的,随现代管道输送的运用规模增多,介质压力及流速越来越高,对防逆流阀门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加上输送系统中,防逆流阀门因其运行动作特征较其它阀门易损,且市场上常见的防逆流阀门大多密闭性不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并且不具有真空破坏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
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包括液流通道、控制中心和依次安装于液流通道内的控制阀、减压阀、防逆流装置,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控制阀,所述防逆流装置包括外壳体、进气管、出液管和防逆流芯,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底部连通液流通道的出液通腔,所述进气管连通出液通腔上端,所述进气管连通外界,所述出液管连通出液通腔侧边,所述防逆流芯滑动安装于出液通腔内,所述防逆流芯能够沿出液通腔上下滑移,所述防逆流芯的上下两端均分别设有对应进气管和液流通道的堵头。
优选的,所述防逆流芯包括分别连接两堵头的芯本体,所述芯本体包括一体式的两个盘部和位于两个盘部中间的十字交叉板部,两个所述盘部分别连接两个堵头,所述十字交叉板部由两个一体式垂直交叉的竖板构成。
优选的,所述堵头包括固定环和弹性密封圈,所述固定环连接固定连接盘部,所述固定环外端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导引杆,多个所述导引杆周向分布于固定环上端形成导引部,所述导引部与液流通道或进气管构成插接配合,所述弹性密封圈固定安装于盘部和固定环之间,所述弹性密封圈与液流通道或进气管相适配。
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环中间均设有圆心槽,两个所述圆心槽内均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中心。
优选的,所述控制阀为电磁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液流通道设有阀腔,所述阀腔包括底部的出水口和侧边的进水口,所述控制阀包括阀芯、阀帽、弹簧、推力装置,所述阀芯与阀腔构成滑动配合,所述阀芯与出水口构成活塞配合,所述阀芯上端与阀帽内设有的凹槽构成限位配合,所述阀帽限位安装于阀腔顶壁设有的滑槽内,所述阀帽外套弹簧,所述弹簧上端连接阀腔顶壁,所述弹簧下端连接阀芯,所述推力装置连接阀帽上端,用于推动阀帽的上下移动。当推力装置推动阀帽下移时,阀芯限位于阀腔底部,液流通道关闭,所述弹簧主要对阀芯产生向下的弹性作用力。
优选的,所述推力装置连接控制中心,其包括壳本体、推力气缸、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壳本体内设有的活塞腔构成密封活塞配合,所述推力气缸连接控制中心,所述推力气缸连接活塞组件,用于推动活塞组件在活塞腔内上下位移,所述活塞组件与阀帽上端设有的凸起部构成顶靠配合。活塞组件直接连接凸起部而不是直接连接阀帽的上端面,可以有效避免活塞组件对阀帽的磨损。
优选的,所述阀芯和阀帽分别设有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所述阀芯套接有密封圈,所述阀芯与阀帽构成密封活塞配合,所述第一中心孔、第二中心孔、活塞腔依次连通,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活塞头和安装于活塞头侧边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活塞杆一端连接活塞头另一端连接推力气缸,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中心。在流通状态下,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水流的液压,当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水流的液压过大时,便可以通过控制中心控制液流通道的闭合,从而防止液流过大而对设备造成损坏。
有益效果:正常出水时,液体沿液流通道依次流经控制阀、减压阀、进入出液通腔内,此时液体顶在防逆流芯的下端堵头上,因此防逆流芯沿出液通腔上移堵住进气管口;防逆流状态,此时液流通道不出水,防逆流芯底部不具有液体的上顶作用力,因此防逆流芯受重力下移,外界气体自进气管进入,从而破坏出液通腔内的真空环境,防逆流芯继续受重力下移堵住出液通腔的底部进水口,在该种环境下,即使出液管有部分液体回流,也会聚集在出液通腔内而不会沿液流通道回流至减压阀或控制阀。在出液通腔真空破坏的情况下,并不会发生大量液体回流的状态,但是即使由于异常原因而发生大量液体回流现象,也能够通过进气管将液体排出,而不会进行相应的逆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防逆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
1、液流通道;2、控制阀;3、减压阀;4、防逆流装置;5、外壳体;6、进气管;7、出液管;8、防逆流芯;9、出液通腔;10、堵头;11、芯本体;12、盘部;13、十字交叉板部;14、固定环;15、弹性密封圈;16、导引部;17、圆心槽;18、第一压力传感器;19、阀腔;20、阀芯;21、阀帽;22、弹簧;23、推力装置;24、凹槽;25、滑槽;26、控制中心;27、壳本体;28、推力气缸; 29、凸起部;30、第一中心孔;31、第二中心孔;32、活塞杆;33、活塞头;34、第二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与实施例1-2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包括液流通道1、控制中心和依次安装于液流通道1内的控制阀2、减压阀3、防逆流装置4,连接控制阀2的控制中心26。所述防逆流装置4包括外壳体5、进气管6、出液管7和防逆流芯8,所述外壳体5内设有底部连通液流通道1的出液通腔9,所述进气管6连通出液通腔9上端,所述进气管6连通外界,所述出液管7连通出液通腔9侧边,所述防逆流芯8滑动安装于出液通腔9内,所述防逆流芯8能够沿出液通腔9上下滑移,所述防逆流芯8的上下两端均分别设有对应进气管6和液流通道1的堵头 10。
所述防逆流芯8包括分别连接两堵头10的芯本体11,所述芯本体11包括一体式的两个盘部12和位于两个盘部12中间的十字交叉板部13,两个所述盘部12分别连接两个堵头10,所述十字交叉板部13由两个一体式垂直交叉的竖板构成。所述堵头10包括固定环14和弹性密封圈15,所述固定环14连接固定连接盘部12,所述固定环14外端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导引杆,多个所述导引杆周向分布于固定环14上端形成导引部16,所述导引部16与液流通道1或进气管6构成插接配合,所述弹性密封圈15固定安装于盘部12和固定环14之间,所述弹性密封圈15与液流通道1或进气管6相适配。
所述液流通道1设有阀腔19,所述阀腔19包括底部的出水口和侧边的进水口,所述控制阀2为电磁控制阀2,其包括阀芯20、阀帽21、弹簧22、推力装置23,所述阀芯20与阀腔19构成滑动配合,所述阀芯20与出水口构成活塞配合,所述阀芯20上端与阀帽21内设有的凹槽24构成限位配合,所述阀帽21限位安装于阀腔19顶壁设有的滑槽25内,所述阀帽21外套弹簧22,所述弹簧22 上端连接阀腔19顶壁,所述弹簧22下端连接阀芯20,所述推力装置23连接阀帽21上端,用于推动阀帽21的上下移动。当推力装置23推动阀帽21下移时,阀芯20限位于阀腔19底部,液流通道1关闭。所述推力装置23包括壳本体27、推力气缸28、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壳本体27内设有的活塞腔构成密封活塞配合,所述推力气缸28连接控制中心26,所述推力气缸28连接活塞组件,用于推动活塞组件在活塞腔内上下位移,所述活塞组件与阀帽21上端设有的凸起部29构成顶靠配合。活塞组件直接连接凸起部29而不是直接连接阀帽21的上端面,可以有效避免活塞组件对阀帽21的磨损。所述阀芯20和阀帽21分别设有第一中心孔30和第二中心孔31,所述阀芯20套接有密封圈,所述阀芯20 与阀帽21构成密封活塞配合,所述第一中心孔30、第二中心孔31、活塞腔依次连通。
实施例2: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包括液流通道1、控制中心和依次安装于液流通道1内的控制阀2、减压阀3、防逆流装置4,连接控制阀2的控制中心26。所述防逆流装置4包括外壳体5、进气管6、出液管7和防逆流芯8,所述外壳体5内设有底部连通液流通道1的出液通腔9,所述进气管6连通出液通腔9上端,所述进气管6连通外界,所述出液管7连通出液通腔9侧边,所述防逆流芯8滑动安装于出液通腔9内,所述防逆流芯8能够沿出液通腔9上下滑移,所述防逆流芯8的上下两端均分别设有对应进气管6和液流通道1的堵头 10。
所述防逆流芯8包括分别连接两堵头10的芯本体11,所述芯本体11包括一体式的两个盘部12和位于两个盘部12中间的十字交叉板部13,两个所述盘部12分别连接两个堵头10,所述十字交叉板部13由两个一体式垂直交叉的竖板构成。所述堵头10包括固定环14和弹性密封圈15,所述固定环14连接固定连接盘部12,所述固定环14外端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导引杆,多个所述导引杆周向分布于固定环14上端形成导引部16,所述导引部16与液流通道1或进气管6构成插接配合,所述弹性密封圈15固定安装于盘部12和固定环14之间,所述弹性密封圈15与液流通道1或进气管6相适配。两个所述固定环14中间均设有圆心槽17,两个所述圆心槽17内均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8,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8连接控制中心26。
所述液流通道1设有阀腔19,所述阀腔19包括底部的出水口和侧边的进水口,所述控制阀2为电磁控制阀2,其包括阀芯20、阀帽21、弹簧22、推力装置23,所述阀芯20与阀腔19构成滑动配合,所述阀芯20与出水口构成活塞配合,所述阀芯20上端与阀帽21内设有的凹槽24构成限位配合,所述阀帽21限位安装于阀腔19顶壁设有的滑槽25内,所述阀帽21外套弹簧22,所述弹簧22 上端连接阀腔19顶壁,所述弹簧22下端连接阀芯20,所述推力装置23连接阀帽21上端,用于推动阀帽21的上下移动。当推力装置23推动阀帽21下移时,阀芯20限位于阀腔19底部,液流通道1关闭。所述推力装置23包括壳本体27、推力气缸28、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壳本体27内设有的活塞腔构成密封活塞配合,所述推力气缸28连接控制中心26,所述推力气缸28连接活塞组件,用于推动活塞组件在活塞腔内上下位移,所述活塞组件与阀帽21上端设有的凸起部29构成顶靠配合。活塞组件直接连接凸起部29而不是直接连接阀帽21的上端面,可以有效避免活塞组件对阀帽21的磨损。所述阀芯20和阀帽21分别设有第一中心孔30和第二中心孔31,所述阀芯20套接有密封圈,所述阀芯20 与阀帽21构成密封活塞配合,所述第一中心孔30、第二中心孔31、活塞腔依次连通,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32、活塞头33和安装于活塞头33侧边的第二压力传感器34,所述活塞杆32一端连接活塞头33另一端连接推力气缸28,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4连接控制中心26。在流通状态下,第二压力传感器34可以实时监控水流的液压,当第二压力传感器34检测到水流的液压过大时,便可以通过控制中心26控制液流通道1的闭合,从而防止液流过大而对设备造成损坏。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流通道(1)、控制中心和依次安装于液流通道(1)内的控制阀(2)、减压阀(3)、防逆流装置(4),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控制阀(2),所述防逆流装置(4)包括外壳体(5)、进气管(6)、出液管(7)和防逆流芯(8),所述外壳体(5)内设有底部连通液流通道(1)的出液通腔(9),所述进气管(6)连通出液通腔(9)上端,所述进气管(6)连通外界,所述出液管(7)连通出液通腔(9)侧边,所述防逆流芯(8)滑动安装于出液通腔(9)内,所述防逆流芯(8)能够沿出液通腔(9)上下滑移,所述防逆流芯(8)的上下两端均分别设有对应进气管(6)和液流通道(1)的堵头(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流芯(8)包括分别连接两堵头(10)的芯本体(11),所述芯本体(11)包括一体式的两个盘部(12)和位于两个盘部(12)中间的十字交叉板部(13),两个所述盘部(12)分别连接两个堵头(10),所述十字交叉板部(13)由两个一体式垂直交叉的竖板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10)包括固定环(14)和弹性密封圈(15),所述固定环(14)连接固定连接盘部(12),所述固定环(14)外端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导引杆,多个所述导引杆周向分布于固定环(14)上端形成导引部(16),所述导引部(16)与液流通道(1)或进气管(6)构成插接配合,所述弹性密封圈(15)固定安装于盘部(12)和固定环(14)之间,所述弹性密封圈(15)与液流通道(1)或进气管(6)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环(14)中间均设有圆心槽(17),两个所述圆心槽(17)内均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8),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8)连接控制中心(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2)为电磁控制阀(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通道(1)设有阀腔(19),所述阀腔(19)包括底部的出水口和侧边的进水口,所述控制阀(2)包括阀芯(20)、阀帽(21)、弹簧(22)、推力装置(23),所述阀芯(20)与阀腔(19)构成滑动配合,所述阀芯(20)与出水口构成活塞配合,所述阀芯(20)上端与阀帽(21)内设有的凹槽(24)构成限位配合,所述阀帽(21)限位安装于阀腔(19)顶壁设有的滑槽(25)内,所述阀帽(21)外套弹簧(22),所述弹簧(22)上端连接阀腔(19)顶壁,所述弹簧(22)下端连接阀芯(20),所述推力装置(23)连接阀帽(21)上端,用于推动阀帽(21)的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装置(23)连接控制中心(26),其包括壳本体(27)、推力气缸(28)、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壳本体(27)内设有的活塞腔构成密封活塞配合,所述推力气缸(28)连接控制中心(26),所述推力气缸(28)连接活塞组件,用于推动活塞组件在活塞腔内上下位移,所述活塞组件与阀帽(21)上端设有的凸起部(29)构成顶靠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和阀帽(21)分别设有第一中心孔(30)和第二中心孔(31),所述阀芯(20)套接有密封圈,所述阀芯(20)与阀帽(21)构成密封活塞配合,所述第一中心孔(30)、第二中心孔(31)、活塞腔依次连通,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32)、活塞头(33)和安装于活塞头(33)侧边的第二压力传感器(34),所述活塞杆(32)一端连接活塞头(33)另一端连接推力气缸(28),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4)连接控制中心(2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50727.1U CN213982140U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50727.1U CN213982140U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82140U true CN213982140U (zh) | 2021-08-17 |
Family
ID=77237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5072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982140U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82140U (zh) |
-
2020
- 2020-08-11 CN CN202021650727.1U patent/CN21398214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982140U (zh) | 一种防逆流减压控制系统 | |
CN203036023U (zh) | 梭形可调逆止阀 | |
CN109838366B (zh) | 一种带开关和保护的调节结构的隔膜增压泵 | |
CN219399271U (zh) | 一种集多种阀一体的过滤器装置 | |
CN211259738U (zh) | 分段式恒压差阀 | |
CN218377874U (zh) | 一种减压阀 | |
CN104747763A (zh) | 限流止回阀 | |
CN209325108U (zh) | 一种用于水刀的进出水阀装置 | |
CN210950073U (zh) | 一种压差旁通平衡阀 | |
CN203783879U (zh) | 一种液压泵的泄压阀 | |
CN210484785U (zh) | 一种自调式球阀 | |
CN209977355U (zh) | 一种防爆表止回闸阀 | |
CN214889128U (zh) | 一种减压阀 | |
CN214889125U (zh) | 一种黄铜锻压双活塞减压阀 | |
CN206682372U (zh) | 一种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 |
CN222633410U (zh) | 一种低保压的高压泵 | |
CN208703142U (zh) | 减压截止阀 | |
CN2493781Y (zh) | 小型立式自动排气阀 | |
CN215172528U (zh) | 一种消防用连体止回阀 | |
CN220286534U (zh) | 一种新型活门密封结构 | |
CN216158378U (zh) | 一种改进的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 |
CN209743692U (zh) | 溢流阀 | |
CN221145394U (zh) | 一种分配阀 | |
CN212745179U (zh) | 一种可调式止回阀 | |
CN210343304U (zh) | 一种油田注水井口止回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